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回到原点作文800字 正文

回到原点作文800字

2017-03-14 06:43:3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如果你问我原点是什么的话?现在的我会回答:原点是人的本性。“贪、嗔、痴”。

我们时常想着去挣脱它们,逃离它们,但往往稍有不慎一下子就会回到原点。

贪,指的是对顺的境界起贪爱,比如冬日里的赖床。当闹铃响起时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再在被窝了暖上五分钟,但往往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分针已经走了一圈了。然后就是迟到,要遭受上级或老师的责骂,而自己也会怨恨自己的贪睡,心情会变得很糟糕从而影响了一天的效率。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无解的问题,因为自己也很贪睡,经常都是早午饭一起吃的。但是我很少误事,跟别人约定早上七点,就算再困不等闹钟响我也会在六点的时候惊醒。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一份为他人着想的心情吧!怕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道理是相通的,当你起了贪念的时候,多考虑一下这会对别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尽量做到不要去影响别人,这或许是一个克服贪念的好方法。

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简单来说就是抱怨。抱怨的本质其实是执着于事物的定义,比如韩剧里的男女主角刚刚相爱,男主角却被发现有着脑瘤晚期,只剩下三个月命。这种时候女主角就会痛苦流涕抱怨命运的不公,好不容易相爱却要说再见。如果这个时候她机缘巧合像电影《Lucy》里面的女主角一样把大脑开发到100%,她会发现其实他男朋友在某种意义上是活着的,这样她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再者富足的情况下,人是比较不会抱怨,比如你刚领了三千块工资,一下就被小偷偷走了,这个时候人是很难不抱怨的。但如果是李嘉诚不见了三千块,我想他连意识到的机会都没有吧!又何来抱怨。从这些比较极端的例子来看,我想不抱怨要做到的是变通,以富足阔达的内心去面对逆境。五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三观不正啦!这在微博真是体现地淋漓尽致,“公知”与“五毛”之间的骂战每天都在上演,他们好像也乐此不疲。怎么样才能做到三观正呢?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人要从六个角度去看问题:自己,对方,旁人,社会,历史,自然。能够这样子去看问题的人,很难会被说三观不正。

这就是我对原点的看法,但好像走题了耶!这分明写的是不要回到原点嘛!其实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篇文章可以叫《话说贪嗔痴》??..看来没去高考是对的。

篇二:2011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2011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

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家俊

高考作文评分,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文章从人的性情的角度,论述“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观点,思路清晰,构思严密。先是以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为例,引出自己的观点,夺人眼球。再引用毕淑敏的一句话,拓展开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接着以自己对空乘人员的体验作为例子,

强化自己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还以马寅初的事迹作为论据,加深对观点的认识。最后,联系现实,以问句作结,引起反思,令人回味。文章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而且相当多的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品读。

2011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 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 “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

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 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篇三:作文《回到原点》审题立意 (初步整理)

作文《回到原点》审题立意 (初步整理)

作文题解读:

一、“回到”——为什么要“回”?

1、走歪了 2、走不通 3、迷路 二、“原点”

导语给出四个解释:“起点”“源头”“中心”“根本”,后面的省略号意味着对“原点”的理解有开放性,考生可作合理的自由理解。

1、“起点”

①、直线:出发点、目的点、初衷点【“改革的起点”(审视)】 A、主动回到:现实的迷茫——回到梦想的起点

B、被动回到:人生磨难(天灾、人祸、挫折、失败) a为什么被回到原点?(药家鑫) b被回到原点怎么办?(史铁生)

②、圆圈: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死观】

体现人生哲理能写出好作文。如:李娜捧起圆的金杯,应有回到原点的心态。

2、“源头”——历史、文化、道德、精神家园的源头 ①生活的原点:安逸、自由自在、祥和 ②教育的原点: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③历史的原点:乡村、城市怀旧文章 ④文化的原点:岭南文化(2号卷)

3、中心

①生活的中心:物质还是精神、情感

②市场经济下经商、企业的中心: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塑化剂、瘦肉精)还是以诚信为本,追求质量,为人民服务

4、根本:人性、文学艺术、婚姻??

5、省略号:开放性??

对导语和标题的把握:

一、导语

1、导语是作文的提示而不是要求 2、可根据导语写,也可不根据导语写 3、可写一点,两点,也可全写 二、标题 1、“回到”和“原点”必须在文章中出现

2、无“回到”内容在四等打分,表达在三等打分 3、无“原点”内容和表达在四等打分 4、可有所侧重

5、允许“暗合”写法(如没出现“回到”两字,但“回到”的意思明确) 6、允许正反向立意,无优劣之分

A、必须回到原点,回到原点好 B、回到远点不好,原点是回不去的 C、不要回到原点,要冲向终点

整体上看:

1、标题:动宾结构(单一、简洁、明了) 2、审题没难度

3、写起来有难度(原点虽无处不在,但学生关注少,生疏,备考材料不足,因为学生习惯“多走一步”) 4、写好更难

5、区分空间很大,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思维水平,和新课标写作本质契合,可考查学生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

标杆作文解读:

1号卷:议论文25+23+10=58~60 生活的原点是情感而不是物质。 立意深刻,语言瑕瑜互见。 排比句式精彩:

①学生埋头苦读??父母拼命赚钱??白领日夜加工??

②太多的欲望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渴求,太多的渴求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沉重的负担让我们只顾埋头前行??

③当家变成只供休息的旅馆,当朋友变成只是过节时互相问候的对象,当家人变成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当关爱只意味着给钱,当成功只意味着升职,当我们把一切的情感?? 语言瑕疵:

①却快要连回家的路都忘了(语序不当) ②谨记追逐名利,拼搏奋斗的目的(“追逐名利”与“拼搏奋斗”词语色彩不同) ③是多少物质都无法遮盖的(“遮盖”一词不恰当)

2号卷:散文25+24+10=59~60 文情并茂,精彩的描写 两个“原点”:地点(实)+人情(虚) 两次“回到”:人回(实)+梦回(虚)

3号卷:议论文20+22+8(材料丰富)=50 结构层次清晰,但叙多论少,独立见解少 反面材料(三聚氰胺、黑心棉、地沟油),没有指出这些行为“偏离原点” 材料不准确: ①“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此语非“子曰”) ②“李启铭‘我爸是李刚’的狂妄”(据说李启铭不是在“狂妄”状态下说这句话的)

4号卷:议论文19+20+8(材料丰富)=47 “道德的原点”具体指什么?

“回到道德的原点”对个人很重要(没体现为什么很重要) “回到道德的原点”对社会更重要(没体现“更”重要) 结构不匀称

5号卷:记叙文20+20+7(立意)=47 (另有一篇记叙文测试文专家打50分,已发至公邮。) 残疾——浮躁——开始接受——践行——成熟 故事幼稚、肤浅,无冲突、波澜 结尾好! (“妙”云:我们要找出一篇满分的记叙文来,还没找到,但肯定会有的)

6号卷:议论文20+16+6(材料)=42(吃透评分标准,与3号卷对照看高低)

刘邦、项羽对比论证好! 田径运动员勇气体现在哪里? 第十五次高考,价值何在? 结构不匀称

7号卷:议论文16+18+4=38 东拉西扯,松散,但不离题。

8号卷:议论文17+15+3=35

①抓住军人的根本是为人民服务(张恩广) ②抓住企业的根本是诚信企业(马云) ③抓住国家的根本以人为本(泰国总理)

体验肤浅,认识幼稚(总理“大部分时间在田间”——总理的办公室在田里?!) 语句不通顺(如①②③)

比喻水平低(诚信是熊熊焰火的引星,没有他,只有冰冷的柴枝,诚信是阿里巴巴大厦的基石,没有他,只是废石一堆。)(“妙”云:你看,这个“他”还是单人旁的“他”)

9号卷:记叙文16+16+3-3(错别字)=32 结构不当,详略不当

10号卷:议论文12+15+3-2(错别字)=28 把“回到毅力的原点”写成“论毅力”,开头结尾穿靴戴帽,有套作嫌疑,勉强在三等打分。

11——14号卷:略

“妙”云(大意):关于发展等级分,有些老师习惯象征性给几分,我们不能这样,只要作文中有一个亮点,就应该大胆、勇敢地给分,发展等级分是水涨船高的,内容和表达你都在二等上打分,发展等级为什么打三等下!


回到原点作文8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76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回到原点作文800字
相关文章
  • 回到原点作文800字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高考作文:回到原点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如果你问我原点是什么的话?现在的我会回答:原点是人的本性。“贪、嗔、痴”。我们时常想着去挣脱它们,逃离它们,但往...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