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暗香浮动月黄昏 正文

暗香浮动月黄昏

2017-03-11 06:33:5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龙源期刊网 .cn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作者:吕海军

来源:《学周刊·C》2014年第03期

摘要:“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梅的意象表现为相思、乡情、国恨、品性、春、爱情、美人、隐者高士等八种主要类型。梅多元化的意象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从“梅花意象”里,世人可以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

关键词:古典诗词 梅花 意象

自古以来,梅花与文学密不可分,咏梅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道亮丽的艺术彩虹。中国人自古爱梅,无论文人还是百姓都有一种浓浓的梅花情结。《诗经·召南·摽有梅》是中国最早记载梅花的文字资料。梅花是中国古诗中的传统意象,梅花以它清瘦、孤幽、高洁的形象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喜爱,文人士子借梅怡情、抒怀、表节,形成一种独特的梅花情结,千百年来梅在中国文人笔下的情感逐渐走向多元化。

一、折梅寓相思

我国“折梅怀远”的习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从此折梅赠远成为表达友谊的高雅之举,成为常用的典故。古典诗词里,“折梅怀远”中的远人很多其实就是恋人。例如,南朝杂曲歌辞《西洲曲》中的“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写一个女子看到梅,想起曾经在梅下和心上人嬉戏的美好时光,想起远在江北的他,不由折梅寄赠,以表对恋人的思念。又如,李清照的《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一曲悲歌,道尽词人丧夫之后的孤寂之情、凄婉之苦。

二、以梅寓乡情

借梅写怀乡之情,最有名的是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故乡在思乡者脑海里化为一个具体的形象和画面,这窗前的寒梅已不是自然之物,而是思乡之情的凝结之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被诗意化。作者借向故人询问家中的寒梅是否开放,含蓄而深沉地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高适写给杜甫的《人日寄杜二拾遗》:“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梅花撩动乡愁,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诗人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三、以梅寓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苍生悲欢,最能牵动诗人的情思。梅也就成了抒发国恨家仇之情的载体。南宋诗人、理学家刘因的《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后两句诗写诗人想象南宋灭亡后百姓的不幸遭遇,

篇二:第二篇方艳君:暗香浮动月黄昏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把“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决相关问题,构建学生良好的材料准备、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

如:学习《杯垫》,教师让学生去搜集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杯垫,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或者是去互联网查找关于杯垫的文化背景,然后在课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课前学生和教师交流信息的平台上,学生对杯垫既有了感性的认识,大大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创造能力强的学生打开思路,也给创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参考的对象。

二、探索助学 研讨学习困难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热身运动的话,那“探索助学”就表明预赛开始了。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积极思考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

对于一些学生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求学生个体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质疑,分析判断,深入研读,大胆想象,寻找合适的答案;如对需要做实验解决问题的,让学生自行分析实验现象,开放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亲历、实验方法自定,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感性教材,为获得理性认识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如在《纸杯毛驴》一课中,有学生说:“老师,我这个毛驴的腿老是站不稳?”老师马上请班级里的同学停下,说:“这位同学制作中遇到困难了,他做的毛驴站不稳,谁帮他想想办法?”这时有同学马上回答:“换一个硬一点的杯子试试。”“老师,可以将两个杯子叠一块,再慢慢剪下来。”“老师,我觉得如果在里边用铅丝支撑,这样可以吗?”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时是我们课前无法预测的,孩子自己的这些体验是很珍贵的资源,同伴示范,介绍经验远远胜于老师的讲解,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将孩子们这种自发的、无组织的珍贵资料,有效地加以引导利用。

有些时候,还能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课堂的难题,突出重点。小组讨论是个人与他人交流形成学习合力的过程,是整合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

讨论可分组,先进行自由讨论,再由各组推荐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这样每位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应该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获得别人的帮助,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也主动帮助别人,解决了别人的疑难问题。学生讨论时不能隐藏自己的观点,不要担心是否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应该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接受大家的检验。

2.要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把构建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交给学习小组讨论,指出各自的成功与不足,整合出与所学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结构。

3.组内要人人参与讨论,不能只听好生发言,而差生只是一边旁听。学生应该明白:不贡献学习成果,而只是一味地去接受,那只能处于封闭观念、不合作意识,既会失去合作同伴,又会产生扩展效应,更要明白参与讨论是低投入高回报的活动。

4.组内同学要及时思考,捕捉灵感,深入分析,理清思路,组织陈述;养成随时记录讨论内容的习惯,随时记录想到的问题;小组不断总结阶段性成果,并开始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不能使讨论流于形式。

5.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学习讨论,主要为学生解决问题“铺路搭桥“,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6.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讨论情况,要及时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要让学生十分明确讨论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孰是孰非,不能得出结论的或现在还没有定论的,要鼓励学生积极研究、探索。教师还要有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题,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精点细拨 创造手工新作

精点细拨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心地点拨。老师在有限的时间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具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如:《杯垫》这课的学习重点是杯垫设计图的绘制。而画设计图是许多学生棘手的问题。于是,老师点拨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把“杯垫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简单的图形有爱心型,星星型,圣诞树型,花型,稍难一点的可以制作一个动物的造型,人物的形状, 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跃。然后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尝试剪不同形状的纸片。设计图完成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装饰材料,如彩色卡纸、布片、塑料薄片等,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发创造的潜能,拼发智慧的火花,来设计符合自己所需求的杯垫。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点拨讲解时,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听讲和保持听讲状态,如多使用冗余信息、对知识分块、突出重要知识、以多种方式呈现知识等,在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不太好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幽默”的方法和措施,把笑声带进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此时,学生可以边听边做笔记,在听得不太清楚时,还可以提问,以便老师再次补充,详细讲述。学生也应在课堂上即时将信息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整合所学知识、解题思想,使之更准确、更概括、更系统。

四、小结反馈 评价学习过程

课改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而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特别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于是课堂小结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的。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课所学到的方法、技巧有哪些,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

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整节课的内容,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较好地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其次,每一节劳技课,我们都得重视当堂评价,可以采用以下表格,这样使评价真正地为学习技能服务,充分展示了学生主观能力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制作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2)你的作品和你最初的设计相同吗?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3)本节课学习,你收益最大的是什么?

同学们给你的建议是:

你的作品什么地方还可以改进? 五、课后提升 制作更美作品

在最后环节要做到知识运用、补偿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每个学期可以精心设计几个课外小制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里的40分钟时间毕竟十分有限,更有效的是,劳技学习也能将课堂延伸到生活。我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了种植饲养、科学小制作、游戏、废物利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在实践中发展,让生活成为研究和学习的广阔课堂。如:学习《万花筒》后可以告诉学生利用纸板和有色透明胶片来制作“变色宝盒”,只要在一个盒子的四边抠一个洞,洞边离纸板大约五厘米的距离,然后用胶带将四片不同颜色的胶片粘好,就像给这个小房子安装上四扇不同颜色的窗户,然后,在纸盒的顶部和底部各挖出两个小洞,上面的小洞供取外部的光线,而下部的小洞可以伸入手指,放入其他物体等。这些小制作就像是玩具一样,学生将同样色彩的物体放入了“变色宝盒”,在各个侧面都会看到物体不同的颜色变化,学生会感到很新奇,也会对制作类似这样“变色”玩具更加感兴趣了。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什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通过在小学劳技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为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学案导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淡化了教师的教,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搭起质疑、探究和展示才智的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1年

[2]闫乘利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赵加琛 张成菊 《学案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

[5]杨九俊 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关鸿羽,白铭欣.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篇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的绝唱,从物理学角度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56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暗香浮动月黄昏
相关文章
  • 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龙源期刊网 cn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者:吕海军来源:《学周刊·C》2014年第03期摘要:“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