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语文2
一、 阅读理解
(一)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春末夏初季节特征的两句诗是:。
2、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 解释加点的字
2、 窃入学舍 窃( ) 听已,辄默记已( ) 儿痴如此痴( ) ...
夜潜出坐佛膝上潜()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策( ) 之( ) ...
恬若不知 恬( ) 琅琅达旦 旦( ) ..
3翻译句子
夜潜出坐佛膝上: 。 已而复如初:
(三)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晓得啥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特别开心,附近的杂草却特别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而且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而且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如何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d。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天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如何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二、 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经过此次整治,使城区的夜景更靓丽了。
B、泰州旅游节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旅游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
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具摊上经常还可以发现木刻百家姓和其他老式启蒙读物。
B、田华同志自我介绍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知道一个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
C、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D、它们的名称是亚细亚、欧罗马、阿非利加??等等。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夹板上。
B、我分不清哪是东,哪是西?
C、保尔一生的形象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却头发散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继科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的原因,是他长期刻苦训练的结果。
B、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
C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是保证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D、改版后的《新闻联播》,一改过去相对严肃的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让人耳目一新。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困难像一张网,只要敢于面对并奋力拼搏,就能摆脱困难,成为胜利者。
B、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钟情于月色,他们赏月、颂月,表达心中美好的情愫和祝福。
C、我们要把每一次的测验当成一个台阶,步步为营,稳中求胜,去打开成功之门。
D、一到秋冬季,不少人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等症状。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成败的关键。
B、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D、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泰州,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很多。
B、加快港口建设,是我市积极推进沿海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C、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乱编造。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篮球比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少了一倍。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善良”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领会了“大爱无疆”的精神内涵。
B、最近出现的雾霾,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焚烧秸秆造成的。
C、各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超级细菌再蔓延。
D、班主任把这次活动的具体详情告诉了大家。
参考答案
心田上的百合花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
“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1.5分)
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共2分。)
此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1分)
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
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分)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分)
此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篇二:二年级语文汇总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它的意思是: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从诗文来看这幅画作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非常写意。了了几笔,形容这幅画作画的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了。看着画,远看好像真的山,有色彩.走近一听,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可花还没有谢,即使有人来,画上的鸟儿也不会被吓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静夜思》 作者 唐代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
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作者 唐 孟浩然
春眠不决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
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村居》 作者 清代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
《所见》 作者 清代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 作者 南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赠刘景文》 作者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回乡偶书》 作者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赠汪伦》 作者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
描写秋天的词语: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描写秋天的诗句:
《赠刘景文》《山行》
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晓》《村居》《草》《宿新市徐公店》
描写春天的句子: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黃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描写夏天的诗句: 《所见》《小池》
3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 宋代 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草》 作者 唐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茂盛的野草生长在原野上,秋天枯萎,到了第二年春天又长得十分繁茂。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望庐山瀑布》 作者 唐代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窗口正对着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4
篇三:二下2《古诗两首》
二 年级下册第 2 课《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学校:宁阳县实验小学教师姓名:宁静静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枯、荣、宿、徐、篱、疏、未
(1)趣味识字(字理识字):在一间大房子下住着一百个人----宿;双人徐;
(2)易读错字:“宿”平舌音;“疏”翘舌音。
2.应会写字: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1)书写指导
①指导书写的字:追、徐、烧、荣、菜
②指导要点:(指导学生书写的一般规律,如左窄右宽、字的各部分笔画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等)
追:半包围结构,部首为“走之旁”,里面的部分笔画为“撇、竖、横折、横、横折、横”切忌写成两个口。
徐、烧: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徐的两个撇起笔在一条线上;
烧:火字旁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菜:上下结构,“爪子头”中间的点不要和木的竖写成一笔。
(2)易写错字:追、菜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两首古诗。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离离、烧不尽、篱落
2.了解词意的方法:利用文中的插图,教师的课件
(二)重点问题:课后题、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2)易读错字:“宿”平舌音;“疏”翘舌音。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离离、烧不尽、篱落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二 年级下册第 2 课《 古诗两首》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导语:万物复苏的春天,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你会对春天有新的发现。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这两首诗。
3.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枯 ?荣 ?宿 ④徐 ⑤篱 ⑥疏 ⑦未
能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
能用换一换的办法记住:
4.反复朗读古诗,结合插图说说古诗的意思,并试着把下面几个字的意思写在课本上。
岁 尽 荣 走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唐代诗人( )写的《草》是一首赞美( )的诗,生动的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宋代诗人( )写的《》,让我们感受到( )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通过这两首诗,我们知道诗人非常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能看出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检查生字词,解决生字字音
1.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播放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使学生掌握字音。课件没有的生字另外详细讲解。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翘舌音:荣、疏
注意区分宿、疏的读音。
4.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a.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b.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5.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趣味识字(字理识字):在一间大房子下住着一百个人----宿;
双人徐
三、学习《草》
通过预习,大家对生字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草》
1.指名读诗,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一)离离原上草
1.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呀?(原野)
2.看课文插图,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理解“离离”)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二)一岁一枯荣
1.谁能用“岁”说个句子?“岁”是什么意思?(年)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
2.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a.你看到了什么?
b.小草一年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你发现了吗?
c.出示生卡“枯”和“荣”,想想“枯”和“荣”分别是哪幅图描绘的景象,贴在对应的图下。而且我们还知道了这是一对反义词。
(三)野火烧不尽
1.“烧不尽”是什么意思?什么“烧不尽”呀?
2.理解为什么烧不尽?
(四)春风吹又生
1.对呀,草根烧不尽。那么第二年春天,春风轻轻一吹,草原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2.想像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播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都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2.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3.小朋友,大火烧得这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沉得小草怎样?(顽强)
五、诵读古诗,引导积累
1.把全诗多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2.多种形式地赛背:个别背、小组背、男女生赛背。
3.“我知道”展示自己知道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背诵其他相关春天的诗。
六、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生字,巩固音、形。
2、仔细观察:枯、烧、荣。
左右结构:枯、烧
上下结构:荣
3、重点讲解
枯:木字旁捺变点。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背诵《草》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2.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精讲点拨,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1.指名读诗,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2.了解诗意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a(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b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c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d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e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全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04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