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屈原写的诗 正文

屈原写的诗

2017-01-26 12:51:2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屈原其人其

屈原其人其诗

屈原其人其诗

项锡怀 刘真

屈原名平,字原,与楚同姓,生于楚宣王27-30年间(约公元前339年~278年)出身于贵族。是楚王朝远房宗亲。在《离骚》中自号正则,字灵钧。原籍丹阳乐平里(现湖北秭归县),乐平也是历史上卓尔不凡,胆气过人的王嫱,昭君的故乡。屈原是政治家,入仕不久,曾任楚国左徒一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务委员,当时他才20岁出头,20岁不论从一个人的自然年龄或社会年龄上说,都应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春暖花开的人生四月,而人生的四月用诗人的话说,她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若论其渊博的学识,超凡的智慧,和拯世济民的政治抱负,屈原原可成为一个改变一代历史的伟人,然而,悲剧的社会只能造就一个悲剧的诗人。虽然他的雄才大略和人格上的高风亮节没有在政治上得以施展,但他却以磊落的人生凝铸成一座气度雄伟的诗的丰碑。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的屈原,曾写过《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文学作品23篇,至今传诵中外。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所谓楚辞,它的鲜明特色正如宋人黄伯思在《翼骚序》中所说:"屈(原)宋(玉)、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作为一种新兴文体,究竟始于何时,至今尚无确考,不过从《史记·张汤传》的记载看,可能最迟也应该是在汉朝初年,成帝时刘向将屈、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诸家的作品,加上自己写的一篇《九叹》合编为《楚辞》一书,从此《楚辞》一名流传至今。楚辞文体最初的热心追求者除宋玉外,主要还有唐勒、景差。今天除宋玉有《九辩》传世外,唐、景二人无一作留世。楚辞含有两重意思,一指包括以屈原为主的作者作品的一部诗歌总集的书名;二是指以屈原为主要代表的出现于战国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文体。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讲,从作品数量到艺术成就,或主题深度,题材广泛等方面,屈原在楚辞中都居于魁首地位。因为他是楚辞的创导者。他在潜心研究楚国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骚体》的诗歌形式。《离骚》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众所周知,诗是时代的回音壁,而语言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尤其是诗,不论是抒情、叙事、写景、拟人都离不开语言做支撑。而语言它既应该是犀利如箭;又应该是炽热如火;它既需要亲切如柳撩动人千种柔情;又需要自然不娇象出水芙蓉一样浑然天成。屈原以楚语写作,他是一代语言大师。谈到楚语,历史上还有一则惹人遐思神怡的动人故事,据西汉大学者刘向编著的《说菀》中《喜说》记载,春秋末期,一位叫子皙的王子,在一次郊游中的游船上听到越人歌手唱歌,歌声咿呀啁哳,其意似已意会,但却不知所云,善于猎奇的王子请人译作楚语,所谓楚语,即华夏语,歌辞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儿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这就是著名的《越人歌》从此故事说明,楚国境内有不少世居的越人,他们都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能即兴赋诗。越人世居南方,这类富有地方特色的南国民间歌谣,除《越人歌》外。从典籍中尚传的还有《接舆歌》、(《论语微子》):《沧浪歌》(《孟子 离娄》);《优孟歌》(《史记 滑稽列传》);《孑文歌》(《说菀 至公》);《楚人歌》(《说菀 正谏》)等寥寥几篇。这就是书楚语一说的来源。

怀、襄时代,楚国在内受保守派贵族的霸持,政治腐败,外遭秦国入侵,当权贵族不遗余力地推行的是一条妥协求荣(存)的外交路线。屈原入仕之初,在任楚国的左徒期间,被授权制宪,他忠于职守,立志改革,当时屈原所处的年代正值春秋战国末期,是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的非常时期。龙蛇混杂,革新与守旧两大势力并存。在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的血雨腥风中,作为五帝后裔的楚世家自西周初年建国后,还算争气,楚国曾被列为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之一。早在公元前383年,开明的楚悼王曾任用吴起实行变法,较之秦国始于公元前359年的商鞅变法早了20多年。作为承前启后。屈原在时隔70多年后提出的政治变革主张,同先辈吴起几乎差别不大。当年楚怀王授权由屈原制定的宪,并非一般法规政令,而是具有纲领性的根本大法,是法中之法,是关系一国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文件,上自皇亲显贵,下至草民百姓的命运都与此息息相关。因此在宪制定稿之前曾发生过上官夺稿风波。司马迁说,上官夺稿是争宠嫉贤,目的在于插手制宪,争当历史主角,其用心之歹毒不言自明。屈原在制宪流产后,在被怀王疏远后创作的《离骚》中还反复强调规矩、"循纯墨,而不颇",反违法乱纪、擅越雷池,这实际上是他制宪观点的形象化。在《九章》的《惜往日》中屈原念念不忘。"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昭以昭时("时"原文为"诗"朱熹据别本改为"时")。"奉先功以昭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其忧国忧民之心可说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权贵们偏要背法度而心治(心治乃人治之同义语)眼看着限制法外特权已成泡影,屈原还在诗中反复叙述了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这些思想都达到了史诗的高度。从美学上讲,屈原所塑的自我形象是深含悲剧意义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置身于众人皆醉唯他独醒的政界中的屈原,在公元前313年(楚怀王三十六年)屈原以独家之见揭穿了秦国使臣张仪游说秦王愿归还商於600里土地与楚,并与楚修好的谎言,上书楚怀王力主联齐抗秦。从而招致南后郑袖之流的陷害,分明是国难当头,曾一度被尊为合纵长的楚怀王却不听屈原忠告,决意向强秦妥协求存,并下令囚禁已被贬为三闾大夫的屈原,南后郑袖伙同死党上官大夫靳尚密谋以毒酒毒死屈原,以剪除后患。结果毒酒被屈原的女弟子婵娟误饮代师殒命,屈原于极度悲愤中毅然出走汉北,(今湖北襄阳市地区)一说被流放,一说罢官,说法不 一,但实质并无不同---受迫害,实际上这是屈原放逐生涯的开始。后因怀王一再遭受秦国的欺辱和侵略,曾召屈原回京都,但由于人际复杂,怀王对屈原的信任已经不如当年。公元前299年,怀王被骗入秦(秦昭王执政期)旋被拘禁。三年后客死咸阳,楚顷襄王即位,对屈原的迫害有增无减,从此长期被放逐江南一带。但即便在流浪途中,屈原仍一往情深地希望楚王辨识忠奸,盼望有朝一日能再展宏图,以遂初衷,"不抚壮而弃秽兮"(为什么你不能改变一下治国的路线方针)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麟以驰骋兮(你应该趁年轻注重修养,我跨上骏马正要扬鞭奔驰)来,吾导夫先路!(我愿在前面披荆斩棘为你开路!)"情真意浓,令世人感动。然而,面对屈原以德报怨的大度为怀,楚王却无动于衷,常言道,天缺一角有女娲,心缺一角谁予补!他失望之极于悲愤中写了名驰中外的《离骚》。《离骚》是一首集中体现了楚辞浪漫主义特征的长篇抒情诗,全诗370行,约2500字,由三部分、十四章组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的长篇抒情诗。全诗谋篇布局严谨,以简洁凝炼的语言,通过对帝喾、商汤到齐桓公的历史的追述,借古讽(喻)今,通过商汤的德行高洁、宽厚仁爱、以民为本;齐桓公的任人为贤、以诚待人,前者成为历史上令后人敬仰的一代贤君,后者善于纳谏,会审时度势、用人不疑、终成霸业的故事,阐明了一个君王的德行与国家兴衰成败的因果关系。诗中痛斥了昏君佞臣们肮脏一气,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也述说了人民生活的无限痛苦。"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痛恨怀王,胸无大志,坐井观天,不但不支持民心向往的革新图强,以御外敌,反而一再轻信奸佞馋言,迫害忠良。司马迁释《离骚》说:"盖自怨生也,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列传)。是的,屈原作《离骚》时既忧又思,"离"就是离别之意,离别又是离字的本意,离骚者离别之痛苦也,但这个"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生离死别之苦,而是他在被怀王疏远后陷入了或去或留的重重矛盾中,似如现代人中的几欲

分手难分手,不忍分手而又不能不分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交织中。因为他爱祖国,而怀王又是国家的象征,因此他在《离骚》中对怀王是既有斥责,而又深深地眷恋,这种苦从某种意义上说早已超越了个人苦恼的范畴.而是一代历史的苦。令后人景仰的是,屈原虽一再身陷逆境,但他的沉寂的心于彷徨中却始终保持了"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和"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的独立秉性,面对奸佞小人的种种误国馋言,敢于针锋相对,表白深切的痛恨,一生不与当时为数不少的朝秦暮楚的文人宦官,政治掮客为伍。初衷不改,在逆境中不断探索真理。《离骚》中他体现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坚持?quot;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巨大人格魅力,开篇中写了"乘骐麟以驰骋兮,来,求吾道乎先路!"的不计前怨以国事为主的容人之量,篇末又莫可奈何的写出了"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这分明是他已经做到了宁可人(国)负我了!于是他只好"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以虚拟的彭咸为楷模,表示即便死了也要追随先贤于泉下,展示了他人格上的一种敢于松柏竟后凋的坚韧与磊落。旨在自明其志,至死不违初衷!强调做人要亲贤远奸,恪守忠孝节义,希图唤起民心的觉醒。

"离骚"是屈原将思想、感情、人格融为一体,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奇妙的神话传说,绮丽的文采,以超凡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字里行间寄情于理,以理托情,倾吐了自己的历史和历尽磨难终不悔的一腔爱国主义挚情。至今读来仍揪人肺腑。令人顿悟历史的不正、上天的顽愚、人间精英很难得到好报、祸国殃民之流反到明知自己不能流芳百世却偏偏能苟活延年。正是:傲雪红梅花期短,乌龟王八一千年。

在昏庸无能的楚王治下,屈原的爱国理想--立志革新、富民强国的一腔宏愿,最终未遂初衷,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也可以说屈原的人生悲剧,实际上是历史悲剧的缩影。在长期的愤怒燃烧中,屈原没有停留在静止的状态〈境界〉。他以强烈的主观抒情释放常年郁结于心的苦闷;诉诸文字、于无声处胜有声、旨在寻求心理平衡。强烈的主观抒情一向是屈原作品的灵魂,也是楚辞浪漫主义特征的重要标志。他在一腔赤子情一而再再而三遭到当时一群权可倾国的小人的诬陷之后,即使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流放途中。还依旧一往情深地怀念祖国,寄望于楚王,救楚国于千钧一发之际,希望楚王能一朝悟省,做个亲贤远奸的明君,也希望自己能重新找到为国效力之所;来,吾导夫先?quot;。言辞贴切、挚情浓烈,赤心可触,足以体现屈原的人品。可是楚王依旧忠言逆耳不省不悟,屈原沉冤莫白。从公元前313年开始先后被放逐于沅汉、沉湘等地长达一十五载。15年、这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一闪即逝的一朵浪花。然而,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即便生活在顺境的人来说,也是一段漫长的人生旅程。而屈原生命中的这15年却是在难于用语言表述的逆境中挣扎过来的。常年悲愤郁积成疾,常常呼天抢地,以告神明,尽表忠真赤诚; "济沅湘以南征兮",(渡过了沅水和湘水我走向南方)。就重华而陈辞(我走向重华表达我的寸衷)"。然而,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的土地上,面对的依旧是冷冰冰的现实,是无休无止的迫害,流放生涯不知何时是个头?被无穷的烦恼困扰的屈原,他只能以缠绵悱恻的笔调来倾吐内心的苦闷和不为人理解的孤独;" 忳郁悒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情感沉重而悲沧。在现实生活中他失望了,便幻想到天国(神界)去漫游。他驾着鸾凤,凤鸟飞向天空,让月神望舒在前面引路,叫风神飞亷在后护送。他可以向太阳神羲和发号施令,也可以命令天上的"帝阍"开门。诗人张开幻想的双翅,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跨河流,向西海,漫游求索,希望发现一处理想的生存发展环境,一处可以安身立命一展宏图之所。然而,幻想于阵痛中的人来说充其量只是一粒疗治心灵创伤于一刹的散丹,幻想稍纵即逝后带给人的只能是更大的失落。--幻想的世界并非尽如人意。他去叩帝阍,帝阍却"倚阊阖而望予"于是他又去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诗人借助神话的传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他追求理想、坚持正义的艰难历程和心灵痛苦,正因为他不满足于平静的铺叙,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上天入地,所以他的作品不是一潭死水,如果说《离骚》波澜起伏,雄奇瑰丽,全篇体现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特征,屈原用第一人称和

浪漫主义象征手法,所塑造的一个净化了的神话似艺术形象,"吾"-灵钧,虽说是通过典型化环境完成的,但诗中的"吾"并不完全是屈原自己,因此读屈原的《离骚》,对其细节形象描写不能一一对号入座,而只能会其意领其神。从这层意义上讲那么屈原作于流放途中的《九章》则可与《离骚》相表里。《天问》是一篇奇文。对自然,对宇宙,对社会现象、历史故事到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对世俗的传统观念,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都持批判态度,表现了作者纯朴的唯物主义思想。如果不是作者富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联想和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是很难写出如此杰作的,《哀郢》《涉江》《怀沙》则是写实文学,感情挚烈,语言华而不娇,使读者望文生情,如临其境,《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三篇是古代超凡不俗,耐人玩味的恋歌。同波澜壮阔的《离骚》相比别具一格,其风格是柔婉凄清;如《湘君》《湘夫人》等名篇,写的是虚幻飘渺而又于仙境中略带几分人间烟火味的山川之神,写得清新凄迷,令人神往。这些篇章虽不同于《离骚》所表现的上天入地,但同样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精神《涉江》从思想境界到艺术形象,都体现了屈原对楚国最高统治者的最后绝望,"余幼好奇服兮,年即老而不衰;"则是他面对群奸毫不妥协的坚定精神的写照。从篇首"年既老"一语所提示的时间表上看,《涉江》应该是顷襄王执政时期的作品,这恰好也与屈原受迫害经历相吻合。《抽思》艺术风格独特,"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字字掷地有声,充满哲理;《少司令》是一位温柔的女神。"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这些名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在屈原作品中堪称立篇创意的支撑。

屈原的作品同中国传统诗歌奠基之作《诗经》相比,后者所反映的生活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现实主义,屈原的诗则是以抒情、叙事,以浪漫主义为主,但在忧国忧民方面无疑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还是具有不少共通之处的。关于这一点,从《离骚》、《哀郢》等篇中都可以找到充分印证。读屈原的作品,令人哲思顿开,浮想联翩,于沉思中去认识一个社会,思索一代历史。

"离骚"所运用的大胆幻想和夸张手法,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空前的杰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就是他途经湘水时的感怀之作,在抒发对屈原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中,寄托了自己的坎坷人生。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屈贾两人合做一传,从此后世人常将贾谊同屈原并列,言屈必谈贾,称为《屈贾》。贾谊的赋明显地刻印着从骚体过渡到汉赋的痕迹。李商隐诗中常有"感士不遇"的怨嗟悲叹都明显地来源于屈原诗风的影响。就连一生清高傲岸的诗仙李白也唱出了"屈原赋词悬日月"这样无限崇敬的肺腑之歌。现实主义者杜甫,也认为自己是"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梁齐作后尘"。此外,还有西汉文坛的佼佼者,文学家刘安尊汉武帝之嘱所撰写的《离骚传》是一本最早诠释《离骚》的专著,刘安认为《离骚》兼具《诗经》中《国风》和《小雅》之长,《国风》《小雅》是抨击周代社会政治黑暗,是为民而呼的经典之作。世称《变风》《变雅》。屈原诗风对世代文学界的渗透和熏陶,由此可见一斑。

就是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可比。又执诗坛牛耳,其人格其诗风至今影响于世的诗人,面对奸臣的诬陷,国难当前他的联齐防秦等救国之策面临被废弃。楚怀王的疏远使屈原在楚国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流放实际上宣布了他政途生涯的极刑,他的肉体也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作为谪迁之臣,大约在公元前二九九年,屈原被秦国骗到咸阳并被软禁,不久楚顷襄王即位,投降派再次得势,弹冠相庆中子兰做了令尹,从此,屈原的联齐抗秦等政策被彻底废弃,楚国也从此落入秦国的制肘,成为秦国御厨菜板上的一块肥肉任其割切。楚顷襄王即位后沿袭楚怀王的旧路,且更甚一筹。不到三年国势衰象尽显。公元前296年,怀王病死于秦后归葬于楚。屈原再次被放逐江南,从郢都出来后,他仿如跋涉在生满苔藓的悬崖峭壁之间,步步临险,头上乌云翻涌,身边飞砂走石,脚下遍地泥泞,这是一条通往绝境?quot;路"。屈原作为一个长期在政治漩涡中曾经沧海的"钦犯",他明知活着太不容易,但要死却倒更难。他只

能一步一趔趄,一步一回头,颤颤惊惊,生死难卜,行踪不定,明知山有虎,又不得不向虎山行。把宝贵的生命荒废在江、汉、沉、湘一带。延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师攻陷郢都(今湖北江陵市西北)楚顷襄王已无招架之功,兵败如山倒,江山危在旦夕,逐无力应战,移师东北困于陈城(今河南准阳县)。屈原于国破家亡山河易之际,写了《哀郢》一诗,是在当年郢都被起义之师围得水泄不通之时,阴差阳错屈原逢巧回到郢都,郢都沦陷时,他只好随大批难民一起逃难,但他未去陈城。人民失去一国之都,虽说已是料想之中的事,但依然像孩儿失去朝夕相依的慈母,顿感心无所依、身无所傍、飘零无靠,"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在跖""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屈原感到离京以后将面对一切渺茫,今后逃往何方,因此,"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多年郁结于心的疙瘩,一时难解,几经思索,他辗转独自南行到更为荒凉的沅水、湘水流域,继续去过度时如年的流浪生活。屈原此次离开郢都,这一次是永别,他和他的国人对于郢,感情至深,郢是国人的精神依靠,是国家的象征,对于屈原更是如此。而今郢都失守,即意味着楚国前途的败局难易,甚至是亡国的先兆。因此,《哀郢》是屈原表达他在国家危亡之前的对祖国的深情依恋和深深的悼念。这里既有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楚国人民的真挚同情,也饱含对自己的政治抱负彻底受阻的伤感与抗争,于百感交集中发出的诗人内心的愤怒。不久,他写了一首《怀沙》。这时他的心理底线已极限到崩溃边沿,然而他于绝望中却奇迹般地保持了几分清醒,他同渔夫的对话,既富人情味,又充满哲理,决心以身殉国,在他的最后一站放逐地汨罗江自沉了,保持了他荷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思想气节。

屈原投江,是褒是贬,民间曾各有说法。屈原一生坎坷,逐渐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怀疑,不得已而问蒼天。在"离骚"中早已流露了老天的不公,他由痛心而失望,而绝望,郢都是他生养之地,目睹郢都失陷,他顿觉恍然若失,恍恍惚惚,神志频临崩溃,几至发狂(因义愤而发狂不等于歇斯底里)。于是,诗人写出了爱国之情,诗的开头,他满腔愤怒责向苍天:"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这震愆?"皇天呵,你为什么这样反复无常,致使百姓震惊遭殃!这一声质问--是代表一个时代喊出的一句最强音--,是对当朝最高统治者的谴责,其中楚王就是制造这场灾难的罪魁。这一声责问,也满含伤心泪,表现了作者对长期挣扎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深切同情。紧跟着,作者写了他离政后的悲愤心情,引起屈原悲愤的原因有三:一,"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由此可见人民在他心目中举足轻重;二是"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虽频频举桨摇橹却船欲行而人难行,婉叹自己从此无法再见楚王了,这里面显然也有忠君思想成分,不过,当时的君王代表了一个国家,而国不是抽象的,国家是屈原实现理想的唯一依靠。因此,他离京之际,怀念君王实际上就是眷恋祖国的感情流露,是他对改革理想的最终毁灭的痛惜,三是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令人触景生情,"望长楸而大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龙门,郢都东门,是国家的象征,首都失守意味国家衰亡,诗人痛感大势已去,重整河山谈何易!因此离京时心中凄苦,回首望见的远山苍树,想到今后难再见此景,泪淋似雨,透过作者的眼泪,谁敢说有泪莫轻弹才是真男儿?通过作者的热泪,人们看到的分明是,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无比深沉的爱。

屈原曾得楚王信任,在任过左徙一职期间,曾做过一些富民强国的改革,主张实行《美政》即开明政治,举贤授能,不拘一格启用贤能之人才担任各级官职,强调明《法曾》,通过立法限制贵族特权,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巩固发展"合纵",任职期间亲自出使齐国,在齐楚联盟中正是由于他运筹帷幄,促进了两国在重大决策上的某些共识,怀王曾一度被推选为合纵长。面对如此政局,国内权贵们如惊弓之鸟,为保住既得利益,奸佞们对屈原群起而攻之。在旧顽主贵族的馋言迷障中,屈原一再失去楚怀王信任,楚顷襄王时成为长期放逐之臣。如今京城陷落,他没有随迁都的人群往东北去陈城,以他当时的"贱民"身份也不可以同难民一道去陈城。而是"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

篇二:纪念屈原的诗

篇一:纪念屈原诗

端午不灭的永恒——纪念屈原

a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戴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

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b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有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剥开粽子

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

剥开千年的情缘

a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屈原: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1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

五月的天空,风轻云淡

楚国的往事,随风铺展

那个壮志满怀,长衣飘飘

剑不离手的爱国诗人

以一个千古凌空

纵身千年的叹息

任琴瑟的悲音

在山谷,声声呼唤

a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b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地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a

悲愤难以倾诉

2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a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a\b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3篇二:缘艺斋——纪念屈原屈原唐诗50首

关于屈原唐诗50首

01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02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b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03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04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5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06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07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08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 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 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09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此公时贬舒州司马)

(唐)李嘉祐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1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余霞杳千里。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水灵江暗扬波涛,鼋鼍动荡风骚骚。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汉沉浮鬼长号。

屈原尔为怀王没,水府通天化灵物。何不驱雷击电除奸邪,可怜空作沈泉骨。 举杯沥酒招尔魂,月影滉漾开乾坤。波白水黑山隐见,汨罗之上遥昏昏。 风帆候晓看五两,戍鼓咚咚远山响。潮满江津猿鸟啼,荆夫楚语飞蛮桨。 潇湘岛浦无人居,风惊水暗惟鲛鱼。行来击棹独长叹,问尔精魄何所如。

12题武关

(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3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唐)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14夜泊湘江

(唐)于武陵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15归山作

(唐)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16湘川怀古

(唐)清江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17赋

(唐)李峤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18听弹沈湘

(唐)雍裕之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19芳草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20古意二首(拟陈拾遗)

(唐)孙郃

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21续幽愤

(唐)曹邺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22三闾大夫

(唐)刘威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青史已书殷鉴在,

词人劳咏楚江深。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沈。

23招屈亭

(唐)汪遵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24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25渔父

(唐)汪遵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26三闾庙

(唐)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27过鄂州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

28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9湘弦怨

(唐)孟郊 白雪调

篇三:缘艺斋——纪念屈原屈原唐诗50首

关于屈原唐诗50首

01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02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03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04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5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06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07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08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 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 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09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此公时贬舒州司马)

(唐)李嘉祐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1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余霞杳千里。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水灵江暗扬波涛,鼋鼍动荡风骚骚。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汉沉浮鬼长号。

屈原尔为怀王没,水府通天化灵物。何不驱雷击电除奸邪,可怜空作沈泉骨。 举杯沥酒招尔魂,月影滉漾开乾坤。波白水黑山隐见,汨罗之上遥昏昏。 风帆候晓看五两,戍鼓咚咚远山响。潮满江津猿鸟啼,荆夫楚语飞蛮桨。 潇湘岛浦无人居,风惊水暗惟鲛鱼。行来击棹独长叹,问尔精魄何所如。

12题武关

(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3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唐)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14夜泊湘江

(唐)于武陵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15归山作

(唐)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16湘川怀古

(唐)清江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17赋

(唐)李峤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18听弹沈湘

(唐)雍裕之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19芳草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20古意二首(拟陈拾遗)

(唐)孙郃

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21续幽愤

(唐)曹邺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22三闾大夫

(唐)刘威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青史已书殷鉴在,

词人劳咏楚江深。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沈。

23招屈亭

(唐)汪遵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24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25渔父

(唐)汪遵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26三闾庙

(唐)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27过鄂州

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 白雪调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

28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9湘弦怨

(唐)孟郊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30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唐)孟郊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31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唐)孟郊

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

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

胸襟积忧愁,容鬓复凋枯。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

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

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

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

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

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

32读史五首

(唐)白居易

其一


屈原写的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73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屈原写的诗
相关文章
  • 屈原写的诗

    屈原其人其诗屈原其人其诗屈原其人其诗项锡怀刘真屈原名平,字原,与楚同姓,生于楚宣王27-30年间(约公元前339年~278年)出身于贵族。是楚王朝远房宗亲。在《离骚》中自号正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