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经典句子 > 意境深远的句子 正文 本文移动端:意境深远的句子

意境深远的句子

2017-01-23 07:00:4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句句妙语趣味浓 联联佳对意境深

句句妙语趣味浓 联联佳对意精深

安陆市府城紫金路小学 李艳红

活动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都熟悉这句话。但不幸的是,这句话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远未真正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接受之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之,便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1、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搜集、查找有关对联的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有意义的对联等)。

2、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

3、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以下称男、女)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谈话

师: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说到对联,有的同学觉得他很高深,其实,我们也会对对子,不信,我们也来试试。我的上联是:大漠孤烟直 ( );慈母手中线( );少壮不努力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看,同学们对得多好啊!相信下面的活动展示会更精彩。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主持人上场。

男:对联天地, 女:美不胜收。 (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天地,感受独有的魅力。

男:对联,在我国历史悠久着呢,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以驱鬼压邪,鬼画桃符一词由此而来。后来,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下面请同学们展示各组的活动成果,有请第一小组“对联知识组”的同学上场,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快板表演《话里话外说对联》。

二、汇报展示 (一)、对联知识组 1、话里话外说对联 (陈路 等)

走上台,鞠个躬,说起对联我真轻松。 对联特点有哪些,听我跟你说一说。 首先字数要相等,这个特点最明显。

一字两字三字对,字数相等是关键。 平仄规律很重要,阴韵和谐才叫好。

平对仄,仄对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单数可放宽,偶数要分明。上联尾字仄,下联尾字平。 对联词性有讲究,上下位置要对称。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 龙飞对风舞,犬吠对鹤鸣。 晓山青似黛,秋水绿如蓝。

对联对联要相连,正对反对流水对。 常见关系有三种,互补上下要呼应。 关系对立意相反,一前一后相承接。 天地有情皆可对,古今无事不能连。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优对劣,丑对佳,肃静对喧哗。 光明对黑暗,谨慎对浮夸。 苹果脸,葡萄牙,异卉对奇葩。 海内存知音,朋友遍天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大家都来读一读,我也能当小神童。 嘿,大家都来对一对,我们也是小神童。 2、师:感谢对联知识组的同学的精彩表现。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有哪些收获?(师出示袁世凯对)相信你看了下面的这幅对子,会有更多发现?盗国大盗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四去,四川怪杰刘师亮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从这幅对联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唯一一幅字数不等的对联,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这幅千古奇联。(出示特点:字数相等)

3、师:下面我要看看哪位同学眼睛最亮,从这幅对子中,你还获得了哪些对联小知识?(出示 泉—墨)(相机出示:词性相对,内容相连(寓意相关)。

4、师:上面这幅对联对得非常精妙。其实对联他不仅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连,他还讲究平仄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的对子歌,感受他的音韵和谐之美。(生齐读对子歌)(出示天对地)

(二)趣联故事组

男:对联知识可真丰富,我们要了解他可要做个有心人哟。 女:明清时,读书专门有“对课”即“对对子”一门学科;古代文人也喜欢吟诗作对,对对子成了读书人之间一件平常又高雅的活动。至今,在民间都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对联的故事,我们趣联故事组的同学还办了一期对联故事报。(故事组的同学当场出示故事报)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该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故事。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故事)罗翌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出示)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出示)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幻灯出示对联:注意先后)

师:纪晓岚聪明过人,用巧联讽对先生,躲过了老师的惩罚。但是你们可不要用对联来骂人呀!

(三)小品表演组

女: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我国文艺园地里的一朵艳丽的鲜花。从古至今,发生过许许多多与对联有关的逸闻趣事。不信,看了下面这个小品,同学们就可以领略对联的妙处了。请欣赏表演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解缙智斗曹尚书》。

男:欢迎参加表演的同学出场。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解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幻灯出示对联:小子无才嫌地仄;大鹏展翅恨天低。 水中蛤蟆穿绿衣; 锅里虾公着红袍。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男:演得怎么样啊,同学们?再次鼓掌感谢这两位同学吧。 女:这个小品告诉我们,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战斗武器呢。

男:对联不光通俗易懂,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下面请欣赏妙联佳对。

(一生吹笛)《春江花月夜》 五组学生手持纸扇读对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4、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7、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8、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干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9、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家世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10、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女:他们的精彩表演让我们陶醉在那浓浓的古风情韵之中。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古时候的对联。其实当今社会对联也无处不在。

男:是啊,大江南北,城市乡村,街头巷尾,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谁家不贴对联呢?

女:古往今来,商家大都喜欢用对联做广告,下面生活对联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是:身边对联大展示。请第四小组的同学出题,我们三个小组进行知识抢答,好吗?请主考官上场。

(四)身边对联大展示

考官上台: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第四小组的同学经过共同努力,搜集了不同行业,不同场合,不同时候所贴的不同对联,经过整理,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汇编成了一张答卷,相信同学们在这场知识竞赛中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每答对一题,就给该组同学加上一面红旗。比比看,哪组得到的红旗最多。

1、猜一猜。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猜一诗人 )() 十月十日,一鱼一羊 ( )(猜一国名) 户外两竿竹叶,室内一片阳光()(猜对联中隐藏着一个什么字)

2、商业广告联(请你帮它贴在该贴的地方)

对酒当歌自是英雄无色 祝酒把盏且为豪杰干杯() 艺术生命真善美 舞台光辉日月星( )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

独运匠心裁开七尺锦绢 天成妙手缝就四季新装() 春竹秋菊邀才子 夏兰冬梅送佳人( ) 清新三泡茶 唯有名利淡( )

慧眼明分真善美 宝光细验假高低( ) 名扬四海,声震九宵 ( ) 龙眼荔枝香橙皆是岭南靓果

苹果脆梨甜枣尽为华北佳品() 3、旅游名胜联

考官:亲爱的同学们,古人曾讲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天地间的美,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名胜联又该贴在什么旅游景点呢?请四组的男生出上联,女生出下联,同学们来答,好吗?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 )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 江上清风楼上月 诗中才子酒中仙 () (五)对对乐园

男:同学们表现得还不错。不过我们仅会欣赏别人的对联而自己不会创作可还是不够。这样吧,我们来个比赛,学习对对联,看谁对得快对得好。各组同学可抢答,看看谁是对对高手,成绩还记在本组内。

第一组

刀子嘴() 拦路虎( )

文可安邦( ) 光阴似箭 ( ) 莫笑人短( ) 水漫金山( ) 第二组:连连看

手足无措 愚公移山 望梅止渴 唇齿相依 水中捞月 画饼充饥 精卫填海 火上浇油 第三组

扫千年旧习() 高高兴兴出门( )

南路队、北路队、南北路队通南北() 第四组、 补充对联 (填方位词)

北雁( )飞,双翅东( )分上( ) ( )车后辙,两轮( )右走( )低 (填表颜色的词) 白沙白水白洋淀,

( )河( )海( )浦江

女:今天,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对联课。我们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男:对联,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 女:对联,语文天地里的一朵奇葩; 男:对联,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

女:让我们热爱对联、热爱语文、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 (合):咱中国娃说好中国话。 (六)、学生合唱《中国娃》 (七)、师赠言结课

对联是欢庆吉祥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天地,感受到了它独有的魅力,感受到了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对联,对联“句句妙言趣味浓,联联对语意精深”。同学们,让我们在校园快乐徜徉,因为“书籍点亮人生,墨香溢满校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在蓝天展翅飞翔,因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篇二:中国诗歌意境分析

13797659917王维诗歌意境美的体现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学号:2011134123姓名:金小芬

摘要:意境是物象和心象的结合,类似于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意境是

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王维

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为人描写出动静虚实结合、人与自然相结

合的纯美境界。对王维的诗从语言方面怎样刻画出了一幅幅意境深远

的画面。主要把王维前期的诗和后期的诗从字、词、句子等方面进行

研究。并总结前人对王维的诗所作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关键字:王维 意境美 语言

海德格尔认为诗和语言不可分割在5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6一文

中,海德格尔写到: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必得从语

言之本质那里获得解释接着他又写到:诗从来不是把语言当作一种现

成的材料来接受,相反,是诗本身才使语言成为可能。诗乃是一个历

史性民族的原语言。从海德格尔德这些话语言与诗是密切相关,不可

分割的。诗的内容以及意境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出来,是以语言为载

体,诗是通过语言确立存在的。语言的合理应用可以营造出诗歌的意

境美。主要通过王维边塞诗和山水田园写的诗进行分析。王维边塞诗

多充满豪情,富于进取,情调慷慨激昂。王维山水田园诗则多转向山

水田园,表达闲情逸致或佛家禅理。山水田园诗清淡而不单薄、自然

而不粗陋,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些意境的营造都必须通过语言的运

用。

一、边塞的诗

1、单车欲问边,属国 过 居 延。征 蓬 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

孤雁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使至塞上6) 这首诗是诗人赴河西节度使幕途中所作。诗中一开始就交待自己奉命

前往凉州去慰问镇守边关的将士。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塞外边关荒凉的

景象、塞上的战争风云、诗人的悲凉的心情以及边关将领的赫赫战功。

而这首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千古名句。这首诗

为我们展现了浩瀚无边的沙漠上,直直地竖起一道沙尘,如同烟柱一

样直冲云霄,横旦千里的长河边,一轮将落的夕阳火红浑圆的空旷的

画面。在运用语言方面更是一绝。尤其是形容词的运用。一个“大”

一个“长”显现了塞上的空旷、浩瀚无边以及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这句诗的“直”、“长”、“圆”更是用的十分精妙。“直”字给人以劲

拔有力的印象;“长”字把奔流不息的大河概括得很有纵横之感和千

里之势;“圆”字恰好消除了夕阳带给人的萧瑟之感,在这里只会令

人感到无比的壮美。甚至《红楼梦》在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时曾说:

“我看《塞上》一首,内有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

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

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

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

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5观猎6)

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

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 由弦的震响听

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形容风的“劲”以及形容弓的“鸣”更加形象的表现出冬季的寒冷: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弓箭的弦发出象鸟嘶鸣的叫声。从而侧面的烘托出主人公的不畏严寒以及高超的射箭的技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此句语言雄浑刚健、慷慨悲壮。“疾”“轻”这两个字用得非常精妙。两句使人联想到鲍照写的猎名句:“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但这里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是明写在纸上的,而王维却将同一层意思隐然在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因草枯而“鹰眼疾”,因雪尽而“马蹄轻”一方面揭示出主人公打猎的激烈的气氛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因冬天的到来大地呈现出一片萧条之景。而动词“过”和“归”。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

3、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戍断无烟。(5陇西行6)

这首诗写的诗军旅生活中递送军书的片段。诗的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送信使为了传达敌情,一路快马加鞭的情景。接下来

的两句叙述了军书的内容“匈奴围酒泉”,进一步加强紧张的气氛。最后两句说明了快马送书的原因:关山飞雪,使烽烟无法燃起。从侧面反映了边塞天气的恶劣。全诗只描写了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就把整个军旅生活的紧张、艰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以上三首诗都是王维的写的边塞诗,有的是写边塞的风景,有的是写边塞的战事等等。但是都通过语言的细心雕琢,使诗写的慷慨激扬,写的大气引人入胜。作者精妙的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性把诗句描写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山水田园诗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山居秋瞑6)

这首诗写的是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首联从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而“新雨”两字却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的轻快之感而不是雨后的沉闷的氛围。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

篇三: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2004-04-17 15:18:42)

意境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孜孜以求的形象,写景诗,意境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所构造的人化环境。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专论了“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还认为“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故诗词的意境实含意与境两个因素。因而品味诗词意境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意境=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寻景、探情的过程。由外化可观之景捕捉内在虚化之情。各种风格的诗句意境便不同。一类境意(情)

山水诗自然、平淡闲适、愉悦

婉约词清空、绮丽哀愁、惆怅、伤痛

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然之境,闲适之情)“宝帘闲挂小银钩”(清空之境,落寞之情)二类境意(情)边塞诗雄伟、粗犷豪迈、高亢

豪放词雄健、阔大悲凉、旷达

例:“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粗犷之境,豪放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放之情,乐观之情)

二、分析:寻景———构境———析情

分析诗句的意境,应把握“三部曲”:A、寻景:寻找写了哪些物?B、构境:这些构成了怎样的画面?C、析情:这个画面渗透出怎样的情调?分析意境最终归到“情”(志)上。

例:分析苏轼《南乡子·送陈述古》中画线句的意境。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旧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描绘了秋雨乍停之夜,诗人在朋友别离后残灯明灭中眼泪涟涟的情景,表达了挚友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情怀。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8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师蕾

第一,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第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所谓“诗品出于人品”。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

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这里,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毛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遘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同是咏梅,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原作者:师蕾

如何挖掘教材名篇中艺术美的意境

钱华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偏重于再现的叙事类,二是偏于表现的抒情类。

偏于再现的叙事类艺术,侧重于客观具体地描写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着力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典型。例如忠贞刚烈的刘兰芝、命运凄惨的琵琶女、爱财如命的葛朗台、愚昧麻木的祥林嫂等等,对这些形象的把握,可以调动学生的同情、厌恶、赞美等情绪,自然地与过去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使审美主体(学生)沉浸在浓烈的情绪氛围之中。

偏于表现的抒情类艺术,一般没有情节描绘和性格刻画,而是侧重于作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的。本文重点想就某些偏于表现的艺术名篇如何从艺术美意境挖掘的角度来简要谈一些教学体会。

挖掘意境首先是要善于挖掘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因为这是作家创造意境的基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可以是一物之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所言的“春意”本是不“闹”的,然而红杏爬满“枝头”,便仿佛显出“闹”意来,所以正是这一“闹”字使形象生动传神,“境界”全出。其它诸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春风又绿江南岸”、“数只船横渡口”等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这些几经锤炼或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匠心独运的动词,我们很有必要仔细揣摹,才能让学生体会所传之神。传神之形象也可以是一物之形。如刘禹锡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仅形态逼真,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莲的内在神韵来。以形写神,突破一览无余的有形实体的局限,创造出蕴蓄深厚的景外之意,味外之旨。如果我们能通过“形”的分析使学生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与无穷的意趣,才真正了解了作品的神韵。其它,诸如朱自清笔下的白杨树,壶井荣的蒲公英等都

可以通过由形及神的分析,去把握美的意境。当然形象的生动传神不仅止于一物之动,一物之形,还有可能是作品所营造的画面具有令人怦然心动的效果。这主要是作家把他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进行完美的组合。所以对于此类作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组成画面的各意象所包含的意蕴,再现它们组合所营造的画面,提示渗透于其中的物象的立意。例如《过故人庄》诗人选择的意象有绿树、青山、场圃、桑麻、酒、菊花和一对友人。这些意象均是农村田园中常见的,最能体现田园生活的朴实的美来,经过诗人的排列组合,在我们面前就展现了一幅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的朴实田园生活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朴质和谐与安宁。作家总是要寄“意”寓“境”之中的,总力图能找出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我们只要把握住那活脱脱的形象、画面,总是能挖掘出作家所要寄寓的无限深广的社会现实生活的神髓韵味。

其次,要善于挖掘能融“情”与“理”为一体的“意”,“意”是作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必然包含着作家浓郁的感情浆汁的。只有当这“意”符合“情”(与人民、与时代相通的感情)与“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在作家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统一这一条件时,作品的意境才能开拓得更为深远。因此,优秀的作品总是情与理的完美统一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读者的心弦,激起他们的艺术联想,进入广阔的艺术天地。例如李白的《静夜思》短短20个字,却开拓了一个广阔深远的意境,这里除了形神兼备外,更重要的在于“情”与“理”的统一了。又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用“冰心”“玉壶”这两个简单意象叠加起来表现自己对洛阳亲友的真挚感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纯洁的情操。而这种感情正是基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之上的。如果我们能这样去挖掘,同样能理解美的意境。此外,作家在创造开拓意境时,总是从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寻觅最能表情达意的艺术语言,如各种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的使用。我们若能从艺术手法着眼,必能有助于意境的深刻挖掘,下面略举几例。

㈠从摹形、绘色、绘声的表现手法中挖掘意境美。眼睛耳朵是人类的两种主要的审美感官;形体、色彩和声音是构成形式美具有审美意义的三种自然属性。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与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很为重要,这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贯穿渗透。例如茅盾名篇《风景谈》中总共展示了六个画面,几乎每个画面都能构成一幅绝妙的艺术作品。如第一个画面“沙漠驼铃”,这里有构成形体美的线条:地平线上的“黑点”、“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昂首阔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有构成色彩美的颜色的和谐搭配:在“纯然”“茫茫一色”的沙漠里,一队黑色的骆驼,一杆长方形猩猩大旗,这种形态(点线面)、这种色彩(黄红黑)组合成的画面的确是庄严与妩媚,确实能体现出“风景”的特有内涵来。绘声是对音响的描写。比较简单的天籁之声,可以直接摹拟。比如“萧萧”像马鸣,“唧唧”之像机杼声,“嘀嗒嘀嗒”为时钟声,但有些声音专用象声词或简单的形容词却不足以表现其精妙,特别是音乐声,是故诗人或作家常借助于贴切奇妙的比喻加以摹拟。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的精湛奏技,第一句用急雨比喻粗弦的低细绵密。当粗细弦交错杂弹时,音响互为补充,使人听起来象大大小小的珠子在玉盘滚动,清脆悦耳。“间关”两句形容琵琵声一时象莺语从花底下发出来宛转流畅,一时象缓慢的泉水在冰下暗流,幽咽低沉。接着声音变得又像冰泉水那样冷涩。到后来,弦丝似乎凝住不动了。令人沉闷的静寂过后,突然迸发的乐声像是银瓶顷刻破裂,水浆迸射;又像是铁骑突出,刀枪齐鸣。诗人写到这里,真是将音乐与诗融成一体,演奏者沦落天涯如泣如诉,如怒如慕的情思与诗人同情她的不幸遭遇的痛楚心情,全部通过音乐把诗情表现得淋漓尽

致。这时若能结合音乐教学把《琵琶行》的音乐带进课堂,不仅让同学们有机会感受到古典的高雅艺术,了解祖国文化的精髓,同时又把诗人所寓以的感情挖掘出来,可谓一举两得。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为了体现出故都秋之“清”、“静”、“悲凉”,只选取了皇城人海中一栋破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底下,朝东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寥寥数语,从形、音、色三方面来描写院中见到的景象,渗透了浓浓的秋意。

㈡从作者虚实隐现的艺术处理中挖掘意境美。实是直接性的形象描绘,虚是间接性的内在寓意,实中有虚,虚处见实,虚实并生,相得益彰,就能通过有限的个别形象开拓无限深厚的“意境”来。巴金的《灯》中,由眼前的灯到回忆中的灯,是实写,以露为胜;而“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俳徊,它被噩梦引入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这几句由实转虚,把眼前之灯虚化,从而提示了“灯”的储蓄内涵来,突出其象征义,就是以隐为主。文章又继续出发,虚写古代神话,实写现代故事,这样虚实相映,古今参照,使文章内容显得更为深刻。

㈢从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中挖掘意境美。最佳的修辞方式适合最好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荷塘月色》中通感、比喻使意境更显素淡朦胧;《天山景物记》中映衬手法的运用,直到烘云托月之妙;回环动听的叠字,在许多诗文中广泛运用。朱自清散文中就爱用叠字,古典诗词中则运用更广,它或能造成一种走月流云的音韵美,或能造成一种反复回环的抒情气氛,挖掘此中真意,更能领悟意境之妙处。其它如排比、双关、对偶、夸张等均能从不同方面挖掘出无限的意境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对意境的开拓艺术颇丰,不仅有通感、比喻、拟人、叠字等修辞手法,还通过动与静的映衬来丰富意境内涵。先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来提示全文之旨。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以此反衬心里的颇不宁静。继而又写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联想到江南采莲的“热闹”,含蓄揭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作者于动与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与处理之中,通过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表达出自己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与这样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的罪恶愈重,人们对罪恶的仇恨愈深,对幸福、安宁的向往也就愈强烈。可见,分析各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必能有助于挖掘出广褒深远的意境来。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对作品形神兼备,情理统一分析的基础上,再从艺术手法运用上进行挖掘,必能让学生感受到境界明晰而意趣无穷的美的意境,醍醐灌顶似地领受美学教育

谈诗歌意境的欣赏

谈诗歌意境的欣赏

山东垦利一中魏名宝

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意境深远的句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61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意境深远的句子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