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空间领养了一株花藤,天天给它日照,给它浇水和剪枝,都能有两个多月了,可是它天天如常,没有丝毫的起色。看来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即便有回报也不一定和你的付出成正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能我还不算精诚吧,所以也没有哪朵花肯为我盛开。为了这个典故,我特意查了查百度,原来是说古代有一个将领去打猎,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他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他箭法很好,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他很惊讶,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于是明白了,金石之所以开是因为受了感动。还明白了,奇迹出自于偶然。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个将领错将石头当做猛虎时就可以射穿它,可是当他把它当做一块真真正正的石头时,这块石头却无论如何也不“开”了。所以说,有些东西,越是刻意经营,越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想来这个故事也真是矛盾,如果说这块石头有了人的灵性,受了人的感动,为什么它只感动一次,并且是亘古以来仅有的一次,之后就恢复了它的本性——“铁石心肠”。这故事真的不完满,结局不好。最好的结局应该是屡射屡穿,说明他是真的精诚,也说明这石头是被他彻底的感动。只是这么偶然地一开,居然就流传为千古名句了,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是能说明什么,是人的精诚,还是石头的感动?归根结底,说的就是“执着”两字。可是,人到底应不应该执着?看电影《赛场大反攻》,小斑想要去找寻他的爱人,他的师傅对他说“去吧,孩子,你付出真心的时候就已经得到真心了??“于是,他也就真的得到了桑迪,一只小母马的爱情。这是完满的结局。当时看了真是感动。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真心,那你自己必须要付出真心,但是,你真心地付出完全可能是两种结果,一种就是电影中的,以真换真。另一种,就是再多的真也换不来一点真,你满腔热血地一直朝前奔,忽地就掉进了深谷,你会摔得遍体鳞伤。现代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现代人的词典里没有“执着”,只有“趟着走”。就像过一条河,一边小心翼翼地趟水,一边试探水的深浅,如果是意想的深度就可以前行,如果超标了那就赶紧退步,总不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吧,你有打虎的实力吗?我这里说的可是真正的虎,不是所谓的困难,教育人的那种。抑或做一只飞蛾,为了理想为了爱情焚烧自己?可现在还有飞蛾吗,飞蛾就是傻子。上面说的是对人,对事也是如此,你一个心眼地对待一件事情,老以为它会按照你的预想发展,因为你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执着,人也精诚,心也精诚,你以为你会感动上天,可是上天有的时候真的就是不开眼,它可以无视你的一切。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靠努力和执着来实现,有的时候你真的就该掉头,甚至低头。换个思维,换个角度,也许别处另有天空。人,要有精诚,但也别太精诚,不能指望精诚,更别毁于精诚。可以前行,也可以迂回,这才是人。精明的,自私的人,可悲,可叹的人,头脑高度发展,精神逐渐衰退,渴望温暖又注定凄寒??
篇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灯盏小学刘世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却把他们的幼小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而班内的的留守儿童是近几年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对象,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那么,我们作为学生在学校的监护人班主任应如何去教育他们,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呢?
一、全面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从了解开始。了解学生是掌握学生的一把钥匙。”我班一共有学生29人,其中留守儿童就占了50%。我对每个留守儿童都进行了详细地了解调查 ,他们的生活地点,
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都掌握得较为清楚。每个留守儿童都建有一个档案。
比如:我们班上的代美霞和张韵是一对表姐弟,两人的父母都外出到福建打工,他们都寄住在同一个家庭,张韵的奶奶也就是代美霞的外婆家,代美霞成绩较好学习不够踏实,性格大胆直爽还有点泼辣;张韵虽是男孩性格却较内向,学习虽然一般却很踏实。两姐弟感情很好,特别是代美霞特别照顾自己的弟弟。
再比如;张威,这学期从新疆转入我班,此男生少言寡语,最让人心烦的是家庭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让老师焦头烂额,但成绩还算一般,如果不加管理有成为后进生的危险。在他一次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下,我把他叫来单独谈心,他才哭着告诉我,他的母亲在家,父亲外出打工。父母的感情近来一直不和,还在闹离婚。母亲生活不顺再加上农活较忙,根本没有时间管理他。
二、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教育要细心、有耐心和恒心
孔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做什么事首先都得细心,留守儿童的教育更不能例外。
比如我们班上的张海峰和张德城同学,向来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上缺乏自信,算是后进生那一类型。这学期接过我班一段时间后,在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他们虽然成绩不好甚至学习很吃力,但他们毫不放弃、紧紧跟上,每次作业都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做,哪怕错了也不在乎,特别是字还写得很工整,于是我就经常当着全班同学夸奖
他们作业完成得好,表扬他们身上的许多优点。没想到他们变化大极了,以前整天愁眉苦脸现在常常面带笑容还向老师问好;以前语文课从不举手现在是积极举手发言;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习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还有就是我们班上的“老大难”学生——孙坤,看名字就可知道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全班个子最高的是他,厌学旷课的是他,作业不完成有他,欺负小同学的是他,领着同学上街进网吧还是他......可以说他的毛病是一言难尽。通过我对周围学生、老师的了解,以及和他家长多次联系,才知道原来她家有四口人,妈妈、姐姐在外打工,家中留下体弱多病的父亲和他相依为命,很多家务活都得他去做,父亲根本管不了他,无可奈何,只有听之任之。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他心里的想法,耐心地指出他的不足,教会他改正的方法,告诉他最重要的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我常常对他说:“家中就只有你和你爸是男子汉,你爸现在体弱多病,将来全家的希望在你的身上,你这样在学校不学无术,你怎么对得起你的父母和姐姐对你的付出.......”我和他谈心过后表现会好几天,可不久后,老毛病又会重犯,在他又一次犯了严重的错误后,我终于失去耐心对他破口大骂。他当时低下头说:“老师,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你说了很多次,可我就是记不住。”我生气地告诉他:“知道错了也不行,要让你记住就得重罚》”他马上就说:“老师,你怎样惩罚我都行,可别叫我爸来!”当时,我听了后心头一震,在我眼中一无是处的他原来挺有孝心,他怕他爸气着了。静下心来想想,他其实也还是有优点的:有
孝心,热爱运动(篮球打得不错)尊敬老师(1米7左右的个头,从没顶撞过老师。)抓住他的这一心理,我对他进行感恩教育,我自认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三、对每个留守儿童要饱含爱心
我国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是啊,有爱,留守儿童的心中才有阳光,才有崇高的灵魂,才有蓬勃的朝气,才有闪光的智慧。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要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真诚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只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
这学期刚开学不久,张俊同学不小心受伤,到医院检查后只能在家休养两个星期,她在家时,我打电话去关心她,回到学校后,有时我,有时让学生帮他补上前面没学到的内容。后来,她在作文中多次提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爱,语言中满含感激之情。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当然,我知道,班主任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与学校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就拿前面我提到的孙坤同学来说吧。这学期期末,学校就组织了一次特别的生日聚会。(给全校一月份出生的留守儿童过了一次生。)我们班上的孙坤恰好有幸参加,生日会上,同学们开心地吃着水果或蛋糕。学校领导就让孙坤代表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他声音哽咽却脱口而出:“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真正过生日,我很高兴。”他
虽不会用华丽的词藻表达他内心的激动和感激,但在场的领导和老师都领会了他的心声。后来,学校领导听说他的父亲卧病在床、生命垂危,还专门让他把学校特地准备的蛋糕和苹果带回家。接过蛋糕和苹果时,他泪流满面。他虽然什么感激的话都没有说,但我想,这次生日一定会让他刻骨铭心。甚至会让他的人生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样的爱不在语言感化,而在用行动去敲击学生的内心。
写到这里我心潮澎湃,还有很多话想说。我也曾是一个农村人,现在我的工作对象也是些农村孩子。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孩子的酸甜苦辣,现在祖国发达了,经济条件好多了,可他们却又面临着骨肉长期分离的苦痛。但我相信,这些都难不倒他们、击不垮他们,因为他们拥有农村人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拥有坚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国家的关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我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明天一定是光明灿烂的!我也真诚地祝愿这些远离父母关爱的孩子们天天都快乐、健康、勤学、向上,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来回报祖国的恩情!
篇三: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黄梅县五祖镇中学郑 雄 桥
案例介绍
九年级女生李某,打小天资聪慧,但懒惰成性,不愿刻苦。特别是进入九年级,注意力更加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且没有质量,老师面批时,她总找借口自我原谅,缺乏上进心,有得过且过的现象。喜欢找男同学玩,有早恋迹象,双休日时常玩的不归家,经常与外公顶嘴,不听话。家访了解到,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母亲随父亲做零工,时不时回家看看。通过与她母亲交谈,发现她母亲思维比较混乱,教育方法严重匮乏,家庭对孩子的学习督促检查的方式不合理,也无力度。对孩子进校学习的要求和态度很茫然。
第一次家访
踏莎行 家访 斜阳小径,畦间偶遇,罢工门前话学生。只见家长滔滔讲,难得老师一两声。交流不畅,沟通不顺,“改造”共识未达成。骤然邀友家门转,不是夕阳近黄昏。
效 果:不佳,学生的表现还是一如既往。
思 考:只有了解才会更好的教育 我一直以为,孩子是住校的还有必要去家访吗?当我对李某进行家访的时候,才发现有时孩子行为的原因是存在她的家庭环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李某有个弟弟五岁那年溺水身亡,母亲受到打击过大导致精神不是很清楚。她随外公生活多年,外公、外婆从来没有批评过她,没有对她说过一句重话,经常被宠着、惯着,养成了散漫自由和唯我独尊的坏习惯。这种“习惯”在学校也是频频出现(如尖叫、迟到,不满老师说教等)。回想孩子外公说的那些话,我很迁就她的母亲,也很理解她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从郭橐驼的种树经
验上可以看出,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想要顺天致性,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李某很有数学天赋,上课不怎么听讲成绩却一直不差,应该是有自学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学生。正因为这样我更加不能放弃,而要在各个方面给她多点鼓励多点爱。让她能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把我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并愿意让我帮助她。
措施
如果不是家访我始终也不会知道造成孩子常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自从家访后,我便改变了对她一贯持有的冷漠,而是多多关心她,让她感觉到不是在犯错误的时候老师才关注我,表现好的时候更可以博得老师的喜爱。我把我的QQ给了她,让她看看我空间的成功教育案例,过去师生的聊天记录,以及我下载的好文章... ...同时,我给她父亲发去一些短信,让她转发给李某:“女儿,如果你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你希望明白自己究竟在为谁读书,并且希望自己出类拔萃,在各方面成为同龄人的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出人头地,那么,趁着年轻,树立你远大的理想吧,因为它能带领你走出平庸,走向辉煌。”... ...这样一来李某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
如果不是家访我不会这么快发现孩子的症结之所在。“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的,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象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不可揣摩。这样的时代需要的教师,就是能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不仅在学校,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学生之间的一次次空间留言,一回回聊天记录,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使我们更加公平的看待孩子,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使我们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
来与希望,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而这一次次感受,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次家访
菩萨蛮 家访
感叹育人有技巧,人前夸赞老师好。植树比树人,顺木以致性。“转信”效果奇,胜讲大道理。孩子惹人怜,父母乐翻天。
效 果:学生思想有转变,成绩有回升,并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老师、同学的信任,担任起了物理课代表,好胜心越来越强。
思 考:俗话说“千个孩子千个样,一个家长一个法”,对不同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对李某的教育我是采用个案跟踪的方式来解决,并以网络、通信为载体,对家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施以指导、影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转化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我们去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相信、尊重、同情、宽容... ...用真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灵的窗户,帮助他们卸下自卑的包袱,为之插上自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翱翔!
请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52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