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讽刺自以为是人的话 正文

讽刺自以为是人的话

2017-01-22 06:29:2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语文

第一讲:《庄子》

文章想象丰富奇特,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对后代的思想、文化、学术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个比喻 : “井蛙”、“夏虫”、“曲士”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空间、时间、教养)局限的道理。

三个对比 : “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 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大之分别。

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破除河伯自以为是的成见,阐明了在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不值得自我夸耀。

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在浩渺无垠的宇宙面前,人类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而应积极学习、不断进取。

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答: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答: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第二讲《兰亭集序》王羲之总结创作经验:他认为,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一个生命与死亡的永恒主题。创作的心理动因,是由于珍惜生命,痛惜生命短促与死亡。

作者创作此文的心理特征:排遣心理郁结;期望超越死亡与失落,唤起共鸣。

文风:清雅俊秀

创作的秘密:心理的超越;欢乐易逝与人生苦短;生命体验与创作中的心理超越。

就全文的感情基调来说,珍惜人生自有其积极意义,而过分强调死亡的悲痛,则是消极的,这反映出六朝文人在动乱社会中比较普遍的对于生命短促的哀感。

四、文本风格分析1. 完整有机的结构2. 简洁清雅的文笔3. 精警自然的议论

五 举一反三,试分析平行阅读中的李后主、李白作品,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答:相同之处主要是对人生短暂、欢乐难久的慨叹;不同之处主要为,落脚点有所不同;文体以及风格各有特色。

第三讲《茶馆》

《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埋葬三个时代”。

《茶馆》否定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北平时期等三个时代。

《茶馆》的艺术特色 :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二、卷轴式的平面结构三、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 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关系也

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

1、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2、小茶馆影射大社会

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

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生动幽默,生活化的语言;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通俗但不低俗,幽默但不肤浅。符合人物个性,潜台词丰富。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形象特点:

旗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对抓过他的特务依然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虽吃皇粮,但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曾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秦二爷形象特点:

搞了一辈子实业救国,到头来他的工厂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毁。

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下,破产不可避免。

这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

松二爷形象特点:

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这是一个没有谋生经历的旗人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第四讲《礼记·大学》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写作手法:连锁推理、顶真、排比——结构紧密、语气连绵、音韵悠扬

艺术特色:《大学》总体的论述特色,就是语言简洁,而富有气势:递进式的论述方法;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

辑严密;具有不容置疑的雄辩气势。

第五讲:《灯下漫笔》

主旨:封建社会特点的托制,奴性人格和对传统的批判

总结:第一部分主要从民族心理角度,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剖析。

总结:第二部分侧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中国现状做了深刻的揭露。

? 鲁迅在此深入的剖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酷统治是造成

中国社会落后、国民愚昧麻木的主要原因。同时,鲁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对国民的悲惨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批判了其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

情感基调

在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剖析中,对国民性格及命运的高度概括中,对未来时代的深切期盼中,充满了鲁迅先生一种沉痛而炽热的情感,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的激情

艺术手法

? 首先:漫而有致其次:形象说理,化繁为简

? 再次:多采用暗示、反语和讽刺手法最后:将冷静的思考与澎湃的激情渗透于字里

行间。

第六讲:《西南碑文》

1.史笔抒情,本文旨在记载西南联大之始末,用的是始笔

2.叙史:笔触平实,语调平和,民族耻辱的切肤之痛,抗战胜利的豪情,含而不漏,叙事简洁有力度,议论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评断切实而又目光如炬,立意高远,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情动于衷,而笔下风云翻卷。

1.文质相称,内涵广博而文辞简约,蕴藉而清晰,尚实而圆润,不虚实,不浮夸。

2.以叙事为主,以议论辅之恰到好处。

一叙述历史,起句庄严,行文简洁。

二追叙本事,虚实结合,繁简结合

三可纪念者四,一一道来,论议结合,立意高远,评断切实。

四化用连打校歌而形成碑文,互文照应,意味深长。

第七讲:《狱中上母书》

写作特点:全文纯任自然,毫无矫饰,字字从肺腑流出,句句以血泪写成,一唱三叹,慷慨悲壮,全文以忠孝为主线,看似杂乱,实则严谨。充沛的气势与复杂丰富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文宇贯通,形成一种苍凉悲壮的风格,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第八讲:《聊斋》

艺术特色:出乎意料,情理之中。虚实相生,意蕴深远。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王六郎为鬼时

? 1、以酒结缘,性情之交。

? 2、情逾骨肉,情义之交。

? 3、生死攸关,知己之交。

? 友情的逐步深化:

? 情同手足,舍生取义;仁人之心,转鬼为神

? 第二部分:

? 1、如约而至,一诺千金

? 2、招待周全,情深义厚

? 3、相忘江湖,其淡如水

? 友情的逐步升华:

规以道义,勉以情谊;贫贱之交,终生不渝。

(一)王六郎的性格特征

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

独满筐”。

? 在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

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虽然显得很不厚道,但却不是为了私利,而是要帮助朋友,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着“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待人真诚,重情重义

? 不隐瞒自己水鬼的身份。

3、舍己救人,高情厚意。

? “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

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 在亭午时分,一名妇人怀抱婴儿前来,行至河畔,旋即失足坠入河中,在该妇人载

沉载浮的奋力挣扎中,伴随着河岸幼儿扬手掷足的高声哭啼。结果是妇人没有沉下去,而是“忽淋淋攀岸以出”,抱着儿子回去了。当晚,二人照常来到河边聚会。渔夫向他询问了这件怪事。王六郎回答说:“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

有人认为,一方供酒,一方驱鱼,他们是互惠的利益关系,至多也不过是酒肉朋友。你是怎么看待二人之间的友情的呢?

? 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

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 ? 其次,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

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 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

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

渔郎许形象分析

1、率真豪爽,重情好义。2、信守承诺,情义为重。3、仁厚洒脱,道义为先。

第九讲:《我爱这土地》

艺术特色:象征手法,比赋结合,风格悲愤沉郁。

1.蕴含着深沉的感情(忧郁,忧伤)2.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3.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

4.运用鲜明的比喻,丰富的想象5.善用光泽

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民族心中的悲愤

风象征着人们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预示着人们为之奋斗献躯的独立自由曙光

最后两句一问一答表示悲愤痛苦的情感,爱的深痛的切,升华了主题,抒发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的真挚的心声,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心声。

第十讲:《氓》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那天送

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我求你别生气好日期。到时候城上来等候,盼望你回到关门来。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辞儿偏偏还不坏。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齐带。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斑鸠儿啊,见着桑葚千万别嘴谗!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男子们寻欢,该甩马上甩;女人沾上了,摆也摆不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请思考:这两句从手法上讲是“比”还是“兴”?

从物(桑叶、斑鸠)与人(女主人公)间的相似点看容颜光鲜易沉迷----比

从营造的抒情氛围看喟叹、忧伤、追怀的情感基调----兴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比兴”兼用年长色衰慨叹、伤感

注意:“三岁”泛指多年,非实指。古文“三六九百千万亿兆”往往是虚指

翻译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一条淇河莽洋洋的水,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十个男人九个行不正,朝三暮四哪儿有个准?!

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来担。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一家生活渐渐兜得转,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亲弟亲哥哪晓我的事,见我回家偏是笑得欢。前思后想泪往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

根据翻译的结果,补充原文省略了的内容,请判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句,用的是“赋比兴”中的哪一种手法? 白话: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总有个边,(凡事都会有个限制吧……) (怎么你的行为就这样没个道德准则呢?)

(这样的生活也总得有个尽头吧?)

而我的怨愤却不会有尽头!)

比当初说过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淇水虽宽它总有它的岸,漯河虽阔也总有它的边。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烦愁?记得当年和他许的愿,事儿过了想它也枉然。回头日子我也不妄想,撒手拉倒好赖都承当!

第1、2章:追忆恋爱、婚约场景 欢快热烈 赋

第3、4、5章:追述婚后由热到冷的生活 痛苦怨愤 比兴赋

第6章:决绝之心 清醒、刚烈 比、赋

第十一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

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凄清之感。

? 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

至极。

? “两茫茫”说的是不只是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

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

? 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

? 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

篇二: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1.庄子秋水 兰亭集序 狱中上母书 聊斋志异王六郎 考翻译

2.诗经 江城子 橘颂 兰亭集序 礼记大学的第一句话 背诵

3.西西弗的神话作者

4.茶馆 灯下漫笔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我爱这土地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把课文熟读

考简答题 问这段话出自哪本书

1.填空题15分

文学常识指学过的人物介绍及作品

名句默写P7.P63.P177.P184.P225

2.翻译题15分

《兰亭集序》《狱中上母书》

3.阅读题20分两个题

《秋水》《灯下漫笔》《王六郎》 《橘颂》(背诵)

4.鉴赏题 课外的20分

5.作文30分

样题

聊城大学 2013-2014 学年第 2 学期

《大学语文》试卷(A卷)参考答案

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大学之道, , 。

2.《左传》是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记录了从

鲁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共二百七十年间的史事。

3.《长恨歌》中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七月七日在骊山长生殿,两人的爱情誓言是:地愿为连理枝。

4.韩愈《进学解》“进学”是

思毁于随 。”

5.傅雷的译文主要有34种,其中最有名的是 《约翰·克利斯朵夫》 和 《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家

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构成了文革前十七年散文中最为真诚的华

章。

6.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小说的主人公是 。《红楼梦》的作者是

曹雪芹。《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是艾丝美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是 扎西莫

多 。

7.消息的五要素(五个W)是 、 、 因) 。

二、 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大学》中的“八目”是什么?其中哪些条目是“本”,哪些条目是“末”,为什么?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末。

修身是内在的因素,也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平治天下是外在的因素,也是只有部分人才可以做的事

业。

2.举例说明《左传》怎样解释《春秋》?

释事,也就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解释。有时,也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如《郑伯克段于焉》,

既有对这个时间从头到尾的叙述,中间还夹杂了一段对文字的解释,如“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

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3.简述《长恨歌》的叙事线索。

爱情的起因——爱情的盛宴——乐极生悲、安史之乱爆发——仓皇逃难、马嵬兵变——爱情的悲剧、

刻骨的思念——访求仙山、再结来世之缘。

4.怎样理解食指诗歌《相信未来》主旨?

人生,不能停止对理想的追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不要放弃理想,放弃对生命中最美好的

东西的追求。

5.傅雷对于终身伴侣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三、 分析论述题(第1题必做;在第2至第4题中可任选1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阅读分析题:

西河·金陵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两首词都是登金陵(南京)赏心亭的词作。试比较它们在外观形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

周邦彦词共分上中下三阙,辛弃疾词分上下两阙。

周邦彦的词写景、叙事和抒情,各占一段,结构非常规范;辛弃疾词上阕包括了写景、叙事和抒情,

下阕突出其中的部分情感。结构上重复,破坏了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基本规则。

2再比较这两首词,在情感上的异同。 ○

周邦彦词登高怀古,抒发兴亡之感;辛弃疾词登高北望,批评现实,抒发了光阴虚度,世无知音之

牢骚。

3辛弃疾词的下阕,着重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

这是辛弃疾闲居时期的作品,着重抒发了他自己被投闲置散后光阴虚掷、无所作为的痛苦心情。且

不要说我像张翰那样见机归来,也不要说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只说岁月流逝、光阴虚掷这一点,就很令人沮丧。在无所事事中,多少美好的时光过去了,多少次中兴的机会被耽误了。岁月流逝、壮志消退,英雄也会慢慢的老去。世无知音,知心的话无处诉说,只能郁积心头。时间越久,失望越多,痛苦也就越重。

2.我们如何借鉴大学之道,来规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

3.《边城》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人性美,是如何体现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的?

4.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巴黎圣母院》是如何体现美丑对照的原则的。

选择题答案,不作统一的要求,由任课老师自行拟定。

四 、 应用文写作题(共30分)

把校园网上的这则通讯改写成消息,要求不超过300字。我校举行2010年迎新生联欢晚会

供稿人:校新社 毛翰彬 侯世超 李林珏\文 陈君龙 发布时间:2010/09/21

太行展臂怀纳四海学子,黄河奔腾再绘世纪蓝图。9月20日,由校团委主办,音乐学院、武装部、体育学院、老干部处、学生处协办的“百年理工,梦想起飞的地方”2010年迎新生联欢晚会在我校南校区新体育场举行。校领导张国臣、周英、王裕清、景国勋出席联欢晚会,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71426部队承训官兵以及我校9000 余名新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体育场内灯火辉煌,灿若星辰。晚会开始前,在主持人带领下,全体师生齐声呼喊我校校训校风,声势豪迈,激情昂扬。

巍巍山河奔腾千古绝唱,一曲悠扬缠绵,晚会在意境深远的校歌中正式拉开帷幕。时而温柔缱绻犹如月光私语,时而澎湃激昂判若星火燎原,歌声跃动于苍茫辽阔的万里苍穹,空谷绝响般回荡着理工人的执着与呐喊。天下相亲与相爱,万家灯火照未来。一曲畅快雄浑而又感人心怀的《相亲相爱》,在嘹亮动人的歌声与绚烂如诗的舞姿中为金秋夜晚带来了春暖花开的温馨柔情,也为每一名远离家乡、求学深造的新生点燃了一盏温暖的心灯。老干部处带来的舞蹈《中国功夫扇》,白衣飘飘有似空谷幽兰,红扇蹁跹仿佛烛火萤光,行云流水、气贯长虹的表演充分的展现了老干部的精神风貌,游凤燕舞的飘渺与刚柔之间的迸发引起全场的欢呼掌声。歌曲《儿行千里》与小品《探望》紧扣新生入校这一特点,将艺术表演与人格教育相融合,以感恩父母为内涵触动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内心,歌曲深情款款,雄浑不失情感,小品捕捉生活素材,并有老师亲自参与演出,展现细腻温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啦啦操《魅力四射》在灯火琉璃中绚烂登场,配合青春激昂的旋律,啦啦操队员将热情灌注于表演,一招一式都挥洒着年华的瑰丽,引领全场共同欢呼。随后教官带来的军体拳《擒敌术》在如海的掌声中火热上演,迷彩军服、潇洒军姿,拳脚翻飞都彰显钢铁一般的男儿本色。歌曲联唱中大一新生一展青春风采,轻扬而激昂的歌声充分彰显了新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奔涌四溢的歌声,书写着少年的彩色梦想及对未来的坚守拼搏。最后,晚会在歌伴舞《走向复兴》中圆满谢幕。

本次迎新联欢晚会将新生入学教育与晚会内容有机结合,弘扬大爱精神、“好学力行”校风和“明德任责”校训等学校百年文化积淀。晚会现场老师、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同台演出,从不同角度诠释理工精神,展示了师生风貌,将好学力行、自强不息、感恩父母与节目表演相融合,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和视听感受的同步。新的学年,新的起点,相信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广大新生定会以追求卓越的坚强意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共同谱写新的华章。

第一,自拟一个题目,要能够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第二,必须有导语,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全部内容;

第三,重新调整结构,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排列;

第四,短小精悍,不能300字。

第一讲:《庄子》

文章想象丰富奇特,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对后代的思想、文化、学术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个比喻 : “井蛙”、“夏虫”、“曲士”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空间、时间、教养)局限的道理。

三个对比 : “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 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大之分别。

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破除河伯自以为是的成见,阐明了在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不值得自我夸耀。

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在浩渺无垠的宇宙面前,人类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而应积极学习、不断进取。

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答: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答: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第二讲《兰亭集序》

王羲之总结创作经验:

他认为,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一个生命与死亡的永恒主题。

创作的心理动因,是由于珍惜生命,痛惜生命短促与死亡。

作者创作此文的心理特征:

排遣心理郁结;期望超越死亡与失落,唤起共鸣。

文风:清雅俊秀

创作的秘密:心理的超越;欢乐易逝与人生苦短;生命体验与创作中的心理超越。

就全文的感情基调来说,珍惜人生自有其积极意义,而过分强调死亡的悲痛,则是消极的,这反映出六朝文人在动乱社会中比较普遍的对于生命短促的哀感。

四、文本风格分析

1. 完整有机的结构

2. 简洁清雅的文笔

3. 精警自然的议论

五 举一反三,试分析平行阅读中的李后主、李白作品,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答:相同之处主要是对人生短暂、欢乐难久的慨叹;不同之处主要为,落脚点有所不同;文体以及风格各有特色。

第三讲《茶馆》

《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埋葬三个时代”。

《茶馆》否定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北平时期等三个时代。

篇三:影片《傲慢与偏见》的幽默与讽刺

影片《傲慢与偏见》的幽默与讽刺

阎毅

论文摘要】影片《傲慢与偏见》是根据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创作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用电影手法和电影技巧把小说中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强烈的反讽意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通过影视展现和电影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立体化,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原著的理解。笔者通过对影片《傲慢与偏见》剧情的回顾,从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影片所体现的幽默风格和讽刺手法。

【论文关键词】电影《傲慢与偏见》;幽默与讽刺

一、引言

简奥斯汀是一位聪慧、敏锐的女作家。她以曰常生活为素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乡镇生活和社会风貌。她所著的《傲慢与偏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其读者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各个阶层,堪称世界文学史上_部不朽的传奇。小说中性格迥异却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通过影视展现和电影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立体化,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原著的理解。整部影片以伊丽莎白和达西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以伊丽莎白其他姐妹的婚姻大事为次要线索,把幽默的风格和讽刺的手法融入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影片《傲慢与偏见》梗概

生活在英国乡镇的小地主班纳特家中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女儿。他们的生活平淡简朴。班纳特太太毕生的追求就是为五个女儿物色有钱的丈夫。

新邻居宾格来的到来,打破了班纳特一家的宁静。宾格来"有钱的单身汉"身份使班纳特太太把他当成了最佳女婿人选。在一场舞会上,宾格来与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高兴不已。

在舞会上宾格来的好友达西''傲慢"的出场,让伊丽莎白对他心存偏见,认为他不可一世。尽管达西也是别人眼中集金钱、权势、气质于一身的完美男性,但在''偏见"的蒙蔽下,伊丽莎白决定不去理睬傲慢的达西。而达西也对宾格来

说,伊丽莎白的长相还可以''容忍",但还不足以引起他的兴趣。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与隔阂。然而,达西却逐渐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并在另一场舞会上主动邀请伊丽莎白跳舞,伊丽莎白没有拒绝他。宾格来的妹妹罗琳钟情于达西,达西却对她没有半点好感。当她知道达西对伊丽莎白动心后,刻意从中阻挠。而达西也认为简并非真心对待宾格来。在妹妹罗琳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格来最终选择不辞而别,放弃娶简。

依照当时的法律,家族财产只能由男性继承。而班纳特家中只有五个女儿,所以他们家的财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柯林斯爱慕伊丽莎白,向她求婚未果转而与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结婚。之后,伊丽莎白认识了附近小镇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威克汉姆,并对他暗生情愫。威克汉姆的父亲曾是达西家的总管。威克汉姆恶意中伤达西,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会与反感。所以,当达西抑制不住心中的爱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果断地拒绝了他。达西深受打击,并痛苦地离开了伊丽莎白。临走前,他给伊丽莎白留了_封信。信中言明宾格来离开简确实是他造成的。因为他认为简并不是真心对待宾格来。同时他还揭穿了威克汉姆的谎言。读信后,伊丽莎白为误会达西感到十分内疚。

次年,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里。并从管家口中获知达西在当地很受尊敬。她在树林里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谦逊有礼,与之前判若两人。于是,她对达西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而这时小妹莉迪亚与负债累累的威克汉姆私奔了。伊丽莎白担心达西知道这件家丑后会更瞧不起她。出乎意料的是,达西知道后并没有瞧不起她,反而帮她解决了难题。至此,伊丽莎白对达西所有的偏见完全消除。当达西第二次向她求婚时,伊丽莎白欣然答应,最后成了达西夫人。

三、影片中的幽默风格分析

诙谐有趣的人物对话和让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使整部影片洋溢着_种幽默的氛围。以下内容主要从影片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几个方面分析了电影的幽默风格。

影片一开场,愚蠢、无知的班纳特太太就"一本正经"地说了一句举世公认的真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而她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单身的女人总想嫁给有钱的男人。班纳特太太毕生的事业就是为女儿们找有钱的丈夫。她把

为女儿找有钱男人的行动落实到整部影片的发展进程中。愚蠢、无知与''真理"同时由班纳特太太滑稽、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展现出来,这为整部影片奠定了一种幽默的基调。

影片的故事情节也弥漫着一股幽默感。由于达西在舞会上"傲慢无礼"的态度,使伊丽莎白第一次见他就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和偏见,并决心再也不理会他。而达西也表示对伊丽莎白没有兴趣。渐渐地,达西却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所以,他放下门第和财富观念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被自己的偏见和威克汉姆的谎言蒙蔽,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出乎意料的是,威克汉姆居然带着妹妹莉迪亚私奔了。达西没有嘲笑她的家丑,反而帮她解决了难题。这不仅使她彻底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而且喜欢上了达西。最后她欣然接受了达西的第二次求婚,成为达西夫人。影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同时又极富幽默感,让观众出乎意料,却又拍手叫绝。

在伊丽莎白和达西幽默曲折的爱情故事发展过程中,凯瑟琳夫人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她飞扬跋扈、自以为是、愚蠢无知,一心想让女儿嫁给门当户对的达西。当她知道达西爱上伊丽莎白后,专门跑去向伊丽莎白''兴师问罪"。她先是告诉伊丽莎白达西已经和自己的女儿订婚,然后又自相矛盾地告诫伊丽莎白不许和达西订婚。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让伊丽莎白知道原来达西真正爱的是她。之后,凯瑟琳又去找达西,无意中让达西明白了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心意。这段故事情节是影片幽默风格最完美的展现。凯瑟琳夫人本来想千方百计阻止两人结合,结果反而成了为他们牵线搭桥的"媒人"。凯瑟琳夫人的愚蠢和自私成就了伊丽莎白和达西幸福美满的爱情结局。

滑稽的人物形象为整部影片的幽默风格增色不少。班纳特太太、玛丽、凯瑟琳夫人等都是受尽捉弄还自以为是的人。以柯林斯先生为例,柯林斯先生是个装腔作势、极度自负、在金钱和权势面前卑躬屈膝的人。集财富和权势于一身的凯瑟琳夫人是柯林斯心中的完美女神。只要提到凯瑟琳夫人,他的赞美之词就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谄媚之情也溢于言表。甚至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他都要附加一句这桩婚事是经过凯瑟琳夫人授意的。他用宣布布道文的方式向伊丽莎白求婚,其"虔诚"之态让观众忍俊不禁。而他的结婚理由也十分荒唐,竟是为了报答他的施主班纳特先生。当伊丽莎白拒绝他的求婚后,自命不凡的柯林斯居然会一

厢情愿地认为女人在遇到第一次求婚时总会拒绝。柯林斯"一本正经"的求婚和对凯瑟琳夫人"喋喋不休"的赞美,令观众忍俊不禁。

四、影片中人物与语言凸显的讽刺性

(一)人物形象的讽刺性影片中最具讽刺色彩的便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是影片中出现的众多女性中最聪慧理智、最有胆识和主见的人。同时她又是一个被偏见左右、被谎言蒙蔽的人。与其他姐妹相比,她最富有人格尊严。然而,受母亲影响,她也憧憬上流社会的生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参加了''有钱人"宾格来举办的舞会。没想到却受到达西的冷落,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自此,她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认为他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并决定再也不理会达西。之后,她又被外表彬彬有礼实则赌债累累的威克汉姆蒙骗,加深了对达西的偏见。当达西抑制不住心中的爱意不顾门第观念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却对达西横加指责。这显然是对她的偏见最大的讽刺。当她从达西的信中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后,为自己误会达西感到十分内疚。在达西帮助她解决小妹莉迪亚私奔的家丑后,伊丽莎白彻底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并加深了对他的好感。伊丽莎白由于达西的傲慢而对他产生偏见,影片最后,她却打消了自己的偏见,嫁给了''傲慢"的达西。伊丽莎白身份的转变显然是对她被"偏见"左右最大的讽刺。

影片中,用反讽手法刻画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班纳特太太是一个愚蠢、自负、爱慕虚荣、心胸狭隘的人。班纳特太太的出场也是极具讽刺性的,观众从她和丈夫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她的日常生活和低劣本性。她的毕生事业就是为女儿们找"有钱的单身汉"做丈夫。她热切希望伊丽莎白接受自负、粗鄙的柯林斯的求婚。她鼓动莉迪亚和凯蒂接受年轻军官们轻率的追求。宾格来妹妹邀请女儿简去尼日斐庄园,班纳特太太不担心女儿淋雨生病,执意让简骑马去。因为这样简就可以留在宾格来庄园过夜。班纳特太太为了把女儿"推销"给有钱的单身汉,甚至不顾女儿的清白名声。小女儿莉迪亚与威克汉姆私奔后,全家都在为这件"家丑"感到羞耻。班纳特太太却为女儿找到''归宿"而扬扬得意,甚至想着为莉迪亚添置新娘礼服。这真是把她的愚蠢和浅薄发挥到了极致。滑稽的是,到最后三个女儿的婚姻却证明了班纳特太太的理论是正确的一"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班纳特先生身上也体现了浓厚的反讽意味。他年轻时因贪图班纳特太太的美

貌而与之结婚。结果婚后才发现班纳特太太的美貌不足以掩盖她自身的愚蠢和粗鄙。因此,两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执。几个女儿中,莉迪亚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个。而当莉迪亚与人私奔闹出家丑后,班纳特先生又不得不替她四处奔波。班纳特先生不愿承担管教女儿的责任,结果却要承受没有管教好女儿的后果。这恰恰是对这个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父亲最大的讽刺。

(二)人物语言的讽刺性

影片赋予人物很大的"发言权",让人物"畅所欲言",通过人物对话达到反讽效果。影片中的人物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其每句话,甚至每个词都是经过创作者千锤百炼的。比如,在第二次舞会上,达西主动邀请伊丽莎白跳舞时,伊丽莎白说道:"达西先生太客气了。"表面上,她答应了达西的邀请,实际上她是在指责达西先生在上一次舞会上的傲慢无礼和"不客气"。进入舞池后,伊丽莎白抑制不住对达西傲慢态度的憎恶却又想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狡黯地对达西说:"你我生性都不好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想说几句一鸣惊人的话,让世人当作格言来流传千古。"表面上,她是在用夸张的语言恭维达西先生,实则是对达西傲慢无礼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指责和讽刺。

当班纳特太太知道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不考虑女儿的幸福,反而安慰柯林斯"我会马上和伊丽莎白谈谈,她是个任性的傻姑娘,不懂得好歹,不过我会教她懂得的。"不知缘由的观众会因为听到这"顾大局、识大体"的几句话认为班纳特太太是个有教养的母亲。实际上,影片正是用这"体面"的话对班纳特太太的愚蠢、自私进行讽刺。

而柯林斯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后,却说了_句:"你是想通过疑虑来增加我对你的爱,淑女们往往都是如此。"这实际上是在嘲讽柯林斯的自以为是。

凯瑟琳夫人自吹自擂的言谈也充满了讽刺性。趾高气扬、俗不可耐的凯瑟琳夫人认为没有人比她趣味更高。而这位"高贵"的凯瑟琳夫人第一次和伊丽莎白见面,就问及伊丽莎白有关出身、年龄、婚姻状况等隐私问题。在英国,这是十分粗鲁的行为。此外,她把自己相貌平庸的女儿夸赞成"天下最漂亮的女性",也极具讽刺意味。

五、结语

影片《傲慢与偏见》通过影视语言和电影手法把原著中的幽默色彩和讽刺意


讽刺自以为是人的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53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讽刺自以为是人的话
相关文章
  • 讽刺自以为是人的话

    语文第一讲:《庄子》文章想象丰富奇特,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对后代的思想、文化、学术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个比喻:“井蛙”、“夏虫...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