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正文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2017-01-09 06:18:1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

2016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今为止人类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B我不知道那些在才艺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中考时到底加不加分。

C你参加了《初中生与社会》主题作文大赛了吗?获得了几等奖?

D朱自清的散文,有的质朴平淡,寓深情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如《背影》;有的色彩缤纷,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绿》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C.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的表演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应将“无与伦比”改为“美仑美奂”)

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登峰造极”改为“登上顶峰”。)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上有所好, 。② ,非志无以成学。 ③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 (《春》)④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马说》)

⑤古人常常“借风抒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 , ” 这一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在冷色基调的画面中添上了一星鲜红的暖色。

5.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3分)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与骊山老母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1

上面的情节出自__________(填作者名)所著古典名著《西游记》。语段中的八戒虽然好色贪吃,但也有聪明机智的一面,如“猪八戒义激猴王”,试概括这一情节。(2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鲁迅在《琐记》中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鉴略》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是俄罗斯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困难条件下写成的。

C.宋江第三次攻打祝家庄,采用了吴用的连环计,此计中关键人物是顾大嫂的丈夫孙新,他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

D.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因哈克得知印第安人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及时报信,救过她一命,后来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了他,这反映了道格拉斯寡妇热心肠、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性格。 .

6.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

扬州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扬州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探访家乡的‘老玩意儿’”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2分)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扬州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扬州木刻年画的图像大多以象征、谐音、表意、用典等手法,借形寓意,谐音寓意,表号寓意或几种手法混合运用,寄寓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等理想的期盼,民间称“讨口彩”,增加了室内外装饰的趣味。因而,年画深受人们的喜爱。

【材料二】在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州彩灯榜上有名。它造型多样,是集纸扎、装裱、剪纸、书画、诗文、木刻为一体的高档艺术品。2011年元宵节11组扬州彩灯亮相台湾灯会展现“诗画瘦西湖”,彩灯为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材料三】剪纸是扬州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扬州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活动过程中,同桌小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本组的研究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大家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 ”小明终于点了点头。(50字左右)(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2

(一)阅读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完成第7题。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①一般认为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二年中秋所作。 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③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④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⑤妨:遮蔽。⑥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7(1)“酒贱常愁客少”一句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记承天寺夜游》中 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2)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一句。(3分)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上片中“新凉”照应“中秋”,加上“几度”一词,更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14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①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楚国都城)。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②?”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③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④,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⑤?”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注释]】①悼:此处可译为“对??哀伤”。 ②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犹且攻之乎: (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 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要进攻的呢?”③曷:同“何”。④公输: 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⑤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胜?:(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① 裂衣裳裹足() ②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 ..

③犹且攻之乎() ④辍不攻宋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3 ⑤⑥②③④①味。

例句: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C.菊之爱(《爱莲说》) D.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 分)

(1)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标在主谓之间)

(2)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标在动宾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2 分)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 分)

译文:

11.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2 分)

(三)阅读《温度与生命》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在。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也无论是在赤热的太阳上还是在阴冷的冥王星上,这一切无不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例如,太阳表面温度是6000℃,而处于太阳系里离太阳较远的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却只有-240℃。又如,传说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夜里的星空中,它们只是闪烁的小亮点。其实,牛郎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8000℃,织女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10000℃,真可谓是“热恋之星”。

②正因为宇宙中各行星的冷热不同,才决定着生命的存在与否。想想看,_____________;再想想,如果人类要到阴冷的冥王星去,恐怕人的第一次呼吸还没完成,就早已在寒冷的温度当中冻成了冰尸。

③当然,在这样浩瀚的宇宙中,只要位置恰当,生命是完全可以存在的。现在的地球就是典型一例。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有人说是偶然的,其实它也是必然的。第一个有生命细胞的诞生,蕴含着“造物主”多少心思啊,其中温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化学反应才能正常进行物质分解或重组,才有了今天这个美丽的世界。山川、河流、绿树、红花??才有了生命的诞生。

④温度是分子平均功能的标志,它决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如当温度较低时,分子、原子振动的速度很小,分子之间距离也小,此时物质为液态。但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分子运动十分激烈,分子间的距离也变大,此时物质为气体。整个世界这么精彩,生命就是因为不同的分子、原子在不同的温度下变化而来的。

12.联系上下文,第②段横线处应填上的合适的句子是(2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1)请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2)简要分析第○1段中加点词“竟”的作用。(2分) 4

14.下列两段材料中哪一段能说明文章第③段的中心?请具体简述理由。(4分)

(1)谚语说:“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所谓“霜杀百草”。但真正“杀百草”的,不是霜,而是冻。当大气中水汽凝华为霜的过程中,反倒会因凝结潜热释放而减缓气温的下降。导致冻害的元凶,是与白霜伴生的零下低温。

(2)地球上的人类并非宇宙间唯一的人类,除了地球外,宇宙间还有上万个星球上可能有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很多并不像人类的智慧生命体,有些可能比人类的智慧更高。

(四)阅读赵丽宏的《说风雅》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何为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是一种风雅;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是一种风雅;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风雅;。

②风雅,和钱财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清贫者,可能以他独特的方式显示出风雅来。烛火下读一卷旧书,陋室里养一盆幽兰,喧嚣中听一首名曲,只要会心用情,都不失为风雅之士。而有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尽管衣冠楚楚,名车代步,挥手间黄金钻石光芒夺目,然而他们的眉飞色舞和颐指气使,却和风雅沾不上一点边。

③风雅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寻求。风雅的反义词和对立面,应该是粗俗和庸俗。一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行为,一切虚伪和夸张,一切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是粗俗和庸俗。

④附庸风雅,其实也是庸俗。附庸风雅的风雅,是装出来的,是把风雅像标贴一样贴在庸俗上的东西。譬如明明胸无点墨,平时也根本没有读书的兴致,却偏要在新装修的房子里辟出豪华的书房,高大书架上,摆满了精装的书籍——它们的功能,仅仅是用来装饰。再譬如,明明对艺术一窍不通,也并不喜欢,却常常故作优雅出入于和艺术有关的场所??

⑤不过,我还是要为“附庸风雅”说几句好话。附庸风雅,是因为知道风雅是好东西,知道和风雅沾边能提高做人的层次,也可能赢得别人尊重,所以愿意花力气去追求风雅。这总比沉迷于粗俗和庸俗好,比拒绝排斥风雅好,“附庸”的时间长了,也许会真的风雅起来。 ⑥风雅与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城市建设发展了,如果不考虑文化建设,不考虑提高人的精神文明水平,那么,这个城市再繁华,再热闹,再高楼林立,再科技发达,它也可能是贫瘠的、荒蛮的、落后的。德国战败后,德国的城市大多都被炮火炸为一片废墟。饥寒交迫的德国人在重建他们的城市时,最先考虑的,竟然是音乐厅和歌剧院,市民们饿着肚皮,为修建歌剧院义务劳动。这种对风雅的追求,可以说是深入到了血液和骨髓之中。有着这样素养和精神的民族,未来的前景是不可能黯淡的。

⑦风雅,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少距离呢?城市里的绿地越来越多,水泥高楼间也有了鸟语花香;人们对美和个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从建筑的式样,到人们身上的服饰;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多,艺术展演的信息雪片般地飘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书展人头涌动,书香在年轻人的手中传递??说我们的生活已经是风雅的生活,为时尚早,粗俗和庸俗还随处可见。然而,追求风雅已经渐成风气,这应该让人欣慰。

⑧愿更多的人风雅起来,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风雅起来。

15.根据语境,请在第①段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2分)

5

篇二: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

2016年泰兴市西城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记,所珍惜,

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

灵魂;她把智慧勇气赐予我们,让我们从狭ài的山谷走向广阔无垠的草原。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B我不知道那些在才艺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中考时到底加不加分。

C你参加了《初中生与社会》主题作文大赛了吗?获得了几等奖?

D朱自清的散文,有的质朴平淡,寓深情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如《背影》;有的色彩缤纷,

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绿》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

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

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C.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的表演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

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应将“无与伦比”改为“美仑美奂”)

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登峰造极”改为“登上顶

峰”。)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上有所好, 。

② ,非志无以成学。

③食不饱,力不足, 。(《马说》)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春》)

⑤古人常常“借风抒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

”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岑参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 , ” 这一细

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在冷色基调的画面中添上了一星鲜红的暖色。

5.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3分)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与骊山老母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

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

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上面的情节出自__________(填作者名)所著古典名著《西游记》。小说中的八戒虽然好色贪

吃,但也有聪明机智的一面,如“猪八戒义激猴王”,试概括这一情节。(2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鲁迅在《琐记》中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

《鉴略》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是俄罗斯作家奥

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困难条件下写成的。

C.宋江第三次攻打祝家庄,采用了吴用的连环计,此计中关键人物是顾大嫂的丈夫孙新,

他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

D.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因哈克得知印第安人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及时报信,救过她一命,后来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了他,这反映了道格拉斯寡妇热心肠、善良而富有同

情心的性格。

6.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

学校开展“莲”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咏莲诗】(1)林清玄《清净之莲》中有这样一段: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

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

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周敦颐《爱莲说》中与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连续两句)是:, 。

(2 分)

【说莲意】(2)从谐音(双关)的角度猜想、推理古今诸多诗文中 “莲”的寓意(说一点):

(1 分)

【阐莲理】(3)《红楼梦》四十回中写道: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

‘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喜欢这句诗吗?写下你的理由。(2 分)

【抒莲情】(4)请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莲的赞赏之情。(3 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西江月①·世事一场大梦》,完成第7题。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②已鸣廊③,看取眉头鬓上④。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⑤。中秋谁与共孤光⑥,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①一般认为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二年中秋所作。 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

出的声音。③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④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⑤妨:

遮蔽。⑥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7(1)“酒贱常愁客少”一句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记承天

寺夜游》中“ ”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2)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一句。(3分)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上片中“新凉”照应“中秋”,加上“几度”一词,更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

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

的深意。

D.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

寻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14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①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

至于郢(楚国都城)。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

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②?”王曰:“必不

得宋,又且为不义,曷③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

输④,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⑤?”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

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

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注释]】①悼:此处可译为“对??哀伤”。 ②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犹且攻之乎:

(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

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要进攻的呢?”③曷:同“何”。④公输:

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⑤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胜?:

(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裂衣裳裹足() ②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

③犹且攻之乎() ④辍不攻宋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A.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菊之爱(《爱莲说》)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 分)

(1)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标在主谓之间)

(2)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标在动宾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2 分)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 分)

译文:

11.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2 分)

(三)阅读《温度与生命》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在。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也无论是在赤热的太阳上还

是在阴冷的冥王星上,这一切无不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例如,太阳表

面温度是6000℃,而处于太阳系里离太阳较远的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却只有-240℃。又如,

传说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夜里的星空中,它们只是闪烁的小亮点。其实,牛郎星的表面

最高温度竟达8000℃,织女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10000℃,真可谓是“热恋之星”。

②正因为宇宙中各行星的冷热不同,才决定着生命的存在与否。想想看, ;

再想想,如果人类要到阴冷的冥王星去,恐怕人的第一次呼吸还没完成,就早已在寒冷的温

度当中冻成了冰尸。

③当然,在这样浩瀚的宇宙中,只要位置恰当,生命是完全可以存在的。现在的地球就是典

型一例。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有人说是偶然的,其实它也是必然的。第一个有生命细胞的诞生,

蕴含着“造物主”多少心思啊,其中温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化

学反应才能正常进行物质分解或重组,才有了今天这个美丽的世界。山川、河流、绿树、红

花??才有了生命的诞生。

④温度是分子平均功能的标志,它决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它的

基本特征在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如当温度较低时,分子、原子振动

的速度很小,分子之间距离也小,此时物质为液态。但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分子运动十分

激烈,分子间的距离也变大,此时物质为气体。整个世界这么精彩,生命就是因为不同的分

子、原子在不同的温度下变化而来的。

12.联系上下文,第②段横线处应填上的合适的句子是

(2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1)请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2)简要分析第○1段中加点词“竟”的作用。(2分)

14.下列两则材料中哪一则能说明文章第③段的中心?请选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

(1)谚语说:“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所谓“霜杀百草”。但真正“杀百草”的,不是

霜,而是冻。当大气中水汽凝华为霜的过程中,反倒会因凝结潜热释放而减缓气温的下降。

导致冻害的元凶,是与白霜伴生的零下低温。

(2)地球上的人类并非宇宙间唯一的人类,除了地球外,宇宙间还有上万个星球上可能有

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很多并不像人类的智慧生命体,有些可能比人类的智慧更高。

我选第则。理由是:

(四)阅读赵丽宏的《说风雅》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何为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

音,是一种风雅;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是一种风雅;李白“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是一种风雅; , 。

②风雅,和钱财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清贫者,可能以他独特的方式显示出风雅来。

烛火下读一卷旧书,陋室里养一盆幽兰,喧嚣中听一首名曲,只要会心用情,都不失为风雅

之士。而有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尽管衣冠楚楚,名车代步,挥手间黄金钻石光芒夺目,然而

他们的眉飞色舞和颐指气使,却和风雅沾不上一点边。

③风雅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寻求。风雅的

反义词和对立面,应该是粗俗和庸俗。一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行为,一切虚伪和夸张,

一切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是粗俗和庸俗。

④附庸风雅,其实也是庸俗。附庸风雅的风雅,是装出来的,是把风雅像标贴一样贴在

庸俗上的东西。譬如明明胸无点墨,平时也根本没有读书的兴致,却偏要在新装修的房

子里辟出豪华的书房,高大书架上,摆满了精装的书籍——它们的功能,仅仅是用来装饰。

再譬如,明明对艺术一窍不通,也并不喜欢,却常常故作优雅出入于和艺术有关的场所??

⑤不过,我还是要为“附庸风雅”说几句好话。附庸风雅,是因为知道风雅是好东西,

知道和风雅沾边能提高做人的层次,也可能赢得别人尊重,所以愿意花力气去追求风雅。这

总比沉迷于粗俗和庸俗好,比拒绝排斥风雅好,“附庸”的时间长了,也许会真的风雅起来。

⑥风雅与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城市建设发展了,如果

不考虑文化建设,不考虑提高人的精神文明水平,那么,这个城市再繁华,再热闹,再高楼

林立,再科技发达,它也可能是贫瘠的、荒蛮的、落后的。德国战败后,德国的城市大多都

被炮火炸为一片废墟。饥寒交迫的德国人在重建他们的城市时,最先考虑的,竟然是音乐厅

和歌剧院,市民们饿着肚皮,为修建歌剧院义务劳动。这种对风雅的追求,可以说是深入到

了血液和骨髓之中。有着这样素养和精神的民族,未来的前景是不可能黯淡的。

⑦风雅,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少距离呢?城市里的绿地越来越多,水泥高楼间也有了鸟

语花香;人们对美和个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从建筑的式样,到人们身上的服饰;艺术在

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多,艺术展演的信息雪片般地飘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书

展人头涌动,书香在年轻人的手中传递??说我们的生活已经是风雅的生活,为时尚早,粗

俗和庸俗还随处可见。然而,追求风雅已经渐成风气,这应该让人欣慰。

⑧愿更多的人风雅起来,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风雅起来。

15.仿照划线句子,在第①段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2分)

16.请简要说说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17.有人认为,④⑤两段删去不影响文章的论述效果,你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五)阅读《母亲的位置》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一铺小小的土炕,挤着一家子人。到晚上,母亲总是睡在炕梢的位置。似乎窗外总在刮风,

没黑没白,无休无止,从窗隙往屋子里挤,鞭梢似地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母亲缩在炕

梢,蜷睡着,却突然惊醒坐起,掖好孩子们的被角,又把掉落一旁的衣服重新盖上他们的被

子。屋子里漆黑一片,母亲所做的一切,全靠了母性的本能。母亲像猫一样警醒。

②那铺土炕,母亲永远睡在炕梢。有时是整个身子,有时是半个身子。经常在梦中,她滚落

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她想起男人还睡着,想起孩子

们还睡着,她怕惊扰了他们。

③终于决定盖一栋房子。孩子们像雨后的笋,晚上,她甚至没有将身体蜷起的空间。石子是

她和男人从山上采的,先采了大石,然后用小锤一下一下地砸碎;沙子是她和男人从河滩上

推的,两个人深弯着腰,独轮车轧开深深的痕;泥板是她和男人亲手脱的坯,平场上一排排

一行行,那些天她心惊胆战,生怕空中落下雨滴。房子不大,进展缓慢,可是女人知道,它

毕竟是一栋房子,当房子盖好,她和男人,还有孩子们,再也不必在一铺炕上挨挤了。

④房子盖到大半,她搬了进去。她说她得看着她的房子,尽管那里面几乎什么也没有。但是

那里有炕,母亲睡在那里,老屋的土炕便不会太挤。忙累一天的母亲沉沉睡去,没有男人和

孩子在身边,她睡得格外香甜。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

⑤房子盖好了,搬进去,却仍然有些挤。女儿已经长到需要一间单独房间的年龄,母亲只好

和男人和儿子继续挤一铺大炕。现在母亲再也不用蜷起身子睡觉了,可是她却不肯再睡炕梢。

那个冬天,她一直睡在靠窗的位置。那是屋子里最冷的地方,冷风顽强地挤过窗隙,把熟睡

中母亲的脸冻僵。母亲睡着,又突然醒来,黑暗中,为男人掖掖被角,给儿子的被子加盖一

件衣服。她醒得总是恰到好处,她像母猫一般警醒。

⑥春天和秋天里,母亲却让开了靠近窗户的位置,又一次睡到炕梢。她对儿子说早晨会有阳

光,那阳光暖暖柔柔的,照在脸上,会很舒服。后来她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些有关阳光的知识,

更不肯再睡到窗前了。她喜欢说“营养”。她说春天和秋天的阳光有营养,照到谁的身上,

谁就多吸收一分营养。母亲一本正经的郑重表情,常常把她的儿子逗笑。

篇三:苏轼《西江月》阅读题及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

答案

(1)“凉”字用得妙。因为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人遭贬,感到悲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2)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意对即可)

【赏析】

以词为书信,是宋词传播的一道风景线。此词即是苏轼兄弟的唱和之作,观其词察其人,无论文势文辞,我们都可发现一个视成规为草芥的缚不住的苏东坡。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宣泄。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56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2016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