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 正文 本文移动端: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

2017-01-06 06:15:4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曹刿论战2015中考试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乡人曰 其真不知马也 ..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

D.公问其故 马无故亡而入胡 ..

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分)

二、(2015贵州贵阳)文段(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 ..

(3)小惠未徧:(4)牺牲玉帛:...

20.翻译句子。(2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1.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2.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

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4分)

三、(2015湖北鄂州)(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①②③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

④⑤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⑥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

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⑦⑧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

⑨阑。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

②虏兵:敌军。 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

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 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分)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3分)

四、(山东东营)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①②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

③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

伤股,门官歼焉。

④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

⑤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

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

⑥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íng):强而有力。 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五、(2015辽宁抚顺)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①②③【乙】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

鲁庄公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庄公曰:“请从。” ④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

⑤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戳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

“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

【注】①国:都城。②封:封土为界。③鲁请比关内侯以听:;鲁国请求像齐国封邑大臣一样服从

齐国,即做齐国的附属国。比,比照。关,国家的关隘。④自承:把剑冲着自己。⑤陛:殿或坛的台阶。

10、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又何间焉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 ..

B. 战则请从庄公曰:“请从。” ..

C. 可以一战 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

D. 必以分人 身必安乐 ..

11、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

12、从甲文可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六、(2015湖北荆门)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

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 弓手应声刺之B.远近皆服其能其真无马耶 ....

C.学而不思则罔遂曳矛而斗 D.见必与之决生死 轻寡人与 ....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人三鼓(鼓:击鼓) B.公将驰之(驰:奔跑) ..

C.远近皆服其能(服:佩服) D.适值偷在市饮酒(适:恰好)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

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七、(2015四川眉山)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以(怎么)战 B. 必以信(实情) ...

C. 小大之狱( 监狱) D.虽(虽然)不能察 ..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①②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路

③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

④⑤游天下,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

⑥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

⑦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

④殁:死亡⑤高尚:清高。 ⑥年:岁月。 ⑦辞:离世。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2.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篇二:《曹刿论战》复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复习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

3.神弗福也( ) 4.小大之狱( ) ..

5.战于长勺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 ___ .....

6.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 ....

7.既克,公问其故( )( )8.彼竭我盈()9.忠之属也( ) ....

10.何以战( )11.弗敢专也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参与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赐福,保佑 4案件 5.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追赶、追击 6.同“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信服);原因(缘故);倒下 7.已经;战胜 8.“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9.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0.凭借 11.独自占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6.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7.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9.(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三.简答题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篇三:曹刿论战 文言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一、【背景链接】(幻灯)

【有关《左传》】

(一)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典籍。

(二)《春秋》是战国时鲁国的史书,编年体史书,记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到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孔子曾经删减过。(“春秋战国”的名称分别源于:《春秋》、《战国策》)

(三)《春秋》成书后,非常简略,即所谓微言大义,往往说一件事就一句,就像买肉的流水帐(梁启超说的),《春秋左传》就是用来解释这一句话所说的事情的。作为一般人,尤其是后来的人很难确切的知道整个事件的来历,比如《曹刿论战》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于是就有人为这部春秋作传,即给出解释。其中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有三家,合称“春秋三传”最著名最有价值的就是《春秋左氏传》。

(四)《春秋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故称《左传》。《左传》对《春秋》做了解释和补充,并有作者的评论。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所以《左传》只能说是最早的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按照“经史子集”来划分的话,它既是经书,也是史书。

(五)(幻灯)有关左丘明的介绍,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写作背景】(幻灯)

《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其根本原因就是公子小白(齐桓公)与公子纠的王位之争,当时齐强鲁弱,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详细记载)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

齐鲁长勺之战 (前684年)/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秦晋崤(xiao)之战(前633年) 这篇文章形式上是记载史实,围绕着齐鲁长勺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议论性,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

二、【相关人物】(幻灯)

(一)齐桓公其人: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或吴王阖闾)、楚庄王。

历史上关于这五霸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论。史家争论,莫衷一是,我们可以暂不去管他。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那就是这五个霸主中,一定有齐桓公,而且都公认他就是五霸之首。虽然在本文未出现齐桓公,但他是鲁庄公的强大的对手,这是隐含的一个重要的人物。

(二)曹刿其人:

曹刿,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的军事理论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另外,曹刿关心国事,谋虑深远。他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有为国效劳,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

前681年,鲁君于柯(今阳谷东)会见齐君,仗剑相从,劫持齐桓公订立盟约,收回被占土

地。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政治家的“远谋”和作为军事家卓越的军事才能。

(三)鲁庄公其人:(幻灯)

鲁庄公,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在位32年。

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可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人物:平庸的国君(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又不是个昏君(任人唯贤,虚怀若谷)。

三、【行文思路】

本文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幻灯)

文章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 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四、【成 语】

这8篇文言文所涉及到的成语很多,其中有的是出自课文,有的是由课文内容概括而来,有的是由相关语句拓展,我是遵照商务印书馆的(《新华成语词典》)而归纳的。 本文涉及的成语有: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辙乱旗靡

五、(幻灯)【文言文语段】

拓展1一——《子鱼论战》

拓展2——《史记·刺客列传》(选段)

拓展3——《名二子说》

【今人解读】

孙绿怡:《<曹刿论战>赏析》(选自《中国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肖坤斌:《重新认识鲁庄公》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其中有梁启超读《左传》)

六、【教学设计方案】(幻灯)

这篇课文可以这样去进行教学:

读——述——析——结

读:熟读 述:复述(纠正字义、疏通文意)

析:抓住三个重点分析:一是叙事线索;二是曹刿的政治与军事思想内涵;三是人物形象(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

结:归纳知识要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31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