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评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 正文 本文移动端:评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

评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

2016-10-19 13:26: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评小说大唐李白 少年游

评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

李白飘逸、杜甫沉重,一仙一史,这是古来有之的定见,因此后世评说者大多以为写李白易、写杜甫难,学界的重杜轻李与民间的爱李畏杜恰成有趣的互证。其实知诗者便知不然,学术大师顾随先生就曾指出:“太白飞而能沉,老杜沉而能飞。”(《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笔记》)。唯以专著写出这两者的复杂的更罕,就我有限的阅读中,能写出杜甫的沉而能飞的,乃冯至先生的《杜甫传》,他走的是存在主义的“偏锋”;至于李白,除了李长之先生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触及其沉重一面,眼下就只有张大春这本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了。 开篇明义,没想到在其自序《一首诗,能传几条街?》里,张大春就点出诗的自由、以及自由的重量。

正如杜甫《春日忆李白》所写,“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要想诗无敌,请先思不群。自由来自李白的傲骨,重量来自现实门第和文学法度对此自由的压迫。恰恰那个大唐“盛世”偏由这两者支撑起来,它被张大春喻之为门第林立(也是辞藻抑扬的)长街,李白跌宕走过,载飞载沉,自由是他的依仗,也是他的包袱。 这样一种自由必然与世故诸多碰撞,长期以来“杜甫入世、李白出世”的定见也由这部书颠覆着,原来,李白与此“盛世”纠缠甚深,不能轻易出离。如今“盛世”中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写作者也一样,即使于世态无拯救之力,也无从自我逍遥,都得问一句自己该当何为。

诗人何为?——距离李白若一千二百多年后,思想家海德格尔借德语诗人里尔克之口问过一样的问题,不过海德格尔与里尔克身处两次大战所致“西方的没落”之境,他们的问题是“乱世者,诗人何为?”,而张大春和他的李白,问的是“盛世者,诗人何为?”这一问,读者不免有点糊涂,难道唐朝不是所谓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最风光的朝代吗?诗人何虑难为?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回答盛世何谓者这个问题,张大春尝试用他擅长野史奇典入传奇之笔去书写李白与盛唐的对拓性。盛唐约指的是玄宗至代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在《剑桥中国文学史》里汉学家宇文所安进一步把它收窄于712-755年,李白据说生卒为701-762年,几乎与之盛时重合、稍涉其衰(而年轻点的杜甫更多地体验了大唐之衰)。然而不称盛唐李白而称大唐李白,除了那股豪气以外,还有大者兼备盛衰之相也——而盛中含衰,亦是当下所谓盛世的真实矛盾。 于是在这个真正的大时代背景下,张大春从容展开他的少年游,少年之游务须踏尽落花度尽春风,此正与张大春对李白的发现相称:李白可能是当时游历最广接触各色人等最多的一个诗人,以他一身所涉,展开的是一幅比清明上河图更庞杂的若实若虚的绘卷。这绘卷全由文字淋漓而成,张大春的叙述固有的传奇味,对话刻意加入的禅宗公案味,还有深层心理外化为意象的诗味——正巧得益于张大春这十多年来“不务正业”浸淫文言旧体诗的创作。最后一层是本书最得意处,如果说宇文所安把文学史写成了小说奇文,张大春则在小说家言中常常出来一个

诗人、精研古诗者的夫子自道,双手互搏妙不可言,比如他写李白听匕首的出鞘入鞘之声辨自然的平仄声律,非小说家不能有此奇思,非诗人不能有此发想。 从此窥看,李白的第一个老师赵蕤像是张大春自比,他说“赵蕤与人论事辩理,总惯于逐字析辨,刻意钻研;这是他饱览释氏因明之书所养成的一套说话、甚至思索的兴味。越是让他觉得惊奇、异常而有趣的谈论,他越是将之视同’不得不破’的一个敌垒;非要将那言词一一拆解、显现箇中底细不可。”李白从中学得了纵横家辨证法“是曰/非曰”的长短经,用于诗则呈首尾互见冲突之姿,看似自相扞格,实乃诗歌美学的矛盾张力。而张大春则用之拆解作为写作客体的那个大唐世界,以及承载那个世界的种种文本,佛经、传奇、笔记乃至帐单质卷等等,都被他究了底细,翻用于李白身世所负载的种种征象。

少不了的,还有张大春一贯写秘密组织写奇门遁甲的热衷,他这会也像在《城邦暴力团》里那样肆意旁逸斜出,跑马信缰,但比前者多了一些克制与可供推敲的机关。比如大谈斛律家族的“义”字头组织,及后来在僧团中发展的“无尽藏”经济机构,用去不少篇幅,但细心者便能知其苦心,不但为大唐的民间社会寻找幽秘结构,也是为小说空间腾挪出层层借脚处。繁衍铺陈本是中国诗赋传统,李白擅长,这本关于李白的小说亦如梦游天姥,一再反折推宕,翻出层层斑斓。 在这个结构中穿梭的,是一众灵异者在李白的少年学习与漫游时代接踵登场。除了赵蕤的神机妙算和控鸟术,还有露寒驿遇见的半人半鬼的狂客与薛稷(及他们的白鹤传奇),金堆驿遇见的侯矩(及他讲述的默啜之头和飞头獠等),以及成都之夜的骑羊者葛由,两个奇僧道海与濬和尚??越往后越密集,使人不禁期待下一卷李白的齐鲁壮游该是何等奇幻炫目。

往往是超现实的人事引领着此少年在现实中碰壁、顿悟,又皆有其诗本事所指——张大春使用的是“逆本事”的写法,别人写诗人评传是据诗索隐,他是先把他所发之隐淋漓尽致地叙述一番,再倒过来“有诗为证”,这样反而更能梳理诗人自身谱系的神秘根脉。这典故的倒叙法,以《听蜀僧濬弹琴》所牵引最长,以月亮意象在李白终生诗中各种埋藏最广,张大春处处设埋伏如番僧伏藏,又如讼师深文周纳,这正是其拿手本色。

小说精彩如此,但他不忘那一个不知何谓的盛世和不知何为的诗人。狂客以《仙鹤歌》为喻,侯矩以身世浮沉所叹,卢焕借醉之绝望痛陈,无一不在警醒此盛世之虚妄、李白出/处的虚妄。侯矩以剑术喻绝学:“须知’时无剑术’,纵使汝学成,天下人也无眼识得,其侘傺无聊可知”,这是隐喻了李白等诗人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当中恐怕亦有张大春之叹,他的越来越难得读者理解的深文奥义就如这无人识得的剑术一样“侘傺无聊”。

至于张大春接着叹息侯矩之难,亦是盛世之难,李白还没有体会到这“天下男丁受租调、徭役驱迫,流离失所的根本”,张大春的悲悯,在随后卢焕的醉言中激发为愤怒——侯矩以为李白与他不是一池中物,浮沉下僚的卢焕却残酷地指出他们仨其实在这个等级分明的架构中命运相若。卢焕问李白所爱诗人,李白举谢玄、谢灵运、谢脁三人,以为是反叛同道,却被卢焕一句:“若在彼时,以汝一介白

身,能作半句诗否?”问中了死穴,原来谢氏世家的血统门第,竟比诗艺和意气更重要乎?这个问题,缠绕李白半生,俗气却致命。

骑羊者葛由所启示的其实与其师赵蕤的尴尬无异,出不能致仕,入不能寻仙,出处两难,还是回到了李白最初的问题:“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完全是卡夫卡的名言之前奏:“目标确有一个, 道路却无一条;我们所谓之路者,乃踌躇也。”幸亏李白和卡夫卡尚有文学之救赎,这种彷徨若弃,乃是老子“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的自我觉悟,实质上这青天大道人皆不得出,但唯有这独若遗的个体醒觉了这不得出的处境,方能冷眼写之,作者之于时代,可为者如此。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盛世张皇,侧映出的却是诗人的出处两难。仰天大笑,终成蓬蒿,李白之悲,不亚于杜甫。而盛世张皇,不如说盛世窘迫,张大春竟以豪气写出了这种窘迫,一如杜甫《赠李白》那一联名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所呈现的,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身上所负载的大矛盾的深深理解。

“楼虚月白,秋宇物化,于斯凭阑,身势飞动。非把酒自忘,此兴何极?”李白毕竟是酒中仙,自有他浇杀块垒的方法以及不得不浇之的块垒,在其未至于“中天摧兮力不继”之前的种种翱翔鹏举的悲壮身姿中,即使不能回答我们诗人何为的问题,却能尽展此盛世何谓之疑,这也许就是李白与大唐的对拓意义、甚或张大春之写作于当下“盛世”的意义了。

腾讯网大家 廖伟棠

篇二: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201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

201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请帖/碑帖 伶俜/娉婷 坍圮/杞人忧天 ......

B.乘车/乘势 ..

C.古刹/刹那 ..

D.纤绳/纤维 ..树冠/弱冠 ..押解/解元 ..殉情/徇私枉法 ..绯闻/成绩斐然 ..寥廓/纰缪 起哄/哄堂大笑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医学专家戴维·西德朗斯基博士说:“目标明确的新药即将问世,我们得琢磨如何使用它们的途径。”

D.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逻辑的严格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3.依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4分)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大唐李白》首部曲《少年游》中梳理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没有资格参与科考,只能另寻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达天听?;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起码有五百首以上是拍达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寄情山水这么简单,更多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甚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他的求仕之梦服务。作家就是想告诉读者:李白 ▲ 。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一项关于全球读书的调查表明,以色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的数量雄踞榜首,高达64本。而在这项调查中,中国大陆每年人均阅读的数字远远排在以色列、日本(40本)、法国(20本)和韩国(11本)之后,仅为少得可怜的4.5本,并且在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辅之类。

就在今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我国政府报告,凸显政府对阅读问题的重视。

(1)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不超过40字。(2分)

答: ▲

(2)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条读书宣传口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吴昌硕墓志铭

陈三立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洋溢;书摹猎碣,运以铁钩锁法;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画则宗青藤、白阳,

参之石田、大涤、雪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会,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

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概情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遭寇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

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高。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风操,至范金铸像,投臵孤山石窟,为游观胜处。前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蕴神理。老病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

曲终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交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果皆用目者,吾曹不几.

饿死耶??虽戏语,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生十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别先生层楼上,对之竦然,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节选自《散原精舍文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迹其所就迹:考察 .

B.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 彦:有才学、德行的人 .

C.危坐端视危:高 .

D.吾曹不几饿死耶 曹:辈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吴昌硕年少经历寇乱,一生都饱含痛苦,老时又多病耳聋,但他仍不改生活情趣,而且能够救济别人。

B.吴昌硕艺术创作,既能向古今人学习,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出自己的节操性情。

C.吴昌硕的很多作品虽然被外国人当做珍宝,荣誉超过了很多中国名人,但他并不夸耀自己的才能。

D.吴昌硕的妻子能协助他完成志向,他的子女继承了他艺术的创作技艺,篆书隶书的成就甚至超过了他。

7.概述第三段中吴昌硕“为世所重”的原因。(3分)

答: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3分)

译文: ▲

(2)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4分)

译文: ▲

(3)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3分)

译文: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幾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1)分别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分)

答: ▲

(2)“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3)晏幾道的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 。(《诗经·蒹葭》)

(2) ▲ ,小人怀土。(《论语·里仁》

(3)青泥何盘盘, ▲ 。(李白《蜀道难》)

(4)今夜闻君琵琶语, ▲ 。(白居易《琵琶行》)

(5) ▲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菠萝蜜

林清玄

(1)开车载朋友路经天母东路,突然看见路边货车挂了一块大木板,上面写着:?菠萝蜜,很好吃。?

(2)为让朋友一尝菠萝蜜的滋味,我把车停在货车旁。

(3)卖菠萝蜜的是一个年轻娇小的小姐,显得那些菠萝蜜更为巨大。她有点艰难地把菠萝蜜放在秤上,说:?三千六百元。?

(4)我听了,倒退三步,因为我原来预期一个菠萝蜜顶多五六百元。

(5)小姐看我面有惧色,说:?我还有剥好的,一盒三百五,三盒一千元。?

(6)我买了一盒剥好的菠萝蜜,可惜只有十几粒,实在太贵了,不过,朋友总算也吃过菠萝蜜了。

(7)我对朋友说,菠萝蜜会变成这么贵的水果真是始料未及。从前我们老家山上就种

着一棵菠萝蜜树,树形并不高大,只有一丈左右,但每年到夏天盛产,总会结出二三十颗果实,每颗都有二十几斤重。当时在乡下,菠萝蜜没有人要买,因此收成时顶烦恼的,总要捧去送给亲戚,有时亲戚嫌麻烦,甚至不肯要。万万没有想到,菠萝蜜现在竟是台北最昂贵的水果。我和朋友坐在车里,细细品尝那用小盒盛装的菠萝蜜,真有一点世事难料之感。

(8)朋友说:?菠萝蜜会这么贵,可能是近年佛教盛行的缘故,‘菠萝蜜’是多么好的名字,好像吃了就会开悟呢!?

(9)?菠萝蜜?确实是好名字,它原产于印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菠萝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拿来称呼一种水果,使人在吃的时候也容易沉入新的境界,想到那遥远的彼岸是不是金黄色,而且充满着蜜与醍醐一样的芳香呢?

(10)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年菠萝蜜成熟就已经立秋了,热带的雨季来临,每日午后,大雷雨像赴约似的,奔跑飘洒在南方的山林。我常靠着窗口,看那雨中的菠萝蜜树,看着果实一天天长大,心里就会为土地与天空的力量感动。然后我会想,有一天我一定会穿过菠萝蜜的圆叶,翻过背后的山,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

(11)那繁华,是我的彼岸。

(12)但是,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往的繁华城市,立秋大雨中的小屋,靠在窗口的孩子却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

(13)在智慧体验最深的地方,哪里才是此岸?哪里才是彼岸?在此岸与彼岸之间,船的航行是不是也有好的风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是不是也有休憩之所呢?

(14)中年以前,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为了奔赴自定的?彼岸?而努力,爱情、名利、权位、成功都是岸上的风景;到了中年,所有的美景都化成虚妄的烟尘,俗世的波折成为一场无奈,我们开始为另一个?彼岸?奔忙,解脱、永生、自在、净土,直到我们观见了心中的消息,才恍然一悟,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蜜多永在终极之乡。

(15)何处有真实的?彼岸?呢?在?此岸?中是否有彼岸的消息呢?

(16)菠萝蜜到底是最后的解脱,或者只是一个水果?能好好吃一个水果,是不是也能回味到净土的芬芳?童年时被迫把菠萝蜜当饭吃,是好的,因为?菠萝蜜多?;现在菠萝蜜如此昂贵,把菠萝蜜当珍珠来吃,也是好的,因为?菠萝蜜甜?。

(17)菠萝蜜本无贵贱、是非、高下,一向就是那个样子的。我们的心也是如此,童年向往繁华的心与中年渴望隐遁的心是同一颗心;少年彷徨时四散奔驰的心与中年静定时反观自在的心是同一颗心。心的本色是相同的,只是在时光中浮动而已。菠萝蜜的本色也是相同的,但有时暗香浮动,有时照见五蕴皆空。

(18)吃完菠萝蜜,我开车绕过天母东路,开往阳明山的小路,沿路相思树与松林迎风招展,像极了我们童年的山林,脑海中突然浮现这样的句子:

五月松风,人间无价。

满目青山,菠萝蜜多。

(19)菠萝蜜的香气于是随着松风,环绕了整个山林。

(选自《拈花菩提》,有删改)

11. 文中说“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请简要概括文中“彼岸”的具体内容。(4分)

答: ▲

12.文章第(10)段(“在我童年的时候??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从全文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 ▲

1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蜜多永在终极之乡”深刻意蕴的理解。(6分)

答: ▲

14.有评论者认为林清玄的作品“在清净欢喜的语言中有着哲理性的禅理思想”,请联系全文,探究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风格。(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新部落时代的来临

梁文道

①互联网刚开始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很多人幻想它就是传说中的?公共领域?:没有限制出入的门槛,没有权威的中央管理,没有身份背景的差异,所有资讯自由交换,所有人理性对话。可是,互联网上的?公共领域?原来也只是个过分乐观的期望。

②我是NBA湖人队的球迷,从前要在媒体上寻找湖人的消息,我必须很有耐心地看完整节新闻才偶尔听到一两则它的赛况,或买一份报纸翻过国际版财经版才找得到它的动向。但现在,我可以直接进入湖人的官方网页或它的球迷园地,甚至完全略过其他NBA球队的讯息。假如我是个不理世事的球迷,我也许不会知道奥巴马,也不知道楼市暴涨的影响;但我却十分清楚一名湖人球员的状态,乃至于他所穿内裤的牌子。

③互联网是无尽的资讯宝藏,让我们各自发掘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却不一定会使大家更加了解彼此。相反,有时它会阻断我们彼此的沟通,因为再也没有什么所有人都一定要知道的常识,也没有什么保证能够打开陌生人话匣子的话题了。要是互联网取代了由一点发放讯息至多点的大众传媒,我们或许会很自由,也会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可是我们也很有可能丧失掉所谓的?公共?。

④再看?网友?这种群体,它和?网民?最大的不同就在这个?友?字。一个本质上开放的网络论坛是很理想的,任何人只要上网登入,或浏览或发言,他们就变成了网民,表达不同的关注,展示不同的思路。可是这又会渐渐自发形成一群?网友?的俱乐部。

⑤在这个俱乐部里,一开始,大家只是不赞成某个观点,然后有人开始宣称?鄙视?持有某种观点的个人,再来就有人用上了粗话,最后则出现了追杀通缉令。匿名的条件一方面保障了大家,同时也加剧了这种话越说越极端,你激进我比你还激进的倾向。多年来,我们目睹无数这样的历程,看见一个论坛怎样从国事讨论变成了征服世界的幻想乐园,另一个论坛又怎样从标榜理性变成了要把所有愤青都丢到海里喂鱼的小圈子。和任何封闭的团体一样,所有极端的声音都会牵制整体的走向,逐渐把温和变成必须排除的异端。

⑥终于,原来开放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小教派,每一个教派的成员都在自己的团队里找到了归属,天天反刍同类人的意见,日日巩固原有的主张。最后,我们都成了不同俱乐部的?网友?,看不见?公共?的存在,却肯定各自真理的终极,和部落没什么两样。

(选自《常识》,有删改)

15.第二段中,作者举自己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湖人球员信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6分)

答: ▲

16.请概括“网民”和“网友”的区别。(6分)

答: ▲

17.如何理解末段画横线的句子。(6分)

答: ▲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篇三: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中学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精

阳东广雅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5月月考试题

语文

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蝴蝶(di?) 浊酒(zhuó)锦瑟(sa) 潦倒不堪(liào)

B.蟾宫(chán)南柯(kē) 耽搁(dān)福祉(zhǐ)

C.骤雨(zhòu)凝噎(yē) 戏谑(nua)桎梏(zhì gù)

D.寻觅(mì) 巷陌(mò) 跋扈(hù) 纤细(q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渔舟瞑目楼兰兰田日暖 B.绸缪踟蹰烦躁无可辨驳

C.凄怆婉约浩淼芳草萋萋 D.松驰纨绔山坳水泻不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前几年下海的他事业有成,开了一家美术设计公司,手下都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在30—35岁之间。

B.别看他现在风光,以前要是没有我的鼎力相助,他至今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

C.没有师傅和同行的帮助,他怎么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工作效率和业绩得到大幅的进步呢?

D.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细细地咀嚼或探究,常能感到它们给生活增添了一种况味,一种情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同的社会思想,对作家的创作倾向有着显然不同的影响,试看唐代李白、杜甫和王维的诗作就能明白。李白除了接受过一定的儒家思想影响外, 。道家思想的积极方面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蔑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 。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的杜甫的诗歌中,“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 ; 。王维的晚年 ,使他的诗歌涂上了一层出世、虚无的色彩。

①主要接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②它的消极方面又使他的诗歌流露出某种及时行乐、学道求仙的思想

③更多的接受了道家思想影响

④而其中的忠君观念和礼教思想则是儒家思想消极方面影响的结果

⑤明显地表现了儒家思想积极方面的影响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③②⑤C.③②⑤④①D.③④①②⑤

二、本大题1小题,5分

(1),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此情可待成追忆,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江山如画,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4分)

7. 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了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4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书江西进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8. 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9.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4分)

四、 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李清照传(节选)

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相见直要待来生。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阤”(zhì)即溃塌之意。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

10.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分)

11.“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12.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6分)

五、 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 通过课堂,我们认识到了很多古代文人雅士,通过诗文,我们感受着他们的真性真情。请仿照下面一段话另选一个你所欣赏的古代文人,写出你的感悟。

柳永 他婉约,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多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执着,“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4. 依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大唐李白》首部曲《少年游》中梳理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没有资格参与科考,只能另寻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达天听”;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起码有五百首以上是拍达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寄情山水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甚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了他的求仕之梦服务。作家是想告诉读者:李白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语文学的什么呀?”

儿子回答说:“学的古代诗歌。”说完,孩子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古代诗歌它有什么用啊?”

不问不要紧,一问可把爸爸给问住了——爸爸也没学过古代诗歌,但他在工作、生活中古代诗歌还真没有发挥过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确实,我们背了唐诗宋词,读了小说散文,学会了物理定律,完成了化学实验,很多时候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比不上如绘画唱歌、驾驶技术、炒股知识等那么有用、实惠。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项“潦”读liáo。C项“谑”读xua。D项“纤”读xiān。】

2、C【A项兰-蓝。B项燥-躁,辨-辩。D项驰-弛,泻-泄。】

3、D【A项平均数只能是确数,可把“平均年龄在30-50岁之间”改为“平均年龄30岁”。B项“鼎力”应该是向人道谢的词。C项“工作效率??得到大幅的进步”,搭配不当。】

4、C【③句与下文“道家思想”衔接,第一个横线处应选③;②句谈道家思想的消极影响,与上文“道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对应,第二个横线处应选②;⑤句谈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④句谈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与上文“奉儒守官”衔接,且与上文先谈道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再谈道家思想的消极影响对应;①句说王维的晚年主要接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与下文“出世、虚无”衔接。】

5、(1)万里悲秋常做客;(2)只是当时已惘然;(3)别有幽愁暗恨生;(4)同是天涯沦落人;(5)一时多少豪杰。

6、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7、刘禹锡在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一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8、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词人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9、(提示)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

10、背景:李清照随夫来到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抚昔思今,感慨万千。目的: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生,要堂堂正正,出类拔萃;死,要轰轰烈烈,慷慨悲壮。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11、从文章结构角度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文章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最大的转折点。

12、气节是一个人活着的尊严,安身立命的前提。拥有气节的人,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英名将永垂不朽、万古流芳,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与敬仰。李清照本人不南渡,不投降,充分显示个人的气节;其丈夫赵明诚抱病赴任死于途中,为国之长城,显示其为国而死的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是民族的耻辱,国家的蛀虫,他们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13、(示例)苏轼 他豪迈,“唱大江东去”;他狂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深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申请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另选一个文人,且是从教材中选。然后分析例句,确定句式特点。例句先指出柳永的特点,然后引用词句加以证明,并且三句话构成排比。注意所引诗(词)句要与作者特点对应。

14、其实并非淡泊名利、浪漫出世(或:是一个追逐名利、一心求官的人)

15、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评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1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评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