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正文

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017-01-03 06:19:1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

2011年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招聘考试

试卷及参考答案

(满分 120分)

一、单选:(计15分,每小题1分)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源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出于( )

A、《论语》 B、《孟子》 C、《学记》D、《说文解字》 答案:B

解析:《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巩固性

答案:A

解析:《礼记.学记》中有“不陵节而施谓之孙”,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有序过程。不仅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的发展的这种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必须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进行。

3、在一学期结束后,对评价对象的学习状况进行测验,这种测验叫做( )

A、形成性测验 B、描述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诊断性测验 答案:C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教学评价,主要用于监控、调节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它强调的是改进教学,而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级。

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探察学生进行新内容学习前的知识、能力准备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或者用来探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在系统的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对学生

的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通常的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或会考都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基本功能是评定学生的学业等级,展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4、一些事例显示,对“狼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可逆性 C、模仿性D、关键期

答案:D

解析: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期”,即人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比较快,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人就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比如,3岁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因此,儿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这一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教育,而对“狼孩”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的现象就证明了人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5、在教育工作中,试图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像高年级学生一样听报告、搞活动、发表感想,这实际上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在五个方面: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儿童在一定的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方面会出现某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段实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施以相应的分段教育。

6、教学和智育是()

A、同一关系B、因果关系C、隶属关系D、交叉关系

答案:D

解析: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但教学却不是智育实现的唯一途径,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是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任务。将教学

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与教学功能产生狭窄化甚至是唯一化的片面认识。

7、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C、抑郁质D、粘液质

答案:C

解析:(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2)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3)粘液质: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4)抑郁质: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为缓慢为特征。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

8、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成绩

C、成人每天按时吃饭睡觉 D、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声

答案:A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其它三项的行为属于日常生活习惯或生理变化,没有通过练习产生,也不是持久变化。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她)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作(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B

解析: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这种心理倾向叫宽大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的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所以其也被形象地称为光环效应。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10、“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创造法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都是指先前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11、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 )阶段。

A、感知运算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

12、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科学与人文交融

C、回归生活世界 D、民主化

答案:A

解析: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13、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佣学龄儿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也包括了适龄儿童的义务,即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14、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答案:B

解析: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

A、3% B、2.5%C、4% D、4.5%

答案: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二、判断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错误。《学记》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种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所有教学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

正确。这正是符合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在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注明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化在一切教学活动中。

3、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错误。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好主要学科。

4、课程标准就是原来所说的教学大纲。

错误。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新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了以前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篇二:历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简答真题及答案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1.怎样进行概念性知识的教学?

2.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

3.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有哪些?

4.假如你是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答案

1.【中公专家解析】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2.【中公专家解析】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中公专家解析】

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中公专家解析】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

中公辽宁教师考试http://ln.zgjsks.com/

篇三:2015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河南省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指( B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反腐倡廉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反腐倡廉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 D )

A.有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B.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专业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C.有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有专业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D.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3.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力争到2017年逐步形成( A )

A.“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B.“走出去、引进来、干得好”的局面

C.“下得去、上得来、教得好”的局面

D.“下得去、回得来、干得好”的局面

4.某教学点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太少的情况,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惯例,进行讨论式教学改革。张老师这样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他的( B )

A.科学研究权B.教育教学权C.管理学生权D.民主管理权

5.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应具有( C )

A.鲜明的继承性 B.强烈的责任性C.独特的示范性D.严格的标准性

6.“家人不在身边,老师就是我们的亲人”反映了留守儿童所期待的教师角色是( A )

A.父母与朋友B.研究者C.管理者D.授业解惑者

7.某班主任在工作中时常感到家长难以应付,经常被家长说教甚至发生口角。该班主任有待提高的能力是( C )

A.教学能力 B.评价能力 C.沟通能力 D.研究能力

8.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陈鹤琴 D.晏阳初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B )

A.以人为本 B.教育反思 C.有教无类 D.情境教学

10.“教师是课程开发者”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D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工具理性取向 D.创生取向

1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B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其教育思想的根本是( C )

A.智育 B.美育 C.道德教育 D.体育

13.“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成为优秀教师,十年成为教学名师”体现的是新入职教师的( D )

A.教育情感 B.教育思想 C.教育目标 D.职业生涯规划

14.近年来兴起的慕课(MOOC)是指( A )

A.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B.大范围深度改革课程

C.大规模设计开发课程D.大范围深度实施课程

15.在信息化环境中,课前学生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课堂上师生开展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 B )

A.自主学习 B.翻转课堂 C.探究学习 D.职业生涯规划

16.采取跑步、大声喊叫甚至痛哭一场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属于( C )

A.松弛训练B.心理置换C.合理宣泄D.理性疗法

17.个体心理发展中,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阶段是( B )

A.老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18.讲解果实概念时,既列举可食用的果实,也列举不可食用的果实,以便突出果实都具有种子的本质特征,这种知识概括方式是( C )

A.正例与反例 B.比较 C.变式 D.直观

19.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又不愿老师管得太死的心理冲突是( B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冲突

20.学生学会写“石”字,有助于写“磊”字,这种迁移属于( A )

A.具体迁移 B.一般迁移 C.素质迁移 D.顺应迁移

21.画家通过作画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诗人必须写诗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类现象体现了人的( C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

22学生阅读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 D )

A.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解析:计划、监控、调节)

23.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多种类型的答案或各种不合常规的设想,以培养其创造性。这种方法是( A )

A.发散思维训练B.头脑风暴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自我设计训练

2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的学生应更多地安排( D )

A.非常容易的任务B.没有难度和竞争性的任务

C.非常困难的任务D.有一定难度和竞争性的任务

25.根据教师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阶段按顺序分( D )

A.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D.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1题 9 分,第2题、第3题各 8 分,共 25 分)

1.对某乡村中学八年级(1)班的学生来说,付老师就是他们最亲最爱的人。晓彤天生听力障碍,又遭遇家庭不幸,因而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尽管工资微薄,付老师毅然自己掏钱给她配上了助听器。小杰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付老师经过家访找到了小杰“任性”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教育和引导,最终使小杰成功成为班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小龙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后来由于早恋出现了迟到早退的现象,成绩明显下降,付老师多次找他推心置腹地谈心,终于使其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并加以改正。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关爱学生”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付老师在教学当中对待全班每一个同学都非常的照顾,对晓彤的生活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且当小杰出现“问题行为”及小龙早恋时没有一直批评,而是积极地教育引导和谈心,体现出其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不是不要严格,然而严格不意味着没有宽容。学生成长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小杰和小龙出现学习问题时,老师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一棒子打死”,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其解决问题,体现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还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安全、健康和权益负责。晓彤出现听力障碍及家庭不幸时,老师积极帮助,避免了其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自己花钱给其配上助听器,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了课堂的教育,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语言上讽刺、挖苦学生,在态度上歧视学生,这是职业行为上不容许的。小杰和小龙出现问题时,付老师都没有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认为他们是“坏孩子”,更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粗暴的体罚,而是耐心地帮助,有针对性地指导,推心置腹地谈心,体现了教育方法的正确选择。

2.科学地预设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要求。下面是两位教师为同一节英语课“This is my

请分析哪一位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较为理想,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第一教师的预设教学目标较为理想,理由如下:

①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它针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不仅规范着教师教的活动,而且也规范着学生学的活动。案例中教师一的预设教学目标既考虑到教师的教,又考虑到学生的学;教师二的预设教学目标侧重于老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②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两位老师都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记住新单词是认知目标;运用基本句型流畅对话,综合运用知识介绍他人是动作技能目标。案例中第一位老师有增强亲情感这种情感目标,而且有具体的操作过程:“通过……实现教学目标”;第二位教师则不具备。

③预设的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有效性、灵活性、针对性等特点。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更好,而且有情感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完整,更有针对性,有具体的执行过程。案例中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更可行,更具有针对性。

3.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该教师成功地化解了该事件,确保了教学互动的顺利开展。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对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说:“请你把这段课文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名学生不顾有听课老师在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地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

果然,在后半节课上,这个学生主动发言,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博得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请分析该教师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所体现的教育学素养。

【参考答案】

①案例中的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素养。案例中的老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学生在公开课上不愿读课文的时候,教师给学生保持沉默的权利,没有因为学生在公开课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去批评学生。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自己公开课的配合者,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案例中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教育机智。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教师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迅速而正确地化解问题。在公开课上,学生大胆地表示自己不想读,这时候教师没有因为当着其他老师的面表达自己所想而生气或者逃避,而是因势利导,教师开玩笑一样鼓励他,给了学生希望的“台阶”,后半节课学生积极表现,圆满地解决问题。

③案例中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这节课是一节充满师爱的教育过程,教师允许学生犯错误,坚持正面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15分)

请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如何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

创造性又叫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创造性的

重要因素。培养创造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校方面:

①学校气氛需要民主,要求教师不以权威管理学生。

②学习活动自由,允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

③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2)教师方面:

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赞许其好奇求知。

②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不会产生危机感和受批评的恐惧。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给予鼓励。

④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从事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活动。

⑤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让学生有机会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对学校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为真正有利于人才选拔,选拔有创造性的人才,促进学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对传统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综上所述,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以上对学校、教师以及改革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建议,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道小题10分,共20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1.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了“认识计算器”一课,教学内容为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使用计算器正确运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8人。

请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参考答案

情境导入: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

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理由: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琐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将本节课的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11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相关文章
  • 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2011年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招聘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一、单选:(计15分,每小题1分)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源于...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