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学校教育 > 2016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管理规定 正文 本文移动端:2016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管理规定

2016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管理规定

2016-10-18 13:44:2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试卷(A卷)

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试卷(A卷)

部门: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为加强电力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制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A、施工 B、电网 C、网络 D、电力

正确答案:B

2、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和安全设施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应合格、齐备。

A、穿戴 B、劳动防护用品 C、器材 D、工具

正确答案:B

3、各类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

A、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B、紧急救护措施 C、应急预案 D、逃生方法 正确答案:A

4、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规定:作业人员的体格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A、三 B、四 C、两 D、一

正确答案:C

5、作业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且按工作性质,熟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

A、业务技能 B、业务素质 C、业务水平

正确答案:A

6、低压:用于配电的交流系统中()的电压等级。

A、250V B、250V及以上者 C、1000V 及以下D、1000V及以上者 正确答案:C

7、10kV及以下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为()m。

A、0.7 B、1.0 C、1.5 D、3.0

正确答案:A

8、倒闸操作应根据值班调度员或运行值班负责人的指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发布指令应准确、清晰,使用规范的调度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即()。

A、设备名称和编号 B、设备名称和设备位置

C、设备型号和编号 D、设备型号和设备位置

正确答案:A

9、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个操作任务。

A、一 B、两 C、三 D、四

正确答案:A

10、停电拉闸操作应按照()的顺序依次进行,送电合闸操作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

A、断路器(开关)—电源侧隔离开关(刀闸)—负荷侧隔离开关(刀闸)

B、断路器(开关)—负荷侧隔离开关(刀闸)—电源侧隔离开关(刀闸)

C、电源侧隔离开关(刀闸)—负荷侧隔离开关(刀闸)—断路器(开关)

D、负荷侧隔离开关(刀闸)—电源侧隔离开关(刀闸—断路器(开关)

正确答案:B

11、进入SF6配电装置低位区或电缆沟进行工作应先检测含氧量不低于()和SF6气体含量是否合格。

A、15% B、l8% C、10%

正确答案:B

12、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应使用(),禁止用导线缠绕。

A、短路片 B、短路线 C、短路片或短路线

正确答案:C

13、在电流互感器与短路端子之间导线上进行任何工作,应有严格的安全措施,并填用()。

A、二次工作安全措施票 B、第一种工作票 C、第二种工作票

正确答案:A

14、工作地点中,10kV设备带电部分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距离小于()m时,设备应停电。

A、0.7 B、1.0 C、0.35 D、1.5

正确答案:C

15、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并应采用高挂低用的方式。

A、固定 B、结实牢固 C、移动 D、不动

正确答案:B

16、没有得到()的同意,任何人不准登上起重机或桥式起重机的轨道。

A、管理人员 B、工作负责人 C、起重司机 D、指挥人员

正确答案:C

17、一张工作票内所列的工作,若至预定时间,一部分工作尚未完成,需继续工作者,在送电前,应按照()情况,办理新的工作票。

A、原工作票 B、送电后现场设备带电 C、当前现场设备带电

正确答案:B

18、()是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之一。

A、交接班制度 B、工作票制度 C、操作票制度

正确答案:B

19、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垂直固定放置,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 )M,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准靠近热源,应距明火10M以外

A、4B、3C、5 D、6

正确答案:C

20、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s。

A、30 B、5~10 C、15~20 D、15

正确答案:B

21、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越快越好。

A、电源 B、设备 C、现场 D、危险

正确答案:A

22、触电急救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通常成人伤员为()cm。

A、4~5 B、3 C、2

正确答案:A

23、雨雪天气时不得进行室外()。

A、验电 B、直接验电C、间接验电

正确答案:B

24、许可工作时,工作许可人应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

A、注明安全事项 B、确认、签名 C、签名 D、补充安全措施 正确答案:B

25、在高处作业,较大的工具应用()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A、钢丝 B、安全带 C、绳 D、扎带

正确答案:C

26、链条葫芦使用前应检查吊钩、()、传动装置及刹车装置是否良好。

A、链条 B、制动装置 C、限制器 D、挂钩

正确答案:A

27、在工作间断期间,若有紧急需要,运行人员可在工作票未交回的情况下合闸送电,但应先通知工作负责人,在得到()的答复后方可执行。

A、设备无异常 B、已下令停止工作

C、工作班全体人员已经离开工作地点、可以送电

正确答案:C

28、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工作负责人)不允许()进入、滞留在高压室内和室外高压设备区内。

A、多人 B、单独 C、随意

正确答案:B

29、装拆接地线时,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或未接地的导线,以防止()。

A、静电 B、感应电 C、触电 D、突然来电

正确答案:C

30、高处坠落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面色苍白,脉搏微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引用()。

A、生理盐水 B、少量糖盐水 C、凉开水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倒闸操作可以通过就地操作、遥控操作、程序操作完成。 () 正确答案:√

2、防误操作闭锁装置不得随意退出运行,短时间退出防误操作闭锁装置时,应经当班值长批准,并应按程序尽快投入。() 正确答案:√

3、装有SF6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和SF6气体实验室,应装设强力通风装置,风口应设置在室内上部,排风口不应朝向居民住宅或行人。 () 正确答案:×

4、倒闸操作应根据值班调度员或运行值班负责人的指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 ()

正确答案:√

5、低压配电盘、配电箱和电源干线上的工作,应填用第一种工作票。 () 正确答案:×

6、倒闸操作应填写设备的双重名称,即设备名称和编号。 () 正确答案:√

7、低压工作时,应防止相间或接地短路:应采用有效措施遮蔽有电部分,若无法采取遮蔽措施时,则将影响作业的有电设备停电。 () 正确答案:√

8、进入作业现场应正确佩戴安全帽,现场作业人员应穿全棉长袖工作服、绝缘鞋。 () 正确答案:√

9、一张工作票中,工作许可人与工作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工作票签发人可以兼任工作许可人或工作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履行相应的安全责任

篇二: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534 — 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2011-04-28发布

2011-04-28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 / GDW 534 — 201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原则 ·················································································································································· 2 5 系统架构 ·················································································································································· 2 5.1 系统框架 ··············································································································································· 2 5.2 过程层 ·················································································································································· 2 5.3 间隔层 ·················································································································································· 2 5.4 站控层 ·················································································································································· 2 6 监测系统选用与配置原则 ························································································································ 3 6.1 选用原则 ··············································································································································· 3 6.2 配置原则 ··············································································································································· 3 7 功能要求 ·················································································································································· 4 7.1 在线监测装置功能 ·································································································································· 4 7.2 综合监测单元功能 ·································································································································· 4 7.3 站端监测单元功能 ·································································································································· 4 8 通信要求 ·················································································································································· 4 8.1 一般性要求 ··········································································································································· 4 8.2 监测装置通信要求 ·································································································································· 5 8.3 综合监测单元通信要求 ··························································································································· 5 8.4 站端监测单元通信要求 ··························································································································· 5 9 技术要求 ·················································································································································· 5 9.1 总体技术要求 ········································································································································ 5 9.2 监测装置技术要求 ·································································································································· 5 9.3 综合监测单元技术要求 ··························································································································· 5 9.4 站端监测单元技术要求 ··························································································································· 5 10在线监测系统的试验、调试、验收 ·····································································································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在线监测系统框架图 ·····························································································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接入规范 ·········································································· 9 编制说明 ·······················································································································································15

I

Q / GDW 534 — 2010

前 言

为规范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促进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制定本标准。

本导则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导则参加起草单位:华东电网有限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高克利、阎春雨、毕建刚、是艳杰、毛光辉、刘明、彭江、王峰、乐振春、袁帅、王献丽、鞠登峰、李忠晶、杨圆、姚巍

II

Q / GDW 534 — 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技术导则规定了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监测系统选用与配置原则、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电容型设备、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选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1146 DL/T 860实施技术规范

Q/GDW 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Q/GDW 38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Z 4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Q/GDW Z 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 561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DL/T 860、Q/GDW 168、Q/GDW 383、Q/GDW Z 410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在线监测 on-line monitoring

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电力设备状况进行连续或周期性地自动监视检测。

3.2

在线监测装置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通常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或附近,用以自动采集、处理和发送被监测设备状态信息的监测装置(含传感器)。监测装置能通过现场总线、以太网、无线等通信方式与综合监测单元或直接与站端监测单元通信。

3.2

综合监测单元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unit 以被监测设备为对象,接收与被监测设备相关的在线监测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与站端监测单元进行标准化数据通信的装置。

3.3

站端监测单元 substation side monitoring unit

以变电站为对象,承担站内全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对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的管理。实现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预警功能,以及对监测装置和综合监测单元设置参数、数据召唤、对时、强制重启等控制功能,并能与主站进行标准化通信。

3.4

在线监测系统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和站端监测单元组成,实现在线监测状态数据的采集、

1

篇三: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促进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状态监测装置和主站系统的统一和规范化发展,实现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起草单位: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林峰、焦群、于钦刚、冀肖彤、阎春雨、张晓帆、李盛盛、朱江、杨维勇、李莉、洪功义、姚景祺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技术导则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技术原则、系统架构、数据接入、功能要求、接口要求、通信要求、信息安全防护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设备、交流66kV~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直流±400kV~±800kV架空输电线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Q /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Z414-2010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设备代码(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第462号文,2008年5月)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4号文,2006年2月)

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第316号文,2008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状态量 criteria

指对原始采集量进行加工处理后,能直观反映输变电设备本体运行状态、气象、通道环境的物理量。

3.2

状态监测装置 condition monitoring device

指安装在被监测的输电或变电设备附近或之上,能自动采集和处理被监测设备的状态数据,并能和状态监测代理、综合监测单元或状态接入控制器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数据采集、处理与通信装置。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也可向数据采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

3.3

状态监测代理 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t (CMA)

能在一个局部范围内管理和协同各类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汇集各类状态监测装置的数据,并替代各类状态监测装置与主站系统进行安全的双向数据通信的一种状态监测代理装置。CMA可接入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甚至不同线路上的一组状态监测装置,实现在输电线路环境下各类状态监测装置的标准化接入、安全接入和智能化接入。

3.4

综合监测单元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unit

部署于变电站内,以变电站被监测设备为对象,接收与被监测设备相关的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与状态接入控制器(CAC)进行标准化数据通信的一种装置。

3.5

状态接入控制器 condition acquisition controller (CAC)

部署在变电站内的,能以标准方式对站内各类综合监测单元或状态监测装置进行状态监测信息获取及控制的一种装置。

3.6

状态接入网关机 condition acquisition gateway (CAG)

部署在主站系统侧的一种关口设备,能以标准方式远程连接状态监测代理(CMA)或CAC,获取并校验CMA或CAC发出的各类状态监测信息,并可对CMA和CAC进行控制的一种计算机。CAG有变电CAG和线路CAG之分。

3.7

主站系统 master station system

指能接入各类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信息,并进行集中存储、统一处理和应用的一种计算机系统。主站系统包括变电CAG、线路CAG、集中数据库、数据服务、数据加工及各类状态监测应用功能模块。

3.8

心跳信息 heartbeat information

表征状态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CMA、CAC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信息总称。

3.9

受控采集方式 data acquisition mode under control

状态监测装置按照状态监测代理发出的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的工作方式。

3.10

自动采集方式 automatic data acquisition mode

状态监测装置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并将数据上传到状态监测代理的工作方式。

3.1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状态监测装置两次相邻故障间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3.12

年故障次数 fault time per year

状态监测装置年故障的平均次数。

3.13

系统平均维修时间 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状态监测装置修复故障所需时间的平均值。

3.14

数据缺失率 missing measure rate

未能测得的有效数据个数与应测得的数据个数之比。

3.15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4 技术原则

a)系统应面向智能电网长远发展需要,采用集约化和标准化设计,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

b) 系统应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一体化的稳定技术框架,具备实用的基础应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高级应用功能。

c)系统应采用通用和开放的信息系统架构,符合SOA设计思想,采用的通信协议应具有灵活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监测业务和监测数据的发展需要。

d) 系统中的各类装置应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抗干扰性,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输电线路的状态监测装置应具备在恶劣运行环境下的正常运行能力。各类装置应满足数据准确性和数据标准化要求。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的接入应不影响被监测设备的接线方式及其安全正常运行。

e)状态监测装置的现场布点应遵循必要性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统筹考虑,优化设计。 f)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部分,系统和装置应尽可能在软硬件方面考虑节电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控制策略等方法逐步降低现场端总功耗,为解决现场电源问题提供技术手段。 g) 系统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h) 系统应能灵活适应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

i) 系统应充分考虑与本系统相关的各类系统边界和接口,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系统建设效益。

j) 系统和状态监测装置均应满足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相关要求。

5 系统架构

5.1 系统框架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主站系统采用“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部署结构,即主站系统部署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和网省公司两级,各类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在网省集中存储,地市(包括基层班组)和网省公司用户均通过登录网省级主站系统使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应用功能。

各类状态监测装置、CMA和CAC部署在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上,实现对各类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和状态信息接入。

集中于网省公司的状态监测数据进一步上送总部系统,以便总部系统使用。总部用户也可通过远程调用网省主站系统查看各类状态监测数据。

系统需要的其它相关数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级一体化平台予以集成。

系统框架中,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相对独立,主站系统通过与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连接实现输变电设备的视频/图像监控功能。

系统架构可参见附录A中的图A.1,图中关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可参见“10 信息安全防护要求”。

5.2 系统分层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从分层角度,可分为装置层、接入层和主站层。装置层重点发展各种先进实用的传感原理、传感器技术和标准化数据生成技术;接入层重点发展各种集约、高效、智能的信息汇总、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安全接入技术;主站层重点发展各种监测信息的存储、加工、展现、分析、诊断和预测等数据应用技术。其分层结构可参见附录A中图A.2。分层系统结构中各层之间存在两个接口级别,分别是:第1级接口I1和第2级接口I2。I1接口是监测层与接入层之间的接口,面向状态监测装置,其设计和实现原则是尽量简单和可靠,并且要考虑节电运行。I2接口是接入层到主站层之间的接口,面向主站系统,其设计和实现应考虑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随着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在接入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装置层、接入层和主站层均可以逐步开发和应用智能化技术。装置层在单个装置内部发展智能化技术,接入层基于局部的多装置协同发展智能化技术,主站层则基于电网全局发展智能化技术。

6 监测数据的接入

6.1 接入数据分类编码

所有接入主站系统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按Q/GDW XXX-2010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进行统一分类编码。

所有接入主站系统的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按Q/GDW XXX-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中的规定进行统一分类编码。

6.2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的接入

通过CMA接入主站系统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是经过处理后的可被主站系统直接使用的标准化数据,应满足输电线路各项技术规范中的数据规范要求。

6.3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的接入

通过CAC接入主站系统的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是经过处理后的可被主站系统直接使用的标准化数据,应满足Q/GDW XXX-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中的数据规范要求。 7 功能要求

7.1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的功能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应具有准确、可靠地自动采集输电线路状态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数据缓存能力,并能与CMA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应满足Q/GDW XXX-2010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及各专项技术规范的功能要求。

7.2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的功能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应具有连续、准确、可靠地自动采集变电设备设备状态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数据缓存能力,并能与综合监测单元或CAC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应满足Q/GDW XXX-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及Q/GDW XXX-2010变电设备各类在线监测技术规范的各项功能要求。

7.3 CMA功能

对于输电线路状态监测,CMA位于状态监测装置与主站系统之间,承担的主要功能包括: a)汇集监测数据。

b) 集中实现数据远传。

c)集中实现数据的安全接入。

d) 转发主站系统对状态监测装置的配置和控制命令,为主站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远程交互控制节点。

CMA通过替代各类状态监测装置处理复杂多变的远程通信、信息安全、就地智能化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以实现在输电线路环境下各类状态监测数据的集中接入。

综合考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变化,CMA可存在两种形态:独立装置形态和嵌入组件形态,两种形态的结构参见附录A中的图A.3和图A.4。独立装置形态的CMA是一台可以独立安装的设备,可以接入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状态监测装置。嵌入组件形态的CMA则与状态监测装置一体化集成,但仍应具有接入其它状态监测装置的能力。

7.4 综合监测单元功能

对于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综合监测单元对应于一台被监测设备的全部监测数据,其承担的主要功能包括:

a)汇聚被监测设备所有相关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数据,结合计算模型生成上级系统可直接利用的标准化数据。

b) 实现现场数据缓存和转发功能。

c)转发对状态监测装置的配置和控制命令。

7.5 CAC功能

对于变电设备状态监测,CAC对应于一个变电站的全部监测数据,其承担的主要功能包括: a)以变电站为对象,汇集全站监测数据并上传主站系统。

b) 实现本站状态监测数据安全接入主站(如身份认证、数据加解密等),确保信息安全。 c)协调管理全站综合监测单元和状态监测装置,转发主站系统对状态监测装置和综合监测单元的配置和控制命令。

d) 并具有一定的就地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7.6 CAG功能

CAG属于主站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变电CAG和输电CAG两种。

CAG遵循I2接口标准通过CAC和CMA接收所有的状态监测数据,应能对CMA或CAC下达各种参考配置和控制命令。CAG的主要功能包括:

a)接收各变电站CAC发送的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并解析入库。

b) 接收各CMA收集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并解析入库。

c)接收CAC和CMA转发的状态监测装置、CMA和CAC运行工况信息,并解析入库。 d) 在入库前完成最后一道数据校验,包括输变电设备标准17位码和状态监测装置标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6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管理规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4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