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健康教育培训讲义 正文 本文移动端:健康教育培训讲义

健康教育培训讲义

2016-10-18 13:43:0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健康教育培训讲义

健康教育培训讲义(一)

——传染病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二)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三)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接种流感疫苗。

(四)麻疹

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一)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篇二:健康教育培训讲义

健康教育培训讲义(一)

——传染病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二)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三)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接种流感疫苗。

(四)麻疹

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一)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篇三: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讲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位,为群众提供以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是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疾病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保健等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是符合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的变化,有利于降低医疗卫生服务成本,向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中医药进社区符合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尤其服务和社区医疗的定位和特点,为各种利益的对接、平衡和多赢局面的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适合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卫生资源少,社区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低等国情。因此,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必由之路。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多,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和先天性风疹病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以1——5岁以下孩童多见

临床表现:发热、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斑丘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

高血脂症保健:1、定期检查血脂,遵医嘱服药。

2、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3、饮食宜清淡,不吃或少吃高血脂肪食品,多吃含蛋白质较多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4、限制糖的摄入,少吃甜食

5、避免饮烈性酒,禁止吸烟

6、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7、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

8、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健康及劳动生产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的威胁较大。 传染源:流感病人隐性幡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常继发肺炎。

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易感人群应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如避免接触病人不去公共场所。

3、接种流感疫苗。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健康教育培训讲义》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3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健康教育培训讲义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