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简述俄罗斯人的居住条件 正文

简述俄罗斯人的居住条件

2016-12-24 06:24:5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生活困苦一落千丈了吗?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生活困苦一落千丈了吗? 由于媒体的误导甚至愚弄,现在还有不少中国人以为俄罗斯等东欧各国人民因为苏共崩溃和苏联解体而跌入了万丈深渊,普通国民的生活水平不仅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特别是有些人看到竟有不少俄罗斯小姐跑到中国来卖艺甚至卖淫,更是深信俄罗斯等各国真的已经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了。 然而,撇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各国连年来经济稳步发展的各类数据不说,单从俄国人的日常生活来看,事实就恰恰相反。不少中国人也许想不到,在当今的俄罗斯,穷人住房不收费,人均18平方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钱。俄罗斯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自来水(包括冷水和热水),每天24小时免费供应,因此俄罗斯公民的家里都无需安装水表。俄罗斯漫长的冬天每天24小时的供暖也从不收费。俄国人看病,手术费,住院费,治疗费也都是全免,唯一不免的只有药费,而且不管你是不是俄罗斯人,只要在俄罗斯境内,任何人得了病,救护车就把你往医院拉,就给你治,最后你拿不出钱,就都由俄政府买单。俄罗斯学生上学一律免费,不仅教科书均由学校无偿提供;而且所有的学校一律免费供应全体学生一顿营养充分的早餐或午餐。为了控制失业人数的增加,俄政府规定,企业大量解雇人员,必须提前3个月向国家就业处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解雇。俄首都莫斯科市政府每年都要拿出财政支出的一半来用于解决社会及居民家庭生活所需??更不用说,俄罗斯还拥有着人均比中国起码高出20倍以上的自然资源储备和起码比中国先进30年以上的科技总体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

与我国穷人有病治不起,有学上不起,有房买不起,毁家护不起,工钱拿不起,最后连死都死不起的状况比较起来,到底谁更富有,谁更幸福,岂不是一目

了然吗?至于资源的拥有,环境的保护,科技和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国家战略安全程度的高下等等,就更是毋庸赘言了。可以说,与苏联解体之前相比,俄罗斯除了中央政府再不能通过强制手段高度集中财力去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之外,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比前苏联时代做得更使人民感到满意得多。连至今仍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俄罗斯共产党,都不会认为应该使国家退回到由苏共一党独裁的专制局面中去。

不错,就是今天,在俄国也还有人像中国的“毛左”怀念毛泽东一样怀念着他们的“伟大领袖”斯大林。这些人也有充分的自由兴办媒体或上街游行宣示自己的政治观点。但非常显然的是,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民决不可能会选择这种人去担当自己的代表,因为毕竟有太多的前苏联人吃尽了斯大林残暴统治的苦头,更有着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清楚地了解了真实的苏共治国历程及其由兴到衰的腐败没落史。这可以从每四年总统选举中,久加诺夫的得票率远远底于普京这一现象中得到佐证。

篇二:苏联解体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

苏联解体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

1.境外俄罗斯人集团的形成

目前出现的境外俄罗斯人问题指的是,苏联解体后仍然生活在俄罗斯境外的原苏联时期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处境和地位问题,这一问题实际上也包括俄罗斯联邦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共和国中的一些俄罗斯人的处境和地位问题。

众所周知,早在俄罗斯帝国时代,沙皇政府推行不断向外侵略扩张政策,吞并周围许多弱小民族。为了推行民族压迫和岐视政策,进行殖民统治,沙皇政府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地区、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高加索和中亚等地区迁移大批居民。据苏联学者估计沙皇时期向这些地区移民大约1100万人,其中大部是俄罗斯人。

苏维埃国家政权建立之后,苏联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为了开发和发展各边疆地区和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苏联政府仍然实行有计划的移民,并鼓励各民族居民自由迁移。据统计,1926-1939年期间向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移民500万人。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有计划地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疏散大批企业和人员,共迁移2500万人左右,战争中迁移的人口中相当多的人留了下来。50-80年代中期,苏联政府按照统一集中计划原则发展经济,实行拉平各加盟共和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政策,在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继续有计划的移民。例如,50年代苏联政府动员100万青年到哈萨克斯坦参加垦荒,此后每年在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均有几百万人的自由流动。因此到90年代初,约有7000多万苏联居民生活在本民族共和国和本民族自治实体之外,其中有2400多万俄罗斯人迁居在其他民族地区,约占俄罗斯人总数的18%。

80年代初,俄罗斯人分居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情况是:在乌克兰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047.2万;在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13.4万;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600万;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66.6万;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91.2万;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9.5万;在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4.9万;在阿塞拜疆共和国俄罗斯人为47.5万;在亚美尼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7万;在格鲁吉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7.2万;在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50.6万;在立陶宛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0.3万;在拉脱维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82.1万;在爱沙尼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40.9万。其中,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摩尔多瓦等共和国的俄罗斯人较多。由于波罗的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迁居那里的俄罗斯人较多,占三共和国人口比例较高。

在这里还应指出的是,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迁居在其他16个少数民族共和国、民族自治州和民族自治区的俄罗斯人约有1000万人左右,他们的分布情况是:在巴什基尔共和国有154.8万;在布里亚特共和国有64.8万;在达吉斯坦共和国有18.9万;在卡巴尔达-巴什卡尔共和国有23.4万;在卡尔梅克共和国有12.6万;在卡累利阿共和国有54.9万;在科米共和国有63万;在马里共和国有33.5万;在莫尔多瓦

共和国有59.1万;在北奥塞梯共和国有20.1万;在鞑靼共和国有151.6万;在图瓦共和国有9.7万;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有87万;在楚瓦什共和国有33.8万;在雅库特共和国有43万;在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有33.6万。其中在9个自治共和国的俄罗斯人超过当地主体民族人口。

2.苏联解体使境外俄罗斯人地位发生剧变

90年代之前,俄罗斯人是苏联的最大民族,在苏联实行全国划一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当时在全苏广泛推广俄语并把俄语规定为统一交际语言的条件下,尽管生活在共和国加盟共和国和民族自治实体的俄罗斯人大多数不懂当地民族语言,但在语言上不影响他们参与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可以说他们如同生活在俄罗斯地区一样。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随着民族独立自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少数民族对苏共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对俄罗斯化政策表示不满,要求扩大民族共和国的独立自主权,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在国家政权建设和干部任用等方面实现当地民族化。这直接威胁到俄罗斯人的“老大哥”地位,俄罗斯人与当地民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均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独立主权国家,生活在这些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立刻从原苏联的最大民族变成了当地外来的少数民族。这些俄罗斯人失去俄罗斯国籍,又得不到或者不愿意得到所在国家的国籍,致使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地位迅速下降,生活处境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新独立国家在宪法中均规定了当地主体民族语言为国语,废除俄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地位(哈萨克斯坦除外),迫使俄罗斯人学习当地民族语言,造成俄罗斯人家庭在子女上学、就业求职、职务晋升等方面遇到很多麻烦。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还从立法上规定凡外来民族必须通晓该国国语方可加入该国国籍,成为合法公民,使俄罗斯人蒙受歧视;(2)许多俄罗斯人被从这些国家的科研和技术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排挤出来,不准许他们继续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有些国家还规定俄罗斯人不能代表国家出去履行公务或出席国际会议。俄罗斯联邦境内有些共和国还从立法上规定,必须通晓共和国国语的人才能竞选共和国领导人和议会议员,竭力把俄罗斯人排挤出共和国决策部门。例如,1994年之前鞑靼斯坦共和国议会中58%议员是鞑靼族人,俄罗斯人占38%,而现在共和国议会中鞑靼人代表占74%,俄罗斯人代表降到25%(鞑靼斯坦总人口中鞑靼人约占48%,俄罗斯人约占44%)。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各部部长中雅库特人占65-70%,而雅库特人仅占共和国总人口的30%。(3)苏联解体后各共和国之间经济联系遭到破坏,各新独立国家均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很多企业处在停产或半停产状况。过去俄罗斯人就职比较集中的企业大多是为苏服务的大型企业或军工企业,生产更加不景气,不少俄罗斯人被裁减下来或无事可做,收入急剧减少,生活陷入困境。(4)塔吉克斯坦、车臣共和国内战持续好几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之间长时间的民族冲突,格鲁吉亚境内民族矛盾一度激化到内战,所有这些情况使生活在那里的俄罗斯人感到很不安全。面对这几种情况,迫使境外俄罗斯人作出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俄罗斯人离开居住国,迁回

俄罗斯本土定居;另一部分居住集中而且人数多的俄罗斯人,继续留在居住国积极争取合法的民族自治权,甚至期望居住地区将来归并俄罗斯,诸如摩尔多瓦境内“德聂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乌克兰境内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均是俄罗斯人发起建立的民族自治实体。还有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几百万俄罗斯人,也在持续不断地开展民族独立自主活动,试图争取居住国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结成友好的“邦联”关系,以改善他们的困难处境。

境外俄罗斯人大批迁回俄罗斯,这是俄罗斯联邦政府近年来遇到的一个新的难题。其中,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国家迁回俄罗斯的人最多,而从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迁回俄罗斯的人较少,因为波罗的海地区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比较高。到1995年从境外迁回的俄罗斯人大约有300万,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许多人居住和生活条件很差,甚至还有人流流浪在街头,成为一大批难民。大批难民涌入俄罗斯,安置这些人需要大笔开支,这对尚未摆脱经济危机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近几年来,俄罗斯的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大批境外归来的俄罗斯人就业更加困难,一些生活陷入困境或无所事事的人加入到犯罪分子的行列,这对俄罗斯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3.境外俄罗斯人与当地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境外俄罗斯人失去原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优越地位,而且很难在居住国家的重要和体面的部门就职,政治上受到歧视,语言文化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经济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随着俄罗斯独立之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迅速泛起,这些境外俄罗斯人与所在国家的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在一些国家甚至发展到对抗状态,从而影响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在乌克兰境内居住着1000多万俄罗斯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0%,主要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和东部地区。俄罗斯人与当地主体民族的矛盾也主要发生在这两个地区。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临亚速海和黑海,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其中俄罗斯占70%,乌克兰人仅占25%,还有其他民族。克里米亚不仅是一个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的著名疗养地,而且拥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叶夫帕托里等天然良港,是原苏联的黑海舰队基地。过去,1918-1954年克里米亚一直归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应乌克兰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要求,批准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共和国管辖。苏联解体之后,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在分割原苏联财产和黑海舰队问题上发生矛盾,引发了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的斗争。1992年初,俄罗斯议会提出重新审议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而乌克兰政府立即发表声明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与此同时,这里的俄罗斯人举行集会,要求克里米亚返回俄罗斯,宣布成立克里米亚独立共和国,并于5月通过共和国宪法,使尖锐的民族矛盾与俄罗斯的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为此,1992年5月,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副主席杜尔季涅茨访问俄罗斯,与俄政府讨论克里米亚问题,双方达成一定谅解,俄罗斯政府表示不提对克里米亚的领土要求。此后,乌克兰议会与克里米亚共和国议会举行会谈,发表联合声明,克里米亚共和国议会保证克里

米亚不脱离乌克兰,而乌克兰政府保证在最大范围内给予克里米亚经济自主权。然而,1993年7月俄罗斯政府又提出塞瓦斯波尔划归俄罗斯管辖,遭到乌克兰政府的拒绝,致使矛盾又趋于尖锐。1994年3月27日,克里米亚就是否赞成脱离乌克兰问题举行全民公决,60%公民投票,其中80%的人赞成克里米亚独立,主张该地区俄罗斯人拥有双重国籍,将俄语规定为克里米亚共和国第二官方语言。5月克里米亚议会又宣布恢复共和国宪法,坚持克里米亚独立。1995年3月17日,乌克兰议会颁布法令废除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和总统制,决定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直接归乌克兰中央政府管辖。1996年6月28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国家独立后第一部宪法,承认克里米亚为自治共和国,拥有自己的宪法,实际上承认了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克里米亚自治。除克里米亚外,东部俄罗斯人集中地区也相继要求扩大地方自主权和实行民族自治。1992年12月,顿涅茨克俄罗斯人发起成立民众代表大会,主张建立联邦制,要求与俄罗斯结成经济联盟,俄语与乌克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1993年底,哈尔科夫、卢干斯克、扎波罗热等地区俄罗斯人提出了与顿涅茨克相似的要求,决定1994年为实现民族自治权举行全民公决。总的说,近年来随着乌克兰与俄罗斯两国关系的改善,由俄罗斯人引起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但俄罗斯人问题仍然是乌克兰潜伏的“政治地震”的震源。

在摩尔多瓦居住的俄罗斯人有5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3%。随着戈尔巴乔夫后期苏联各地兴起民族独立浪潮,1990年9月俄罗斯人宣布建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由此引发了民族冲突。“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包括左岸地区和右岸的宾杰里市,面积仅有4163平方公里,人口75万,其中俄罗斯人占25%,摩尔多瓦人和乌克兰人占多数。但是,这里是摩尔多瓦的重要经济区,工业和农业发达。该共和国领导人要求摩尔多瓦政府承认其独立地位,并作为独立共和国与摩尔多瓦共同联合组成联邦,一旦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沿岸共和国”有权退出联邦。摩尔多瓦政府反对这一主张,只同意作为“自由经济区”,如果一旦出现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允许该地区通过全民公决方式决定最终的归宿。双方主张对立,1992年12月发生武装冲突。当时俄罗斯驻摩尔多瓦第14集团军以保护俄罗斯人为理由介入这场冲突,实际上支持俄罗斯人建立沿岸共和国。此后,经过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三国代表多次磋商,从1992年4月7日开始停火,5月27日签订停火协议,由四方代表组成监督停火的调解团。7月21日,俄摩两国总统在莫斯科签订《关于解决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成立维和部队的协议》,7月29日俄摩两国维和部队进入该地区,致使局势趋向缓和。同年10月20日,摩尔多瓦总统表示承认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自治地位。1994年10月25日,俄摩两国总统签署关于俄第14集团军的法律地位和撤出时间的协议,规定俄第14集团军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被用于解决摩国内问题和反对其他国家的行动。该协议遭到俄罗斯人的坚决反对。1995年3月,“沿岸共和国”就俄第14集团军的命运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参加投票的人大多数反对撤出这支部队。此后,摩尔多瓦政府领导人与“沿岸共和国”领导人进行多次接触和磋商,均未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目前,“沿岸共和国”与摩尔多瓦政府处于相持状态。

在波罗的海地区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的俄罗斯人有177万,分别占三个国家人口的9.7%,35%和30.3%。波罗的海地区三国独立之后,为维护刚独立的民族国家主权,过分地突出当地主体民族的地位和利益,因此,出现歧视和排斥外来民族特别是俄罗斯人的倾向,诸如在国籍、公民选举权、干部任用、语言文化等方面限制和排斥外来民族,从而加剧了俄罗斯人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1993年7月16日和17日,爱沙尼亚境内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的纳尔瓦和西拉米亚埃两城市,因对爱沙尼亚当局歧视外来民族的政策表示不满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两城市分别有97.2%和98.6%的市民赞成两城市实行自治,宣布两

城市拥有民族自治实体的地位。爱沙尼亚政府立即宣布,这两城市的举动违反爱沙尼亚宪法。其他两个国家的俄罗斯人对当局歧视外来民族的做法也举行过抗议活动。俄罗斯政府对波罗的海地区三国排斥俄罗斯人的举动作出强烈反应。如1993年6月25日俄罗斯政府针对爱沙尼亚通过带有歧视俄罗斯人的公民法,宣布停止向爱沙尼亚供应石油,同年8月又决定停止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国撤出军队。此后2-3年,波罗的海地区三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民族政策,对俄罗斯族居民放宽了限制,并注意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立陶宛政府还允许俄罗斯人建立自己的政党。然而,最近里加市俄罗斯人又集会抗议拉脱维亚当局歧视外来民族,拉脱维亚政府运用武装警察驱散示威的俄罗斯族公民。对此,1998年4月俄罗斯政府决定减少石油出口量,对拉脱维亚进行经济制裁。不过,考虑到国家利益以及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俄罗斯还不致于为俄罗斯人问题与波罗的海三国发生对抗。

80年代末,在中亚地区居住950多万俄罗斯人。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俄罗斯人最多,约占哈全国人口的38%。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占这四国总人口的8%、21.5%、7.6%、10%。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与苏联地区的其他新独立国家一样,为了显示民族国家主权,均有意识地突出当地主体民族的地位,排斥外来民族尤其是俄罗斯人。中亚地区的俄罗斯人不仅失去了过去高人一等的大民族地位,而且成为不大受欢迎的外来人,因此他们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明显。1992年以来,除一大批俄罗斯人离开中亚返回俄罗斯外,继续留居中亚的大多数俄罗斯人为争取合法的权益进行抗争,并积极寻求保护。例如在哈萨克斯坦1992年4月成立了俄罗斯人村社,接下来又成立了全国性的斯拉夫人组织“拉特”。这一组织曾发动数万人的签名运动,要求哈政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1993年12月19日,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巴甫洛达尔市俄罗斯人与哈萨克人发生冲突。同年12月“拉特”这一组织向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发出呼吁,要求与会国签订关于双重国籍的协议。北部地区俄罗斯人曾要求将这一地区重新划归俄罗斯(因为历史上哈北部地区为俄罗斯管辖),或者成立民族自治区。这些主张被哈萨克斯坦政府断言拒绝。此外,几年来俄罗斯人一直坚持把俄语确定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国语,结果哈萨克斯坦1993年宪法和1995年修改后的宪法均规定俄语为官方语言。关于俄罗斯人要求获得双重国籍问题,在俄罗斯的压力下从1993年起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政府相继表示同意其境内俄罗斯人可以拥有双重国籍,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拒绝双重国籍的要求。不过,1995年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签订关于简化居民申请到对方常驻手续的协议,解决了俄罗斯族和哈萨克族的居民向对方移民的国籍问题,即居住在俄罗斯的哈萨克人和居住在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可以自由向对方国家迁移,并应顺利得到对方的国籍。总之,近年来中亚国家政府均采取一些措施缓和国内民族矛盾,以稳定国内局势,因而俄罗斯人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是,中亚地区俄罗斯人问题要得以彻底解决,还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

以上主要介绍并分析了乌克兰、摩尔多瓦、波罗的海地区三国和中亚国家的俄罗斯人问题,原苏联地区其他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问题同样也比较突出。几年来,境外俄罗斯人问题已成为俄罗斯内政和外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4.俄罗斯政府的对策

篇三:俄罗斯人生活习惯

俄罗斯人生活习惯

1衣着习惯

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很爱干净,衣着整洁。出门旅行总要带熨斗。参加晚会、观看演出,俄罗斯人习惯穿晚礼服,尤其是看芭蕾舞剧。,显得特别高贵。中国客人应该带最少一套西服或裙装,以在正式场合穿。 中国客人比较集中的莫斯科等城市冬季较长,所以保暖服装:裘皮、棉服等必不可少。冬季益穿皮靴或棉鞋。莫斯科夏季温度不高,但阴天较多,经常下雨,应必备雨伞,但不用雨衣。

2 饮食习惯

俄罗斯有独特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早餐比较简单,面包夹火腿,喝茶,咖啡或牛奶。午餐则丰富的多,通常都有三道菜。第一道菜之前是沙拉。第一道菜是汤,俄式汤类比较营养,有土豆丁、各类蔬菜,还有肉或鱼片,如:著名的俄式红菜汤。第二道菜肉类或是鱼类加一些配菜。第三道菜是甜点和茶、咖啡之类。按照俄罗斯的习惯,菜的顺序不能颠倒。俄罗斯人的主要食物有面包、牛奶、马铃薯、牛肉、猪肉和蔬菜。喜欢吃黑麦面包,鱼子酱、咸鱼、薰鱼、黄油、酸黄瓜、酸牛奶、西红柿、火腿、冻肉等。还喜欢吃用面粉、蜂蜜加香料作成的甜食。

饮茶是俄罗斯人的嗜好,尤其是红茶。每家几乎都备有茶炊,在城市里多用电茶炊。俄罗斯人的饮茶习惯与中国人大不相同,一般要放糖,喝茶时,还就着果酱、蜂蜜、糖果和甜点心。在许多地区,俄罗斯人一天到晚都喝茶。 俄罗斯人的餐具是刀、叉和勺,一般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吃蔬菜时,一般不炒,吃新鲜的。饮茶加点心不是正餐,在工间或课间进行,机关、厂矿、学校的工作人员都有在办公室饮茶的习惯。

重所周知,俄罗斯人善饮,通常男人喜爱伏特加酒,女人喜爱葡萄酒和香宾酒。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黑面包与鱼子酱

到了俄罗斯,自然少不了要尝一尝那里的黑面包和鱼子酱。

黑面包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乍看起来颜色像中国的高粱面窝头,切成一片一片的,口感有点儿酸,又有点咸。黑面包极富营养,又易于消化,这是因为,发酵黑面包用的酵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据俄罗斯朋友介绍,烤黑面包挺费事的,光和面和发酵就得近两天时间。做好的面包坯,放入温度均匀的俄式烤炉里用文火焖烤,出炉时面包底部能敲得梆梆响,色泽黑光油亮,切开香软可口而又不掉渣,这才是黑面包的上品。由于工艺复杂,所以俄罗斯主妇们一般都不在家里自己做,而是到面包房去购买。

那天,我们在莫斯科俄罗斯大酒店的观光餐厅里吃到一种味道特别好的黑面包,一打听才知道它叫“波罗金诺黑面包”,是黑面包中的极品。烤制这种面包有一种独特的配方,主要是在黑麦面粉中加入天然香草籽。传说它的发明权属于莫斯科以西的波罗金诺村的村民。1812年俄罗斯人抗击拿破仑入侵期间,波罗金诺村修道院的修女们见受伤的战士吃饭没有胃口,就想法把一些开胃健脾的草籽放进揉好的面粉里去烤面包,结果烤出来的面包颜色黑黄、奇

香扑鼻,使战士们的胃口大开。从此,“波罗金诺黑面包”便流传于世,并成为大城市食品店里价格不菲的名牌食品。当然,老百姓日常食用的黑面包,并不太贵,500克5.5卢布,约合人民币1.7元。

俄国的鱼子酱也是闻名天下的美食。第一次品尝鱼子酱,是在涅瓦河的游船上。船主为了款待外国游客,送上一些小点心,其中就有涂了一层薄薄的黑鱼子酱的面包片。一粒粒晶莹剔透、宛如小巧的珍珠般的鱼子酱,看起来赏心悦目,有的人吃得津津有味,而我一尝觉得又腥又咸,难以下咽,看来还真享不了这个“洋福”。

鱼子酱顾名思义是用鱼卵制作而成,其实严格地讲,只有用鲟鱼卵制成的酱才能叫鱼子酱。据导游马克介绍,鲟鱼每年两次逆水而上,游到伏尔加河等内河产卵,而这时正是采集鱼子的大好季节。位于河口三角洲的古城阿斯特拉罕,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上最大的鲟鱼鱼子生产和加工基地。

鱼子酱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很高,且不含胆固醇,是补身养颜的食品。粒大、透明的黑鱼子酱为上品,它的颜色是闪光的黑色或深褐色,个头均匀,粒与粒之间不粘连。鱼子酱的制做方法很简单:从鱼膛中挖出鱼子囊,把鱼子同粘连的组织分离开来(成熟的鱼子容易与卵巢剥离),冲洗干净后加上适量的细粒食盐腌制即成。加盐的目的是为了保鲜,因为鱼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达30%,不加盐则容易变质。

尽管有的人吃不惯那股腥味,但许多中国游客还是要买上一小瓶鱼子酱,带回去让家人和朋友尝尝这举世闻名的“美味佳肴”。

“五大领袖”和“四大金刚”、三剑客

俄罗斯人吃啥?择其要者,有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五大领袖”,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四大金刚”,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三剑客”。

早在解放前,上海人就把纺锤形的咸面包叫做“罗宋(俄罗斯)面包”。到了俄罗斯,才知道味道多样、外形花哨的甜面包是当茶点的,只有微咸的“罗宋面包”才是当地餐餐不离、百吃不腻的“主食”。用这里出产的“硬小麦”和“强小麦”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干了也不掉渣。至于牛奶,更是俄罗斯人的最爱。俄罗斯的牛奶消费量接近人均每天1升,早在上上世纪,这里就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视为赤贫的标志。

赫鲁晓夫曾把共产主义简化为“土豆烧牛肉”,可见俄罗斯人对土豆的钟爱。苏联时期的外交部发言人曾引用过一句俗话:发言越短越好,香肠越长越好。足见他们对香肠的深情。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说的是狐狸诱乌鸦张嘴,骗走了乌鸦口中的奶酪。由此可见,俄国人把奶酪当做美食的代名词。

如今在莫斯科,从法国的绿菜花到中国菜,从土耳其的西葫芦到西班牙的柿子椒,什么蔬菜都能买到,但是价格最低、味道最正的依然是当地产的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用这“四大金刚”加牛肉做红菜汤,滋味醇厚,鲜香无比,喝了通体舒泰。

黑面包、伏特加和鱼子酱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俄罗斯人早先在饮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热乎就行,黑面包加白菜汤符合这三项标准。干体力活的壮汉一顿要吃掉两三磅面包,而干硬粗粝的面包要就着大量油乎乎的白菜汤才能下咽。

俄罗斯的黑面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梁面窝头。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证据。

其实,黑面包既顶饱又有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这是因为,黑面包发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数百年前的俄罗斯人是凭经验悟得这一道理的。从13世纪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现在,俄军士兵的主要食粮一直是黑面包。

最好吃的是农村里用老祖宗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足有小脸盆大的面包坯送进温度均匀的俄式炉炕里文火焖烤,出炉时敲敲面包底部,梆梆响的才是上品。旧时俄国农村里一次就做出够吃一星期的面包,这是因为做面包挺费事,光和面和发酵就要近两天。一大缸面,用手和不得劲,干脆把脚丫子洗净了,跳进去踹。

伏特加酒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又一写照。伏特加的直接词义是“可爱的水”,俄罗斯人对它情有独钟。儿童妇女也统计在内,这里人均每天消费100克。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同为世界三大烈酒。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浅尝辄止、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啜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满满一大杯也“一口闷”。伏特加在冰镇后口味更佳,就着咸鲱鱼或黑鱼子酱喝当然好,但贪杯者无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闻一下黑面包足矣。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油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俄菜的丰富多样特别体现在凉菜上,酸黄瓜之类的腌渍菜、色拉、香肠、奶酪、鱼冻……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个品种的凉菜。晚餐通常不上汤,凉菜后就是正菜,一般是烧烤的鸡鸭鱼肉。

正菜吃过,主妇就撤去刀叉和菜盘,端出自制的大蛋糕或甜馅饼,以及果酱、巧克力、水果和冰淇淋,沏上一壶浓茶,就是一通闲聊。什么美国导弹、日本武士道、中国改革开放……有时主人会弹起吉他,客人很自然地分成多声部,合唱俄罗斯歌曲……对俄国人来说,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机会同朋友交往。

俄菜本来很简单,俗话说,白菜汤,燕麦粥,俄国人的家常菜。但是,俄国人“从善如流”,不论是中国饺子、德国香肠、英国牛排,还是鞑靼羊肉趾、乌克兰红菜汤、汽车奥利维耶色拉……不断引进的外国菜点,最后都成了俄菜一族。俄罗斯的餐具原先也很简单,每人右手握一把大木勺,左手拿一大片面包兼作餐盘。从西欧传来的杯盘刀叉是19世纪才进入普通家庭的。早先农家吃饭,家长坐在长餐桌的一端,主妇端上一大盆白菜汤和加黄油的燕麦粥放在中间,坐在长桌另一端,老人和子女坐在长桌两旁。每个人舀汤后用面包接着送到口中。只有一家之主舀汤后,家庭其余成员才可轮流动手,要是有个孩子“越位”或是连舀两勺汤,老爸就用木勺在他脑门上敲一下,以儆效尤。

上个世纪80年代,麦当劳等洋快餐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进入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门前慕名而来的顾客排起数百米的长龙……如今,北京烤鸭、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土耳其大饼卷肉都在莫斯科安家落户。当然,价格最合理、口味最纯正的还是俄菜。

尽管俄罗斯人与欧美居民一样,以奶油,肉类等高脂、高热量荤食为主体的饮食内容,但是,他们同时饮用大量牛奶及其制品,并且每天均要喝茶,这对降低血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国家尽管以素为主,便脑血管、高血脂者比例甚高。可能与少吃奶类制品,喝茶也不普遍有关。 俄式饮食,菜肴还是比较丰富,而且制作简便,用在吃饭上的时间不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们借鉴。

馅饼,在俄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每逢重要节日、新年、洗礼、生日、命名日、婚礼以及葬礼,馅饼作为一道重要的菜肴,都是必不可少的。

俄式馅饼有着“太阳”、“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含义,俄国古谚语中说道: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

在俄罗斯,馅饼不仅制作方法多样,更有在馅饼用料、形状等多方面的差异。

俄式馅饼属于酵母发酵类馅饼,并依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将馅饼分为:黄米类、荞麦米类和面类馅饼。俄式馅饼的形状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圆形馅饼外还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比萨式露馅形、半露馅形、封闭形等等。馅饼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饼”;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礼馅饼”;还有以馅心命名的“卷心菜大馅饼”、“果酱大馅饼”、“奶渣饼”……多数薄煎饼在食用时配以蜂蜜、草莓甜酱等,还有的馅饼可配西红柿、黄瓜一起食用。

在饮用VODKA或馈赠亲友时,馅饼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礼物。当家中的小孩吵架时,妈妈就要做一个大馅饼让大家分吃,这意味着“和好如初”。俄罗斯还有一种馅饼名为“婚礼馅饼”,它有着非常有趣的制作方法,并代表了一个特殊的俄罗斯风俗。

当一对俄罗斯青年准备结婚时,在婚礼当天除了要制作各种佳肴宴请宾客外,男女双方还要做一种传统的馅饼——由薄煎饼加几种馅层层垒叠而成。而最特别的是这种馅饼的盖。在制作馅饼盖时,夫妻两家制作的花纹会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馅饼花纹要制成小人形,表示“人

丁兴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纹要以鲜花为主,象征美丽、忠诚。瞧,看似简单的馅饼却饱含了深深的祝福……

俄罗斯人的传统清凉饮料——克瓦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饮料。中国人推崇茶,德国人和捷克人热爱啤酒,美国人喜欢可口可乐,法国人愿喝苹果酒和柠檬水,意大利人偏好橘汁。俄罗斯人的民族饮料则是克瓦斯。

克瓦斯,深深的颜色,酸酸甜甜,散发出新鲜黑麦面包的香味,是不含酒精的饮料之一。克瓦斯在俄罗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流行。古时,人们就知道,它很解渴,能有效地恢复体力,使人精力充沛,还能帮助消化。

传统的克瓦斯是用麦芽(黑麦芽和大麦芽)、黑麦粉、糖和薄荷做的,现在用面包,还有水果克瓦斯——用苹果、柠檬、红莓果等。

郎中和医生学者都想弄明白,为什么克瓦斯有利于健康。有人说是禾本作物起作用,有人觉得是做面包时放的酵母,有一些人则认为是做克瓦斯添加的东西,争论至今没有停止。看来,还是那些认为克瓦斯的所有成分都在起效是对的,它的成分有:酵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各种维生素、酶、矿物质。

在过去,俄罗斯人一天也离不开克瓦斯。在工作时、下班后、饭前饭后都要饮用。难怪它的做法在西欧引起了好多国家的兴趣。1975年在南斯拉夫的国际比赛上,来自莫斯科的克瓦斯得了18分,而著名的可口可乐只得了9.8分。


简述俄罗斯人的居住条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36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简述俄罗斯人的居住条件
相关文章
  • 简述俄罗斯人的居住条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生活困苦一落千丈了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生活困苦一落千丈了吗?由于媒体的误导甚至愚弄,现在还有不少中国人以为俄罗斯等东欧各国人民因为苏共崩溃和苏联...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