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6-10-17 12:51:1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参考答案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试题

支部 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第四党支部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

2. 办好中国的事情,。

3.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4. 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世所罕见。

5.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6. 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恪尽兴党之责。

7.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8.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9. 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 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 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善于通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鼓励和保护党员,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坚持。 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

19. 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即: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

20. 21.

22.

23. 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要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健全干部,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抓紧在建立党组织。

24. 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工夫。

25.

26.

27.

28.

29.

30.

31. 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 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 严格,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通过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 把工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

32. 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 33.

34.

35.

36. 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 保护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 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37.

38.

39. 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坚持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40.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

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的基本要求?

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生活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 “两新组织”的基本任务?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3.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六大主要任务?

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④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⑤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同人民群的血肉联系;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4. 我们如何常怀“忧党之心”?

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三、重点学习第六和第七章节,结合个人实际,谈学习体会和努力方向。(40分)

篇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 拥护。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虽历经坎坷,但却波澜壮阔,成就辉煌。这主要表现在:我们用有限的耕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百分之一点六,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状态。到现在为止,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我们跨越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四分之三以上的居民过上了初步小康生活,现在又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中国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尤为重视民生建设,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邓小平震聋发聩地告诫:“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江泽民提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始终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始终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兴国的目标和主旨,我们党才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我们的政权才得以稳定和巩固,我们的社会才能够长期保持发展与和谐。同时,民生建设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尤其是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及文化程度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民生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就我国而言,民生建设始终是在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制度框架下展开的,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密切相连,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民生建设具有很强的过程性,而我国的民生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党正是在妥善地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前提下,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推进民生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要充分认识中国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使民生建设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与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民生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新情况、应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生发展的重大举措,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生建设快速发展。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规定了民生发展的方向,从而使民生建设事业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民生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论断,从而为民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上世纪80年代,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党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的中心,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2亿多人的贫困问题作为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从政策上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一系列举措,初步建立起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民生建设思路,从而把中国带上了一条崭新的民生发展之路。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问题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关注民生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石,在民生政策取向、工作部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比如:提升了民生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阐明了民生发展的战略途径——新“三步走”。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民生事业的大发展。新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党将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机地统一起来,突出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展开民生建设,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创新与和谐型的民生发展之路。可以说,民生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民生问题的认识,积极探索民生建设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引领新的民生建设实践。

第三,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民生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说,“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强调,“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江泽民指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中国6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关注民生疾苦、维护人民幸福作为执政的职责,努力推进民生建设。在推进民生建设中,政府发挥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导作用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自身职能,对“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在进一步推动民生建设工作中,正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更加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以实现增长型政府向民生型政府的转变。而人民群众不仅是民生建设的受益者,而且是民生建设的实践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民生建设主体力量的作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为自己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正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极大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我国的民生建设才有了今天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四,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如果我们的生产力水平低,社会物质财富匮乏,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就无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社会福利水平就难以提高,民生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解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生建设能够健康

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真正实现了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化,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而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更加注重社会的整体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和更新发展的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把不断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解决民生问题。

第五,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民生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民生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民生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涉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多项条例、准则和规章,使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努力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保证了民生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民生制度建设的力度之大,出台的制度之多,令人振奋。比如,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陆续颁布和实施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和实施,使我国的民生建设与发展获得了有效的制度保证,也从根本上促进了民生建设健康发展。今后,应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功能,加快和完善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等重大民生领域的制度建设,切实做好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将民生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轨道,以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以使民生建设进一步发展。

第六,要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积极借鉴国外民生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解决民生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种政府基本职责。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积极借鉴国外解

决民生问题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然,我们决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国外民生建设的模式,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建设新道路。

篇三: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体会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深入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与时俱进、敢于超越自我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体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促进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路前行,为新

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上的不断探索与努力,这些无不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要求进步。

在共产党执政60年来,我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削弱了群众对党的信任。

《决定》以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审视现实,审视自我,直面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国庆60周年的时刻,警醒全党:“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必须不停的“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历史是无情的,现实是无情的,如果我们党不能走在时代前列,不能永葆青春,就不可能真正的领导中国的科学发展。

《决定》在十七大提出的“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这是党对科学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对科学发展实践的认识深化,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决定》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实现祖国伟大复兴之关键中的关键,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因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形势逼人。必须居安思危,勇于变革、永不僵化,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要适应新形势,统筹内外,聚精会神搞建设谋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腐败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决定》所传递出的坚定、清醒、智慧,以及光明与未来,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开阔奋进的思绪,让人欢欣鼓舞、催人勇往直前。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会以

这种精神为动力,不断的向前迈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优化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首先是认认真真的做好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象投身于祖国伟大复兴事业的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现一颗镙丝钉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科学求实。坚持创造性,反对保守性,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新做法和新经验,从实践中吸取营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同时把理论学习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本职工作出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求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动自己的工作上台阶。

其次是做好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了头脑,才会有先进的行为表现,只有让先进的理论掌握了群众,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巨大力量,只有让先进的理论一代一代的发扬下去,伟大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青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只有

客观公正的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到“三个代表”,才能真正的实现科学发展。

再次是奋发进取,干净做人清爽做事。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做到政治坚定,“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同奋发进取的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一道,燃烧自己,星火燎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真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爽爽做事,做到“屈与伸,不亏人,张与弛,不撞人;爱与恨,不负人,好与坏,不损人”;决不辜负党对我的信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