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牛顿第一定律 正文

牛顿第一定律

2016-12-09 07:27:1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牛顿第一定律(基础) 知识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

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

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

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

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

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

1、(2011?芜湖)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

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收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D;

(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解析】:(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根

据物理学历史事实回答第一空。

(2)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

第一步是实验事实,即②;小球滚到右侧斜面的高度与小球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解,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是①;继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继续减小倾角为0,即水平,则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按照这样的思维程序排列顺序。

(3)这是实验基础上,再推理得出的结论,实验无法直接验证,运动物体不受力将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总结升华】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

2、(2011?泉州)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宇宙飞船将( )

A.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

【答案】D

【解析】在一切外力消失前,宇宙飞船是运动的,当一切外力消失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改变飞船运动状态的力,所以飞船不会停下来,不会减速飞行也不会加速飞行,飞船只能按原来的运动速度永远的匀速飞行下去。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为止。

举一反三:

【变式】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 )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圆周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

【答案】B

类型二、惯性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车没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D.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察对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无论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故AC错。惯性不是力,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物体“获得惯性”、“受到惯力作用”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故B错。

【总结升华】①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无论是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惯性。

②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无论运动、静止、受力或不受力都有惯性。

③惯性的大小只有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有惯性

【答案】A

4、下列用于防止因惯性造成事故的交通规则是

A.桥梁设有限重标志

B.车辆靠右行驶

C.严禁超速超载

D.红灯停、绿灯行

E.请保持车距

F.小汽车驾驶员驾车时,系好安全带

【答案】C、E、F

【解析】本题考察惯性知识在交通规则中的应用。桥梁设有限重标志牌,是为了防止车辆过重压坏路面故A不选。严禁车辆超速越载,是因为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车辆不易停止,易发生交通事故。保持车距是因为车有惯性,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行车系好安全带是因为紧急刹车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易碰撞车身而发生事故。

【总结升华】惯性知识的应用一是利用惯性做事情,二是防止因惯性带来的危害。注意加以区分。 举一反三:

【变式1】以下现象利用惯性知识的是:

A.洗衣机将衣服甩干

B.奔跑时被脚下的石头绊倒

C.打篮球时投球入篮筐

D.上车后,请扶好把手

【答案】A、C

【变式2】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身体突然向前倾,这可能是由于汽车

A突然减速前进B突然加速前进

C向前行驶时突然刹车 D突然启动前进

【答案】AC

5、(2011?抚顺)今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醉驾人刑”。如图是一名正在接受检查的驾驶员,他不仅没有系安全带,而且交警还闻到一股酒味,经仪器检测,属醉酒驾车,交警当即将其扣留。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急刹车时,不系安全带会发生危险?

【答案与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急刹车时汽车停止(减速)运动,而驾驶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系安全带会发生危险。

【总结升华】本题结合法律知识考查物理知识,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等方面的联系,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篇二:牛顿第一定律_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二、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2、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篇三:牛顿第一定律中考真题、习题、答案及解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2011·岳阳中考)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通过甲、乙、丙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3.(2011·襄阳中考)如图所示,小车上的木块突然向左倾

倒,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小车突然向左运动

B.小车突然向右运动

C.向右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4.

小明乘船在桂林旅游时,在船向前匀速行驶的过程

中看到了远处美丽的“象鼻山”,激动地从船板上竖直向上跳了起来(如图所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会落入船尾水中,因为船有惯性

B.他会落到起跳点之前,因为人有惯性

C.他会落在原起跳点,因为人有惯性

D.如果起跳时船正减速运动,他有可能落入船尾水中

5.2011年3月19日18时45分起,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对利比亚实施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从一架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在炸弹未落地之前,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和三颗炸弹的运动情况是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8分)

6.如图所示是一颗子弹一瞬间将水珠击穿时的情景,这一过程的瞬间水珠的上半部分由于_________仍保持原来的位置

不动.

7.(2011·三明中考)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_____

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

是水具有

________.

8.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

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

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后,则两小球

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相碰(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三、简答题(8分)

9.(2012·福州中考)如图所示,将扑克牌盖在玻璃杯上,再把1元的硬币放在牌上,用手指迅速将扑克牌水平弹出,硬币会怎样?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9.如图所示的这组照片如实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个水坑而倒地的过程.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此情景

.

四、实验探究题(9分)

10.(2011·济南中考)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

(1)这里所说的“大量经验事实”指的是: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停止运动前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_

通过的“推理”是:如果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物体将保持这一初速度做_________,进而“抽象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2)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规律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地揭示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当年,牛顿还曾用这一方法研究过另一个问题:

牛顿注意到:人们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的石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会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抛石块的力越大,石块的落地点就会越远.他想,如果使用一门大炮用非常非常大的力沿水平方向将石块抛出,会怎样呢?考虑到地球是圆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理:石块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你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

现在牛顿通过推理得出的这个结论已经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在现代通信等领域大显身手的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A说法正确; 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B说法正确;该实验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C说法正确;通过甲、乙、丙三次实验只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的运动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解析】选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静止后仍有惯性,A错;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不能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而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B错;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故不能说由于惯性力的作用,C错;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D正确.

3.【解析】选B.由图可知,木块在小车上突然向左倾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木块原来是静止的,当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木块的底部会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左倾倒;二是向左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左运动,当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的底部会随小车一起停下,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仍向左运动,从而造成木块向左倾倒.所以本题选B.

4.【解析】选C.小明在竖直向上跳起前,和船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他竖直跳起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仍以与船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故在相同的时间内他和船沿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相等,因此小明最终会落在起跳点上.

5.【解析】选B.三颗炸弹在没有离开飞机前与飞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飞机静止,所以三颗炸弹在飞机的正下方.

6.【解析】水珠被击穿的瞬间,水珠的上半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


牛顿第一定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3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相关文章
  •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知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