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忠贞不渝,忠贞的爱情 正文 本文移动端:忠贞不渝,忠贞的爱情

忠贞不渝,忠贞的爱情

2016-10-17 10:55:4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姊妹们,你爱恋的男生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吗?

姊妹们,你爱恋的男生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吗?

现代社会,无论男女对待感情如同小孩子过家家,极其不负责任。这与社会背景、受西方教育影响、思想开放、经济利益、交流渠道增多有关。但是,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就渴望找一个忠于自己的爱人,携手到老。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总会有一部分人对待感情忠贞不渝。那么,如何知道对方是否对待感情忠诚呢?从八字命理中,就能分析判断出一个人对待婚姻感情的态度。

一、男命正财星一位,对待感情忠诚。

正财星即日干所克之星,如甲木日元克己土,己土就是甲木正财星,以此类推。男命以正财星代表妻子,正财星一位说明命主没有选择,只有妻子一人,正财星也代表,辛苦所得、得之不易,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及钱财,所以,家庭观念强,是个负责人的丈夫。

二、男命只有正财星,没有偏才星,正财星得位,对待感情忠诚。

偏财星也是日元所克之星,但是为阴阳属性相同的五行,如甲木日元克戊土,戊土就是甲木偏财星,以此类推。男命偏财星代表小妾、临时女性。正财星得位,就是财星应该呆在自己的位置上,日支为夫妻宫,是妻子的家,是财星的位置。命局中只有正财星,正财星可能会多现,但是没有偏财星相混杂,并且正财星得位,说明命主虽然结婚前选择比较多,但是择偶还是很谨慎的,不轻易确定关系,一旦确定关系后会一生忠于对方。

三、男命正财星与日元相合者,对待感情忠诚。

正财星与日元相合,说明夫妻感情缘分深、牢固、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感情甜甜美美,不轻易被外界干扰,这样的命理组合婚姻感情长久。

四、命中无子午卯酉桃花或桃花少的人,对待感情忠诚。

桃花多的人比较花心,招惹异性缘,对感情婚姻极其不负责任,这样的人不会忠于任何一个配偶,花花世界一生。命中无桃花或桃花少的人,自然思想就会保守,家庭观念就会重,也就比较忠于婚姻感情。

五、日干生日支者,对待感情忠诚。

日干就是出生日的天干,也叫日元、日主、命主。日支为妻子所住之地,犹如妻子的家一样,日干代表自己本人,日干生日支,说明妻子是命主所喜欢的人,喜欢为对方付出、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自己所爱的人。命主为了所爱的人,自然不会做出背叛对方的事情,所以,也是忠于婚姻爱情的人。

当然,命理是一个复杂的学术体系,并不是简单的公式定律所能完全框死的,具体还需考虑五行的气势、八字格局组合、岁运介入情况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还必须考虑到对方命理是否与命主构成五行互补,格局是否益助对方,行运是否同步或弥补。若两个人的命理相互补益,婚后生活则相互帮助,婚姻质量好、缘分深,不会轻易分手。

婚姻关系着一辈子的幸福,幸福的婚姻可以让双方身心健康,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其实也是两个家的事情,幸福的婚姻可以让两家双方老人安心的生活,夫妻婚姻的好坏对下一代儿女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篇二: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洛克菲勒成功的基石

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洛克菲勒成功的基石

当洛克菲勒就金钱与快乐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认为:“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丽;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学识;金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金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金钱可以买到享乐,但买不到快乐”。

洛克菲勒的这些观点,绝对不是因为当今世界的残酷竞争而自我放弃,从而找一个借口,让金钱的价值无限缩小。为了更加深入的解剖创业、财富、家庭的关系,是不是孤家寡人才是成功的基石或是价值,我们研究了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并与读者分享在《赢道:成功创业者的28条戒律》(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书。

事实上,只有站在高山上,才能心无旁骛的思考“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就如同都市男女因为生活的压力搞不清“一天吃三顿饭”这个在幼儿园就应该明白的道理。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无限放大洛克菲勒财富帝国的效应,毕竟世界首富是唯一的。我们要做的,并非一定就是丰功伟绩。如果上帝掷骰子选择了我们,我们完全有理由和信仰去完成历史使命。除这个小概率之外,只要自己活得精彩,搞明白最简单的道理,也就找到了最简单问题的答案。

“健康、成功、快乐”是最有价值的概括。洛克菲勒活到了98岁,健康永远是人生的1,1没有了,再多的0,也等于0,健康是基础,哪怕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不断地诱惑我们放弃对健康的敬仰和承诺。成功是每个人达到自己梦想的彼岸,不必惊天动地,就怕目标永远在彼岸。当我们有一天站在彼岸的时候,或者在通往彼岸的旅途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东西,或者说跟成功同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快乐。如果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享受不到快乐,那么这样的人生也有些遗憾。

快乐是什么?做梦的憧憬,追梦的充实,圆梦的满足,这些都不必赘述。然而,还有一个快乐,容易让人遗忘,那就是家庭的快乐。洛克菲勒一生中没有任何桃色新闻,即使后来成为亿万富翁,他在女人方面的严肃也传为佳话。1854年,15岁的洛克菲勒认识了他终身的伴侣罗拉,二人经过了十年拉锯式的恋爱,终于于1864年9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洛克菲勒在自己辉煌的一生中,无论处于成功的巅峰,还是处在命运的低谷,罗拉始终是他一生

中唯一的亲密伴侣,伴随着他从零到世界首富,从默默无闻到千古流芳,这对那些嫌贫爱富的交际花,不由得是一大讽刺。

虽说成功的光环很迷人,但其代价也很惨烈,很多人都认为它是用健康和快乐来交换的,特别是家庭幸福。然而从洛克菲勒的身上,我们发现应该重新定义成功,成功不仅仅是金钱,当然金钱匮乏谈不上成功,但是仅仅拥有金钱也苍白。如果说对成功梦寐以求,那么忠贞不渝的爱情必然要算作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又回到了最简单的道理,伟大与平庸何尝不是这最简单的分别?

文 刘杨,中国企业家合作协会/中国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

《赢道:成功创业者的28条戒律》、《职场压力管理——做一个轻松的人》

篇三: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梁 堂 华

(长沙师范学校 科研处,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徐特立的结发妻子熊立诚11岁过门到徐家做童养媳,与徐特立自幼相持,支持徐特立破产读书,支持徐特立办学,也支持徐特立参加革命。徐特立对熊立诚一往情深,两人70年如一日,相敬相爱,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关键词: 徐特立;熊立诚;爱情

中图分类号: K82 文献标志码: A

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著名的“中共五老”之一。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更是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作为一位职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长期离家在外;他的结发妻子熊立诚,11岁时就过门到徐家做童养媳,直至82岁去世。两人70年如一日,相敬相爱,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1957年12月,徐老太太生日,有人赠送一幅横披,上面写了“童偕到老”四个字,大家都称为奇绝,因为徐特立和妻子熊立诚自童年时代就生活在一起,70年如一日,用这四字概括真是太妙了。[1]但是,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生活的并不平静,而是饱经困难和别离之苦。出于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徐特立早在1905年就离开家乡,外出办学和从事教育工作,在家日少,出外时多;1919年,为了学习新知识,他又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两人分别达5年之久;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到江西参加南昌起义、到苏联学习马列主义,在中央苏区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后来又跟随工农红军长征,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与妻子断绝音讯长达10年;抗战初期,徐特立回到湖南主持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工作,两人终于有了短暂的一年多的团聚,但从1940年起又是两地分离。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两人才终于得以在北京长期团聚。虽然相聚日短,分离日长,但他们始终心相通、情相系。

一、自幼相持

徐特立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今江背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时母亲去世,12岁时过继给伯祖母为孙。当时,伯祖父刚病故不久,家里仅留下30石谷的水田。伯祖母已经61岁,半身瘫痪,只能靠收点租子维持生活。因家里人手太少,伯祖母很快为徐特立娶了一个童养媳。这位童养媳姓熊,家在镇头市,娘家很穷,父母双亡,由亲属作主送到徐家。她比徐特立小10个月。徐特立对她很好,二人以兄妹相称。据说,这位熊姑娘连个名字都没有,后来徐特立给她取名为“立诚”。熊立诚小小年纪却精明能干,在伯祖母教导下,操持家务;徐特立则一边读私塾,一边也帮着做些家务。一家老少三口,无劳动力,全靠收点租子维持生活。[2]

祖母的家教很严。为节省灯油,晚上不让徐特立挑灯看书,但每日黎明必督促早起,洒扫庭除之后,须大声朗读文,谓之“晨课”。夜晚无事,不许外出窜门走户。于是,每晚徐特立和熊立诚就围坐在祖母身边,听她讲述高祖的贫穷、曾祖的起家,及祖父时代的破落,并分析其所以兴衰的原因。祖母这些好的家风,都被他们夫妇俩继承下来,贯穿于以后的家庭生活之中。徐特立70多岁时,曾感激地说:“我受祖母的治家教育最深刻,我一生刻苦和

我妻能在二十岁以后脱离我独持家政五十年,都和祖母的教导有关。”[3]P595徐特立15岁时,祖母去世,于是他和妻子熊立诚相依相持,开始撑起整个家庭。

二、支持读书

徐特立出身贫寒。9岁时,他的吃过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地筹措了一点学费,送他到村外的一个蒙馆去读书,希望门庭能由此有所改变。从小饱尝生活艰辛的徐特立,勤奋好学。然而他的求学历程却并不顺利:一是在求学的6年里换了好几所私塾;二是私塾的教师或是态度粗暴,动辄训斥鞭笞学生,常使学生处于恐怖紧张之中,或是学识谫陋,“只能叫学生读书,不能解释意义”,[3]P596这一度使徐特立对他们的教学感到索然无味;三是徐特立15岁时因祖母去世不得不支撑家业而辍学。在随后3年多的时间里,徐特立不断摸索谋生的职业,先后学过中医、风水、占卜等,18岁时终于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3]P597一边教蒙馆,一边勤奋自学。但问题是,他很快就无书可读:家中原本就没有多少藏书,乡下也不容易借到书,买书又太贵——一部《十三经注疏》要15串,一部《庄子》也要300文,而他教蒙馆一年所得俸金才不过20串钱。经过反复思考,徐特立下决心作出了一个“十年破产读书”的计划,就是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可买25石谷),作为家里的生活开支;而将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力争十年把书读通,而这样也就势必破产。对于这个计划,妻子熊立诚非常难能可贵地表示支持。她虽然担心由此可能对以后一家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但她相信徐特立、坚定不移地支持徐特立。正是在妻子的支持下,徐特立不再为花钱买书而犹豫,一些价格很高的大部头书,如《十三经注疏》、《读史方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等,都一一买了回来,他可以潜心读书了。当计划执行到第八年即1905年时,家里经济已经濒于破产:剩下的田亩,一年只能收四石谷;学堂的俸金亦降到14串,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显得越来越困难。好在命运出现了转机:这一年,清政府明令取消以八股取士,改考经义,加试历史、地理。早已博览经史子集,同时也接触新学的徐特立决心去试一试,借以检验自己读书的效果。妻子对此又是积极支持,并想方设法为他筹措了几串钱,送他去岳州会试。这次会试,徐特立初试时在三千名考生中考了个19名的好成绩,回来后教蒙馆的薪金大涨,一家生计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徐特立此间阅读了大量各方面的书籍,为他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5年,徐特立年满28岁,这时他教书所得,除维持妻室儿女的温饱外,还略有余裕。但徐特立并不安心于一个塾师的地位,更不迷恋于个人家庭的温饱,他决定离开狭小的五美山,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进行新的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熊立诚又表示了支持。于是,徐特立进入设在长沙城里的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学习自然科学、教育学以及西洋史、东洋史等新知识,并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1919年,徐特立在长沙教育界早已很有名气。但是,已得的声望和成就,没有使他踌躇满志,更没有阻碍他的前进。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他决心要做一个有新学问的人。他非常赞赏毛泽东、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组织的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当一位北京友人给他来信,介绍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情况,并动员他参加时,他非常高兴,决定赴法学习,但又有些放不下家庭,因为几个孩子都还年幼——大女儿徐守珍15岁,大儿子徐笃本13岁,小女儿徐陌青3岁,小儿子徐厚本才2岁。妻子熊立诚对丈夫的这一想法也不能不心存顾虑,但考虑到这样的话丈夫一方面可以满足求新学的愿望,另一方面可以借此躲避因参与湖南驱张运动而遭受的张敬尧的通缉,于是欣然同意,帮助徐特立于6月下旬变卖了一部分书籍器物,并向亲友借贷筹集了一笔旅费,将徐特立送上了远赴欧洲的道路。此后,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熊立诚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辛苦地支撑着整个家业。

三、 支持办学

作为教育家,徐特立28岁时开始外出办学,常年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妻子;熊立诚尽心尽力,在家操持家务、抚育儿女,尽量不要丈夫为家务操心。1905年7月,徐特立全副心思用于创办梨江高等小学堂,而这时熊立诚已经怀胎8个多月。中秋,熊立诚上山打柴,不慎动了胎气,第三个孩子早产了。偏偏在这时候,第二个孩子又患了严重的痢疾,家里无人照顾,可徐特立此时却还在离家25公里的梨江高小忙乎。徐特立与姜济寰、何雨农等创办梨江高小后,除日常校务外,还兼教好几门功课。得知妻子生产的消息后,徐特立左右为难:产妇、病儿不能置之不管,学生的功课又不能缺之不上,怎么办?他只好把每天的四节课调到上午讲完,下午就赶回家中,煮饭、煎药、洗衣服,直到深夜才休息,第二天不等天亮又急忙起床,赶往学校上课。就这样,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徐特立每天教四点钟的课,走一百里路,还要照料家事,看护病人。在徐特立的辛苦奔忙下,同时也在熊立诚的理解和支持下,家、校终于得以兼顾。

自1906年春,徐特立进城任教和办学:他先后任教于周南女子中学、修业学校、长郡中学、湖南第一师范、湖南高等师范等学校,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平民夜校、长沙女子师范,还曾担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湖南孤儿院等地校(院)长。为了节省开支,他一直把妻儿留在乡下。他回忆:“我的收入除自己一家生活费用外,不事蓄积,均用在买书和办学校上。妻子不随我住长沙城,他们住乡间,这样可以节省好多费用。”[3]P595对此,熊立诚毫无怨言。

1913年,徐特立看到家乡方圆几十里,只有几所私塾,许多农民子弟找不到地方读书,于是拿出自己在长沙教书所得的薪金,筹建了五美乡第一初级小学堂,免费吸收贫苦子弟入学,后来又改成五美高级小学。办了两年后,乡里的封建顽固分子找出种种借口,对学校进行刁难,说什么“洋学堂”“会把娃娃教坏”,说在庙内办学堂会亵渎神灵,等等,唆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将学校教室、课桌等捣毁了。在办学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徐特立和妻子熊立诚商量,腾出自家用老屋改造的一栋较为宽阔的新瓦房作校舍,把学校搬进了家里。熊立诚带着儿女住进新搭的两间茅房里,用实际行动成全着徐特立发展家乡教育事业的心愿。

1919年,徐特立赴法勤工俭学,五美高小的全部校务都交给了熊立诚。徐特立的外孙女徐舟自小一直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她回忆:“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外祖母还想法节约钱把外祖父创办的五美小学继续办下去。她还担任过校长。”[4]P4徐特立也曾充满感激之情地说:“我离家时曾将一个高级小学的事务工作交给我妻,十三年来,她一直坚守岗位,不独教育了自己的儿女,且教育了地方子弟。”[3]P595

在徐特立早期湖南办学取得的成就中,不能不说有妻子熊立诚的一份功绩。

四、支持革命

1927年“马日事变”之后,徐特立加入中国共产党,准备离开长沙去武汉从事革命工作。动身那天,妻子带着孩子站在屋门前目送他远去。徐特立想到此次分手,可能是生离死别,走了一程又回转来再一次抚摸孩子的头,默默地深情地凝视妻子,千言万语无从说起。为了革命,徐特立已决定抛弃一切——家庭、地位、名誉甚至自己的生命。熊立诚虽然对于丈夫从事的革命事业并不很了解,可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丈夫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伟男子,她愿意支持他的一切选择。

徐特立离家参加革命后,熊立诚独自将家庭的重担担当起来。她虽然从小就包了一双小脚,但操作不停,养猪、种菜、纺织、缝补,终日劳累。几个孩子的抚育成长,农田和家务的活计,几乎耗尽了她的全部心血。一次她发烧近40度,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但床上的小孩子哭着要吃的,还有一个孩子也在生病,她只得强忍着病痛,去做饭,去抓药。在抓药的路上,她摔倒过两次,但她不得不爬起来继续前进。还有一次,她下地干活,不小心碰伤了腿,血不停地往外流。当时,她没有止血的办法,只得拖着淌着血的伤腿一步一步挪回家

去??她还经常遭到反动派特务分子的骚扰,随时有被迫害的危险,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农家妇女,单独支撑着这个家,是多么地不容易啊![5]P92

熊立诚不仅通过支撑家业来支持徐特立革命,她甚至直接支持革命。徐舟回忆:“我的外祖母,一个识字很少的家庭妇女,是外祖父家的童养媳,在外祖父的开导下,也深明大义。大革命失败后,我大舅父不幸去世,我母亲被捕失踪,外祖父随着革命同志走了,白色恐怖到处笼罩着,外祖母身边只有两个小儿女和一个更小的外孙女,但她毫不畏惧,昂然挺立。国民党军阀派人来侦探外祖父的行踪时,她不屑理之。遇到赤卫军过境,便热情接待。记得是我上了小学以后,一天乡里要集会,要我去念一篇文章。我一看题目是‘忠告赤匪宣言’,忙告诉了外祖母,她气愤地说:‘不能去念,你外公就是共产党!’于是我拒绝了。??外祖母这种坚定的立场和顽强的性格不能不是外祖父经常开导的结果。”[4]P4

1937年底,徐特立在久别家乡十年后,回到湖南,从事抗日的宣传统战工作。他到了长沙,离家近在咫尺,却因工作太忙,一直没来得及回家一趟。但“长沙王回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五美乡。熊立诚说不出的高兴,马上带着全家长幼往城里赶。老夫人是小脚,走不了太远的路,就抱着一岁的孙女乘轿,儿子厚本、女儿陌青、儿媳刘萃英和外孙女彦林(即徐舟)跟在后边。一家人辛辛苦苦赶了80多里地来到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可徐特立这时却正在会议室接见各方面人士:有学者、民主人士,有文艺界名人,有爱国青年,等等。徐特立听说老伴和家人来了,恨不得马上出来见到,可他一贯坚持“工作第一”,特别考虑到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一言一行都将产生社会影响,绝不愿因私废公,于是让人转告老伴和孩子们,先到屋里等一等。熊立诚带着一家老小等啊等,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仍然见不到徐特立的影子。老伴心里十分纳闷,十多年来,隔山隔水,没有音讯,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见个面还这样难,心里不由地一阵阵委屈,一阵阵难过。一直等到深夜,来访的客人都走了,这才终于见到徐特立。他们倾诉了分别十几年来的家庭变化。当徐特立向老伴真诚地作了解释,又连连赔了不是时,熊立诚知道徐特立并不是故意冷落她,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不愿为家庭私事耽误党的工作,不由得露出了理解的笑容。她诙谐地对徐特立说:“你为国事忙,我为家事忙,各自忙好。”徐特立听后不住地点头,拉着老伴的手说:“说得好,情是真的,理是直的。”[5]P92

正如徐舟所说:“我的外祖母是个文化很低、出身贫苦的童养媳,但她和外祖父有着同甘苦、共患难的深厚感情,又能深明大义。外祖父离家前后二十多年,继续办学、教育子女、经营家庭生活全由外祖母一人承担。”[4]P4熊立诚始终关心与支持徐特立的事业——支持他读书,支持他办学,支持他参加革命,而自己自20岁起,独自支撑家业达50年之久。所以徐特立曾感激地说:“她支持了我的事业,也成全了我的事业。”[6]P121熊立诚是一个平凡的妻子,却也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妻子。

五、一往情深

对于这样一位虽然没有文化却有见识、有胆识,不顾一切支持自己读书、办学、革命的妻子,徐特立充满感激、充满爱意。徐舟说:“在家庭婚姻问题上,外祖父最重革命道义。??外祖父常对我们谈起外祖母的优秀品德,始终如一地关心爱护我的外祖母。”[4]P9为了革命,为了事业,徐特立不得不孤身一人在外,但他一直惦记着家人、惦记着妻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徐特立常抽出时间给妻子、给孩子写信。

1939年,徐特立致信在家里的小女儿徐陌青,反复叮嘱她要孝顺母亲、关心照顾母亲:“你的母亲年已七十,她不独维持了一家,并且办高级小学共十三年,造就了许多学生。她没有念过书,能替地方做了教育事业。许多读书识字的女人不如她,我是很尊敬她的。你是她所生,应该特别孝敬她。家中许多困难你们夫妇如能帮助,请你尽可能帮助。如不能帮助,还是把田卖出一些。”[7]P415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妻子、对家庭的深深牵挂。

1940年,徐特立奉命离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回到延安,心里仍记挂着妻子和孩子。当他得知董必武即将由延安赴重庆出席国民参政会时,写了几首诗送行,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妻老孙孤弱,长沙有我家。寄书长不达,传说被搜查。报国何年迈,思乡觉路赊。尺书望转寄,借以慰天涯。”[4]P9诗中饱含对妻子和孩子的眷念,并请董必武转寄给妻子的问候信。

由于长期孤身一人生活,不少好心的同志曾私下劝徐特立找个女朋友,这种事情在留法勤工俭学时有,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有,在江西中央苏区有,甚至到了陕甘宁边区仍然发生。徐舟回忆:“在延安时有好心的同志在下边议论,‘给徐老找个老伴吧。’但在外祖父的面前,谁也不敢提这样的问题。”[4]P9确实,关心归关心,可他们更清楚徐老的性格、清楚徐老的为人。

徐特立之所以保持着对“糠糟之妻”的忠贞不渝的爱,不仅仅出于个人感情,更是因为他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将之视为“妇女解放”的一部分。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60大寿。1月30日,在党中央为他举行的祝寿大会上,邓颖超、蔡畅特地为他戴上红领巾,邓颖超讲话,高度赞扬徐特立对党的无限忠诚,并特别指出他关心爱护同志,尊重妇女,对夫人的爱情始终不渝。徐特立听后,十分激动,满怀深情地说:“我自辛亥革命前,即进城办教育,把妻室儿女留在农村;后来离开家乡到法国留学,接着回国参加革命,至今十年来,与家庭隔绝,不通音讯,这都是反动派的压迫所致。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妻室儿女。但国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革命还没有成功,国破家何在?我因为长期不和妻子在一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时候,有人给我介绍女朋友,后来在苏联、在江西苏区也曾有人提过这种事。但我的妻子是一个童养媳,没有文化,从小与我患难与共。我一直在外从事教育和革命,她在家里抚养儿女,还兼劳动兼办学,她支持了我的事业,也成全了我的事业。我一生提倡妇女解放,我假如丢弃了她,岂不又增加了一个受苦难的妇女?”

[6]P121在场的同志听了,无不为之感动。后来,他还曾反复跟一些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类的彻底解放而斗争,其中也包括妇女的解放。如果无缘无故抛弃她们,那不仅是损人利已的行为,而且是背叛了革命的立场。”[8]P60掷地有声之言,真正显现革命者的本色。

当然,不管出于革命的目的,还是出于个人情感,徐特立对妻子的关爱都是真诚的、永恒的。

全国解放后,徐特立把妻子接到北京,两人都已是古稀之年,终于得以团聚。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关心体贴夫人,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对我的生活不要特殊照顾,可一定要在生活上照顾好老太太。她是家庭妇女,没有文化,容易有自卑感,不要叫她有思想负担。”[8]P60

他每次到外地休养,总是带夫人一道去;吃饭时,把好一点的菜让她吃;住房时,把好一点的床位让给她睡。家里的钢丝床,一边坏了,徐特立把好的一边让给妻子,自己睡坏了的一边。

早在1927年,熊立诚因大儿子徐笃本去世,伤心过度,神经昏乱,不能再受刺激。1938年,当第二次噩耗再次袭来——小儿子徐厚本去世时,徐特立担心老夫人承受不了这个打击,独自承担了巨大的悲痛,想法设法和亲戚一起瞒着她。开始时对老夫人说:厚本已是公家的人,被派去做秘密工作,不能同家里通信。全国解放后,徐老夫人进入北京,徐特立又说儿子被派到苏联去了,一时难以回来,并请在捷克任大使的曹瑛冒厚本之名,从苏联寄来一封信。信中说他在苏联结了婚,生了孩子,一时回不来。老夫人听后,气炸了,骂儿子没良心:“你不要父母,连堂客也不要了,连你的亲骨肉都不要了?”一边骂,一边哭,然后又心疼地对儿媳徐乾说:“我们徐家对不起你!他(指厚本)能结婚,你就不能结婚吗?你也结!”以后,老夫人多次劝徐乾找个意中人。有一次,陈毅来看徐老,老夫人拉住陈毅哭诉,要他给徐乾介绍一个对象。[9]老妇人还逼着徐老给儿子写信,要徐老在信中狠狠地责骂儿子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忠贞不渝,忠贞的爱情》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忠贞不渝,忠贞的爱情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