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 正文 本文移动端: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

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

2016-10-17 10:55:3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

封面人物

11-01 10:50

法籍华人高行健是位职业剧作家、小说家、美术家,著有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著作,因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于世。

高行健祖籍江苏省泰州市,1940年1月4日于江西省赣州市出生。当时正值日寇侵华时期,由于日机不断轰炸,高行健的童年几乎是在逃难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在战乱中,他的父亲经常失业,当过银行职员、记者,也在轮船公司工作过。他的母亲是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高行健在逃难中没能上小学,基本上是母亲教会了他读书识字。在母亲的影响下,高行健自幼便接触到安徒生、格林的童话文学,学习简单的戏剧表演。他五岁时,曾与母亲一起登台演出节目。高行健很小便开始写日记,对写作、戏剧、美术有浓厚的兴趣。1950年,高行健全家搬到了南京。1952年,高行健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中学。南京市第十中学原是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是一个教会学校,有些课程实施英语教学。高行健在学校图书馆阅读了巴尔扎克、梅里美、托尔斯泰等许多西方文学大师的经典著作和费希特、贝克莱、笛卡尔等哲学家的理论。他的语文、数学、美术等功课的成绩都很好。课余时间,高行健师从南京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郓宗嬴先生学画素描、水彩、油画以及泥塑。1957年,高行健高中毕业。在选择志愿时,他曾想报考理工科,做个物理学家或数理学家;也曾想报考戏剧学院,做个导演;还曾想报考美术学院,当个画家。最后,在母亲的建议下,他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2年,高行健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

高行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业余时间,他积极从事剧本、小说、歌的创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为了避免受到冲击,运动一开始,高行健不得已将所有文稿付之一炬。

1970年,他被派到安徽省宁国县港口中学任教。1971年—1974年,他被下放到干校劳动。

1975年,高行健返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1977年,高行健被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

1979年5月,他作为翻译陪同巴金等中国作家到法国巴黎访问。1980年,高行健被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 1981年,高行健发表文学理论著作《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

1982年,他和刘会远合作创作《绝对信号》、《车站》、《野人》等剧作,大量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引起批评界更大的争议。

1985年,高行健在北京与雕塑家尹光中举办个人泥塑绘画展,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同年,高行健应邀赴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等欧洲五国访问,并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个人画展,其画作在展后拍卖获款4万马克。

1987年,高行健应邀赴德国与法国进行考察及学术交流。1988年1月,他到新加坡参加第二届华语戏剧营。是年,高行健离开祖国,以政治难民的身分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

1990年,他出版长篇小说《灵山》。1997年,高行健加入法国国籍。1999年,他另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圣经》出版。高行健的作品很快被翻译成瑞典文、法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等西方国家语言文字。2000年,瑞典科学院认为高行健?具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灵山》是一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小说,与中国小说的传

统创作方法不同,它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将西方文学中的现代派、印象派、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的禅、诗、画的写意手法相结合,通过对虚无缥缈的灵山的追寻和沿长江流域的旅游,表现了中国大西南和长江流域的神秘的梦幻般的风景、民俗和文化。小说以人称替代人物,你、我、他三个人称相互交叉换表述,以不同人称不断变化的心理感受来替代情节发展,用一些似乎随意编造的故事来表达思想的起伏、精神的漫游和内心的独白。对灵山的追寻,象征着对生活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人生的真谛的寻求。但找寻的结果是这些东西并不存在,灵山只不过是山民求子的一块顽石,从而印证了人生努力的空虚、无聊和毫无价值。《一个人的圣经》可以说是一部自传式的小说,作品以?你?和?他?两个人称的角度客观叙述,展现的其实是?我?——亦即亦真亦幻的亲身经历和主观心灵挣扎的路程。从表现方法上看,小说无疑属于现代派作品,政治与性爱、现实与回忆、生命与死亡、迷惘与恐惧交织穿梭于各种流动的意识、幻象、行为与噩梦之中,但作品却极其真实、准确、严峻展示了一个大的历史时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场空前浩劫中人的普遍的悲剧命运。与《灵山》相比,《一个人的圣经》故事性较强,带有些现实主义风格。在书中点明了书题:?你为你自己写了这本书,这本逃亡书,你一个人的圣经,你是你自己的上帝和使徒。?《一个人的圣经》叙述了主人公与七个不同阶层女性紊乱的性关系,充斥着大量的性描写,因此又被称为?一个人的性经?。

高行健其他作品还有:小说及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1981)、《有只鸽子叫红唇儿》(1984)、《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1988)、《给我老爷买鱼竿》(1989)、《没有主义》(1995)、《母亲》(2001),剧作《绝对信号》

(1982)、《车站》(1983)、《野人》(1985)、《高行健戏剧集》(1985)、《彼岸》(1986)、《躲雨》(1987)、《冥城》(1988)、《声声慢变奏》(1989)、《逃亡》

(1990)、《生死界》(1991)、《对话与反诘》(1992)、《山海经传》(1992)、《周未四重奏》(1996)、《夜游神》(1999)、《八月雪》(2000),以及画册《高行健水墨作品》(1995)、《墨趣》(2001)、《墨与光》(2001)等。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高行健的获奖作品《灵山》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罕见文学杰作,也是一部朝圣小说?,从而将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

高行健成为历史上首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裔获得者,自然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引起巨大反响。许多人对华人终于突破诺贝尔文学奖神话而获奖表示高兴和祝贺,认为?中国人终于‘进球’了,就像中国足球踢进了世界杯?,?高行健的得奖,是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百年来‘诺贝尔梦’的一个特别的圆梦方式?。但绝大多数人对高行健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了解其生平作品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有的批评家对高行健评价很高,如香港《明报》总编辑董桥表示,?高行健的作品极具创意,永远不会重复自己,视野广阔,气势不凡,成就是世界级

的。?台湾文艺协会主席王吉隆则认为,?高行健的作品很有民族性,他将西方现代文学技巧和东方精神融为一炉,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诠释出来。?但更多的文学界著名人士对高行健的获奖表示了异议。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表示:?诺贝尔文学奖开了中国人一个大玩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人眼中已经丧失权威性,高行健获奖是由于他的政治立场,而不是由于他的文学成就。他认为高行健?很好,但是比他好的作家很多,这样的结果只证明了一件事,就是外国人太不了解中国文学了?。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张闳认为,?瑞典文学院的‘为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和小说艺术开创了道路’之说,则未免夸大其辞。开创了现代戏剧的道路尚且说得过去,小说则未必如此。很少有中国小说家受高行健的影响。?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教授说:?高行健的获奖,在中国文坛触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诺贝尔奖抵抗运动。??无论是余华、苏童和王朔中的任何一个,都比高行健更有‘资格’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水准’。?台湾作家朱天文、散文家张晓风也认为台湾作家比高行健优秀的不在少数,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马森认为高行健获诺贝尔奖是一种幸运。一些普通读者也对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出批评。美国《侨报》署名为王淑娟的直言道:?听到华人高行健获颁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欣喜万分。不论高行健现身居何地,他毕竟是华人。同是华人,怎能不为之欣喜?然而拜读了他的代表作《灵山》后,那种兴奋心情骤然冷却了。这本被推崇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

最杰出的作品’并不怎么优秀。在现今中国能写出这等水平作品的作家确实不乏其人。?她认为?高行健先生实在是可悲的?,?一个作家的中文作品在中华大地上没有市场,其岂不可悲。?她痛斥高行健自比屈原,?可是却又口口声声痛骂祖国,说什么中国带给他的只是恶梦,他已将中国从他的记忆中抹去。这样一个背弃祖国的人,也想与屈原相提并论,岂不是痴人说梦。?她说:?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文武,没有一个受尊敬的伟大人物是不爱国的。在华文的书架上,也没有一本文学巨著的是不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虽是一员武将,但他的一首《满江红》却流传至今。而秦桧虽是状元及第,当朝宰相,却无片纸流传。不一定是他没有作品,而是人民不买他的帐。??似高行健这等背弃祖国的人,其作品怎会被有头脑的世人赏识?其作品自然很难流传于世,枉自得了诺贝尔奖。?人民网刊登了一篇题为《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违背了诺贝尔遗嘱》的专稿,提出?这次文学评选,可以说是诺贝尔奖金的大贬值。不论从评选的衡量尺度、工作方法和评选人组成看,诺贝尔基金会都必须做彻底改革。对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早就提出多次呼吁,这次文学评奖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呼吁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如果诺贝尔基金会需要诺贝尔奖金保持信誉,那就应该听取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的呼声,趁早开始彻底改革。?

除诺贝尔文学奖外,高行健还曾于1992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00年,他获得意大利费罗尼亚文学奖。2002年2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向高行健颁发?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同年,高行健获得美国终生成就学院金盘奖。2006年,他获得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雄狮奖。法国普罗旺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台湾大学均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篇二:高行健给人类世界提供了什么新思想编者

高行健给人类世界提供了什么新思想编者:本文是今年五月二十八日在韩国“高行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高行健给人类世界提供了什么新思想──高氏思想纲要刘再复二〇〇四年年底,我在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了《高行健论》,这之后我又写了《从卡夫卡到高行健》等多篇文章。去年高行健七十寿辰的时候,我又写了《当代精神价值创造中

的天才异象》,尽管说了不少话,但总觉得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方面未充分表述,这就是他的新鲜而有深度的思想,也可以说,他提供给人类世界一些新鲜、独特、深刻的认知。西方文艺复兴后的五百年历史,人类世界一切先进的制度、思想、技术、却看不见欧洲的新思想。在此大语境下,我们面对高行健的思想,特别有意思。我以往对高行健的评论,总的来说,还是侧重于审美“形式”,即他的艺术创造意识,并不是他的思想系统。今天,我想藉韩国提供的会议平

台,概说一下高行健的思想要点。在我心目中,有四个到六个高行健,至少有四个,即小说家高行健、戏剧家高行健、画家高行健和思想家高行健。今天我侧重讲作为“思想家”的高行健。 二〇〇一年初,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欢迎高行健演讲会上发言,就说过我衷心钦佩高行健,首先是他具有非常透彻、非常清醒的思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和北京几位著名的作家朋友,就发现高行健在我们的同一代人中思想特异。我个人则认定,他将不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戏剧家、小说家,而且会是一个思想家。后来果真

如此。我自己从事文学,但又是一个超越文学的崇尚真理的思想者,因此,三十年来,跟踪他的思维步伐,常常为他提出的我还强烈地感到,我的祖国未能了解他的思想非常可惜,尤其是我国的当代文艺界,至今未能与高行健的思想相逢,更是可惜。我国在上世纪下半叶的头三十年,文学成了政治的注脚,政治话语取代了文学话语,文学的自性几乎沉沦与毁灭,而高行健的我个人为了使我国的文学理论摆脱从苏联那里照搬过来的“反映论”(即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但我带有先天的缺陷(缺少创作实践)。而高行健不同,戏剧家、画家和导演,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这些经验使他的思想充满血肉、充满活力,也使他的思想表述不止于论述,而且还体现并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思想同他本人的文学艺术创作密切相关,涉及诸多美学问题和人文科学问题,并且针对历来的传统美学提出另一番思路,创造出一套他自己命名的所谓“艺术家的创作美学”,关于这一方面,高行健本人在他的论著《没有主义》、《另一种美学》

篇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

中国唯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江西赣州人)

出生

职业 1940年1月4日 (71岁)剧作家、编剧、小说家、翻译家 画家、导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 1996年) 国籍 法国(1997年后)

母校 创作时期

奖项 北京外国语大学 1982年至今 诺贝尔文学奖(2000年)

(选自维基百科)

地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8%A1%8C%E5%81%A5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华裔法国剧作家、小说家、画家、导演,1980年代末前往欧洲,现为法国公民。200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2001年获颁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童年

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母亲是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在母亲的影响下,高行健对戏剧、写作产生了兴趣,从小就有涂鸦的爱好。

少年

,高行健全家搬到。

??1952年,高行健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中学,以前这所中学是一个教会学校(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能够接触到许多的西方翻译来的著作。另外高行健师从画家郓宗嬴先生学画素描、水彩、油画以及泥塑。对这段时光,高行健回忆到:“我的底子是在那打下的。我的中学生活完全像是生活在梦里”。

文学生涯

高行健1981年的著作《现代小说初探》

,高行健高中毕业,听从母亲的建议,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行健从法语系毕业后,在从事翻译工作。

,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期间曾到任教。

,返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

,在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5月,作为全程翻译,陪同巴金等中国作家访问巴黎,回国后高行健发表了《巴金在巴黎》。

,任编剧。

,与共同创作的剧作《绝对信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车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很快被禁演。

,在北京与雕塑家尹光中举办泥塑绘画展,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这也是到目前为止,高行健在大陆举办的唯一一次画展。同年,应邀赴欧洲五国(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访问八个月,在柏林文化之家举办了个人画展,获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卖画获“巨款”四万马克,从此高行健开始了以画养文生涯,获得了更多写作上的自由。

《彼岸》被禁演。

定居欧洲

,高行健应邀赴从事绘画创作。

开始,在巴黎定居。

,成为法国“”成员,以后连续三年参加该沙龙在的年展。

,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高行健加入法国国籍。

,高行健的画作在巴黎参加第十九届国际古董与艺术双年展。

,因小说《》、《》等著作,高行健成为首位获得的中文作家。瑞典科学院对高行健作如下评价:“具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获名誉文学博士。

,时任法国总统亲自为高行健颁发“”。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指出,高行健的长篇巨著《灵山》是一部“无以伦比的罕见文学杰作,也是一部朝圣小说”。刘再复说“它揭示了中国文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但“知音很少,非常孤独”。

除了西方的赞誉,港台文坛对高行健亦有极高评价。著名作家董桥表示,高行健的作品极具创意,永远不会重复自己,视野广阔,气势不凡,成就是世界级。

曾经翻译过高行健数个英语剧本的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方梓勋,指高氏作品着重人性描述,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有时亦会掺入佛学和禅的思想。戏剧方面,方教授认为故事性不强,但因为充满人性,容易令观众投入。他估计,这可能并非高行健的本意,但观众会有同感。

台湾的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王吉隆则认为,高行健的作品很有民族性,他将西方现代文学技巧和东方精神融为一炉,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诠释出来。

夏志清表示,高行健得奖是“爆了大冷门”,第一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海外的中国作家获奖,与两岸无关,既不是大陆本土作家,也不是台湾作家,这是很公平的交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