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到黄昏点点滴滴出自 正文 本文移动端:到黄昏点点滴滴出自

到黄昏点点滴滴出自

2016-10-16 18:06:3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2学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题

2012学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题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

孔子赞赏的中庸

骆玉明

①“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道德,并感叹着一至德在人群中久久不见了。孔子揭示了中庸的至德性,但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②《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更严重的是,这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③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结果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④《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

⑤孔子对“父子相隐”的意见历来有很多争议,它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题。现代更有人严厉批评这是以亲情破坏法制。从社会和法律角度来说,父亲偷羊儿子去告发他,属于正直的行为。偷羊犯法,社会成员理应出于维护公义得得需要,不论亲疏都应加以坦白,中国自古就有“大义灭亲”之说。问题是“大义”必须大到超过亲情的必要,所以孔子谈论“正直”的道理,取的是“攮羊”这样的例子。“文革”年代官方鼓励人民相互揭发,芝麻绿豆、扯屁撒谎皆往“大义”上靠,弄到夫妻都不敢讲真话,这时想到“父子相隐”,会明白它的道理了吧。

⑥宋代朱熹曾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孔子本人掌握的就是时中的行为标准。《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经过蒲地去卫国都城,当地有公叔氏发动叛乱,阻止孔子去卫,大概是怕对自己有所不利。于是孔子答应和他们立下盟誓,离开蒲以后不去卫。结果才出东门,孔子就下令车子向卫驰去。子贡疑惑地问:这不是背盟了吗?孔子淡然一笑,洒脱得很:受要挟订下的盟誓,不管用的。

⑦孔子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把他看作“圣人”,但他一点儿也没觉得自己有“圣人”气。这不是谦虚,而是老夫子处理事情的态度,大抵是从常情常理出发,并没有什么超凡出众、惊世骇俗的地方。哲学家冯友兰曾把“极高明而道中庸”自题为座右铭,期望像孔夫子那样,有超常人的思考,又不背离常人的生活,中间的“而”正是统一这种对立的桥梁。

⑧“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已非易事,而身体力行之则更难。时至今日、天,“中庸”仍“民鲜能久矣”,孔子赞赏的“中庸”,就像上文叙述的三个故事那样,其实不过是,并不像后人阐释的那么玄乎。

1.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况且 所以B.而 那么C.况且 尽管D.而 因为

2.孔子谈论“正直”的道理,为什么取的是“攘羊”这样的例子?(2分)

3.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文革”宣扬的“无私”理念与“中庸”倡导的“至德”不同。

B.朱熹以“随时以处中”来阐释“中庸”,接近孔子赞赏的“中庸”。

C.孟德斯鸠的话抨击法律破坏了人性,证明了“父子相隐”的合法性。

D.“中庸”被孔子视为“至德”,因没有具体阐释让后人把握困难。

E.“中庸”因其“极高明”,除孔子外普通人理解难身体力行更难。

4. 概括“孔子赞赏的中庸”几个要点,补充在第?段画线空白处。(3分)

5. 第?段中《史记》记载的孔子行为是否“背盟”?阐述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2分)

此地甚好

?1935年6月18日清晨,秋白起床后,换上了洗净的黑色对襟衫、白裤、黑袜、黑布鞋。梳洗毕,安然步出牢门,前往中山公园拍遗照。当天的《大公报》报道:“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酒半,言道:“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与世长辞,为真快乐。”饮毕,高唱《国际歌》?,徐步至罗汉岭刑场,择一空地盘膝而坐,向行刑者示意道:此地甚好。”

?今天,站在罗汉岭瞿秋白雕像前,凝视那张清瘦的脸,我问秋白:“此地”,果真“甚好”?

?秋白当年的囚室在长汀博物馆内,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此地原是明清两代汀州府的试院,院中古柏两棵,苍翠凌云,古桂两株,时送清香。敌人把秋白囚禁在这里的一个偏僻角落,是为了看管方便。但历史的巧合却寓意深远,一个才情兼具的书生,与雅韵悠悠的古代试院结缘,免不了情思泉涌:“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月亮的光也比从前更光明了。”?对秋白而言,“此地”果真“甚好”。

?囚室约7平方米的地盘,一张矮木床,一张两斗桌。局促于逼仄的牢房,秋白却说是“大休息”;翻翻《阿Q正传》,吟诵些诗词,刻了六七十个印章——他是个篆刻高手,又咳着血断断续续写下数万字的《多余的话》——既然是“多余的话”,又“何必说”?--当生命兀然得以这般终结,须袒露闭锁在困苦和抑郁中的一切,“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痛快了。”?

?就这昏暗的油灯,这个自称“脆弱的二元人物”提起了笔,“我确实一个最怯懦的婆婆妈妈的书生”?,参加革命后思想还在动摇,还残留着士大夫缙绅思想,更为“多余”的是,他居然水对火热的革命生活感到厌倦之极,在革命的熔炉里一直在演戏,承认自己的政治生活就是一场滑稽剧??因犯了“路线错误”被撤销最高领导人职务,在革命阵营中成了“过街老鼠”,使本已处于自责中的他更觉得自己“过时”了:“现在我已经完全被解除了武装,被拉出了队伍,只剩下我自己了??”?

?!留下这一堆“多余的话”,如明晃晃的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剔开,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粗读,是把懦弱披露出来的坦荡;细读,是用悲情掩藏对信仰的迷茫,为后人撂下浮想联翩蓄笔;绝命书日后成了这个“叛徒”“晚节不忠”的铁证,坟墓被摧毁,妻女受迫害,直至1980年才结束清算,平反昭雪??秋白,“此地”果真“甚好”?

?确实是“婆婆妈妈”,这一提起笔来就停不下来;“如果我还有可能支配我的躯壳,我愿意把它给医学校的解剖室。”?“很可笑的”以为这副多年肺病的“躯壳”还有谁需要。秋白,毕竟是书生!

?汀江如锦,月色朦胧。秋白盘腿坐在汀州试院的囚室内,想看他的之华和独伊。在被关押的115天,他几乎每个晚上都梦见她们。“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囚室阴湿,秋白常穿那件黑色的对襟衫,还有黑线袜和黑布鞋,都是爱妻杨之华给他置办的—几十年后,正是凭对襟衫的两粒黑扣子才

辨认出瞿秋白的尸骨—秋白想起自己曾对之华的一句誓言:“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白华之秋’刻成三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斯时斯地,了却夙愿,甚好。

?还有瞿独伊,我可爱的女儿,远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好几年没见到她,也不知怎么样了?入狱后,瞿秋白将自己准备要写的文章列了一个目录,其中有一个题目就叫做《独伊》。独伊不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却被他视如己出,独伊习惯称秋白“好爸爸”。他会怎样写自己的女儿呢?独伊无法知道,但她永远记住了好爸爸“婆婆妈妈”的话:“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

?17日晚,参谋长宋希濂出于师生情面对秋白再作一次劝降,遂邀秋白一起饮酒。席间,宋拿出蒋介石的处决密令给秋白看,并称如能自首,当再电请南京收回成命。秋白同往日一样沉静,答曰:“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至此,宋知此事已不可挽回。但秋白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跪着死,二是不要打自己的头。

?”?

?第二天清晨,秋白起床,梳洗,坐在桌前,点烟。喝茶,吟诗,毕竟是书生,习惯性的提起笔:“眼底云烟过尽时,我正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搁笔,36岁的秋白,黯然步出牢房??

?站在罗汉岭瞿秋白雕像前,耳旁萦绕着秋白走向刑场的歌声,心头涌起《多余的话》开篇诗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揣想,秋白走出那间低矮囚室时,是如何畅舒一口气,感叹这方灵魂净池,这方山川风物??

?此地甚好!

【注】?《国际歌》:歌词是由瞿秋白翻译成中文。????????处引句:均出自瞿秋白的《多余的话》。

6. 第?段引用《大公报》报道的用意是(3分)

7. 辨析第?段与第?段两处“婆婆妈妈”的含义(2分)

8. 第?段画线句与第?段秋白在《多余的话》中的“自我揭短”看似相悖,对此加以评析。(3分)

9. 下列对文中引用《多余的话》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段引句?,秋白对关押自己的囚室周边环境表达了欣赏和赞美。

B.第?段引句?揭示,宣泄困苦时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机之一。

C.第?段引句?中的“拉”字刻画出秋白被赶出革命队伍的惶惑与无奈。

D.第?段引句?秋白意识到多年肺病的“躯壳”有医学价值并愿意捐献。

E.第?段引句?中的“依傍”表现秋白对妻子杨之华的依赖、不舍之深情。

F.第?段引用开篇句表明秋白内心的孤独,无人能理解秋白的忧愁与追求。

10.简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11.联系全文,鉴赏“此地甚好”作为标题及结尾句的妙处。(5分)

(三)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2.(1),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2)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3),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史记》)

(5),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譬如平地,,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7),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香雾云鬟湿,。(杜甫《月夜》)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苏轼时任水曹郎黄州团练副使,领取的薪俸用朝廷造酒后废弃的压酒囊折抵。

13.首联中“为口忙”有双关义,即(2分)

14.“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简析颔联两句中的第五字。(3分)

15.本诗通过议论来表达情怀,从这一角度赏析。(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7分)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述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

?

1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于滑人 吾子淹久于敝邑

B.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臣所以供养无主

C.盖其希慕之至焉耳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18.用“/”给第?段画曲线部分断句。(2分)

初 受 命 于 帝 前 期 以 三 日 破 敌 梁 之 将 相 闻 者 皆 窃 笑。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2分)

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3分)

20.文章通过哪两件事来刻画王彦章的“良将”形象?(2分)

(1)

(2)

21.本文与《伶官传序》写作背景相同,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画意

(1)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谓画史解衣盘礴①,此真得画家之法。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②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蹇,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如工人斫琴,得峰阳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则朴材在地,枝叶未披,而雷氏成琴③,已脱然在目。其志气郁涩,拙鲁闷默之人,铦凿利刀,不知措手之处,焉得焦尾五声扬音于清风流水哉!

(2)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状出人目前之景,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幽情真趣,岂易品藻?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世人将就,率意触情,岂草草便得?

(3)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盖仁者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智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故书法气韵生动为第一,良有以哉!

(节选自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

【注】①解衣盘礴:解开衣服伸开腿坐,示不拘形迹,旁若无人。②易、直、子、谅:《礼记?乐记》所说的平易、正直、慈爱、宽恕之心。③雷氏成琴:唐代蜀中人雷威所制的琴,为家人所贵重。

22.第(1)段中与“画家之法”相反的作法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第(1)段中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是(2分)

24.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写“阅晋唐古今诗什”?(2分)

篇二:2012学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题

2012学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题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

孔子赞赏的中庸

骆玉明

①“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第二十九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这里,孔子视中庸为最高道德,并感叹着一至德在人群中久久不见了。孔子揭示了中庸的至德性,但对什么是中庸存而不论,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②《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更严重的是,这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③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结果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④《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

⑤孔子对“父子相隐”的意见历来有很多争议,它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题。现代更有人严厉批评这是以亲情破坏法制。从社会和法律角度来说,父亲偷羊儿子去告发他,属于正直的行为。偷羊犯法,社会成员理应出于维护公义得得需要,不论亲疏都应加以坦白,中国自古就有“大义灭亲”之说。问题是“大义”必须大到超过亲情的必要,所以孔子谈论“正直”的道理,取的是“攮羊”这样的例子。“文革”年代官方鼓励人民相互揭发,芝麻绿豆、扯屁撒谎皆往“大义”上靠,弄到夫妻都不敢讲真话,这时想到“父子相隐”,会明白它的道理了吧。

⑥宋代朱熹曾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孔子本人掌握的就是时中的行为标准。《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经过蒲地去卫国都城,当地有公叔氏发动叛乱,阻止孔子去卫,大概是怕对自己有所不利。于是孔子答应和他们立下盟誓,离开蒲以后不去卫。结果才出东门,孔子就下令车子向卫驰去。子贡疑惑地问:这不是背盟了吗?孔子淡然一笑,洒脱得很:受要挟订下的盟誓,不管用的。

⑦孔子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把他看作“圣人”,但他一点儿也没觉得自己有“圣人”气。这不是谦虚,而是老夫子处理事情的态度,大抵是从常情常理出发,并没有什么超凡出众、惊世骇俗的地方。哲学家冯友兰曾把“极高明而道中庸”自题为座右铭,期望像孔夫子那样,有超常人的思考,又不背离常人的生活,中间的“而”正是统一这种对立的桥梁。

⑧“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已非易事,而身体力行之则更难。时至今日、天,“中庸”仍“民鲜能久矣”,孔子赞赏的“中庸”,就像上文叙述的三个故事那样,其实不过是,并不像后人阐释的那么玄乎。

1.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况且 所以B.而 那么C.况且 尽管D.而 因为

2.孔子谈论“正直”的道理,为什么取的是“攘羊”这样的例子?(2分)

3.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文革”宣扬的“无私”理念与“中庸”倡导的“至德”不同。

B.朱熹以“随时以处中”来阐释“中庸”,接近孔子赞赏的“中庸”。

C.孟德斯鸠的话抨击法律破坏了人性,证明了“父子相隐”的合法性。

D.“中庸”被孔子视为“至德”,因没有具体阐释让后人把握困难。

E.“中庸”因其“极高明”,除孔子外普通人理解难身体力行更难。

4. 概括“孔子赞赏的中庸”几个要点,补充在第?段画线空白处。(3分)

5. 第?段中《史记》记载的孔子行为是否“背盟”?阐述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2分)

此地甚好

?1935年6月18日清晨,秋白起床后,换上了洗净的黑色对襟衫、白裤、黑袜、黑布鞋。梳洗毕,安然步出牢门,前往中山公园拍遗照。当天的《大公报》报道:“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酒半,言道:“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与世长辞,为真快乐。”饮毕,高唱《国际歌》?,徐步至罗汉岭刑场,择一空地盘膝而坐,向行刑者示意道:此地甚好。”

?今天,站在罗汉岭瞿秋白雕像前,凝视那张清瘦的脸,我问秋白:“此地”,果真“甚好”?

?秋白当年的囚室在长汀博物馆内,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此地原是明清两代汀州府的试院,院中古柏两棵,苍翠凌云,古桂两株,时送清香。敌人把秋白囚禁在这里的一个偏僻角落,是为了看管方便。但历史的巧合却寓意深远,一个才情兼具的书生,与雅韵悠悠的古代试院结缘,免不了情思泉涌:“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月亮的光也比从前更光明了。”?对秋白而言,“此地”果真“甚好”。

?囚室约7平方米的地盘,一张矮木床,一张两斗桌。局促于逼仄的牢房,秋白却说是“大休息”;翻翻《阿Q正传》,吟诵些诗词,刻了六七十个印章——他是个篆刻高手,又咳着血断断续续写下数万字的《多余的话》——既然是“多余的话”,又“何必说”?--当生命兀然得以这般终结,须袒露闭锁在困苦和抑郁中的一切,“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痛快了。”?

?就这昏暗的油灯,这个自称“脆弱的二元人物”提起了笔,“我确实一个最怯懦的婆婆妈妈的书生”?,参加革命后思想还在动摇,还残留着士大夫缙绅思想,更为“多余”的是,他居然水对火热的革命生活感到厌倦之极,在革命的熔炉里一直在演戏,承认自己的政治生活就是一场滑稽剧??因犯了“路线错误”被撤销最高领导人职务,在革命阵营中成了“过街老鼠”,使本已处于自责中的他更觉得自己“过时”了:“现在我已经完全被解除了武装,被拉出了队伍,只剩下我自己了??”?

?!留下这一堆“多余的话”,如明晃晃的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剔开,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粗读,是把懦弱披露出来的坦荡;细读,是用悲情掩藏对信仰的迷茫,为后人撂下浮想联翩蓄笔;绝命书日后成了这个“叛徒”“晚节不忠”的铁证,坟墓被摧毁,妻女受迫害,直至1980年才结束清算,平反昭雪??秋白,“此地”果真“甚好”?

?确实是“婆婆妈妈”,这一提起笔来就停不下来;“如果我还有可能支配我的躯壳,我愿意把它给医学校的解剖室。”?“很可笑的”以为这副多年肺病的“躯壳”还有谁需要。秋白,毕竟是书生!

?汀江如锦,月色朦胧。秋白盘腿坐在汀州试院的囚室内,想看他的之华和独伊。在被关押的115天,他几乎每个晚上都梦见她们。“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囚室阴湿,秋白常穿那件黑色的对襟衫,还有黑线袜和黑布鞋,都是爱妻杨之华给他置办的—几十年后,正是凭对襟衫的两粒黑扣子才辨认出瞿秋白的尸骨—秋白想起自己曾对之华的一句誓言:“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白华之秋’刻成三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斯时斯地,了却夙愿,甚好。

?还有瞿独伊,我可爱的女儿,远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好几年没见到她,也不知怎么样了?入狱后,瞿秋白将自己准备要写的文章列了一个目录,其中有一个题目就叫做《独伊》。独伊不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却被他视如己出,独伊习惯称秋白“好爸爸”。他会怎样写自己的女儿呢?独伊无法知道,但她永远记住了好爸爸“婆婆妈妈”的话:“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

?17日晚,参谋长宋希濂出于师生情面对秋白再作一次劝降,遂邀秋白一起饮酒。席间,宋拿出蒋介石的处决密令给秋白看,并称如能自首,当再电请南京收回成命。秋白同往日一样沉静,答曰:“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

请勿撕破我的历史。”至此,宋知此事已不可挽回。但秋白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跪着死,二是不要打自己的头。

?”?

?第二天清晨,秋白起床,梳洗,坐在桌前,点烟。喝茶,吟诗,毕竟是书生,习惯性的提起笔:“眼底云烟过尽时,我正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搁笔,36岁的秋白,黯然步出牢房??

?站在罗汉岭瞿秋白雕像前,耳旁萦绕着秋白走向刑场的歌声,心头涌起《多余的话》开篇诗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揣想,秋白走出那间低矮囚室时,是如何畅舒一口气,感叹这方灵魂净池,这方山川风物??

?此地甚好!

【注】?《国际歌》:歌词是由瞿秋白翻译成中文。????????处引句:均出自瞿秋白的《多余的话》。

6. 第?段引用《大公报》报道的用意是(3分)

7. 辨析第?段与第?段两处“婆婆妈妈”的含义(2分)

8. 第?段画线句与第?段秋白在《多余的话》中的“自我揭短”看似相悖,对此加以评析。(3分)

9. 下列对文中引用《多余的话》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段引句?,秋白对关押自己的囚室周边环境表达了欣赏和赞美。

B.第?段引句?揭示,宣泄困苦时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机之一。

C.第?段引句?中的“拉”字刻画出秋白被赶出革命队伍的惶惑与无奈。

D.第?段引句?秋白意识到多年肺病的“躯壳”有医学价值并愿意捐献。

E.第?段引句?中的“依傍”表现秋白对妻子杨之华的依赖、不舍之深情。

F.第?段引用开篇句表明秋白内心的孤独,无人能理解秋白的忧愁与追求。

10.简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11.联系全文,鉴赏“此地甚好”作为标题及结尾句的妙处。(5分)

(三)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2.(1),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2)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3),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史记》)

(5),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譬如平地,,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7),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香雾云鬟湿,。(杜甫《月夜》)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苏轼时任水曹郎黄州团练副使,领取的薪俸用朝廷造酒后废弃的压酒囊折抵。

13.首联中“为口忙”有双关义,即(2分)

14.“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简析颔联两句中的第五字。(3分)

15.本诗通过议论来表达情怀,从这一角度赏析。(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7分)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述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

?

1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于滑人 吾子淹久于敝邑

B.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臣所以供养无主

C.盖其希慕之至焉耳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18.用“/”给第?段画曲线部分断句。(2分)

初 受 命 于 帝 前 期 以 三 日 破 敌 梁 之 将 相 闻 者 皆 窃 笑。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2分)

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3分)

20.文章通过哪两件事来刻画王彦章的“良将”形象?(2分)

(1)

(2)

21.本文与《伶官传序》写作背景相同,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画意

(1)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谓画史解衣盘礴①,此真得画家之法。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②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蹇,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如工人斫琴,得峰阳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则朴材在地,枝叶未披,而雷氏成琴③,已脱然在目。其志气郁涩,拙鲁闷默之人,铦凿利刀,不知措手之处,焉得焦尾五声扬音于清风流水哉!

(2)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状出人目前之景,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幽情真趣,岂易品藻?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世人将就,率意触情,岂草草便得?

(3)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盖仁者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智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故书法气韵生动为第一,良有以哉!

(节选自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

【注】①解衣盘礴:解开衣服伸开腿坐,示不拘形迹,旁若无人。②易、直、子、谅:《礼记?乐记》所说的平易、正直、慈爱、宽恕之心。③雷氏成琴:唐代蜀中人雷威所制的琴,为家人所贵重。

22.第(1)段中与“画家之法”相反的作法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第(1)段中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是(2分)

24.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写“阅晋唐古今诗什”?(2分)

25.下列与“气韵生动”有关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能细致而形象地描摹出世间万物,就能做到气韵生动。

B.普通画工只能画出人之神韵,深得画家郭若虚的鄙视。

C.《草堂图》山居的情味充实,画出了山静穆庄重的形态。

D.《辋川图》水中的乐趣丰盈,蕴含了智者的通达与灵动。

26.从王摩诘《终南山》诗中选一联为例,阐释“诗是无形画”。(3分)

二 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习惯用“企业家”“民工子弟”“90后”“残疾人”??不同的符号来标识人的不同,自己也常常为“符号”所累。当人被“符号”遮蔽时,容易忽视人共有的本性,也易忽视自己的存在。

篇三:答案版2013年07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历年真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更多自考资料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为了使“民加多”,而且“天下之民至焉”,君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D )1-2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王好战

C.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王无罪岁

2.梁启超《论毅力》反驳“旁观者”说:“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这里反驳的是(B )56

A.论据 B.论点

C.论点和论证 D.论据和论证

3.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认为,为了避免愚蠢的见识,“尤宜提防”的是( D)10-47

A.自以为是 B.激烈的主张

C.心理想象力 D.容易助长你狂妄自大的意见

4.《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称“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所显示的个性特点是( B)13-67

A.英雄多情 B.自矜功伐

C.优柔寡断 D.知耻重义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中,为国让贤的是( B)14-75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是( A)15-80

A.人物传记 B.讽刺小品

C.山水游记 D.政论文

第 1 页

7.《前赤壁赋》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 A)17-88

A.作者情感的变化 B.辩驳思路的交替

C.明月的自然升落 D.游历空间的转移

8.《马伶传》:“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其中的“椒山先生”是( C)19-96

A.组织两部大会的新安贾 B.《鸣凤记》的作者

C.因弹劾严嵩被害致死的杨继盛 D.金陵之贵客文人

9.《西湖七月半》以“避月如仇”四字来表达对杭州人赏月的看法。下列成语中,与文章作者意图相近的是( C)20-99

A.趋吉避凶 B.求仁得仁

C.叶公好龙 D.有所不为

10.《秋夜》中用代词“她”指代的象征性形象是(B )21-103

A.枣树 B.小粉红花

C.猩红色的栀子 D.小青虫

11.在下列《纪念傅雷》所写到的事例中,最充分地展现了傅雷性格的是( D)24-119

A.与滕固吵翻一怒而回 B.与作者对翻译的争论

C.对黄宾虹画作的褒贬 D.不堪凌辱,一怒而死

12.《都江堰》中“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的深层含义是( B)26-128

A.孟姜女的传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B.建造长城并不是为了造福民众

C.民众的看法不能改变长城的伟大 D.都江堰的修筑动用了很多民力

13.下列《蒹葭》句中,描述抒情主人公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的是( C)30-156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4.《湘夫人》中写湘君“搴汀洲兮杜若”,其目的是( D)31-159

A.与佳期兮夕张 B.将腾驾兮偕逝

C.建芳馨兮庑门 D.将以遗兮远者

15.下列唐代诗人中,存诗近三千首,数量居唐人之冠的是( C)36-175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6.下列《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句中,借景抒情,寄托青春不再、人生如寄之感慨的是(39-189

A.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7.《一句话》中,象征民众革命声威的意象是( C)43-200

A.铁树 B.火山

C.霹雳 D.青天

18.下列诗句中,出自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是( D)47-214

A.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B.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C.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D.在幽谷中隐藏,饱受风雨的打击

19.《婴宁》中,使婴宁“反笑为哭”的情节是( A)49-229

A.移葬鬼母 B.戏西人子

C.邻人讼生 D.嫁王子服

20.下列作品中,讲述了一个浸染着悲剧色彩的喜剧故事的是(A )55-285

A.《麦琪的礼物》 B.《哦,香雪》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断魂枪》

第 2 页 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格言警句中,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有(BD )3-9

A.然弭谤莫如自修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E.治国如烹小鲜

22.《蚂蚁大战》中体现出作者童心的句子有( BCE)28-147

A.森林并非总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

B.看到他们各自的军乐队,在各方突起的木片上排成方阵,威武雄壮地高奏国歌

C.啊,这里的每一个蚂蚁都是一个波特林克,大呼着——开火,为上帝而战

D.你越深究下去,越觉得它们与人类并无两样

E.我特别关注三位武士的混战,便把它们决战其上的木片端进小木屋,放在我的窗台上,罩上一个反扣的玻璃杯,以观战况

23.《行路难》(其一)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ACD)34-170

A.描写行为举止,揭示作者的抑郁悲愤

B.叙事详略得当,抒发作者的缠绵情致

C.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

D.借助典故,表达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E.语带双关,曲折反映羁旅漂泊的苦闷

24.下列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有( ACE)36-176、38-187、40-191

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B.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E.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25.下列语句中属于人物行为描写的有(BCE )52-249、53-263、55-281

A.宝玉见了这般,又自己后悔

B.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

C.龚嫂子忽然瞟了一眼金鲤鱼,努努嘴,没说什么

D.“赶车的,你结过婚没有?”一个高个子问

E.德拉跑上一楼,一面喘着气,一面定下神来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1-2

兵:兵器

27 2-7

束:束缚

28 12-60

就国:回自己的封地

29 13-67

第 3 页

背关:放弃关中

30 14-72

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31 16-82

系累:用绳索捆绑

3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7-88

适:享用

33 19-95

趾相错:用脚趾互相错杂,形容人多

34 24-119

伉俪:夫妻

35 32-164

谢:问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9-41、44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A.应该如何理解“永远达不到的对象”?

答:

“永远达不到的对象”是指,人的认识和能力都有限,而宇宙无限,因而人类对“善、美和真”的追求永无止境。

B.指出本段文字中与作者所谓“猪栏理想”相应的语句。

答:

本段文字中与作者所谓“猪栏理想”相应的语句是: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

C.指出本段文字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语句。

答:

本段文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37.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3-111、113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A.这段文字中,对门内灯光的描写有何深刻内涵?

答:

对门内灯光的描写暗示着旧家庭、旧礼教走向崩溃。

B.指出文中表明作者见到故居时复杂心情的句子。

答: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C.分析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

答:

第 4 页

这段文字融叙事、抒情于一炉,思绪联翩,情感浓烈。

38.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回答问题:41-193、19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分析本词开头十四个叠字的三层意义指向。

答:

“寻寻觅觅”叙写寻求解脱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描绘处境的凄凉;“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内心绝望的哀愁。

B.本词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本词下片作者慨叹昔盛今衰、家国变迁,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

C.指出本词中的一个宋代口语。

答:

本词中宋代口语包括:将息,怎生,次第,了得。(只答对一个都可以的)

39.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问题:44-202、204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A.作者为什么要说“轻轻的走”、“轻轻的来”和“轻轻的招手”?

答:

作者以轻柔的行为举止,渲染离别之情的深挚。

B.指出这两节诗中自喻为物的诗句。

答: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诗中“西天的云彩”象征着什么?

答:

“西天的云彩”象征着西方文明。

40.阅读《哦,香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2-249、258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A.火车开进台儿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

火车开进台儿沟象征着社会转型时期,现代文明对深山中贫穷封闭生活状态的冲击。

B.说明“香雪看火车”这一情节所体现的深层含义。

答:

第 5 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到黄昏点点滴滴出自》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到黄昏点点滴滴出自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