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正文 本文移动端:《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2016-10-15 13:29:4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1.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⑴反对司马氏的篡权是其共同的立场,但在

态度上,①阮籍能做到敷衍世事,应变顺和;②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⑵同样是非毁礼法,放浪形骸,①阮籍含蓄而近于圆滑;②嵇康则轻肆直言,遇事便发。这是二人性格与处世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后果。

2.文风的异同:“师心遣论”、“使气命才”是其同;“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是其异。

3.阮籍与嵇康之文:

⑴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此外还有《通易论》、《达庄论》等。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

⑵嵇康的散文的代表作是《太师箴》、《管蔡论》、《与山居源绝交书》,此外还有《养生论》、《南张辽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等,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4.阮籍与嵇康之诗:

⑴阮籍诗歌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是其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咏怀》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⑵嵇康的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秀才从军》。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义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5.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⑴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批

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也体现出一些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的情绪。

⑵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

用比兴、象征、用典的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⑶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饮

酒》、庾信《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得到其艺术的滋养。

6.嵇康的《悲愤诗》与《赠秀才入军》:

⑴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

⑵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

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

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①便显出意蕴含蓄,深沉之美。阮籍是个大量表现忧

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苦短。②多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③清逸玄远,熔情感、哲理、意象于一炉。

篇二:阮籍嵇康简介及作文材料

【稽康简介】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1、博才嵇康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2、嵇康打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3、竹林七贤

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4、嵇康饮酒

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5、嵇康服药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6、广陵散绝

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

7、嵇康与孙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

【素材运用】

话题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2004年高考重庆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心灵的选择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2002年高考山东优秀作文《心在刃上选择》节选) 话题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当真是“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1999北京市满分作文《重现文明再创辉煌》节选)

话题4:包容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包容。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话题5:家庭教育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

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

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他说:“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他说:“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

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节选)

话题6:自虐

自虐,实际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闷的象征。魏晋士大夫的一个倾向是服药、喝酒、身上多虱,这与其说是隐逸、潇洒,倒不如说是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与当时的社会达成妥协: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内转,通过自虐式的感官刺激来获得暂时的

宣泄和解脱。嵇康作为一位与时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迫与打击,他别无他法,只有把常常饮酒、服药、装疯等自虐形式作为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闷之际,用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来浇心中块垒。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

话题7:坚持自我

其实嵇康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

话题8:路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其实啊!司马懿何尝是孝子?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悲哉!“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哭嵇康》节选)

话题9:交友

冤哉!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在你的眼中,这世界应如你杯中之清酒,无尘渣毫粒,无腐臭之气,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赛芝兰之悠长。可遗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国古代史》,你的名字却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页:满眼是野蛮的屠戮,满耳是大众的悲鸣。其时,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陋志者。你“常谓之知言”的山涛,此时便弃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饮苦酒:“美酒今以之驱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人之相知兮,贵识天性,曲者不以为桷兮,诚不欲以枉其天才。”面对山涛的诱荐,你嬉笑怒骂,接舆狂歌。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阻断了后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后人敬仰之声名。(《哭嵇康》节选)

【精彩范文】 远去的骑士

走进魏晋的历史,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要数嵇康了,这位“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着一袭粗衣,或抱琴行吟,或醉卧竹林,“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成了那个时代的特殊的这“一个”。

这“一个”,适逢曹魏末年。其时,魏势日衰,而司马氏日兴,王朝的更迭已成为定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动荡,迫使许多的士人开始人生指向的重新选择,这种选择充满了心灵的匍匐与站立的痛苦的挣扎。于是,随波逐流者有之,激流勇进者有之,虚以委蛇者有之,敛迹避祸者有之。即使是阮籍这般的名流,也“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而嵇康则如一匹桀骜不驯的麋鹿,“狂顾顿缨”,悲则哭,怒则骂,以一种生的放恣,成为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于是,他的存在,无疑成了对当时的一种可怕的侵犯。司马氏当然不会听之任之。他左手托着官爵和厚禄,右手则举着滴血的屠刀。

先是由种会带着随从去察看嵇康的动静。钟会亦为当时的名士,也曾名噪一时。依附司马氏后,很快成为司马集团里的重臣。当钟会昂昂乎来到嵇康的茅屋前,一贫如洗的嵇康正在家门前的老柳树下大铁。种会

等了好久好久,等到的只是“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和“呼。啦呼啦”的风箱声。这些声响,充溢着一种鄙视的轻慢。在这些声响中,嵇康的脸上飞扬着串串的汗水,钟会的额上也不由自主地渗出滴滴的汗珠。钟会再也不能忍受这些声响,他只好无趣地走开。这时候,嵇康才放下铁锤,从他嘴里逸出的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的奚落,钟会只得自嘲地回答:“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说完,便讪讪地辚辚绝尘而去。 司马氏并未就此罢休,他需要嵇康这样的特殊人物,充当他的幌子,扩大他的影响,从而达到他的政治目的。于是司马氏又一次派山涛去说服嵇康。山涛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只是司马氏的残酷地杀戮异己,让他心悸;而司马氏功名利禄的拉拢,又使他心动。人性的弱点促使他投靠了司马氏政权,并成为一代王朝的佐命大臣。当然,他也成了司马氏最佳说客的人选。

我无法揣测,山涛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说服嵇康的:也不知,他是如何地摇唇鼓舌,卖弄他自己的人生哲学的。然而,正是因为有了山涛的此行,才引出了嵇康的鸿文巨制《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洋洋大观的公开信,完完全全地、坦坦然然地再现了一个不驯的嵇康,一个真真实实的嵇康,一个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嵇康。就是这样的一封信,烛照出司马氏篡位夺权的狼子野心,也表示了嵇康自己坚决不合作的态度,“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文章尖刻泼辣,嬉笑怒骂,一股填膺的义愤在笔端化成飓风,化为激流,冲击着他自己心中的郁闷,也冲击着天下人心中的块垒,真是痛快淋漓。它说出了许多士人敢想而不敢说,甚而连想也不敢想的话。这种直爽的宣言,这种公开的睥睨,无疑是一种挑战,是于无声处的“惊雷”。 司马氏绝不能容忍嵇康如此的挑战,终于寻了嵇康的一个不是,把他投进了大牢。而那个钟会不忘前隙,他在司马氏前不停地谗言,说嵇康“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所不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还危言耸听:“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钟会的这种落井下石,促使了司马氏除掉嵇康的决心。当消息一传出,举国上下一片哗然。京师太学生三千余人联名上书,吁请赦免嵇康,但终究未能奏效。

公元263年的一个令人揪心的日子,嵇康缓缓地走向刑场,夕阳的余辉映照在他苍白的脸上,他眯着他那双早已习惯了黑暗的眼睛,看着远山那轮亘古的日影,提出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要求:拿琴来。琴拿来了,他轻抚着琴,开始拨弄那一根根的琴弦,琴弦流淌出的只有他知道的旋律——《广陵散》。一曲弹完,他站了起来,面如闲云,掷琴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于是,他化作啼鹃,融入了那如血的夕阳中。 其实,嵇康完全可以作另外一种选择,譬如像他生前的挚友阮籍,虽然充当了司马氏手下的什么官,却百事不问,混日子聊天;有譬如像他死后的向秀、刘伶、阮咸,终日狂饮烂醉,妙参玄理,以寻求精神的解脱。然而嵇康偏偏要说“不”,明明“知以直道不容于时”,却偏偏仗义执言。嵇康一阵风似地凛凛而去,绝了的是那鲜为人知的《广陵散》,不绝的是他那黄钟大吕般的人格气韵,他成为一种时代的风骨,一种人文的精神,跨越了17多个世纪1700多年昂昂而来。

正义的选择

一片竹林,一把古琴,一个遥远的年代。夕阳西下,那个坐在地上,对着夕阳弹琴的影子,赫然印人我的心扉。他的琴声低沉而又高亢,快乐而又悲凉,流露出无限的孤寂。他,一个孤高绝伦的隐士,一个丝毫未被遗忘的才子,在这夕阳下深深地体味人生??

他内心的焦灼与热烈在这恬淡的竹林中丝毫没有消散,反而在这时起时落的琴声中得到完整的体现。他静静地聆听着自己的琴声,感到无比的欣慰。

那是一曲几成绝响的妙曲:一个年轻的侠客,为报杀父之仇,一剑刺死了仇人——那个不可一世的国王,自己也毁容自刎。听吧,高亢代表着刺客矢志不渝的决心,雄浑流露出毅然赴敌的沉勇,激荡显示了拼死战斗的壮烈,委婉透露出一丝的悲凉与赞叹。这就是嵇康的《广陵散》,那绝世的《广陵散》。

嵇康是隐者,但他又是不甘沉沦,不屈地与司马集团斗争的战士。他像一只卓尔不群、傲立鸡群的野鹤,又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夕阳的余辉,把他的心照得如同明镜:欲隐而不能隐,欲退又不能退的境遇,使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本可以选择退而自全,但文人的良知告诉他不能违背正义。他蔑视权贵,带着一丝嘲讽的口吻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为了这种正义,他可以抛去一切:名与利,甚至于生命和友谊。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尽管人生短暂,他不知何时能看到司马氏的没落,然而,他还是义不容辞地卷入了朋友吕安的风波。他本来想什么事都不问,只打他的铁,种他的菜,可是却有人用卑鄙的手法来从他身边夺走帮他种菜的人,他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他选择了正义,站在了被告一边,自己也成了被告。

刑场上,他最后一次弹响了《广陵散》,无数的人被他的琴声所感动。而你可知道向秀的思念?夕阳西下,他的小车经过你旧时的小屋,一切如旧,竹子依旧翠绿,夕阳依旧把它的余辉洒满整个庭院,只有那个对着夕阳弹琴的影子,却为何不见?那首感人至深的绝响为何不闻?向秀的孤寂,更向何人说?只有那晚来的凉风夹带着辽远的笛声,吹过残败的墙垣,呜呜作响,似乎在回答他的心语。

一步与一生

十根指头,是院外的败竹,一节一节在五弦上开花,一点一点痛在人们灵魂深处。嵇康向前一步,用一生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题记

车声辚辚,烈马萧萧。钟会来访。

嵇康头也不抬,在熊熊炉火前自顾自的打铁,一个略带谄媚的声音在耳畔盅惑响起。

“久闻叔夜大名,愿请赐教,荣华富贵,一世不尽。”

嵇康抬起头,清亮的眸子霎时弥漫起千年不散的大雾,铮铮而立,然退后一步,沉重后退的足音,一下一下,象是来自天上那个遥远的世界。

轻移蜀桐,款抚吴丝。江娥啼竹,素女哀愁。一个个音符在五弦上开花,毕剥绽放,次第划过历史苍白的面容和无数班驳的蓦碑,整个世界,春暖花开。

在此刻,嵇康的目光定是投向了他朝思暮想的山林吧,那里承载了他一生的梦想和骄傲:柴扉推开,流水淙淙,暮色沉沉。剑声与低吟声交融,劳作声与琴声飞旋,天地大彻大悟。

“行刑时间到!”一个嘶哑的声音划破空气。残阳凝血!

嵇康向前一步,昂昂而立。即使在死神狰狞张开的黑色羽翼下,仍嘴角上扬。我们知道,嵇康的这一步,就是他一生信仰的完美阐释!在嵇康渐行渐远的背影中,整个魏晋短暂的华丽,轰然倒塌。

嵇康向前一步,后退一步,在这一步步进退中,工笔着自己的一生,吞吐着整个世界。一步一步,拒绝着荣华笑面着死亡;一步一步,向往着山林鄙视着权贵;一步一步,用自己的一生,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那倾圮的先烈,浩荡乎若大风乍起,飘飘乎若悲歌般终止,嵇康用一步成就的一生,我们只能在昏黄杂乱的史册中淼淼感受,感受他淡若止水的心境,感受那铮铮弥散的清亮琴音,穿越千年的时光,再次为你泪流满面。

手挥五弦,自逐清流真气节,

目送归鸿,经天纬地大篇。

【阮籍简介】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他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阮籍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变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也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现实,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

阮籍与嵇康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但不同于嵇康的情感外放、激烈的反社会性,甚至面临杀身之祸时,还不愿意向当权者低头。阮籍虽然有很多不容于世俗的行为表现,例如“青白眼”、“大醉六十日”、“遭母丧,饮酒食肉”等,但个性谨慎的他,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他虽然在司马氏父子手下作官,但那并非出于他本意。正因为这样,阮籍的内心比任何人都矛盾,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隐忍,也让他比任何人都痛苦,表现在诗歌上,也就形成了强烈的神秘性,隐晦是他的诗歌最大特色。《文心雕龙》评曰:‘嵇志清峻,阮旨遥深’,阮籍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写晦涩诗的诗人。

【精彩范文

人与路

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而大呼,继而大号,最终一

篇三:阮籍与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对比分析

阮籍与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对比分析 摘要:阮籍和嵇康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二人既是好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藉者越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本文旨在对比分析阮、嵇两人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之处,以求对两人的思想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把握,并为同一历史背景下两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比较提供一个丰富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阮籍;嵇康;对比分析;音乐美学思想

绪论:自汉末以来,政治荒淫腐败,宦官掌权并发动了“党锢之祸”,士人们受到了为止尽忠效命的朝廷的沉重打击,儒学信仰危机进步一加深,两汉经学也由于它的过于繁琐而逐渐走向衰落,玄学思潮应运而生并一度风靡魏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动荡的时代,美学史家称为是黑暗的苦痛时期,然而却也是思想极为活跃、精神极度自由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学识丰沛、见解深刻、人格高远、艺术才华突出的名士,阮籍和嵇康就在其中。

阮籍、嵇康同为魏晋名士,又是关系密切的朋友,而且都非常喜欢音乐,在思想上同时受到道家与魏晋玄学的影响,分别写有重要的音乐著作,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阮籍著有《乐论》一篇,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一篇,作为同时代的两人,他们在音乐美学思想上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阮籍与嵇康两人的音乐美学思想,而要做好两人的比较分析,先要对两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充分和全面的认识,任何人的思想又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阮籍和嵇康两人谈起,进而论及社会历史思潮、个人生平经历等方面。本人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两人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其次比较两人音乐美学思想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阮籍似道而近儒,其音乐美学是伦理学的美学、嵇康非儒而近道,其音乐美学是纯艺术的美学。这样一个比较研究的结果,对于我们认识音乐美学史上著名的阮、嵇之异同,是合乎事实的。

对比分析阮籍与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补充和完善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更加深入的了解处在同一历史背景下两人的人生、作品与音乐思想,对今后发展音乐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本论: 阮籍和嵇康生活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是竹林名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二人既是好

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籍者必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

一、阮籍、嵇康其人

欲了解和比较两人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应从阮籍、嵇康两人的生平经历着手,再

分别来论述各自的音乐思想,任何思想的产生与时代精神和生活经历有关,因为他们都

是时代思潮的弄潮儿,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有密切关系,不了解其生平和经历,不可能

准确把握其思想。

1、 阮籍生平及其音乐美学思想

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陈留尉氏(今河南

省中部)人。阮籍乃“建安七子”之一,容貌优异,颇具才情,志气豪放,傲然独得,放任不羁,嗜酒任性,不拘礼法,原有济世之志,可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大乱,名士很

少有能够保全的人。但他为人十分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从来不评论时事,也不议论别

人的优缺点。故司马昭有言:“天下之至慎者,其唯阮嗣宗乎!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可谓至慎乎!”[1]司马昭之所以始终保护阮籍,而不采纳

何曾将阮“流之海外,以正风教”的主张,其原因就在于此。这也就是他处乱世而能免

祸的原因。

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2],做有音乐方面的一篇论著《乐论》。据推测,多认

为《乐论》属于阮籍的较早期作品,在阮籍的所有文章中并不被一般文史界看重,但因

为他集中论乐,本文就以《乐论》来论述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论》中以刘子提问“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乎?”开篇,阮先生回答,全文只此

一问,其思想基本继承了儒家《札记·乐记》的内容。阮籍的性情虽任性放诞,不拘礼节,在他的《大人先生传》中将旧习俗礼“一脚踢翻”[3]在此处却又体现了他的儒家礼

乐思想,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自然之道,乐之所始

阮籍是唯心主义音乐思想的代表,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先儒后道、先名教后自然的

过程。《乐论》开篇便提出问题: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1]《世说新语·德行》注引《魏氏春秋》

[2]李超宇著:《四库全书精华·史部》(晋书·阮籍传)

[3]牟宗三著:《才性与玄理》

夫礼者,男女之所以别,父子之所以成,君臣之所以立,百姓之所以平也,为政之具靡

先于此,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也”。夫金石丝竹、钟鼓管弦之音,有之何益于政?而

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乎?阮籍针对这个问题,首先确立了音乐的“自然之道”之说: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

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1]

音乐的本质表现为“天地之体,万物之性”,符合天地的本体,万物的秉性,音乐

就和谐悦耳,文章开篇强调音乐的自然本性。儒家《乐记》中有:“大乐与天地同和”,音乐是来自于天地自然的和谐,音乐的本质应该符合天地自然的和谐属性,这一点阮籍

同儒家音乐思想的着眼点是相同的。

阮籍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体现天地的精神、

万物的本性,符合天地的精神,保存万物的本性,如此音乐就和谐。认为音乐能使“男

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能使百姓“迁善成化而不自知”,收到“风俗易移”、“刑赏不用民自安”的效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2)推崇雅颂之乐,贬斥郑卫之音

《乐论》既然要求音乐必须平和恬淡,整齐划一,就必然推崇合乎其要求的“正乐”

——雅颂之乐,而贬斥不合其要求的“淫声”——郑卫之音。为达到贬斥之目的,阮籍在《乐论》中论述了“淫声”之危害及特点,论述了“淫声”的根源与摒弃“淫声”的方法。[2]《乐论》中关于对“淫声”论述,承认其重美、重善,但未及重真。要求音乐

应受制于礼,音乐应根据礼的规定进行“正乐”,扶植“雅、颂”,而摒弃“淫声”,因而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阮籍的道家思想追求自由,以自然为美;阮籍的儒家思想则

重理性,以合度为美。

3)礼乐正而天下平

阮籍推崇儒家雅乐,圣人作乐,必定要论及礼制,只有礼乐结合,才能有效的治理

国家而统治万民。礼乐思想在《乐记》中随处可见:

[1]阮籍著:《乐论》

[2]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1]

礼、乐、刑、政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治国平天下,将音乐放在于其它三者相同的地位,足见对于音乐的重视,虽看似将音乐的地位提高,实乃限制了音乐的表现内容,音乐只能表现为礼制,服从于礼制,实际上是阻碍了真正音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过于夸大音乐的社会作用。

礼制区分了贵贱等级,音乐和睦了上下关系,有了等级区分所以不争抢,上下和睦了所以不怨恨,不争不怨,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儒家礼乐思想的根本。可以看出,阮籍《乐论》完全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在这一点上,阮籍没有创新,只是反复论证“礼乐相济”[2]的思想,足可见阮籍这一放诞的文人生命中的儒家情怀,也反映他思想中的矛盾状态。

4)至于乐声,和平自若

在《乐论》中,谈到正乐的标准是平和,文中多次提到音乐的“和”。阮籍认为音乐平和,人们听了以后会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平和,就会表现为人和人之间的不争不怨,从而使得社会和谐。乐声应表现为人内心中平和的品德,音乐平和恬淡能使人心平气定、使人无欲,人无欲则天下太平。

5)反对以悲为乐

阮籍在《乐论》中还认为音乐的本质是喜乐而不应是悲乐,使人伤感流泪的音乐不配称为音乐,只有表现和乐之情,使人精神平和的音乐才配称为音乐。儒家《乐记》云:“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音乐,就是使人快乐的,这是人的情感所不能缺少的,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儒家是积极提倡音乐的,阮籍在《乐论》中夜说:“天下无乐,而欲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已难矣。”天下如果没有音乐,就会阴阳不调和,灾害丛生。这种宣扬“淫声”亡国论,否定悲乐,否定以悲为美的思想也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阮籍在他的《乐论》中透出的美学思想是先“雅颂”和“自然之道”,而后提出“平和恬淡”的审美标准,提出音乐必有整齐的形式,更要合乎严格的规定。贬斥了“淫声”,否定了悲乐,主张“正乐”、“正礼”,音乐既善且美,成“雅颂”之乐,这些是儒家音乐思想的精华,也是《乐论》全篇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阮籍的儒家生[3]蔡仲德著:《中国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

[1]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命情怀。

2、 嵇康生平及其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224—263,另一说223—262)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本姓为奚,因为避怨而迁徙道谯国铚,家住在嵇山之边,以“嵇”为姓。与魏宗室通婚,曾任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嵇康才华横溢,崇尚老庄,追求一种回归自然、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晋书·嵇康传》记载:

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1] 他的好友向秀在《思旧赋》中说: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嵇意远而疏。

[2] 从家人和朋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嵇康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他不喜欢做官,而向往一种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生活境界,这也是玄学思潮的一种典型反映。

司马氏当政后,嵇康长期隐居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与阮籍、山涛、向秀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不满于司马氏集团,又“轻贱唐、虞而笑大禹”,[3]“非汤、武而薄周、孔”,[4]遂遭钟会构陷,谓其“言论放荡,非毁典谟”、[5]“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无用”,[6]为司马昭所杀。其哲学思想受老、庄影响极深,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7]挣脱儒家礼教束缚,返还自然。诗长于四言,《幽愤诗》较有名。文以《与山巨源绝交书》为最佳,前人评为“千古绝调”。又酷好音乐,终身与琴为友,尤以弹《广陵散》著称,声调绝伦。所作《琴赋》以富丽辞藻铺叙琴的体制、奏法与功效,称道“中和”之美,而归结为声无哀乐,前人认为“精当完密,神解入微,为音乐诸赋之冠”。[8]

嵇康无疑是音乐家,不仅弹得一手好琴,还创作有“嵇氏四弄”——四首琴曲(《长[1]李超宇:《四库全书精华·史部》(晋书·嵇康传)

[2]李超宇:《四库全书精华·史部》(晋书·向秀传)

[3]《卜疑》

[4]《与山巨源绝交书》

[5]《晋书·嵇康传》

[6]《世说新语·雅量篇》注引《文士传》

[7]《释私论》

[8] 何焯《文选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6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阮籍评传》四、阮籍与嵇康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