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与公司一起成长:企业员工培训用书,》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与公司一起成长:企业员工培训用书,》

《与公司一起成长:企业员工培训用书,》

2016-10-15 12:03:5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05公司员工培训专用书-与公司一起成长

2005公司员工培训专用书

《与公司一起成长》

一家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路。“与公司一起成长”是员工的最高追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司关注自己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就是关注公司本身的成长与发展。

第一章 公司渴望员工成长

国际著名的战略发展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他们还发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成功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公司渴望员工成长

认同企业价值尽快融入企业

国际著名的战略发展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他们还发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成功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认可并推行的一系列价值观、行为方式与处理事情的原则。一名员工如果能够很好地遵守这些原则,就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企业的长期目标,就能很快地融入企业,从而取得大的发展。

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着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这些原则和信念似乎很简单,很平常,但正是这些简单、平常的原则和信念成为了它们发展的强大力量。

老托马斯·沃森早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就设立了“行为准则”。正如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他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同时也希望能借此反映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任何为他工作的人,都必须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

“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员工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以及庞大的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

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很难被企业接受

职业咨询顾问Jessica Qian认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尤其对于大型的稳定的企业来说,它们有着多年形成的企业文化。假如你与它格格不入,是很难被接受的。上班时精神不集中,在以前的公司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新的公司,却足以让你失业。因此,在初到一个新单位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它的企业文化,知道哪些事情是绝对禁止的,哪些事情是需要学会习惯的。比如,一些大的企业虽然待遇优厚,但可能制度要求极严:每天必须着正装上班,准时打卡记考勤。如果你希望得到这份工作,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定。你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接受它的企业文化。如果上班时间听音乐,实在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

许多著名企业都会考虑应聘者是否能够认可和适应本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因为这决定了这个人能否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他们并不强求员工个人能力非常出众,但必须有团队精神,能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客户第一,自律,质量,创新,工作开心,看重结果”——这是世界著名的大公司英特尔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英特尔聘人的首要条件就是认同这个精神、这种文化,员工必须融入企业的文化,因为这是英特尔的凝聚力所在。英特尔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品牌,其创新精神在招聘过程中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英特尔在各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愿意招那种学习成绩虽是3分却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最好是在校期间就完成过颇有创意性的项目,那么这个人更会受到英特尔的青睐。

员工必须知道的公司四项要素

微软对员工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熟悉本公司是每个员工的必修课,因为只有熟悉本公司情况,才有可能把公司情况介绍给你的客户,反之,必会引起客户的怀疑。”

要想融入企业的文化,了解公司的一切是必要的,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公司了如指掌:

第一,公司的成长历程及声望

每家公司都有其独特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了解这个价值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因为这有助于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自己是公司的主人,从而让员工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

有关公司的各种信息资料最主要的有: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的日常行为规范、公司的财务情况、生产情况、在同行业中的评价与声望、产品市场占有率等等。

第二,公司主要管理层人员的姓名

员工进入公司时应了解一下公司的人事,特别是公司主要领导以及姓名。因为公司的主要领导决定着公司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他们的变动往往会影响公司的对外政策。因此,员工绝对有必要对

有助于构建互助、团结、学习型的团队,有利于提升公司文化的深层理念,提高竞争力。

第三,公司的运行模式与程序

要真正了解公司的文化,除了了解公司的历史变革以及它的声望之外,也必须熟知本公司现行的运行模式与程序。了解公司未来的长远目标,通晓公司的工作流程,可以增进自己对公司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第四,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

了解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熟悉公司的战略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的蓝图,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司的未来。

要靠你自己去观察

要融入一个企业的文化,首先要找出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要亲身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并身体力行。企业的员工手册、企业文化手册是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认清公司的企业文化还需要靠员工自己去观察,看自己的同事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反馈。也可以与同事交流,了解公司的情况,了解上司的好恶与禁忌,从而获得宝贵的职位。

进入企业后,只要细心观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获得许多关于企业文化的信息。进入一个企业,不管你位置多重要,也必须积极地去适应这套文化。改变是站稳脚跟之后的事情,需要做的就是表示出你对现存文化的尊重。

了解了企业的文化后,就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企业文化。如果发现公司员工经常加班加点,你就不能按时来按时走,否则不但上司看不惯你,就是同事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印象。

如果员工希望在公司内有好的发展,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不能仅仅限于企业文化约束什么,还要搞清楚企业倡导什么,并从更深的层次上找出企业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化,从而为推进企业文化、完善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打好基础。只有真正融入一个企业的文化之中,才能在职场上实现突破。

不要甘于平庸

商业社会中,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充满了挑战。一个企业,若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潮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奋斗的精神。而企业的前进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只有在员工的推动下,企业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不能甘于平庸,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甘平庸是好员工不可缺少的品质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这一品质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适应社会,创造更为辉煌的成就。

韦尔奇曾告诫通用的员工:“如果通用电气不能让你改变窝囊的感觉,那你就该离开这里。”通用电气要求每个员工都不能甘于平庸。为了鼓励员工提升自己,通用电气把员工分成三类:前面业绩最好的占20%,中间业绩良好的占70%和最后面业绩较差的占10%。在通用,最好的20%的员工必须在精神和物质上受到爱惜、培养和奖赏,因为他们是创造奇迹的人。最好的20%和中间的70%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总是在这两类之间不断地流动,但是,“依照我们的经验,最后的那10%往往不会有什么变化。一个把未来寄托在人才上的公司必须清除那最后的10%,而且每年都要清除这些人——以不断提高业绩水平,提高员工的素质。通用的领导者必须懂得,他们一定要鼓舞、激励并奖赏最好的20%,还要给业绩良好的70%打气加油,让他们不断进步。不仅如此,通用的领导者还必须下定决心,永远以人道的方式,换掉那最后10%,并且每年都要这样做。只有如此,真正的精英才会产生,企业才会兴盛。”

不甘于平庸是企业对员工的一项重要的标准。不甘于平庸的人最受企业的青睐,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会沮丧,永远充满朝气,工作起来劲头十足。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发表讲话时说:“看到员工努力向上的情景,他感到非常欣慰。在这令人忧患的时代,本公司能很快从战争所带来的混乱中站起来,迈向复兴,就是因为我们比任何创业者都更能争取上进。我认为人人必须不甘于平庸。努力向上,才能创造出佳绩。”

甘于平庸是最大的失败

在不甘平庸、努力进取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冒险的。有些员工因为害怕受到挫折,就甘于平庸,不求进取,却不知道甘于平庸实际上就是挫折,而且还是最可怕的挫折。“幸运总爱光临勇敢拼搏的人”,不甘于平庸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勇气和魄力。

实际上,不甘于平庸,积极挑战高目标,并不总会带来失败和挫折,相反,不甘于平庸常常是与收获结伴而行的。有想法才有行动,有行动才能够成功,要想有卓越的成就就不要甘于平庸,既有成功的欲望,又有敢于成功的行动,这才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好的员工。不甘平庸与风险不仅联系在一起,它的另一端还连着机遇,只有不甘于平庸,敢于冒风险,才能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不甘于平庸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财富。要想不甘平庸就必须有坚定的毅力,有成功的信念,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当然,不甘于平庸并不是一味蛮干,它不仅需要有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还需要理智地思考和智慧地选择,需要他人的协助。不能够单凭感觉和运气,而应尽可能在充分掌握资料的情况下,在智慧的支持下去冒险,并与胆识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不甘于平庸。

对工作充满激情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他的这种理念已成为微软文化的核心,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世界傲视群雄。

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是企业最欣赏的人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工作抱有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进步的根本。具有激情的员工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对于工作饱含激情的人,永远都是企业最为欣赏的人。

微软公司宁愿任用曾经失败的人,也不愿要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人。微软在对应骋人员面试中有一个名为“挑战”的秘密测试武器。“挑战”的最早版本出现在口头进行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中,测试的人可能会给出无标准答案的公开试题,例如在不使用秤的情况下,怎样称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答案显然不是惟一的。如果被测试的人不断地改变答案,那么得分为零。只有在被测试者利用逻辑为自己的答案进行辩护,并连续挫败两次“挑战”时,答案才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考官会引导应聘者说出一些完全肯定、毫无争议的正确答案,然后说“等一下”,故意和他唱反调,直到他们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为止。没有激情的应聘者会选择放弃,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被录取。而一个有激情的应聘者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才可能被录用。

让我们看看一个普通的微软员工是怎样看待工作的吧。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回忆起这样一件事:一位微软的研究员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开复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

微软的员工都非常渴望参加一些全球性的公司内部会议,这些会议对新员工尤其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成千上万的人聚在一起交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技术近乎痴迷的狂热和对客户发自内心的热情,这样的会议通常是在大家的欢呼,甚至是眼含热泪的情况下结束的。如果这些场景能够激起你同样的感情,你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一位微软人说:“没有这种热情,你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就很难说服他们。这种热情就来自于某种内在的东西。在微软工作,热情与聪明同等重要。”

篇二: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完整版)

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黄瑞董事长在集团员工培训专题讲座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25日)

这个题目给了我已经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一直在思考。我觉得能够利用这次机会,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这个事情很好。我更想借此机会发动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些问题。员工如何与企业共同成长,这个课题非常深刻,而且意义深远,作为每个管理者,每个员工个人,都应不断思考。我多次说过: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员工才是企业的灵魂。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再高明的制度,如果没有具有职业道德的员工和管理者的遵守,制度很快就会瓦解;再高效的组织,如果没有有效率的员工和管理者的支撑,组织效率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毛泽东也曾精辟地概括过一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这里,他们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人是一切活动的核心和关键。随着我们地铁集团业务的不断拓展、人员队伍的不断膨胀,特别是在当前我们还有“保开通”紧迫任务的情况下,怎么通过对人的有效管理来保障我们的目标,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认真面对,而且会是一直面对的重大课题。当然,这个课题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更何况在整个管理领域中,最复杂的那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今天我主要想从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这个角度来尝试

做一些探讨,阐明自己学习、积累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管中窥豹,供大家思考,并希望结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员工如何与企业共同成长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二是面对员工,企业应该怎么做;三是面对企业,员工应该怎么做。这三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要面对,而且深思。

一、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按照一般管理学的论述,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初所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但对人的认识是有缺陷的,一是把人看成“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刺激;二是把人看成和机器一样的工具。第二阶段,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推行的行为科学理论,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但仍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管理技术理论,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实践表明,尽管现代管理技术是有效的,却不能代替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和人员的现代化。于是,逐步出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更多依靠

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推行人本管理(也就是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同时把系统管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基于以上的认识,现代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都可以做出很多解读,例如合同关系、契约关系、雇佣关系、合作关系、伙伴关系等等。但我更倾向于把它比喻成一种特殊的“婚姻”关系,因为我觉得这样不仅更形象,而且内涵更全面。既然类似于婚姻关系,那至少就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

这种关系要你情我愿,一拍两合,单相思是难以成事的,强扭的瓜不甜。现在的人越来越自由,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强制性的婚姻即便还有,也已经很少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选择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谁强迫谁的问题。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点例外的是目前国有企业的领导,他们在选择任职企业这方面的自主性要差一些,主要还是服从于组织的安排和工作的需要,因为国有企业本身并不是一般经济意义上的企业。我们地铁集团一直以来也不断有一些员工因为各种原因离职,但同时又有更多的新鲜力量加入,队伍迅猛扩张,这都是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正常现象。离开的员工,让人感到遗憾,希望他们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这也说明我们还存

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的吸引力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尽管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所有人的选择标准,但地铁集团的大门始终是为有志者敞开的。

第二,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依存关系以双方相互的责任和义务为基石,就像夫妻之间相濡以沫、同舟共济一样,企业依靠员工来创造价值、获得利润,而员工依靠企业来维持生计,实现物质上和非物质上的个人追求,两者互为依托、互利共赢。所以,员工是企业之本,企业是员工之根,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我也经常说:公司是躯壳,员工是灵魂。没有灵魂的躯壳,只会走向腐烂;没有躯壳的灵魂,也只能随风飘荡。能够正确对待这种关系,企业和员工才会共同遵守相互之间约定的规则、制度,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甘愿接受违背规则、制度的后果。能够正确对待这种关系,企业就不会漠视自己的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给予员工尽可能丰厚的回报;员工也就会自觉地与企业荣辱与共,不离不弃,全心投入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同时,双方还都要有不断进取的危机意识,都要努力跟上对方的节拍,满足对方的发展要求,否则这种依存关系也有可能解体。

第三,这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关系。

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夫妻之间同床异梦,婚姻关系显然就难以持久,分手只是迟早的事情。古人也说: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时时刻刻指导着一个人的实践。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硬要靠在一起,做什么都不会合拍,矛盾、冲突、磕磕绊绊一定会是家常便饭。我喜欢高雅,你非要“三俗”;我追求高尚,你非要卑鄙;我推崇绅士,你非要瘪三;鸡同鸭讲,牛对马叫,结果只能是灾难性的。我们地铁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成果”,如果你是时时、事事都抱着扯皮推诿、敷衍苟且、少干多拿那种工作心态的,那么你就显然不容于我们这个企业,这样双方都会痛苦,就应该早点说再见。

第四,这是一种需要双方共同呵护的关系。

有人形容,婚姻是棵树,是一棵需要用爱来浇灌,用忠诚和信任来培育,用理解、尊重和责任来支撑的树,精心呵护才能使它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吵吵闹闹这样“毛毛雨”的淋洒。同样,维系员工与企业的纽带,也不应该只是一纸劳动用工合同中那些冷冰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条款,应当还有一种感情因素。这种感情来自于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表演舞台和展示机会,来自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可、为企业的奉献,以及因此而得到的价值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来自于同事之间点点滴滴的关爱、帮助和友谊。日本不少企业迄今还在实施员工终身雇佣制,这主要根植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意识。在日本,员工把企业当

篇三:与公司一起成长

这次我讲述的是第二章节《实现与公司的互动成长》

正如席慕容所说,“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而这“走过”与“走下去”的转折口,正是偶然中的必然。

作为国家,落后就会挨打;作为个人,落后就意味着生活的窘迫。 找的工作好,不如企业发展得好,为何?

个人的发展得依托于企业的造就、领导的栽培,当我们学会经营自己,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同企业的长远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那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并顺利实现个人理想,不管你是企业高管,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只要愿与公司战略同步,就一定能得到持续地成长,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成就个人。

公司经营目标不断提高,企业不断壮大,我们也需要同步学习并力求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我们个人的发展才能同企业的发展协调并互相促进。

如果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却没能及时提升到相应的高度,那我们就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新的需要,并会拖累企业长远战略的步伐。于已于企业来说均不利。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在和公司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成就感,是赵楼让我们这些互不相干的人走到一起来,并且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用好的心态去对待工作的每一件事,学会快乐地去完成它。这样我们就可以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并且可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喜悦。无论我们身处在何种岗位,无论我们职位高低、大小,我们都尊重自己的工作,肯定自己的工作,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在工作中获得技能与经验,是最大的收获。

机遇是人创造的,只有懂得珍惜现在,才有机会赢得未来。调整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保持与公司长远战略的同步,与公司一起成长,成就公司伟大事业的同时也就造就了个人。

是企业给了我施展的舞台,使我能够在工作中继续的学习、锻炼、成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企业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事业。尽管每个人的职位、岗位各有不同,能力有大有小,但我想只要不遗余力的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干好的基础上,去尽量帮助别人,为企业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就已经是对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最好报答了。

我们进去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盘散沙般的面粉,被社会不断搓揉,摔打,最后变成非常有韧性的面团的过程。在这种考验下,你锻炼出来了,那么将来遇到了失败,痛苦,你都能从容承受。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承受不了人生的压力,注定会叹息一生。所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锻炼自己确定目标的能力,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能为一个目标去拼命奋斗,最后取得成功 。

都知道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上千遍万遍,不出错,就是不简单。员工靠企业生存,企业靠员工发展。个人的成熟也预见了企业的成熟,这是相辅相成的。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就如同小溪与大海的关系。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曾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永不干涸?”弟子们都面面相觑,没有人回答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只有无数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时,才能迸发出海一样难以抵挡的力量。因此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追求只有与企业的追求精密结合起来,并树立与企业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和企业一起得到真正的发展。员工必须认同企业,心忧企业的兴衰,与企业一同成长。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自己赢得赞誉,才能建设有极强凝聚力的公司形象。

人,活着,总是需要进步的。因为不仅企业在进步,整个社会都在进步。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生活交给我们的作业,让我们在曲曲折折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它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应适应并用不畏惧的心理对待它,只有多经历它,而每经历一次,我都会更加成熟一点,更加坚强一点。因为永远都一帆风顺不经历挫折的人,他的人生书集就只有

一些虚浮的文字,没有色彩,没有激情,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千篇一律,年龄上他在长大,但心态上,他却还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点风吹就会击倒他。 可以这么说,是公司的进步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在成长、进步,公司的巨变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理想、理念,公司改变着我们,我们改变着公司,我们与公司共成长??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人生的加法,是给我们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财富的积累,加入亲情的温馨,使人生更加丰盈。而人生的减法,是为我们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环境的纷扰,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

生命也是一道算术题,随着时间推移做着加减法。当这两条曲线交叉时,生命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零,0 乘以任何数都等于 0。再多的也都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的算术公式。加法减法并用,两个轮子齐转,生命之旅才会风光无限。

雷锋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与公司一起成长:企业员工培训用书,》》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