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党员标准大讨论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同学会同学代表的致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民主生活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2017年公司企业总经理新年致辞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鼓舞着文化和旅游业界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进行深度融合。
一、深挖文化“富矿”,打造文旅标签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过程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体验,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期待。尤其是当下,历经3年疫情,人们迫切需要情感上的慰藉、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放松。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弥补纯自然风景旅游的不足,还可以陶冶游客情操,并能给目的地城市和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精品是助推文旅深度融合的优质媒介,各具特色的文化“富矿”足以带火一个地区、带旺一方旅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首歌、一部剧,就能让人爱上一座城。十多年前的电影《非诚勿扰》,让西溪湿地瞬间传遍全国;一首《早安隆回》,让一个湖南小县城集聚巨大的人气流量;一部《山海情》,让“宁夏闽宁镇”“贺兰山东麓”名号更加响亮。春节期间,横店影视城策划推出春节大庙会系列主题活动,在清明上河图等影视景区打造的沉浸式“横店灯会”成为爆款,单日吸引游客高达4.2万人次。可见,文化的创新创造,正给旅游的“出圈”“破圈”提供无限可能。不断以文化精品来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
文化“爆款”时常催生文旅“爆点”,文旅标签时常能给景区带来“爆表”人气。像宋城演艺集团的一台《宋城千古情》,从1997年上演至今,观演群众超过1亿多人次;历经十年打造的乌镇戏剧节,年年一票难求,成了乌镇的一张“金名片”;还有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给杭州岳王庙和安阳岳飞庙都带来了大流量,杭州小吃“葱包桧”随之走红,一家小店一天就卖出800多份;一曲《碇步桥》,带火了泰顺的碇步桥旅游,游客人数飙升至去年同期的8倍多;在电视剧《狂飙》爆红后,剧中“京海市”的取景地——广东江门也热度飙升,乘着文化作品的“东风”,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折射出了一种文旅融合发展新时尚。可见,优质角色、优质作品才能创造时代流量,为文旅融合添砖加瓦,给予广大群众更多期待。
二、运用“文旅+”模式,创新融合业态
部分地区文旅融合存在项目内容同质性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等堵点。比如,有的文化公园没有文化,主题乐园不见主题;有的地方自然条件很好,硬件也越做越豪华,但一上项目就是玻璃栈道、空中秋千、竹筏漂流。只有进一步找准文旅融合着力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文旅融合的供给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面向未来,多方主体需要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运用“文旅+”模式,找准产业结合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文旅+研学”“文旅+农业”“文旅+美食”“文旅+体育”等新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如“淄博烧烤”的走红,既提振了文旅消费,也让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旅游景点呈现在更多人眼前,实现了美食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三者协同发展;黔东南“村超”一头是足球的盛宴,一头是文化的华筵,做到“以体育之名,让文化唱戏,促旅游创收,走出一条振兴新路来”。
当然,文旅融合需要以项目作载体。我国文旅“硬开发”阶段基本过去,需强化“软开发”,打造品质更高、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项目、服务,开发文化价值显著或文化特征突出的旅游文创商品、旅游演艺、主题乐园等多种新业态,以促进文化和旅游更高水平融合,培育和壮大文化和旅游品牌,继而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各地需要抓好自己的产业带建设,谋划好丰富多样的文旅项目,持续提升重点景区能级和吸引力,使之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如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西安大唐不夜城等项目的涌现,让大众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推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新的文旅项目,比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露营、低空飞行、冲浪等,与其观望不如积极接纳、规范发展。
三、拓宽文旅融合思路,吸纳文旅行业流量
当前,文化赋能的“新芽”,正孕育着未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春色满园。我们要打开思路、勇于变革、先行探索、抓住机遇,在行业发展的风口处抢占先机。
一是参考已有案例,开发当地资源。虽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但开发方式总有相似。因此,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立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备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二是科学应用新技术、新手段。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旅行类直播观看人数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仅去年一场名为“看山河”的文旅直播活动,某短视频平台在线观看用户数就超2.9亿人次。实践表明,新技术、新手段已成为文旅行业流量进场的新入口,艺术加工、技术嵌入能够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因此,在文旅领域应积极挖掘融合契机,让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以激活文旅融合新浪潮、新风尚。
三是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谋划招引一批高质量的重大文旅项目和高素质的文旅领军人才。政府部门在重点人才项目实施、各类文化人才评选表彰等方面,要有意识地把文旅融合人才纳入其中,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加入文旅行业;文化和旅游行业应开展职业资质互认,完善各自的知识技能结构;高校则可通过教育理念和模式更新,尝试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人才,通过目标导向、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实操训练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多元化的知识技能培养体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998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