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九年级人们教育版语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九年级人们教育版语文

九年级人们教育版语文

2016-10-14 12:53:2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经典)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

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

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作业:

1、 熟读并朗诵诗歌。

2、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篇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同步参考答案

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参考答案

语文(九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自主性探究】1略2.果—裹 娇—骄 搔—骚 彩—采3.D4.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并由此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5.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开放性作业】1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2“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3.这句主要是作者自指,即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4.长城、黄河、群山、高原;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同时也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阔和壮美5.化静为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格,赋予群山和高原以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富有美感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拓展性学习】1.上阕描写山水的景色及引起的联想,下阕回忆当年旧游情形。2承上启下(过渡)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学以致用】4.合乎题意即可,示例: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或: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2雨说

【自主性探究】1略2.A3.(1)初春时淡淡的余寒;停滞,不流通(2)这里借用来指忍受冬寒4.略5.结构作用:是“雨”诉说着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内容要点分别为:①第1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②第4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③第6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④第9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6.表达了作者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抒发了对大地、对孩子们的热爱和殷切的期望与祝福

【开放性作业】 1.运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使整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也易引发阅读和思考的兴趣2.“雨”象征着一位给大地带来春天、为孩子们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精神、品格:她是伟大而崇高的无私奉献者,她为了孕育万物而不惜牺牲自己,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万物的生机和希望3.写出了春雨无比温柔、体贴入微的特征4.呼唤乳名是大人与孩子最亲昵接触的一种方式,可见春雨熟悉并关爱每一个孩子5.D6.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要孩子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未来就会美好

【拓展性学习】1.太阳,人们(或“人民”)2.“让??让??”句表达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急切心情;“快??快??”句表达了太阳渴望人们醒来,看到光明,看到美好事物的急切心情3.拟人,便于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4.象征着光明、希望和胜利;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新生活的向往,同时唤醒和激励人们以革命必胜的信念迎接美好生活的到来

【学以致用】略

3星星变奏曲

【自主性探究】1、2略3.(1)聚精会神地看(2)孤独,冷清(3)更加值得珍惜,更加宝贵(4)安静 4.朦胧诗,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5.第一组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喻示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第二组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喻示冰冷的现实世界6.比喻,对诗意生活、光明理想的追求

【开放性作业】1.①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

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②“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和冷酷无情③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2.星星象征了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表达了对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3.“鸟落满枝头”渲染的是一种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氛围和环境;“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人在视觉上有密集之感,但不会感到热闹,反而更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将二者类比联想,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都将人们带入一种朦胧迷离、令人陶醉的境地

4外国诗两首

【自主性探究】1、2略3.英, 《诗歌》,俄罗斯,农/乡村大自然4. (1)拟人(2)比喻、拟人(3)拟人5.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 ;静谧、美丽

【开放性作业】1前者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了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充满生机。后者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2略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展示了夜的静谧和美丽,表现了诗人安适的心情4不重复。 而是以反复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从而深化夜的静谧、美丽氛围,令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动和律动5以这种冷清景象衬托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6本诗通过抒写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断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积累运用1.略2.A3A4.C5.略6. (1)只识弯弓射大雕,还看今朝(2)大自然沉浸在梦乡,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7.略二、阅读理解(一)8. “久飞的鸟”由于飞行日久,往往会觉得困倦,甚至会失去继续飞行的动力;而“学飞的鸟”由于处于学飞的过程中,对飞会充满热情,为了获得这项技能而敢于尝试,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和无所畏惧的精神9.对比,凸显主旨(二)10.①于是②曾经11.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意思对即可)12.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三)13.希望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之中,学会乐观,能够过着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一代儿童的关爱与祝福14.作者赋予“雨”以人的感情与思想,使诗文更富有生命力,生动而又形象,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力,也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15.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16.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17.示例:《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三、写作表达略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自主性探究】1.略2.副顾至淘贯聒义骛3.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4.《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饮冰室主人5.敬业和乐业有业敬业乐业责任心趣味6. ①看变化、进展,心中充满希望;②在拼搏奋斗中体验快乐;③在竞争中品味胜利的喜悦;④专心致志,省却烦恼

【开放性作业】1.“有业”是“敬业”的前提、基础,没有它,“敬业”“乐业”便无从谈起2.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3.提示:从“敬业”与“乐业”两方面来谈4略5.引用名人名言能增强说服力,用通俗语言进行解说,便于听众理解6.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示例:同意。这里的劳动是广义的,泛指所有的工作。一个人只有参与劳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体现个人价值。示例:不同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越来越被重视,休闲活动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类或者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动”7.如:看大门的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情,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

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拓展性学习】1.略2通过敬业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3①是干中学,学中干,为干得好而学②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③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4.①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②正反两方面论述5.本文是以设问开头,提出问题,引入论题;《敬业与乐业》则是交代题目的来源,并亮明自己的观点6.语气要委婉。示例:叔叔,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您现在不要驾车,好吗?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自主性探究】1.略2.咒曙挠媚3.略4.雨果 法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5.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与良知的呐喊和呼唤

【开放性作业】 1.这一句话,雨果用“巨星陨落”评价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的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2.他所处的那个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3.例:“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智,他是安抚者”(分析略)4.“微笑”比喻伏尔泰非凡的人格因为“睿智的微笑”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5.例:是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讽刺/是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6.形象、生动地说明伏尔泰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从而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7傅雷家书两则

【自主性探究】1.略2.①心胸开阔,不受牵扰和影响②形容气势很盛3.略4.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劝勉他面对感情的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5略6.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开放性作业】 1.首先,应该对情绪的跌宕起伏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其次,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2.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败而一蹶不振

3.胜不骄、败不馁(理由略)4.①得知儿子艺术上取得成功②儿子为祖国增光③想到儿子将来一定有更大成就④儿子取得成就仍保持对艺术的谦卑5略6.要点:①站在朋友的角度,以十分平和的口气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②交流艺术上的共同感受,志同道合,互为知音7.略

【拓展性学习】 1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耐得住寂寞2缠身左右包围3因为当代人面对的诱惑太多,正如文章所说,经常会有结婚宴请,同学聚会,生日派对,母校校庆,考察学习,出境旅游,扑克麻将,彩票足球,度假休闲等事情干扰,因此要想坚守寂寞是十分困难的,也是很难做到的4.父爱是成功了给你庆贺,促你继续前行的号角;父爱是孩子犯错后不忍落下的巴掌,是孩子害怕时提供的坚实的胸膛;父爱是深藏于地下的树根,不断为枝干送去营养,却从没想过让枝叶看看自己的苍老

8致女儿的信

【自主性探究】1~4略

【开放性作业】1.是因为上帝把人看做一般生物,人类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爱情的无法毁灭,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2.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与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共创幸福3.对比 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4.略5.指“心灵的追念”6.意识到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意识到了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7.“这”指的是“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因为爱情征服了上帝,上帝被其深深地感动,而又无可奈何,所以说“它高于上帝”8.点明全文主旨的议论句:“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接受”“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9.不可以。这里“永恒”表现的是人的执著与忠诚,照应了文中所讲的故事,去掉后会影响表达效果10.“纽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表明爱情可以使人类不断地繁衍、生存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1.B2.略3.C4.D5.D6.例: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作者和出处略7. ①希望之光永远不能泯灭,有了希望就有了追求。②追求光明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二、阅读理解(一)8.轻柔、细密9.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芍药在春雨滋润下的娇态,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二)10.D11.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12.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三)13.学会拒绝,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生活更加美好(或者“学会拒绝”或“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或者“让我们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14. 内容上,从反面证明了不懂得拒绝不良诱惑的后果运用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逻辑更严密,文章更具说服力15.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封建时代,他们的拒绝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现了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这在当时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在今天这种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如果一味拒绝,就会失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贡献的机会16.示例:拒绝懒惰,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虚度光阴,使人意志消沉,难成大器(四)17.回忆女儿5岁那年冬天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晨跑的事。作用:是将生活中的冬天与人生的冬天两种意义巧妙融合,自然地引出对即将成年的女儿的人生忠告18.从七个方面给予忠告,即遇到疾病、陷入贫穷、遭遇失败、落入孤独时切勿自弃,要爱惜自己,自珍自守;处理好相貌、衣着、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具体忠告略。可归结为两点:正视人生苦难,尽一切人生之责19.提示:此为仿写题,应该在句式、修辞、所创设的情境、感情基调等方面与原材料相一致。20.提示:判断的理由要做到两结合:一是结合作者的看法,以免偏离大方向;二是要结合自己的身份,避免泛泛而谈,架空分析。21.“冬天”比喻人生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希望即将成年的女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战胜一切苦难,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人生的思想感情三、写作表达略

第三单元

9故乡【自主性探究】1~2略3.①已经②无缘无故4.小说《呐喊》鲁迅周树人浙江绍兴人5.闰土、杨二嫂6.重要的三处对比描写;①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的对比②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③二十年前的杨二嫂与二十年后的杨二嫂的对比。示例 :现实的故乡是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记忆中的故乡是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作用: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 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示例: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的对比。作用:通过各方面的对比,把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人与人日趋冷漠的主题揭示得更深更广

【开放性作业】1.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2.指人的观念、地位、生活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3.老实巴交、愚昧,呆滞麻木,寄希望于求神拜佛,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的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4.故乡的萧条破败,与闰土之间形成的“厚障壁”,“我”已经觉得故乡不值得留恋了5.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作者所执著追求的,不仅是重建儿时那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人”的生活6.更加突出现实中故乡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败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7.名言略。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坚持不懈奋斗,脚踏实地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无”

【拓展性学习】1.C(综合全文内容可知,作者虽然对故乡现状中的有些现象感到失望,但也有对故乡变富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2.满眼是椰树的夹道,霓虹闪烁,满耳是粤语喧哗、粤曲高扬3.相同点: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隔膜。不同点:选文中的“无形障碍”的成因是故乡的人透过“钱眼”看“我”,金钱遮蔽了乡情;课文中的“我”与闰土之间的“厚障壁”则是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4.这种心情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对故乡日渐富裕的喜悦,又有对故乡种种畸形、病态现象的忧虑5.B(第三段第①句是个总括性的句子,概括了②至④句的内容,所以应独立一层,由此可排除C、D两项;第⑤句和⑥、⑦句联系紧密,写“我”与“故乡人”之间的“无形障碍”,

所以⑤、⑥、⑦应为一层,故选B)6B

7示例:教室的前面有块黑板,不,那并非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10孤独之旅

【自主性探究】1.略2.略3.①丰富、富裕 ②原意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这里指暴风雨异常猛烈4.杜小康 寡言少语、性格刚强、吃苦耐劳5.一、点明杜小康放鸭的原因。 二、杜小康父子俩离家时的依恋之情和初到目的地的情景。三、写父子俩在芦苇荡放鸭的孤独与杜小康经历风雨后的成熟6.答案示例:“孤独之旅”主要指杜小康在孤独中的成长的过程。具体而言,因家道没落而失学,失去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是孤独;随父亲一同放鸭,远离了自己熟悉的村庄及人群是孤独;父子间干巴巴的交流更让人寂寞和孤独;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让他有一种“永远也逃不走的感觉”,未卜的前途更让他恐惧和迷茫。就在这孤独之中他长大了,坚强了7.失去交流的环境;失去了人文环境;恐惧自然环境;恐惧未来环境

【开放性作业】1.明线:养鸭的过程;暗线:杜小康的成长过程。这两条线索交相辉映,意在揭示主人公经历过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最后走向成熟的过程2.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只有经历过一番痛苦的磨难,人才能真正长大。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所承受的磨难,因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3.这是细节描写它既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中寻鸭“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脚钻心的疼痛”的情节;同时再现了杜小康的坚强、成长与收获。那带血的父亲的脚印,那带血的群鸭的羽毛,含义深刻,余味无穷,让读者读后沉思良久。如果删掉,一是行文不完整,二是使文章变得过于浅白,也难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情感共鸣4.反映了小主人公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心情开朗、欢畅,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5.他为自己能够独立承受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忍受精神上的寂寞而感到欣喜,这是兴奋的泪6.略

11我的叔叔于勒

【自主性探究】1~2略3.法莫泊桑《羊脂球》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于勒的命运赤裸裸的金钱菲利普夫妇4.略

5.可鄙之处:咒骂多得十个铜子小费的弟弟为流氓;可怜之处:为了省钱自己不吃牡蛎,也不让若瑟夫吃牡蛎(可鄙是因为他们看金钱重于亲情,可怜是因为他们的贫穷)

【开放性作业】1.菲利普夫妇。 “我”是叙事的主体,是事件发生的见证人。于勒是文章情节发展变化的根源,是文章的关键人物。菲利普的女儿、女婿等起着陪衬、烘托和丰富情节、活跃场面的作用2.(环境描写略)景色从轻快明朗到阴沉浓重,反映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心情,前者欢快,后者沮丧失望3.从文中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什么不同,但从排列顺序上看,作者颇具匠心,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加了一个“亲”,反映了“我”对贫困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及不满,重复写,起到表达强烈感情的作用4.略5.“盼”于勒是因为他有钱;“躲”于勒是因为他贫困潦倒,金钱决定了人与人(即使是亲兄弟)之间的爱与恨,关系上的亲与疏,远与近

【拓展性学习】1.“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2(1)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3参考示例:①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参考示例:②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4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看法: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5.略6.略

12心声

【自主性探究】1. 略2.窘噎祷窣3.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4.学校要上公开课,非常喜欢小说《万卡》的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遭到老手的拒绝,李京京心里不服气,他不仅自己努力练习,

篇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达标题

1.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1分)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

2.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能面刺寡人之过 是寡人之过也 ..

B.上书谏寡人者 .

C.能谤讥于市朝 .

奋笔疾书 .朝服衣冠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D.虽欲言,无可进者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1分)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成语“一鼓作气”是从课文中的 一句化用而来的。

(2)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 。

(3)《别云间》中“ , ”一句表达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

(4)《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

(5)王观的《卜算子》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

5、按原诗填空(4分)

(1)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3)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 _____。

(4)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 ______。

(5)成语“辗转反侧”出自《关雎》“_____ ______ ,___ ______”一句。

(6)曹刿认为“取信于民”的具体事情是: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6.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8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通 的意思。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的意思。

(3)甚矣,汝之不惠 通 的意思。

7.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语(2分)

(1)()乃入见。( )问:“何以战?”

(2)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 )竭。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

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

上弦。⑤修:设置。⑥ 饬:谨慎、恭敬。

9.解释加点词语。(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 ..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 ) (4)必以情 ( ) ...

10.翻译(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1.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12.曹刿“请见”的主要的原因是()(1分)

A.齐师伐我 B.公将战C.肉食者鄙 D.战则请从

13曹刿认为作战取胜首先要靠“取信于民”,文中“取信于民”指的是下面的哪件事( )

A.齐师伐我。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从哪里可以看出“肉食者鄙”?(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⑥②③④①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研读甲乙两段,完成下列表格。(4分)

2.选出每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2分)

① ②

①A.亲戚畔之 B.小大之狱 C.忠之属也 D.封疆之界 ....

②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以天下之所顺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

3.(甲)段中,作者着重从“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谈到了“人和”的

重要性,然后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乙)段从两个人的对

话中,能够反映(甲)段揭示的这一实质的句子是。最后

以肯定的语气指出其结果的句子分别是 。 。(4分)

4.这两段都是写战争的,阐明的是同一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道理 (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①忌不自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B.①朝服衣冠 ②有时朝发白帝 ..

C.①闻寡人之耳者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D.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3.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

批注。(3分)

示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

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

4.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

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3分)

不同: 启示:

5.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皆以美于徐公 以: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③期年之后期年:

④皆朝于齐朝:

⑤朝服衣冠服 :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2分)

9.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2分)

10、邹忌是如何劝说齐威王纳谏的?

(三)母亲的三句话 (14)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

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

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

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

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

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

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

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

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

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

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

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

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

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

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

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

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

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

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

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

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

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

16.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3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九年级人们教育版语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9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九年级人们教育版语文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