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河南科技大学教育在线首页登录 正文 本文移动端:河南科技大学教育在线首页登录

河南科技大学教育在线首页登录

2016-10-14 11:51:1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课程名称 题 目 学 院 班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日 期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农电112 姓名: 学号:设计题目:传统优化算法在电网最优潮流中的应用设计

一、设计目的

熟悉专业课程设计的相关规程、规定,了解电力系统,电网设计数学模型的基本建立方法和相关算法的计算机模拟,熟悉相关电力计算的内容,巩固已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学习撰写工程设计说明书,对电力系统相关状态进行模拟,对电网设计相关参数计算机计算设计有初步的认识。

二、设计要求

(1)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收集、分析以及总结,给出相应项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2)通过课题设计,掌握电力系统计算机算法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步骤。

(3)学习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方法和计算结果。

(4)学生应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投入到课程设计过程中,认真查阅相应文献以及实现,给出个人分析、设计以及实现。

三、 设计任务

(一)设计内容

1.了解电网潮流的分析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了解电网潮流的最优分析的常用的解决算法,弄清该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确定电网潮流优化的几种最优优化方法,分析对比不同优化方法对电网潮流的诊断效果和处理方法。

3.确定电网潮流的常用的几种优化方法后,使用MATLAB对相应的方法进行编程实现,对电网潮流模式进行模拟和仿真。

4.分析模拟、仿真效果,模拟仿真中涉及到的算法进行优化,提高优化算法。

(二)设计任务

1.建立相关算法、模型。

2.设计说明书,包括全部设计内容,对电力系统相关状态进行模拟。

3.总体方案图,仿真软件模拟波形图,计算相关参数。

四、设计时间安排

查找相关资料(2天)、确定总体方案,进行必要的计算。(1天)、对电力系统相关状态进行模拟,计算相关参数,(2天)、

使用(MATLAB)等相关软件进行电路图系统图设计与仿真。(2天)、撰写设计报告(2天)和答辩(1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电力工程基础

[2] 工厂供电,电力系统分析

[3] 相关设计仿真软件手册,如(MATLAB)等。

[4] 数学建模算法分析等

[5] 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等

[2] 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

传统优化算法在电网最优潮流中的应用设计

摘 要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功率,电压,电流的分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潮流计算的节点优化方法中,传统的节点优化方法并未考虑各类型节点在形成修正方程时的不同作用。

本文在分析PQ节点、平衡节点和PV节点在形成修正方程过程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在半动态节点优化过程中针对各类型节点的特点进行区别处理的改进方法,经对算例进行节点编号优化试验,证明本方法可减少节点优化的工作量和提高优化效果,进而加快潮流计算的速度。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规划和运行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能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知各种负荷变化和网络结构的改变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关键字:潮流计算,电力系统,内点算法,优化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最优潮流分布的简介及其应用 .............................................................. 1

1.2 最优潮流解法的评价 .............................................................................. 1

1.2.1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牛顿-拉夫逊法 .............................................. 2

1.2.2 内点理论简介及其应用 ................................................................ 2

1.3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的应用分类 .............................................................. 3

1.4 内点算法的缺陷和前景 .......................................................................... 3

第二章 现代内点理论的应用分析 .............................................................. 4

2.1 内点算法的理论依据 .............................................................................. 4

2.2 基于扰动KKT条件的原始-对偶内点算法(P-DIPM) .......................... 5

第三章 内点算法 ............................................................................................... 7

3.1 内点算法算法介绍 .................................................................................. 7

3.2 原始对偶内点法求解非线性规划 .......................................................... 7

3.3 计算流程及分析说明 .............................................................................. 8

第四章 编程语言的选择 ............................................................................... 10

4.1 编程语言的介绍和选择 ........................................................................ 10

4.2 MATLAB在优化工具箱的应用分类 ................................................ 10

4.3 MATLAB在电力系统最优潮流中的应用 ........................................... 10

第五章 系统仿真 ............................................................................................. 12

5.1 内点计算原程序 .................................................................................... 12

5.2 软件设置及其仿真波形 ........................................................................ 13

第六章 个人体会 ............................................................................................. 15 参考文献 ............................................................................................................. 16

第一章 绪论

1.1 最优潮流分布的简介及其应用

电力系统实际供应着现代化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能量,相应

地,也带来了其原材料——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耗费。对于这样一个大额输入、大额输出的生产系统,提高其运行效率、争取其运行优化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证明,若能在保证供电的条件下减少燃料消耗,哪怕是0.1%,也将意味着全国每年能节约数以千万吨计的燃料。[1]因此,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电力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近20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并在实践上不断取得进展。

最优化(Optimization ),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或生活中为某个目的而选

择的一个“最好”方案或一组“得力”措施以取得“最佳”效果这样一个宏观过程。

电力系统最优运行是电力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研究的问题主

要是在保证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优化地调度系统中各发电机组或发电厂的运行工况,从而使系统发电所需的总费用或所消耗的总燃料耗量达到最小,这样一个运筹决策最优的问题。从数学模型上讲一般可将之描述为非线性规划或混合非线性规划问题。

电力系统的最优潮流也称为 OPF问题(optional power flow)是指在满

足特定的系统运行和安全约束的条件下,通过调整系统中可利用控制手段(如发电机功率、变压器抽头、无功补偿设备等)实现预定目标最优的系统稳定运行状态。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发展,一次大面积的供电中断所导致的国民经济损失将能抵消优化运行数十年所产生的累计经济效益。国外近几年的系统运行证明了这一严峻的事实,尤其是前几年的美加大停电事故,这使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被提到了与经济性等同的位置,甚至要优先考虑。因此,经典经济调度方法逐渐不能满足电力系统最优运行的需要,必须考虑约束条件。此外,经典经济调度方法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缺点[3]:

(1)考虑网损微增率的协调方程在理论上被认为有缺陷,即具有病态形

式。在推导它的过程中,没有反映平衡节点的作用,而且工作量大。

(2)经典经济调度方法除了可以考虑有功功率越限的约束之外,其他各

种约束条件都不便引入,而各种安全性约束是应当遵守的。

1.2 最优潮流解法的评价

尽管最优潮流完美地统一了电力系统在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的要求,但由于其等式约束和不等约束条件众多,考虑的情况比较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占用的内存多,计算速度慢,并且存在收敛性等问题,长期以来都没能完全投入实用。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最优潮流成为研究的热点,吸引着众多中外电力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学者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算法。其主要分类如下。

(1)牛顿法

(2)线性规划(LP).

篇二: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授课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计划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作业与思考题: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篇三:2014河南科技大学 机电学院导师信息 2

1.马伟,男,1955年9月出生,汉族,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

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轴承工

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轴承》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

员;洛阳市优秀专家。主要从事机械结构振动理论及动态信号处理技术,反求理论及逆向设

计技术应用研究。

近年来,在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领域主持或承担完成国家86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国防

项目5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开发的

动平衡机、东方红系列轮式拖拉机、重型卡车等产品已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获省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申请专利5项。目前承担支撑计划重

点项目(子项)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

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有的在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的技术部门

工作。

本年度招收的研究生拟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高速、精密、重载轴承关键技术研究(2006BAF01B02)”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2 .马文锁,男,山西省阳城县人,1969年10月生,工学博士,机械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

研究生导师。2006年获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工艺装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

近年来,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三维管状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和

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空间群的三维编织材料几何结构”。参与

完成有关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项目有:上海市科委项目“复合材料界面的力学分析及算法”,

“复合材料结构破坏机理研究与计算机仿真”等课题。在《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

篇。论文“三维编织几何结构的群论分析”在编织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

成果。主编河南省统编教材《新编机械设计基础》,参编国家级统编教材《机械设计基础》

(高教出版社出版)。有关编织复合材料的正在研究的项目两项。近年主要研究编织复合材

料的基础理论和新三维编织工艺的实现、新三维编织设备研制。欢迎在机械设计制造、材料

科学与工程和固体力学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报考。

3. 牛荣军,男,1977年4月出生,博士,副教授。200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轴承设计及摩擦学分析、轴承动力学分析。

近年来,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子项目“超高密度磁头磁盘系统设计方法及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能量原理的摩擦特性与机理的研究”、国防科工委项目“航空润滑油弹流流变特性测试系统”等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

4.王恒迪,男,1974年生,硕士,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主要

研究方向:机器视觉、智能测试系统与仪器。

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横向课题5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两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

化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该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出版著作3部。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并获全国二等奖一项,河南省三等奖一项。欢迎有志于从事机器

视觉、智能测试系统与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方面研究的同学报考。

5.王燕霜,女,1972年6月出生,河南洛阳人。2006年3月毕业

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

负责人之一。现从事轴承

滑。已完成国家级项目2

1项、国家“十一五”项目

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河南

文二十多篇,被EI、SCI

力学的教学工作。

6. 邓四二,男,1963年5月生,河南科技大学轴承研究所教授,中国轴承工业科技专家,洛阳市“5525人才工程”人才,河南省教育厅“555人才工程”人才,国防科工委项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滚动轴承动力学性能分析,滚动轴承有限元分析,滚动轴承降振与减噪技术,滚动轴承测试技术和滚动轴承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主持或者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二十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滚动轴承仿真技术研究”;曾获得省

博士,副教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滚动轴承项目组”团队动态特性及摩擦润滑研究。研究方向:机械传动、摩擦磨损及润项、省部级项目5项。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十五”二期项目一项、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1项等。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收录十多篇。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承担研究生学位课接触

级科技进步贰等奖贰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有关轴承方面的学术论文40多篇。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优秀

、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齿轮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所负责的科

齿轮及双曲面齿轮技术及其推广”,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与仿真的理论与技术”,2005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螺

重合度设计理论与技术”,2004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轴

索与实践”项目, 2004年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发表论文

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航空动力学

文20篇,被EI收录。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螺旋

加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8.仲志丹,男,1975年2月生,工学博士,讲师。2007年获得上

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 近年来从事与完成的课题主要有:"复杂零件精密形貌测量中"数控机床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智能喷油泵实验台控制系统"、"置研制"、"等高弧齿锥齿轮的磨削技术研究"、"芯辊运动参数对套研究"、"凸度滚子超精导辊曲面廓形加工方法研究"、"十米车床主"Z260-1普通车床全功能数控化改造"、"停车厂收费系统软件"、"20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发表4篇,被SCI收录5篇次,EI收录6篇次。

9.任小中,男,1957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9月至2000年3

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研修;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受中国教育部委派,赴埃塞

俄比亚执行援外教育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机床计算机辅助模块化设计” (项目编号:

0224330092)和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组合机床模块化设计” (项目编号:

20024600006)。参加完成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冷轧花键轴滚轮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机

仿真”等。出版著作4部。在CN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

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目前主持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数控内齿轮成型磨齿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参加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数控内齿轮成形磨

齿机的开发与中试”(第三)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直廓内齿轮行星传动的动态特

性及成形磨削方法”(第三)。重点开展新型制造装备的研制和传动件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

研究。欢迎有志于从事CAD/CAM、数控装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研究的同学报考。

10.任德志,男,1955年11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6月获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技术、电液自动化技术、嵌入式测控系统设计。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横向项目多项,如《盾构技术开发设计》、《门架式四臂凿岩台车研制》、 《金刚石压机电液控制系统研制》、《蓄电池牵引机车变频控制系统开发研究》、 《连续成套设备中间包喷嘴包液面控制系统研制 》、《铣面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DL29、DL37连接器自动监测扣合机》、《车载液体推进剂偏工甲肼再生装置工程设计》等项目。其中《金刚石压机电液控制系统》、《蓄电池牵引机车变频控制系统开发研究》和《铣面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获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门架式四臂凿岩台车研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余篇,流体传动与控制国际会议论文2篇。重点研究机电控制技术、嵌入式测控系统设计和电液自动化控制技术,欢迎在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

液压控制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报考。

11. 刘延斌,男,1971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3月获中科

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

并联机构学及应用、非完整冗余驱动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现代鲁棒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及应

用、机电系统数字仿真技术、目标识别及动态跟踪技术、虚拟样机设计技术。

目前主持的项目包括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联机器人建模及解耦控制研究”、河南

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项目“并联机构学及其控制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兵工学报》、《哈

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光电工程》、《光学精密工程》、《系统仿真学报》、《机械科学

与技术》、《机械设计与研究》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EI收录5篇。

欢迎在三维实体造型设计与运动仿真、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VC++编程、图像识别与处理、

现代控制理论、Matlab科学计算与仿真等方面有兴趣或特长的同学报考。

12. 刘红彬,男,1974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2007年6月获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

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表面磨损视频监控、润滑数值计算、激光表面处理技术。

近年来,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激光表面纹理润滑特性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篇。

13.刘建亭,1958年出生,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制造技术,CAD/CAM。曾主持完成的项目有:《组合机床液压系统CAD》,《组合机床电气系统CAD》,《差速器壳体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等项目。获奖的有:《PMS镜面钢超塑性研究》获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强机电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人才需求》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差速器壳体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获河南省机械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14. 吴鑫,1957年生,工学博士,教授,省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主

要研究方向为机构学及机器人理论,特别在平面机构的尺度综合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主持和参

与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其中主持完成的课题“利用频谱分析法进行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研

究”,1999年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在国内著名期刊“机械工程学

报”“机械科学与技术”和国际学术会议等上发表论文10篇,EI收录3篇。获省级科技奖励

五项。

15.库祥臣,男,1968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2007年获西北工业

大学机械电子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测控系统设计等。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防科工委、河南省科技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与ISTP收录3篇。目前在研项目有: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复杂异形弹簧的特征提取及三维建模”;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异形弹簧的特征表达及数控编程”;企业委托项目“航天轴承振动自动监测系统”、“C61250卧式车床数控设计与制造”等。欢迎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测试仪器、工业自动化等方面有兴趣的同学报考。

16. 张丰收,男,1972年生,副教授,博士。

主持负责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与企业合作开发项

目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厅级科技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

部。

欢迎在图像处理、图像识别、逆向工程、数控加工等方面有兴趣或特长的同学报考。

年4月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获江苏大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界面控制科学与技术。 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学报》、《农业机械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录4篇)。目前主要从事仿生摩擦学及表面改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设计、材料科学及力学等专业的同学报考。 年生,博士,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中青西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数控装与控制技术。 完成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新型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开轮研齿机开发”、省科技攻关项目“数控砂轮修整装置研究”、“数开发与中试”等基金项目15项。主持完成“凿岩机冲击能试验台开

发”、“拖拉机电控系统虚拟终端研究” 、“Y2726数控直齿伞齿轮

铣床开发”等企业合作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

收录论文18篇,编写教材2部,获准专利2项。经省科技厅鉴定成果

15项,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

车辆传动与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面有兴趣的同学报考。

年1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7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

传动与控制专业研究生班毕业;1988年9月至1989年9月日本冈山

现在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控制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学教学质量一等奖。河南省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主要

完成人。发表论文30多篇。

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科技进步奖1项,技术进步奖1项;主持和参加横向课题11项;负责完成省教改项目1项;负责校基金项目1项,实验基金项目1项。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获省级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一篇。

主要研究方向: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流体测控技术与仪器、现代气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欢迎对以上研究内容感兴趣的同学报考

任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数控技术、伺服控制技术等。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部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参编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括大型数控折线绳槽车床改造、大型数控弧齿铣齿机研制、1.6米

数控滚齿机研制、多轴电路板数控钻床研制、多轴伺服电机运动控制

21.李航,43岁,工学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

院;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机械

22. 李云峰,男,1973年6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

识别、机械CAD/CAE。

研项目有:“海上工作平台固定用导管架下水运动参数立体视觉测

系统”、“手机人脸识别登录系统”、“轴承滚动体及铆钉缺失在

轴承组件动态特性及试验”、“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学习型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在线检测分析系统”。在该领域发表论文13

,2篇被EI收录。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

23.李建朝,男,1953年1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7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

大学机械学院。1978至1982年在河南新乡新航公司设计所从事技术工作;1982年至今在河

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横向课题11项。目

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20多篇。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长庆杯”第一届全国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测试技术与应用、数字化医用仪器研究、机器人设计、传感器设计

与应用和机电控制技术。重点引导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发,培养其具备独立进行科

学研究的能力。欢迎对以上研究内容感兴趣的同学报考。

24.李济顺,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后,

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

士学位,1996年9月上海

济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后流

南省高校先进制造技术重

南省青年科技专家、中国

称号。

理、精密测量及误差分离、

测量技术解决了形状误差

等问题,建立了完善的误

提出的回转中心线理论。

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水泵振

期采样,显著提高平衡精度和平衡效率。 省特聘教授。1982年8月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获学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8年12月同动站出站。现任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河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主任。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河轴承工业专家、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百星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主要从事机械产品性能的测试、基于网络的远程信号采集与处运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的误差分离统一理论及其在线分离与重构技术中的传感器个数的确定、时频域分离方法的统一差分离统一理论,应用实验验证了国际生产工程研究会(CIRP)主持研制的数据采集与信号分析系统已有数十家科研院所应用,动分析系统,是国内首次按照美国石油协会API610-8标准进行水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数控机床精度检测和误差补偿;移动机器人运人及其在机械零件加工中的应用。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完成国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2项;获河南省奖2项;近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8篇,专著1部、教材(获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 泵振动测试的水泵振动分析系统;完成“多用途双转子动平衡技术”利用独特的数字锁相环技术实现动平衡技术中的整周

近年来,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精密表面形貌的反滤波重构技术”、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数控电主轴单元的工程化开发”中动态性能分析子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虚拟设计制造技术的大型矿井提升装备开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误差分离的圆柱体测量技术”等研究项目10余项。目前承担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杰出人才创新项目、洛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发表论文90余篇,专著2部。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5项。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25.李阁强,男,1971年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获哈尔滨工业

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流体传动与控

制、电液伺服系统的计算机控制及系统集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在液压伺服系统中的应

用。

近年来,主要完成了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导弹舵机电液负载模拟器原理样机的研制”、

某部“微力矩导弹舵机负载模拟器的总体方案设计”、某部“大型倾斜台研发”、“某型号

火炮参数测试系统”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余

篇。目前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该项目主要研究交直流伺服技术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电液混合驱动技术,具

有节能、高效、环保的优点。

26.杨伯原,1952年9月出生, 1981年12月本科毕业于洛阳工

士学位,1988年5月研究生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学专业,获硕

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兼职导师;中国机

擦、磨损、减摩材料、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摩擦学与

学。近年来完成省级以上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十多项,其中国家

果为企业创产值1500万元以上。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

奖两项;二、三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EI收录

士生一名,硕士生十多名。1997年被评为洛阳市中青年跨世纪学

学院机械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河南科技大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机械工程方向的研究与教级课题三项。横向课题成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四篇,四篇获奖。指导博

术带头人。

27. 杨宏斌,1966年生,副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弧齿锥齿轮与准双曲面齿轮的设计与制造

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完成的部省级科研课题6项,其中"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及双

曲面齿轮技术及其推广"(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

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

资助的"螺旋锥齿轮数控研齿机的开发"等

28.杨宗霄,男,1957年生,归侨,博士后,教授。1987年6月获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专业

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获日本冈山大学系统科学专业学术博士学位;2005年3月回国就

职。现为我校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教授,挂靠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硕士研

究生指导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日本冈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联合培养博士生中方

执行教授。

在校硕士研究生12人,涉及研究方向有: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

工程(工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7个二级学科,研究兴趣为新型交叉学科“系统科学与系

统工程”领域的原创型学术问题和技术方法论。稳固的研究方向有:工业系统安全评价的系

统功能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规模集成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法论(省教育厅项

目和产学研项目),系统全局最短路径规划的可视化方法论(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曾获第十

届全国挑战杯竞赛数理学科三等奖),三戟消涡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学行为(产学

研支撑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在研经费约百万元,旨在培育能为国际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的复合型入门人才。欢迎系统科学、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具有国际

学术交流能力基础的同学报考。

29.杨建玺,男,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留学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长

期从事机械制造和计算机辅助外科设备方面的研究。现任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机械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华医学研究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河南科技大学教育在线首页登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7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