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
《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
学 习 心 得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一书,了解到观课议课,“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观察的对象主要是课堂上的学生,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一个重要思想,观是议的基础,如何议?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而议,没在对学生的观,也就难以有效地议,这样对学生学习进行观察就成了观课的基本要求。
强调对课堂教学“议”的方式,一方面因为“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另一方面,是我们认识到参与议课的成员彼此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课堂教学发展变化的可能是无限丰富的,同时,彼此之间真正的改进和影响是在对话和讨论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的。另外一种现实是,教师是具有专业自主权的专业工作者,他们的教学是依靠自己创造和实现的。
“议”不是下结论,做判断,而是在“观”在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如果说“评”的过程是写句号的过程,“议”的过程则是更多的运用问号质疑、探询和发现的过程。 说真的,该书中的实践价值非常高,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从教师职业认识方面,我就一个学期的心得体会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观
观课时应注意观察如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
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二)议
“观课议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议”。这样,选择和确定“议”的主题就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作课前预先确定主题好,还是在观课中发现和生成问题好?肯定地说,需要兼顾。
首先是要预定。议课不是对课打分、下评语,“观课议课”不必面面俱到,要集中焦点。这个焦点应该在课前商定。这样大家心里有数,“观”和“议”就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观课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
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关注师生关系,关注启发和提问,关注教学思路和线索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要遇到的,而且是课堂上肯定要出现的。
当确定主题以后,从哪些方面观察和讨论?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种方式和途径与现在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比如,原来大家只用铅笔,现在多了一种毛笔的工具,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想要成为画家、书法家,则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我想说的是,观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讨论和解决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
(三)意义
观课中更要重视捕捉与生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一般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困难,所以生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教师的“观课议课”能力是一个考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是需要提高综合素养,需要在长期的“观课议课”实践中“修炼一双看课的眼睛”。应鼓励教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捕捉各种信息,确定议的问题,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看法,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进行商榷
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
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而在教学方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如下:
新教师都处于摸索、探求、学习阶段,我们要学习前辈教师的丰富资深的经验。新课标教材内容丰富,概括性强,同时该教材营造了一个倾向本土化语言的环境,教材起点高,坡度大,提倡“用到即学”。但作为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大多对数学学科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在这样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感觉压力很大。
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一学期即将下来,我觉得备课和听课尤为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以前学的基本上是纯理论的知识,只知道学生是主体,但如何落实呢?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使学生易接受。我以为这样学生会很好的理解我讲过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时会高估他们的水平,想不到他们可能会出的错误。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这还需要我一段时间去学习。课堂上还有一点很重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教学,但当有学生因课程难而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易受影响,把他
带入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克服。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师父和数学组其他老师的课,同年段居多。本学期,我听了40多节课,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父及其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帮我解答,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习数学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必须课后辅导,在督促学习方面,还要多努力,抓得不够实,比如说,对中等生把关不严,数学学习小组没有完全做起来等。
近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多像老教师学习,争取更大的成绩。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篇二: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 王文涛(271600)
题记: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评课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观课议课是日常的课例研讨活动,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这种同伴互助的活动能极大地改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教研文化,使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团队的专业力量和专业关怀。近期,肥城市组织了全市性的以联片教研为平台、以“同课异构”为载体的观课议课活动。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观课议课(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的关键环节有6个,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实施策略阐述如下,愿与同行交流。
环节一: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
课堂观察的要素应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大方面,其中,教师方面应包括教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指示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板书设计、媒体运用、情感投入等要素;学生方面应包括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
操作要求:(1)观察视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观察目的。教研组应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需要、侧重点等确定观察视角,再分配给每个观察者。(2)观察视角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视角的基本特征。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材整合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3)观察视角符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双向需求。要根据观察者、执教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实施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爱好特长、理论水平等选择最熟悉的要素,确定观察视角。
环节二: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在确定课堂观察视角后,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操作要求:(1)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进行维度分析。如观察提问,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量表。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可行的量表。其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观察“提问的数量”,应采用定量的观察方法;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方式;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实施技巧:一要明确目前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围绕学校或教研组制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立观察重点。如构建和谐课堂,需
重点观察“师与生、生与生、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观察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等。二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前瞻性的视野,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力求特色,突出创新。如表中粗体部分。
环节三: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根据观察任务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操作要求:(1)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量表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2)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从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活动、目标、感情等角度描述)、叙述(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实施技巧:(1)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应该相互补充使用,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地简洁明了。(2)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以便进行后续解释。(3)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观察者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如用一些简短的编码。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
环节四: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
观察者对记录到的数字、文字、图片等课堂信息进行整理,以便进行分析推论。
操作要求:(1)对于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如下“课堂提问类型”记录表(以近期肥城市联片教研“同课异构”课堂观察活动设计记录的量表为例,以下同);也可以利用Excel等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2)对于定性观察到课堂现象,可通过文字描述(如下“教学技艺”记录表)、图表等方式呈现相关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
篇三: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观课议课的六大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题记: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评课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观课议课是日常的课例研讨活动,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这种同伴互助的活动能极大地改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教研文化,使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团队的专业力量和专业关怀。近期,肥城市组织了全市性的以联片教研为平台、以“同课异构”为载体的观课议课活动。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观课议课(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的关键环节有6个,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及实施策略阐述如下,愿与同行交流。
环节一: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
课堂观察的要素应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大方面,其中,教师方面应包括教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指示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板书设计、媒体运用、情感投入等要素;学生方面应包括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
操作要求:(1)观察视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观察目的。教研组应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需要、侧重点等确定观察视角,再分配给每个观察者。(2)观察视角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视角的基本特征。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材整合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3)观察视角符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双向需求。要根据观察者、执教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实施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爱好特长、理论水平等选择最熟悉的要素,确定观察视角。
环节二: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在确定课堂观察视角后,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操作要求:(1)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进行维度分析。如观察提问,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量表。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可行的量表。其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观察“提问的数量”,应采用定量的观察方法;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方式;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提问与回答”量表如下。
“提问与回答”观察量表
实施技巧:一要明确目前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围绕学校或教研组制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立观察重点。如构建和谐课堂,需重点观察“师与生、生与生、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观察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等。二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前瞻性的视野,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力求特色,突出创新。如表中粗体部分。
环节三: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根据观察任务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操作要求:(1)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量表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2)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从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活动、目标、感情等角度描述)、叙述(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实施技巧:(1)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应该相互补充使用,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地简洁明了。(2)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以便进行后续解释。
(3)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观察者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如用一些简短的编码。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
《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29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