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2020-09-21 15:25:2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数学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教材中将这块知识分为4个课时,每个课时解决一个判定,依次分别为SSS、SAS、ASA、AAS。编者的安排无非是希望讲练结合,使学生能掌握扎实。但这样将判定割裂开来之后,教师上课时会感觉每节课都是探究一种判定,然后刷题,按照这样的模式上4节课,不说学生,教师自己都会觉得枯燥无聊,并且没有一个系统性。因此本节课笔者将其进行了整合,在第一节课就探究了判定全等的4种方法。其实在两年前“整体教学”的培训中,就有过想将这节课上成整合课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实施。

  问题1: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生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生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生3: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这两种回答其实是从两个角度来诠释了全等,完全重合是从几何直观上,而形状相同、大小(面积)相等是从量的角度出发,实际上利用几何直观这样的方法仅存在与理论上,例如互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故势必要从量上去判断。

  追问:两个三角形满足怎样的条件算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预设: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

  但学生却认为大小相等为面积相等,故会认为两个三角形要底相等,高相等。这样的生成,一时间超出了笔者的预设。事后想想,可以引导大小相等除了指面积相等外,也指周长相等。故也可以使得三条边长分别相等,但这也有问题,三条边相等是三个条件,而底相等,高相等才两个条件,看似更优。故这里的问题设计有问题。

  可以改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这两个图形反映在数量关系上是什么意思?

  从而使问题更加明确,若学生还是答偏了,可以追问,那边与角呢?

  问题2:通过6个条件我们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那大家对这样的判定有什么想法吗?

  生:太麻烦了

  师:那我们能否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生:可以,仅需要三个条件就行了

  师:哦!你是怎么一下子就知道3个条件就行了?

  问题3:去掉一个条件能否判定全等?

  生:可以,去掉一个角,不影响!

  师:那如果去掉一条边呢?

  生:也可以,因为满足前面几个条件,这条边的长度也是确定的!

  师:嗯!确实,少掉一个条件两个三角形形状与大小依然相同

  设计意图:前面解决了利用数量关系来判定全等,而学生感觉繁琐,故对判定方法进行优化,将条件减少。

  问题4:若去掉两个条件,还能保证两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相同吗?

  设计意图:过去都是将条件由少到多,去探究需要几个条件,笔者尝试从多到少,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有3种情况①去掉两个角;②去掉两条边;③去掉一边一角。

  问题5:还能再少吗?

  生:能!

  师:两个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这时候画出来的两个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会不一样!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若想判断全等,需要使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唯一确定。

  问题6:若三个条件就可以判断全等,那是怎样的三个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个条件分类:①三个角分别相等;②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③一个角和两条边分别相等;④三条边分别相等。并且对于②和③还需要再进行分类,所以上述探究过程是一个二次分类的问题。学生在此探究过程中,感受到思维的必然。这是现行教材中,无法提供的。

  之后的探究过程,与课本上的内容基本无异,不再详细阐述。笔者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课,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让学生这些条件能否判断全等,过程没有让学生实际操作体会,而是对着黑板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比比划划,学生没有体会到全等的本质含义。其次,板书没有设计,非常随意!导致整节课其实都是学生在抽象思维。教材中,是通过“实验操作”来感受基本事实,中间让学生动手画了下三条边确定的两个三角形,讲解尺规作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故若将课整合后,尺规作图势必不能再本节课详细讲解。

  整合课之后肯定还会再上,例如特殊平行四边形。在之后的过程中,再慢慢解决各类问题吧。同时,上完整合课后,作业布置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最好还是自己将题目挑选制成一张卷子,不然确实不好操作。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88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