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正文 本文移动端:《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2019-07-19 22:23:1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坦白说,我不了解台湾身兼演员、编剧及导演的吕莳媛。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她的作品?亦或接触过但忽略了?但看了她编剧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我由衷地承认她是个好编剧,她的作品里有信仰、有爱、有正义感。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HBO与台湾公视合作的本土化的剧集,一共10集,单集55分钟。虽然剧集太少,但集集都震撼人心。

  有许多人看一、两集,不等看完就迫不及待地写观后感,有许多人看一集写一集观后感。

  看完这个剧,我也摩拳擦掌写起观后感,如此好的作品,不写点什么,未免对不起编剧和导演。

  这是一部有深度的台剧。剧从社会、体制、人性,多角度、多手法切入阐述 ,剧情不拖沓,人设清晰,演员演技在线。剧情不仅宏观反应了当下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将陷入具体事件的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表现、心理予以体现。

  除主线中涉及的核心“对非正常凶杀案罪犯心理的深入理解剖析是否有助于后期的社会干预纠正而降低犯罪率”外,还对目前媒体报道、网络暴力、异常家庭社会容忍度的普适性负能量进行直观诠释。通过过程与结果的阐述,与主线呼应 ,体现了剧应有的价值与意义,引人深思。

  剧情介绍里面有一个灵魂的拷问:“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这可以说是整部剧提给大家的问题,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好人与坏人,似乎越来越难界定了,这里有标准答案吗?可以回答的是,答案肯定有,但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一共才10集的电视剧,每一集都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反思内容,且这些内容是来自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也许我们不是当事人,但不得不去思考这样现实的社会事件,无论是作为任何一种角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思考,怎么去面对?才能更加从容,更有勇气地生活下去。

  有几个问题一直穿插在剧情之中。

  问题一:谁是罪人?

  电视剧刚开始就告诉我们了:李晓明在电影院随机杀了7个人。他是罪大恶极的人。但是真的只有他一个人有罪吗?李晓明为什么会走上持枪随机杀人这一步?他的家人没有关心过他吗?李晓明入狱后为什么坚持不见自己的家人?

  王赦为什么帮助这些罪无可恕的罪犯,竭力帮助他们减刑?而他又为什么会被泼粪?人们如何合理看待帮助罪犯辩护的律师?杀了人就该死吗?难道把那些罪犯全部关起来杀了,社会就会变好吗?

  媒体和受害者家属为什么一直抓着李家人不放,让他们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媒体的片面报道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媒体道德和媒体自律在哪里?

  社会上为何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精神病患者犯罪率在升高?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患者的评定标准在哪儿?大众如何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又该如何融入社会?

  这一系列问题,在剧情中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观众思考:李晓明是个罪人,那你呢?是什么人?

  法学家保罗被圣灵感动,道出人人都是罪人,人人都是社会问题的缔造者,人人需要救恩的事实:“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 (《圣经》罗马书 3:23-24 )人只要得到赦罪之道,才能解决罪的问题,削弱罪的势力。

  这部剧讲述的不是犯罪这一事实,而是通过犯罪过后的一系列影响一层层地挑开那些矛盾。

  它让人们思考的是腐烂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预防的问题。就像剧中刘昭国说的:“解决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善后跟预防。”

  那该如何善后与预防呢?就是人要有这样的意识:“我是个罪人,我需要救赎”。

  问题二:谁是病人?

  当姐姐应思悦叫患精神分裂症的弟弟应思聪吃药时,他反应激烈:“有病的,需要吃药的,是他们,不是我……”。此处应思聪说的“他们”,是指伤害他的媒体及伤害他的一切人。

  作为精神病医生林一骏,在得知妻子宋乔平怀孕后和她争吵,因为他们原本打算不要小孩。年轻人贪图享乐是不想生小孩的一个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林一骏说的(大意):“众生皆有病, 把孩子生下来后让他如何面对这个有病的世界呢?”正是因为这句话从精神科医生嘴里说出来,才更觉沉重。

  这是个吊诡的世界,没有了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反而更容易生病。世界仿佛更加娱乐化了,人们可以每天在网络上接触更多有趣的事情。然而,有多少人藏在浮躁和繁华的背后独自哀伤?又有多少人还在带病生存?

  媒体有病。

  媒体虚假。媒体为了收视率争分夺秒地抢独家抢爆点,也常常为了别家有而自家没有的爆点相互抄袭,跟风报道,最后却发现是个假新闻。媒体无良。没有经过被采访人的同意,偷拍,编造,恶意剪辑,断章取义。媒体应该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一则新闻,是大众和新闻事件的媒介,而不是怂恿者和造谣者。片面的为了收视率和点击率挑起民众的愤怒,是非常不道德的。罪犯会杀人,而媒体杀的人难道少吗?

  家庭有病。

  家家为生存而拼命,为工作而发狂,没有多少时间能给到配偶、老人和孩子。回到家里,把在职场里积存的怨气、挫伤,一股脑儿地泼洒给家人。家人不甘忍受,猛烈回击。结果一场场争战在家庭爆发。从而衍生出夫妻关系破裂、亲子关系不和、子女离家出走、厌学早恋等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病了,社会跟着遭殃。

  大众有病。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人生来是病菌携带体,无金刚不败之抗体。出现在哪里,就把疾病传染到哪里。相互感染,患病越来越严重。人本身就是问题滋生源,有问题的人出现在哪里,哪有就有问题发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自身要“有病识”。没有这种意识,任何问题都无法改善。

  当同为媒体人刘昭国和宋乔安夫妇关系恶劣到离婚边缘,妻子精神近乎崩溃之际,他们的亲人和同事,多次善意劝告他们夫妻接受咨商(心理辅导)。做丈夫的刘昭国先有回应,极力想挽救婚姻,要求妻子与他一起接受咨商。当心理辅导师跟他们夫妇会面时,夫妻俩在现场就闹开,妻子赌气离开。做丈夫的一脸忧愁地看着辅导师,困惑地问,只剩下一个人能继续辅导吗?辅导师说,可以,人别指望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于是丈夫继续一人接受辅导。他改掉以前指责妻子,自显有理的架势,换成“对不起”、“谢谢你”的和气言语。起先妻子很不习惯,认为他在矫揉造作,但经过一段时日,感受到丈夫的真诚。妻子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一起接受辅导,慢慢地,这个家庭的夫妻关系和解了,从而亲子关系也大得改善。

  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被建造,重得和睦,是从丈夫“有病识”开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愿意改变的时候,这个家就有了希望。同理,任何恶劣的关系,都是从先改变自身开始。

  但是,认识自己是个有病的人,这是困难的事。需要从上头来的光照,需要圣灵的引导。《圣经》里多次提到,人表面看来像模像样,但里面装满了各样不义:

  “邪恶、贪婪、恶毒(或译: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 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 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罗马书 1:29-31 )

  “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 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 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 神,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 (提摩太后书 3:2-5 )

  编剧吕莳媛,在她的剧情里多次阐明,人是个有罪的“病人”,需要良医良药,需要得蒙拯救。

  问题三:人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不远,是零距离,或只是一步之遥。我们不是做恶的本身,就是帮凶。

  这个世界都在腐烂,而这些腐烂都与我们有关。但是世界不会好了吗?我们要任由它腐烂吗?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去奋斗的。”

  我们的社会确实有很多的阴暗面,但还有那些自带光芒的人。

  在剧中,是那个尽管工资微薄却依然接法扶的案子,热心帮助那些困苦家庭的王赦;是那个对精神病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甚至出院后的病患出事也会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的宋乔平;也是那个不断批评宋乔安做新闻不讲道德,最终点醒宋乔安对新闻内部进行改变的刘昭国;以及那个虽然自己生活一团乱麻,却不断鼓励李晓文走出伤痛,勇敢面对他人的应思悦……

  如果我们只相信世界是美好的,那我们面对那些黑暗必然会倒下。但如果只相信人性本恶,恶到没有出路。人生又有何盼头?善又有谁来守护?那些真相,公平还需要许许多多个媒体和法律的工作者来守护。

  在剧情即将要结束时,屏幕闪出宋乔安回忆起儿子未被杀害前,跟家人一起骑车的画面。儿子领先,对骑不动车的妈妈说:“希望就在云后面哦,骑不动了就往前看,妈妈,加油!”

  这既预示着乔安终于放下过去,决心重新开启自己的生活了;也是编剧在告诉我们:尽管生活中有太多阴暗的地方,我们仍要努力让那些光照亮这些阴暗。

  而那光是什么光?

  当我看到这么熟悉的话语,立即想到“云上太阳”这首歌:

  “无论是住在美丽的高山

  或是躺卧在阴暗的幽谷

  当你抬起头你将会发现

  主已为你我而预备

  云上太阳它总不改变

  虽然小雨洒在脸上

  云上太阳它总不改变

  啊啊它不改变”

  看剧名,我就开始猜想编剧吕莳媛的宗教信仰,看剧前面一两集,猜想她也许是拥有某种信仰,到这里我可以肯定,她是一名什么教徒。后来上网一查,果然显示她是一位得蒙基督光照的基督徒。

  只有得蒙基督光照的人,才会明白“云上太阳”的真实意义。施洗约翰为耶稣做见证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 1:9 )

  耶稣也对渴望光明却还留恋黑暗的人们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 8:12 )

  云的背后就有希望,所以尽管社会充满了危险,但爱不会消散。

  全剧中,甚为感人的,是房东兼店主的应思悦和住客兼店员的李晓文两位之间的互助互励,一起面对困难的情形。一个是神经病患者的姐姐,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被即将要结婚的未婚夫一家看不起而选择退婚。一个是杀人犯的妹妹,社会无法容忍她和她家人生存,巴不得她们一家不得好死。

  应思悦给李晓文打气:你要笑着面对一切的困难。

  李晓文问:可是有什么证据可以让我们相信,只要笑着,一切就会好起来?

  应思悦回应道:看得见的东西就不用相信了,就是因为看不见,我们才更要去相信。”

  多么熟悉的交谈,想起当年耶稣对生性多疑、想信又不敢信的多马说的话:“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翰福音 20:29 )

  这话,是说给我听,也说给你听。

  我们离恶有多远?

  主啊,求你拯救渴望救恩,渴望良善的人脱离一切的凶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56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