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跟着课文学写作》教学反思 正文 本文移动端:《跟着课文学写作》教学反思

《跟着课文学写作》教学反思

2019-05-27 14:23:4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跟着课文学写作》教学反思

  一定是长久养成的习惯,总喜欢在日暮或暗夜去完成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情。譬如写作,沉思,阅读,抑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待一会儿。会觉得这些时刻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心底有最平和的凝望,那些执着、感念悄然萌发。就像此刻,键盘敲击着心扉,与之共舞,思索着关于一节课的得与失……

  一、有的放矢,的必先立。

  如同射箭需要靶心,“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对于一节课来说,设定符合课程标准、学生学情的目标,就是这“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也曾提及语文教学要从“教课文”到“学语文”转变。

  基于这些理论认知,结合班级最近一直在进行创意作文训练,但是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并且鲜有同学能够凸显细节这一实际,确定了“跟着课文学写作”这样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尝试地对全册教材进行整合,大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遵循“学内容——做任务——实践生成”原则,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二、挟弓注矢以从之。

  “的”已立,需“挟弓注矢以从之”。有了目标,就要努力朝着它奔去。

  吴忠豪教授说:“语文课就是要通过字、词、句、段的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我理解,这鲜明地指向了语文教学要聚焦语言,关注那些有特殊意义寄寓和精当表达的标点、字词、句式和行文结构,从而在读中悟写,读中学写,真正实现“学语文”。

  于是,课堂上呈现了一组关于小金花、党支部书记、诸葛亮的人物描写片段。在品读赏析中,感受着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在启迪着关于细节描写的力量。“人物神态凸显人物内心” “动作描写是最有力度的” “一组看似矛盾的动作,言简义丰,语意无穷”……课堂上,流露出这些思考的智慧,让接下来的仿照课文,进行练笔,也顺理成章起来。

  三、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木心说:生命最好的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或许是过于痴迷先生的智慧,也就一直偏执地认为:语文课,也应该是这般模样。

  它需要静静地思索,走进字里行间,去发现那些语言文字的精妙;它需要动情地朗读,痛文中人之所痛,喜文中人之所喜;它需要在深思熟虑以后的真实表达,也需要言为心声,及时抒发……它就是这样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它也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割舍的母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坚守语文本真的美,是责任,也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追求。所以,这节课也许没有那么多的精彩,它看起来平淡如水,甚至出现长达十五分钟的“冷场”……但是,如果现在问我,我想:还是愿意这样去上一节公开课吧。因为,课堂的生命力在于真实,语文素养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有缺陷的课或许会引发更深的思索……

  犹记得评课时,几位学科主任给出了“常态式的公开课”“返璞归真”“教学评一致”“学生的展示自信、大方”等评价,颇感慰藉,像一缕缕光,投射于心房,心甚为感念。

  四、静的旁边是静。

  其实,一节课,无谓得与失,可以提升的太多太多,譬如:时间节点的把握,展示分享时投影仪的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大任务情境体现得不够明显等。这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深刻地提醒着我:课程、课堂教学研究之路还很长很长……

  已及夜深,静的旁边是静。打上这最后一行字的时候,想起了蒋勋,“山路上仍然有最后一个走向秋山的人,不想写,不想画画,他对着万山长啸,听到山鸣谷应,不禁喜极而泣”。于是,在工作日志上写下:今日,与心共舞!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跟着课文学写作》教学反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32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跟着课文学写作》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