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学习体会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学习体会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学习体会

2018-11-12 10:35:2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学习体会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坐着北上的火车,来到慕名已久的北京十一学校。初识十一,缘于201*级*班一个特别优秀的男生——***,他中途转学来此;四年后,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得以亲自来到这所很有魅力的学校,实乃幸事。几天的学习报告听下来,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01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改变迎接未来

  来到十一学校,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上至校长、资深教师,下至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教师,他们无一不把这句话作为他们虔诚的教育信仰,时刻尊重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群体的观念是一直在变化的,而在这里,唯一不变的是十一学校围绕不同时期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一直在摸索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路径。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他们的选择。北京十一学校是一所观念超前的学校,早在国家高考改革之前,他们就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决定——选课走班。他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校电子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最终使每一位孩子都拥有一张量身定做的课程表,学校为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成长的过程。在十一学校,对于课程的学习,老师会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已有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体验,比如学科教室。这些教室,具有与传统意义的教室不同的功能,比如化学教室里会有很多化学仪器和实验用品,可以随时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生物教室里会有很多绿色植物和活生生的小动物让学生去照顾,在照顾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在这些教室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去做,搞清楚事物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规划。在十一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大学段、小学段,这两个学段的时间都是一周,大学段是用来检测的,小学段是用来让学生进行自主规划的。在小学段开始之前,每位学生都会领取一张小学段规划表格,这张表格的内容包括这一周的总体规划、每天的每个时间段的具体规划、本周结束之后的小结,通过这样的一张表格培养学生地统筹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小学段一周的时间很长,但如果没有比较强的规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时间就会转瞬即逝;小学段一周的时间也很短,但是如果用好了,学生在完成查漏补缺的同时,还可以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距离梦想再近一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引导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十一学校,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可是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混乱,相反,学校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因为他将导师团全员育人落到了实处,那就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评价人是给他们上课的每一位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常规表现、回答问题、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作业完成等角度进行量化,每位老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评价,而这项成绩最终将与学生的期末评价、甚至下学期的选课权挂钩,所以学生还是比较重视的。在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客观分数,老师还会针对孩子的课上课下表现,写出指导性建议,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纠正。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校服务的核心客户。校园是生长学生想法的地方,如何获取学生的想法?挖空心思弄清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成为校园工作的重头戏。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十一学校设置了很多活动,比如“校长有约”、学代会调研问卷、问卷星调研等等,而且更让我钦佩的是,调研只是一种方式,真正地围绕学生的需求解决问题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比如他们每年都会有的年度“十事实办”学生工程。还有一点让我深刻的是,在围绕学生需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又借助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学生筹集资金出书的过程中学上领袖曾向希贵校长提出这个过程比较曲折,是否可以由学校出面解决资金问题,当时希贵校长说“我只购买你们的结果,我不购买你们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对于北京,这群生活在中国心脏地带的孩子,他们就更加地见多识广。为了给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一席之地,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组织社团活动,这是学生的自组织,由学生自己申请、自己组织,最后展示,他们其中的一些社团还承担了学校发展的某一种责任。比如,我们在欣赏校园的过程中,就碰到一个小伙子在整理相框相片,他告诉我们他是学校摄影社团的,他们会结合学校近期的重大活动,定期更换学校走廊中的文化照片墙……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在参观教学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教室门口都有学生的手抄报、漫画作品,或者其他,他们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一样,装扮地青春靓丽。

  在这所历史悠久的校园里,我们时常会看到学生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们自信但不自负,他们阳光但不张扬,他们就像这所学校一样自信而内敛,享受着这所学校滋润给他们的自由、民主、担当与责任,这样的情怀,这样的修养真的跟学校的这种坚持不懈的探索是分不开的。

  02 沟通是成功的钥匙,用服务替代管理

  李希贵校长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曾经这样说“真正的领导力恰恰产生于服务,因为当你的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成为你的追随者,在你身上也才开始产生领导力,这时候你才真正可以成为领导者,而不是一般的管理者“。

  改革后的十一学校实行扁平化、分布式、“联邦制“、制衡制的管理体制,随着学校管理机制的改变,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都变成了职能部门,面对着更加精细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合作者如果用强势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肯定做不好,所以,围绕着“育人”这个中心,各职能部门转变角色,将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

  与老师日常工作的交往中,他们经常是“嘴里没有否定”,而是要委婉地帮助老师们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财务室的老师们对于出差账单如何报销会做成流程图和彩页,并且一一送到老师们的办公室,提醒老师们将彩页放到自己的办公桌案头,这样遇到问题就可以随时查询;再比如,十一学校每年都有重大节日的举行,比如泼水节,有一年,国际部的吴校长从英国引进了几位优秀的英语外教,在泼水节举行的当天,吴校长亲自邀请几位英语外交参加,但被他们拒绝了,因为英国是一个比较绅士的国度,他们觉得这样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吴校长同意了他们不参加的请求,但是邀请他们出席,来到现场,几位外教看到孩子们、老师们打成一片的景象,也忍不住加入了其中。

  这种沟通不仅仅发生在老师之间,也发生在师生之间。在一次学校“十事实办”的反馈活动中,有一项活动的满意度引发了一位同学的质疑,他来到学校办公室向老师反映,“老师,我觉得这项活动的满意度数据是有问题的,因为这项材料的收集当时是我负责整理的“。老师接到质疑后,第一时间与学生负责人进行了沟通,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终极数据统计时将”比较满意“统计到了”满意“当中,所以数据与之前的数据产生了不同。赵华老师就此事与学生进行了回复,学生的回复显然不是特别满意,因此,赵老师就这个问题又与当时来办公室的二十位左右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研,最终这位同学明白了数据问题所在,比较满意的离开了办公室。

  我印象深刻的是十一学校对于学校里面出现的违纪现象的处理,和其他学校一样,十一学校也会有惩戒,但他不会止步于惩戒。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内化教育的过程,我们如何通过各种活动唤醒学生内在的自觉,这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对于学生破坏公物的行为,也许我们可以不仅仅是简单的批评或者处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针对这一主题的语文练笔和公共区域展示,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意识,我们走在十一的校园里,学生的修养真的会震撼到我们,虽然学生多,但我们并不会听到叽叽喳喳或者大声喧哗,学生的这种内敛行为为他们加分不少;再比如,十一学校我心目中的卓越、优秀同学的评选活动,这本身是一项发挥正能量的活动,学校就利用了小纸条赞美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赞美真正的认识到好同学所具有的美好的品性,引导每一位同学向美好的品性靠拢;再比如对于贴吧里辱骂老师和同学的行为的惩戒,不仅仅是通过沟通让他发自内心地道歉,教育顾问还针对他的行为让他在学校公共区域进行了“己所不如勿施于人“的主题板报,让他通过自己的这种正能量的行为得到同学们对他的尊重,赢回了尊严。对于教育没有任何惩戒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我们会止步于惩戒,但是在十一学校,他们会有更周全的考虑,除了不能让惩戒者产生不服、抵触等消极的情绪之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去做一些展示自己光彩的事情,让他们在众人面前获得尊重,这样,“惩戒”才会变成使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曹书德老师说,不要担心问题的暴露,所有人都有是非观念,都有善恶之分,我们要把这样的一些力量引发出来,而不能只是一味的压制。所以,十一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通过多次沟通之后的引导,引导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人。

  在这些鲜活的关于沟通和服务的案例的背后,我感受到的是十一学校的文化力量,这种精神内核我很难精准概括,只是,我感觉到了尊重、信任、自信、谦虚、团结的力量所在。

  03 基于标准的学习,用标准助力发展

  北京十一学校,每一阶段学校都会有一个发展的主题,比如2015年年会的主题是“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2016年年会的主题是“让学习真实的发生”,2017年年会的主题是“每一位老师都是一座富矿”,而近两年学校的主题是“基于标准的学习”。

  在职能部门,“基于标准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习的流程更加清晰,标准更加明确。李希贵校长说“梳理并改造流程,流程变了,结果才会改变;流程好了,结果才会理想;当工作出现问题或者迷茫时,要详细甚至有点”傻“地画出流程图,将工作流程和管理环节简单化”。因此,在十一校园里,到处可见简明扼要的流程图。

  我想重点分享的是王春易校长关于《基于标准的学习》的报告。王校长是一位看上去知性而优雅的女性,在90分钟的报告时间里,王校长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她的优美的语言,还有钻研教育的工匠精神让我们十分地钦佩。透过王校长的报告,我们了解到了十一学校近几年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历程,他们已经通过这几年的探索,进入了课堂教学的深水区,要通过基于标准的学习唤醒发现,让学生认识自我。

  首先,王校长分析了我们学习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每一节课都会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就是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是高度概括的总目标,没有将总目标分解、没有将标准转化为目标,没有将标准与对应的内容建立联系,形成体系,“基于标准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随机、随意,“核心素养的落实”就会碎片化、形式化。那我们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呢?这就需要我们把整体的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系统化地落实到每一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贯穿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以核心素养为例,所谓核心素养就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会包括几个维度,每一个纬度又会分成几个层次,每个纬度的几个层次用几年的时间落实,分别以哪些学习内容为载体进行落实,这就需要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落实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分阶段地设计和规划。在这个基础上,再制定每节课的能够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目标。第二,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如何进行课堂设计来达成目标。教学设计要追求“理解”,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有智慧、有效率地在变式的、新颖的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避免聚焦知识、面面俱到的碎片化教学,还要避免聚焦活动、关注活动的缺少内涵的课堂。第三,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唯一手段是评估,评估要先于教学,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的目标性会更强。

  最近看到这样一段话,“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想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想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十一学校成功的探索在于他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清晰,所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刻不容缓,成长,一直在路上……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学习体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50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