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红心向党】我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鉴赏 正文 本文移动端:【红心向党】我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鉴赏

【红心向党】我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鉴赏

2018-11-13 23:39:0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红心向党】我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鉴赏

  外婆是十八岁嫁到这个村里来的,于是她的后半辈子一直和这个村子脱不开了干系。

  外婆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一家七口,家里实在是养不活这七张嘴,于是老太公狠心把外婆这个长女卖了。那个时候真的好穷啊,外婆说她小时候被卖去别人家做农工,给人喂猪,择菜,如果没有干好活就要被打骂。她平平淡淡地说着这些,抬头看了看远方,眼里满是我看不透的苦楚。

  后来嫁给我外公——一个江南败落道观的道士。其实这个村上,仿佛都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的,说起来其实都是一家人,在那飘飘荡荡、纷纷乱乱的时代浪潮下,勉勉强强地过着自己相对安安稳稳的日子。

  可惜文革的浪潮开始了。

  外婆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要跟着生产大队一起干活。所以对她而言,听着大队的哨子,拿起锄头去后面农田里干活去的日子,还算凑合——毕竟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吃着大锅饭,傍晚大家拿着毛主席语录,她也是对本本里面的字感到兴奋和好奇的。

  可是日子不总是那么平静的。

  邻居是个书香门第,不知道犯了什么事情,被大队人拖了出来,每日脖子上挂着板板,被人用最恶毒的话批斗。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仅逞口舌之快,还动手。“邻居的那个阿方好像就是被批斗死的。”外婆依旧是平淡地说着这样的话“他老婆后来疯了,天天就感觉有人要打她。”我想了想,村上好像确实是有一个疯老太,成天躲着人,疯疯癫癫的。

  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但外婆经历过。她一个农村妇女,也不懂太多,只是随着时代的浪潮浮浮沉沉,看着周围的人,或卷进了时代浪潮的深渊,或被推上了浪的最高头,但是她好像随波逐流,就像这个小村在文革的浪潮中,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只是物是人非罢了。

  我问她那段时间和后来比,怎么样?

  她想了想,还是觉得那段时间过得也不好,还是穷。虽然干活干得多,但毕竟是大锅饭,什么都是大队的,没有自己的东西。记得妈妈提起过,外公会撑船。那时候村里有个小池塘,大队里有一艘船,外公就时不时撑着船,载着一船的货,顺着大运河,一直划到上海的河口,再撑船回来。一走就是半个月。那段时间,外婆就要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总觉得会很累,很苦。但外婆什么都没说。

  “小平同志来了以后我们日子就好过很多了。”外婆很感慨地说。

  “至少吃得起肉了。”

  那时候,村子里大队解散了,硕大的农田被村里人一块块划分,确认到人。于是,大锅饭变成了小碗饭。种什么,种多少,都拿捏在那双拿锄头的手里了。公家的成了私家的。圈一片地作猪圈,圈一片篱笆养鸭子养鸡。养一条狗,养一只猫。家里仿佛一个小型的农场。略显死气沉沉的村子又活了过来,有了各家各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香气,各家烟囱里冒出来的油烟味。屯了好久的粮票也用不上了——再不不用计划经济下,省吃俭用的生活了。餐桌上的大米配咸菜杆也变得稍稍丰盛了起来,时不时会飘起肉香了。

  改革开放以后,外公的道士身份再也不用遮遮掩掩的了,他可以外出补贴家用而不会被人批斗成封建阶级了。

  而那个把外婆狠心卖掉的老太公,也找到了外婆。虽然有些恼恨,但至少一家人重新团聚了。

  更重要的是,腰包鼓起来了,腰板也挺起来了。虽然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凑的,但至少不用整日勒紧了腰带,漫无天日地干活,过那种一日饥,一日饱的生活了。

  “真的很谢谢小平同志呀。”

  赶上了好时候,妈妈也很争气地考上了大学。成了小村子里为数不是很多的大学生之一。和同村其他的小伙伴一起,一个人背着行囊,踏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虽然那时的火车还是绿皮的,轰隆轰隆的在轨道上慢慢地跑。那时候的火车也是拥挤的,有时甚至要从窗户里爬进去。但是载着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似乎没有那么糟糕。

  而后也有了积蓄,破旧的老屋终于可以修修补补,成了一栋还算可以的小平房。

  当我出生,住在小村上的时候,正好刚刚踏入二十一世纪。小屋也装上了电话,一开始的黑白小电视机,也换成了一个小小的彩色电视机——虽然只能草草放几个不甚清楚的频道。家里不算富裕,农村的孩子日子还是很清贫的,房顶还是自己铺的瓦片,地上还是铺的青石地砖,但住起来还算是温馨。

  家境好的邻居已经造好了小洋房,三层楼的建筑,有自家小小的庭院,院子里还停着一辆小小的轿车。那时候孩子们是活得很开心的。田里是自家种的蔬菜——大米可以在街市上买到。无聊时可以跑到不远处的大桥上看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再也没有外公当年自己撑的那种小船了,只有突突突的声音回荡在大运河上,那一艘艘载着好几吨货物的船,可能是从遥远的北方一路南下来的。

  小村上那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路,后来也重新修整了一番,铺上了结实的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寸步难行还会脏了鞋子和裤子了。

  当时村外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未知的存在,镇子上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镇上的菜市口,蹬着小小的吱呀作响的三轮车过去,有无数的小摊小贩在贩卖各色各样的新鲜蔬菜和肉类。时不时我还能一饱口福,享受到那腌好的卤肉。

  那小小的一间小屋,小小的一个村庄,和后面广阔的田野,都成了童年一方不可抹去的记忆。

  又过了好多年,当土路边的松树苗长得比人还高,当舅舅那常骑的拉风的摩托终于停在了车库,换成了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开进村子那小小的土路都有难度的时候,才发现外面的路原来已经那么宽敞了。那小小的土路摇身一变成了杨康大道,周边立起的高傲的路灯照得亮如白昼。小小的平房,最终在轰隆轰隆声中,结束了它最后的使命,重新成了一堆砖头,砌进了新屋的墙中。

  光阴一瞬,大片的荒地上立起了一排排别墅,那粉墙黛瓦比起老屋的水泥质地,一块诸如“紫气东来”的门匾,门口那一圈郁郁葱葱的绿化,让外婆不由湿了眼眶。

  这个新家其实离老屋仅有五分钟的脚程。老村子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幽谷,静静的,小小的,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那一隅已经容不下村子继续挤着了。于是老村子终于在浪潮中归于平静,新村子在那小小村口外的广袤天地中拔地而起。先是几排小房子,而后是鳞次栉比的楼屋。新的村委会也建立了。一大片篮球场边的公告牌上,红纸黑字的清晰地写着村委的任命,其中不乏一些认识的“老熟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小学文凭,但是依旧能看出他们正经维持村子的模样。村子渐渐地,设施全部换新了,建起了供村民们休息健身的小公园,修建了一个更大的鱼塘,在距离大道最近的地方立起了村口的大石,多么气派。外婆再也不用种地了,大部分田都外包了——虽然她还是舍不得那一块地,时不时会跑过去种一些小菜给我们吃。

  看着爸爸手里的手机,从最早开始的小小的诺基亚,变成了翻盖的摩托罗拉,再变成滑盖的可以上网的手机,到最后的智能机。

  也看着外婆的身影,从最开始的高大,到稍微有点花白头发的孱弱,到现在满头银色的头发,那满脸的褶皱,那缩水了一般的身材。

  时间留下的痕迹太过于明显。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间,我不是见证者,但是我父母是,他们的人生似乎就是赶着改革的潮流来的。我外婆,这个村子更是,都是在新中国初期的风雨飘荡中沉浮过的,到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有目共睹。

  现在,外婆住着精装修的小别墅里,可是随时外出和老村子里的老太们一起坐在那宽敞的大路旁,扇着扇子,唠着家常。不用担心夜晚的来临,按时亮起的路灯,不变的柴米油盐的声音,不用担心的食物问题——想吃什么吃什么。一切都是那么温馨而又安静。

  儿女们时常开着轿车就过来了,带着对家的留恋。过节过年,亲戚们也可以时常走动,不管分隔有多远,回家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不过是几脚油门,或者是一张车票的事情。周围的高速高架立起来了,高铁站建起来了,地铁也通行了,大路越来的宽敞,回家的路越来的明亮。

  村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欢声笑语中,是外婆的笑声,是外婆的孩子,孙子,曾孙子辈的笑声。新一辈的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老村子原来长什么样子了。

  外婆就这么坐在门口,其实她十年前也是这么坐着的,几十年前也是这么坐着的。可能是时代发展地太快,她一个文盲可能有些理解不了,但是她就这么安静地坐着,感受着生活从开始的艰苦,到后来的清贫,到后来的富裕。外婆曾经开心得像个孩子,她给我炫耀着村子里给她发的补贴金,仿佛像炫耀着什么精贵的宝贝一样。

  如果说外婆,是为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讨生活而努力生活的,我的父母,则是为了在那个时代更新努力发展的时候站稳脚而努力生活的,那么我,在这个物质不匮乏的年代,则应该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而努力生活的。

  一开始,我觉得改革开放四十年,离我好远。我这才活了十八年。

  可是就单单这十八年,变化也似乎是日新月异的。

  后来与外婆聊了聊那我未知的过去,才发现,变化是真实存在的。所谓的国家变化,社会革新,是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的。小如我的外婆,小如那个小村。

  改革开放离我远吗,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生活之中。村旁的那些个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大运河之所以能有那么多络绎不绝的轮船,村子里的农民之所以能过上自己安稳自在的日子,其实都是归功于此。说是天翻地覆真是毫不夸张。

  小时候村口种了一小片芝麻,我不认识,就拉着外婆的衣袖,问是什么。外婆笑着说:“这是芝麻花啊,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想着生活不也像这芝麻一样吗。节节高不再是一个美好的祝福,而是真实发生的生活。

  外婆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小村也是。我也是。

  风雨飘摇四十年,外婆的影子在光芒下拉扯地很长。小村在阳光的普照下,似乎镀了一层金。但是我觉得我不能只蜷缩在村子里,我是改革开放的收益者,我更想成为参与到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一员,推动这股浪潮的前进。于是我往前走啊,走啊,向着那温暖的光奔跑。虽然跑得远了些,但是我相信,我既然跑到了北京,跑进了北中医,那么我将背负着中医药的未来,奔向光明的未来。我希望那光芒,能够将中医药的温暖,普及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小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红心向党】我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鉴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52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