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正文 本文移动端:《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2018-10-08 11:53:2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点击查看更多: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

  改革开放让梁家河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刘瑞莲小名“争气儿”,曾是一个苦孩子。在她的儿时记忆里,她和弟弟妺妹夏天几乎没有穿过鞋,晚上四个娃娃合盖一床被子,就连吃顿白馍馍都是奢望。

  17岁那年,刘瑞莲嫁给了梁家河村民巩政福。婚后的生活依旧艰难,一家人的饭桌上仍是少不了野菜。刘瑞莲说,在能吃的野菜中,一种叫“洋脑梢”的植物叶子最难吃,嚼在口中扎乎乎的,吃在胃里消化不了。她一吃就胀肚子,连着吃上几天手和脸就肿了。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先后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缝纫社要选三名妇女当社员,刘瑞莲没想到自己也被选上了,欣喜得一晚上没睡好觉。

  缝纫社实行计件挣工分,做一件衣服记两分。为了多挣工分,刘瑞莲跟丈夫巩政福商量,借钱买了台“标准”牌缝纫机。她常常是匆匆吃口饭就干活,把需要手工做的活儿拿回家里晚上继续做……

  打坝造地,多种经营。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1974年粮食总产量由1971年的109465斤提高到179946斤,人均生产粮食689斤,一个工日分红七毛二。

  1984年春天,刘瑞莲第一次听说“包产到户”,那时她还没有意识到这四个字在她生活中的分量,她不知道,一场影响整个中国农村的变革已经开始了。

  “人像发了疯似的,起早贪黑,不光把麦田比往年多耕了一遍,还把集体多年荒芜了的池畔地塄全部拿镢头挖过,将肥土刮在地里。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的一般干净。哈呀,这些家伙是种地哩还是绣花哩?瞧,所有的秋田不仅锄了三遍草,还又多施了一次化肥!不得了!这样干下去,用不了几年,许多人家要发得流油呀!”如同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描述的陕北农民一样,刘瑞莲家用勤劳换来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两年下来,粮囤满了,装不下了,刘瑞莲就把粮食装进化肥袋子垒在空窑里。望着用汗水换来的收成,刘瑞莲心里乐滋滋的。

  有粮食吃了但缺钱花。看到有人外出打工,刘瑞莲心里也盘算着到城里找事干。农闲的时候,她和丈夫来到延川县城,给人包冰棍,再打点零工,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他们被称为梁家河“第一代农民工”。1990年后,刘瑞莲再也没有为家里的吃喝用度犯过愁,她第一次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种满足感。

  刘瑞莲家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两个儿子从事建筑及装潢工作,女儿办公司。逢年过节,儿女们回家团聚,高兴之余,她担心孩子们忘了节俭,常常忍不住教育他们:“生活好了,可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这是大家拿苦水换来的,我就怕你们忘了本……”

  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开放,为这个变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条沟,梁家河农民却再也不是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

  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回到梁家河,看到乡亲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他和乡亲们一样高兴。吃饱饭曾经是他和乡亲们的一个梦想,

  看到家家户户有余粮,他怎能不高兴呢!


听近平的,准没错

  退耕还林是人们利用土地方式的一次转变,也使梁家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梁家河人懂得了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开始发展规模化养殖业,梁家河成为延川县有名的养殖专业村。

  村民梁世雄成了一名“鸡司令”。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富余,很多人外出打工,梁世雄最初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队伍。村里发展养殖业,他响应号召,回到了村里,开始养鸡。

  刚开始养鸡的时候,因为对科学管理知之不多,前期疫病预防没有跟上,他养的鸡一下子死了4000多只,损失惨重,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2015年,他的鸡场养鸡7000多只,为提升管理水平,他又投资6万多元上了自动化养殖设备,一天能卖鸡蛋5000多个。梁世雄喜滋滋地说:“两个月收入就顶外头打一年工。”

  说起自己养鸡的经历,梁世雄说“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发展产业光想着靠扶持不顶事,最重要的是靠自身的不懈努力,跌倒了还得自己爬起来。”

  “最红火的2008年,整个文安驿镇卖的鸡蛋全部来自梁家河。”梁世雄显得很自豪。

  2008年初夏,梁家河村委会向已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写了第二封信,汇报了村里发展养殖业带来的变化和村民的喜悦。这年7月12日,习近平回信,肯定了梁家河村所取得的成绩,要求村里干部因地制宜搞好开发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生活更加宽裕。他还说“我始终关心着大家,希望有机会回去看看。”

  2010年年底,梁家河成为延川县第一批脱贫村,全村总收入22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梁家河村委会向习近平发出了第三封信。习近平在2011年5月2日的回信中写道:“村里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增收渠道,乡亲们的收入进一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对此,我深感欣慰。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好带领群众致富的各项任务,统筹办好村里各项事业,共同创造梁家河村的美好未来。”

  “听近平的,准没错!”乡亲们坚定地说,就像当年他带领大伙致富时的情景一样。

  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增收渠道,梁家河村还积极培育苹果产业。习近平的“小伙伴”张卫庞成了一名果农,他把木军塬上的10亩承包地全部栽上了苹果树。

  精打细算的张卫庞在果园里套种了杂粮,栽了果树,种粮也没耽误。不论乡里举办技术培训,还是技术员到果园实地指导,他一次都不马虎,认真学习果树管理技术,熟练地掌握了果树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技能。

  在发展苹果产业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精心务作,张卫庞的果园配套了集雨窖、化粪池、灭虫灯、防雹网等现代化设施,建成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含量增加了,经济效益也增长了。

  梁家河村插队知青王燕生在北京经营一家进出口公司,得知张卫庞发展苹果产业,无偿为他提供出口销售专营业务由公司下单,张卫庞直接发货,把苹果卖到了国外。2016年他的果园给他带来了28万元收入。

  老实巴交的张卫庞这才明白,光有把力气是不行的,农业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富起来的张卫庞还想着更大的事。张卫庞说:“我一人富不算富,只有梁家河的群众都富了,那才叫富!”

  他成立了张卫庞苹果种植合作社,主动接纳本村和周边村的27户村民栽植苹果。

  张卫庞说:“以后不能再走重数量、轻质量的老路了,要彻底换脑子,走精细化、科技化、优质化的发展之路。”他表示,县上构建大梁家河流域生态产业带,他的合作社计划再吸收一些农户,把果园建成集观光、游览、采摘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让更多的人吃上梁家河的苹果。

  如今每到金秋时节,在梁家河的塬峁上、坡洼间,万树枝头,果红飘香。

  以张卫庞为代表,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民成长了起来。在奔小康的路上,梁家河会越走越好。


从土窑洞到新楼房

  2013年7月,延安市遭遇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大、暴雨日最多且间隔日最短的一次持续强降雨袭击。山体滑坡、房屋垮塌、道路冲毁、电力中断、库坝告急、农田毁坏······延安市13个县区共计154.5万人次受灾,4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元。

  在这场严重的灾害中,梁家河80%农户的窑洞受损,部分窑洞坍塌。

  灾后重建的时候,当地政府决定梁家河实施移民搬迁,梁家河村100多户人家将陆续搬迁到镇上居住,梁家河的孩子全部在文安驿镇上幼儿园,读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梁家河原址将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建成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观”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示范基地。

  人们被这一计划鼓舞着。

  “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住进楼房。”梁耀进说。

  小区当年破土动工后,梁耀进有空就会去看一看,他要看着房子一砖一砖地建起来。

  梁耀进出生在土窑洞,成家后住的也是土窑洞。“窑洞是自己动手挖的,不花钱。”梁耀进说。他在土窑洞里共生活了30年。1988年,他从土窑洞搬进了石窑洞。那是他花700多元雇人箍的。

  梁耀进共有五个孩子,两孔窑洞有点拥挤。2007年,他又新箍了两孔石窑,这才感到住得宽展了许多。

  2016年6月,梁耀进搬进了楼房。他说:“现在家里家电啥也不缺,光笔记本电脑就有两台。两个儿子也都买了车,搬到镇上后,想回梁家河也方便。”

  2014年1月,梁家河村委会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写信,详细汇报了村里经济社会发展及灾后重建情况。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家河村复信,他在信中说:

  “去年夏天,延川遭受了严重的持续降雨灾害,我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乡亲们。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你们带领乡亲们积极抢险自救,全面启动灾后重建,稳步发展农业生产,村民收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得知以后感到欣慰。”

  “我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村里制定了发展计划。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农民变身上班族

  2015年正月,经过全体村民讨论,梁家河要成立乡村文化旅游公司了。村委会聘请专家做了规划,建设知青生活体验园、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传统耕作实践园,恢复了知青旧居、沼气池、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菜园、打谷场、水井等,拓宽了原有的通村道路,打通了全长19.8公里的大梁家河环线,维修改造了6条23公里的环山生产道路,建成了培训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硬化了入户巷道,配备了垃圾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2015年5月1日,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当日,接待游客突破6000人次。

  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有员工125人,90%是梁家河村民,只有讲解员、财务人员等专业性较强的一些岗位通过社会招聘。公司经理、回乡创业的梁家河村民王保林说:“在人员安排上,根据村民年龄和特长,分配相应的工作,岗位不同工资不同,驾驶员每月3000元,保安人员每月2000元,卫生保洁员每月1200元。在名额分配上,我们坚持总书记留下的‘一碗水端平’的好作风,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家至少安排一人在旅游公司上班,这样群众谁都不会有意见。”

  “近几年,来梁家河旅游的人多了,由于受条件限制,进村的道路比较窄,我们在村口宽阔地带建了一个大型停车场,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42台电瓶观光车,每人来回只收20元钱,专门接送进出村里的游客。”王保林说。

  村委会在公司的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村委会干部用习近平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来要求自己,村支部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户、党员先锋模范等多种形式主题活动,让党员走上岗位、走进企业、走进家庭、走进田间地头。如今,梁家河村办起了农家乐、小吃摊和窑洞宾馆;成立妇女之家手工艺品合作社,制作售卖鞋垫、布堆画等手工艺品;办起了乡村e站,方便了村民学习,送学进农家,提高村民的农业技能。

  刘金莲成了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保洁员,每个月有1200元的固定工资。她还在自家院子里摆了个小摊,出售手工鞋垫和土特产。

  王宪军成了停车场管理员。“这比在地里刨食可强多了!”他说,“过去种玉米,一年到头挣个四五千元,现在我和老伴各自每月挣1000多元,小儿子有3000多元。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最好!”

  当年的缝纫社社员刘瑞莲则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她的儿子巩岗投资15万元经营起了农家乐,还注册成立了治山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梁家河”品牌的小米、红枣。

  村里还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入股。截至2017年7月,总共出售19棚,合作社分红351.5万元,户均分红近1.8万元。另外,还有4户养殖大户,年收入350余万元。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办法,提升苹果的产业化水平。至此,梁家河所有群众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017年梁家河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20万元,比上年增加15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0826元,比上年增长15.7%。

  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养猪专业合作社、苹果专业合作社,加上小商品生产、农家乐等,各种致富形式聚合在一起,把梁家河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新的发展理念让梁家河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走进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梁家河的村民们齐聚村党支部,期待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开幕。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掌声不断,梁家河村党支部会议室同样回响着热烈的掌声。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村民们感觉句句都说到了心坎上。

  “咱不能忘了过去的苦,不能忘了今天的好光景是咋来的!”

  “用总书记的话说,这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进入新时代,把咱的旅游办好,把产业发展好,把村子建设好!”

  “咱不能给总书记丢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呀!”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梁家河,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是梦想成真的地方。

  2012年,刘瑞莲看电视新闻,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兴奋得一夜睡不着。她也有自己的致富梦,她相信一定能实现,于是拿起针线,把“中国梦”三个字绣在了枕头上。

  梁家河的发展一刻也没有停息。大家做规划,搞建设,聚人心,兴产业,变化一天一个样,过上了祖祖辈辈梦想的生活。

  梁家河变了,一条柏油马路从文安驿镇出发,穿过村子,直修到了木军塬上。小河流水潺潺,仿佛欢快的歌声。整洁的农家小院在绿树丛中伸出瓦房一角,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

  梁家河人变了,每天面对全国各地的游人旅客,他们也主动学起了普通话,连老太太都要跟着学,怕有人问路听不懂。镇里还给村上派来了驻村的青年大学生,担任村上的英语翻译,主动向外国游客介绍梁家河的发展变化。

  走进新时代,要有新面貌。

  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说:“总书记的报告,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

  如今的梁家河,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新征程中破浪启航,驶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彼岸。


  推荐阅读:

  新任科级干部赴梁家河开展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8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有感精选2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

  学习《梁家河》有感

  学校老师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梁家河》学习心得精选3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

  青年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点击查看更多:读《梁家河》有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26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