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篇 正文 本文移动端: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篇

2017-06-20 05:48: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让人混淆的幼儿“敏感期”

(2016年2月)

海区九幼 高柳

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两年的幼儿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幼教这条道路上,需要学习和积累的东西很多很多。这些所谓的职业技能,不只是一种完成某项工作的方式、方法或者途径,它更是一种心情,那种“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理解了,我们一起来吧”的心情。

我喜欢迎难而上,我也喜欢刨根问底,但是我有时不善于感同身受。我发现,这点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真正的变成了我的一个短板,它让我有时很难真正的发现孩子们的变化、懂得孩子们的内心。但是《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将会帮助我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旅。

一、执拗:《我就要掉在地上的那个》

曾经我身边也有一个小男孩,傻傻的说过类似的话“我就要坐在我的座位上”。当时,我们正在玩换座位的游戏,可是小男孩很执拗的不接受其他座位,也不允许别的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很惭愧的想到,当时的我并没有将这联系到敏感期上,只是不停的给孩子讲着道理。其实,看到这里,你也会笑着问我“讲道理合适吗”。这个时候怎样做会好些,现在必须认真思考了。首先,我必须发现,男孩正陷于执拗敏感期不能自拔,然后很自然的从心底里理解他的这种表现。接下来,快速灵活的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一种方式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当然,这还是从书中学来的理

想化理论知识,真正想在实践中完美运用,还需要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尝试。但不管怎么说,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想,下次我会从理解开始。就像书中这样写到:许多时候,对儿童,甚至是成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太多语言,只要理解便足矣。

二、语言:《妙用成语》

虽然我带的班级是小班,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所带来的改变,有些可能很难展现出来,但是看过书后,我恍然发现,有些改变没有发生,也许另有原因。我很想带孩子们多涉猎一些知识,比如说能描述生活、表达感情的词汇、句子等等,但是经过一个学期,好像成效不大。我想,是我错了,那时我总想通过一些视频或者PPT、音乐,机械的让孩子们理解懂得我想告诉他们的东西,并且能够用到生活中去。但是,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接受”不如“感受”。也许我应该在生活中的细节里,“生活的”让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这些。当然,能准确的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来帮助孩子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我们一同感受。就像书中写到的一样:儿童对词语的使用和解释来自成人,来自同伴,来自生活,尤其来自父母和教师。不管怎么说,我们也是从那个年纪“敏感”过来的,不是吗?

三、诅咒:《诅咒的敏感期》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我周围的孩子里并不多见,所以我想说的并不是仅仅关于“诅咒”敏感期。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自己也笑了。因为我发现,我也很多次上过孩子们的“当”,

陷入一种情境,完全没了自己的情绪。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没用太长时间,我也就明了了,那就是我还是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最后影响到对他们的理解。我想,即使下次我还是上了他们的“当”,也一定要上的明明白白,心甘情愿。做到既安慰了孩子,也不会自寻烦恼。就像从书中读到的一样: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其实,感触还有很多,但是想说的话却好像只有从书中读到的那一句:不仅彼此平等,更是真诚对待。我想,只这一句,理解会变多,伤害会变少。就是这一句,孩子和你自己都将被温柔的对待。

篇二: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读完《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感觉孩子简直就是一门艺术品,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去挖掘他们的另一面,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如打人、扔东西、执拗、咬东西……这一个个在成人看来无法容忍的行为其实是孩子的一个个敏感期,如果成人不了解这些敏感期,那么所实施的教育也只会南辕北辙,与初衷相违背,孙瑞雪的这本书可谓给婴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指明了一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向,让成人更加了解孩子,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健康成长。虽然通过工作实践我也了解了不少敏感期,但这本书给了我更多的案例和启示。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作为教师和父母,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习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幼儿像一张白纸一样,我们在上面画什么东西,他呈现出来的就会是什么。如宝宝从三四个月开始,就有着极强的用嘴巴来探索事物的欲望,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会延迟到两三岁,便会出现咬人、咬手指、成人后骂人等问题。

篇三: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未看此书之前,其实仅对口腔敏感期有模糊的记忆,儿子出生时,买了本郑玉巧的《育儿经》婴儿卷,里面有提到婴儿咿呀学语阶段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口腔敏感期,由此了解到婴儿初步是用嘴的抓咬来探究世界,当儿子抓着手上的玩具左啃右咬,满脸口水时,并未像其他人那样粗暴干涉。一晃眼儿子已经5岁,因为长期交由公婆在老家代养,错过他好多好多敏感期,确是一件憾事。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一本由资深幼儿专家孙瑞雪编着,里面有蒙氏学校老师记录的200个儿童的语言行为,这本书的每篇都独立存在,每篇结尾都有孙老师的精彩点评,让读者阅读能有针对性,同时又印象深刻。 书中提到的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如果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我从头到尾的好好看了这本《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所感悟。对其中一篇尤为深刻:恒恒打了大哥哥,大哥哥并没有还手并及时原谅他。孙老师点评道:正常儿童有两个优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还手不记恨,这不是教育出来的道德品德,而是生命成长之后的正常状态,好像一个过来的生命,转身在看身后走来的生命而自然产生的全然的理解,所以让生命自然地成长,是最高的道德。想起儿子以前和小他两岁的小朋友发生争执,被扇过耳光,当时我在旁边看着有急有气,只怪他性格太懦弱,长大后如何立足社会,看了此书才理解了儿子当时所为,这大概是儿童世界自然而然的宽容。 我园现行的“个性化追踪式的教育方法”,无疑对孩子的个体发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老师们在观察跟踪幼儿的发展时,一般是根据幼儿的前测和平时观察的表象来判断孩子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幼儿的弱势项制定跟踪的教育方案。读完此书后,我认为除了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年龄段所表现出的敏感期上分析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真正找到幼儿的“症结”所在,标本兼治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我现在班上的孩子大多3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物权意识,追求完美,执拗,爱模仿,懂得语言的力量。如他们会分清你的我的,如果被侵占我的东西会马上抢回,由于不会使用过多的语言,抓咬这类过激的行为往往会成为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首选。老师如果学习并了解到这一年龄阶段幼儿敏感期的具体内容,就会更好得开展各项工作。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59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篇
相关文章
  •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让人混淆的幼儿“敏感期”(2016年2月)海区九幼高柳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两年的幼儿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幼教这条道路上,需要学习和积累的东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