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带上的诗句 正文 本文移动端:带上的诗句

带上的诗句

2017-05-20 09:42:1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

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1

一、含比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对偶: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2

四、拟人: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五、设问: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反问: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篇二:古诗诗句和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赞同1| 评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句解: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山雪。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时田园杂兴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肥:指果肉肥厚。

2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3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4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5蛱(jiá)蝶:蝴蝶。

6菜花:油菜花。

7惟有:只有。

8无:没有。

9傍:靠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简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 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 “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 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 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篇三:带上了一本诗集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 smiles in bloom

by Tagore

不晓得现在怎么样了?工作可好?一切顺利否?

6月12日放下所有工作,坐在居所的阳台边,重读这些诗歌的时候,突然一种感觉梗塞在心中,深深地为这个美丽的早晨所打动。南方的六月还不是很热,尤其早晨六七点钟到上午十点钟,阳台上没有什么太阳,晨风丝丝从身旁掠过,无比清凉;想起随着人群,很早出去工作的情景,真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

我一停下来,就不晓得能做些什么,日子就显得慌乱。最好的莫过于睡一觉,当没有更好的书读时。有时我觉得什么工作也不做时,什么事情也不想时,恰恰就是最好的,任时间在清晨的风吹拂中慢慢流逝。我现在就是这样的坐在楼前,看着前面的屋顶,鸟儿在其间飞来飞去,它们沐浴在一层柔和黯淡的光影中,甚至感到与烈日炙烤下忽一大墙壁所阻遮下的阴影般舒畅。这是一个心灵丢下负担的奇妙的时刻。

而此前的许多日子我身边也常常带着这本诗集的打印稿,停顿下来的时候就读几首。尽管里面的诗句早就读过,但把它们收集放在一起集中阅读,还是第一次。之前读的总感觉不全面,我看到喜欢的一个作者,往往会迫不及待地一口气把他(她)所有的著作都找来读完。这样我的印象就一个个串接完整,不是零碎的,能被风刮散,再也不能找到它的踪影。

我很想当面问她这些句子都是怎么写成的,到过的那些地方什么最让她留恋。我一直期望有一天能走过一些地方,每当我感到现在而且必须时,内心就会不断地撕扯,难过得无法形容。我常常被各种顾虑围困重重。文章误我,我总希望找一个屋子能安静地呆一段时间,加班加点来完成我伟大的作品。实际上这些于我是多么的一个奢望,在这个烦躁不安的时代,如你能甘愿隐藏的话。既然得不到一丝安宁,那就不断用行走来代替对贫乏落日的沉思吧。

事实能证明我拥有多少与伟大作品失之交臂的机会,我就有多愚蠢。如果我的意志能更坚定些话,方向更坚决的话,就不会把许多时间空耗掉。这其间又发生了多少事情,我又遗憾地错过了多少地方。而这些地方定会给我留下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值得做的,希望渺茫。而在世人眼里除了拼命追求成功外,好像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事情。也许人就是在看不到一点前程的侍候才发生转机。在壮阔的胸怀得不到施展时,我记得但丁曾说的:

可畏的铭文和黑色的江河

在我之前,没有创造的东西

只有永恒的事物;而我永存:

你们走进这里的,把一切希望都捐弃吧。

人是无所谓希望的。因为只要一个渺渺的远方还在,我们时常被一些沉重的东西拖累而忘记呼吸就会感到绝望。希望如同奢望。浮吉尔救助但丁,我也常幻想有一个人能像浮吉尔救助但丁样救助我,他说: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在尘世这座昏暗的森林中,我走进里来,我也只能一个人对自己说:把一切希望都捐弃吧。因为在此之前也没有人对我说过永恒的事物,渴望最深的睡眠。

我在一首诗里也写到过:没有人能救我们,除非我们能相互拥抱着飞翔。

曾说最喜欢这首《铁》,意象丰沛。艺术形式完美。因此读了一遍又一遍。当一首首读下来的时候,每一次都会这首诗歌上多停留。而每一次想到那片高原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来读这些文字;而每次读着这些文字,我就会想起日夜渴慕的大西北。而前些时候同学跟我说到那里的感受,更加让我难受,当时恨不得马上飞去一趟,和他在拉萨会合,像我们从前谈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谈论着西域。因为在这些时日里过得非常不自在,我想去遨游,去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和生存力。但我终于没有去实行,因为我还另有打算,没有坚定地让我离开的信念,我找不到行动的理由离开武汉,却一次次地忍受另外的折磨,这折磨让我一时哪儿都不想去。没有什么能占据我的心的时候,我就拿这些诗歌翻看。特别是有一次在深夜,凌晨以后我不愿浪费时间睡觉,读到《别》里的文字,写的是送养父到公墓路上的事情,我的眼睛潮润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父亲、母亲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误解、反叛,渴望爱又怕伤害,可以说不管怎样,他们都会陪伴子女到人生最后一刻,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之情吧,有时想到甚至会恨他们。可毕竟他们是最无私的,对他们人间唯一的子女来说,是不忍舍弃的寄托。不经过几次死,是不会领悟这份情的。在我们还不断地依赖他们时,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也常想到自己,当这种生离死别来临时,我又该怎样去面对呢?很多的瞬间会在我心头涌起,激起美好和苦的过往。而有一些东西是一定不能回望的,或许幸在的人我们得要好好珍惜吧。

而这些文字都是那么平实,使你感不到一丝技巧,而又那么真切,历历在目。里面没有埋藏的典故,精心的结撰,都是平时说话的节奏,有时你也怀疑诗真的就是这样的吗?对,诗就是这样的。谈到诗,我们总会被诗的一些定义和先入之见搅得快失去知觉,而无法清醒地读个遍,就不能客观地给出见地。我不想列举很多,对诗的解说,如果才情缺乏,有时会枯燥乏味得很,常常读却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可我越来越不敢把里面所有的文字都读完,不忍卒读。越读只会越痛,长久地唤起我疼痛的触觉。她跟我说:不期待会写成什么样,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写成的,只求忠实于自己。这些不经意的写作却蕴含了一个作者巨大的真诚,因而愈发显得珍贵。在现代化的写作当中,那些因为写诗成为诗人的人事实上已不是诗人了。他们在成为诗人本身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死了。真正的诗人或者生存者其实早已不被人注视,他们处于生活的边缘,远离这个尘嚣而被普罗大众遗忘。什么头衔名称已不再重要,或许如鲁迅所言的:请不要拿那名’再污辱我了。

我一直很推崇这句话。我认为这是鲁迅对现代性最深刻的洞见。恰如贺伯特•博德教授在《荷尔德林与黑格尔》里所说的:不是神死了,而是他的荣誉熄灭了。这一定比上帝死了更加触动人心。只要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是从一片废墟上改革发展起来的,那么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成长路上的复杂曲折和灰烬冷漠。我的左脚先于我的眼睛看到了世界,/注定我要用行走来衡量日子的长短(《我》),行走,就不单是行走了,它意味着我们对意义的重拾,整合

那破碎了的心灵世界。青春,需要去追述也需要新的内涵,也就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青春就是隔岸流亡的风景,脚步踉踉跄跄

玉米丢失、桃子丢失,手中残存的只有青涩的变味

我要轻轻扣上发黄的盖子,哪怕内容真的已经变味

《青春》

玉米丢失、桃子丢失,让我想起小学课本里学过的猴子捡西瓜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三心二意的猴子捡到一个西瓜咬了一口,看到前面有一个桃子,就丢了西瓜,又咬了一口,觉得桃子好吃,忽看到玉米地,又丢了桃子,觉得玉米好吃。最后前面什么都没看到,也什么没吃到。这样一看,回味一下真没有留下什么滋味,肚子还是饿的,充满了遗憾。后来我要轻轻扣上发黄的盖子,估计阿依流亡的时候,带了一个瓶子,装的是什么就无从得知了。我猜瓶子带在身边太久一定是真的变了味的,又联想到诗句我无法像水/随形而变/我只能以这样复杂或简单的固体的姿态出现而存在,考证瓶子里一定是装的水。在扣上发黄的盖子的一刻,想到自己是带在身边变味的水,人都会有这么通感的奇特。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把自己想成正在开放的花,空中飞行的鸟儿,此时一切景语皆情语,真不可道哉。

过两天我要回家了,我祝愿她能一切都好,也不晓得现在怎么样了,可安好?回家于现在的我总是一种怪怪的味道,不像从前读书的时候总是对此充满了期待。不能回味的是几个月里周车奔波就是从早上到天黑,只要得空闲,我就把随身带的一些书阅读完。歌德的《浮士德》最后的部分就是这样读完的,还有萧红的小说集,毛泽东的传记。都不是一些轻松的书籍,能拿来打发时间的,我想即使在我们心无挂碍的时候来读这些东西,也是不容易的。可最让我不能忘怀的也许就是面前这几十页打印稿,却时常翻看着,当我想逃离着这个充斥争吵的人间的时候。下面是《高原行路过》里的诗句:

我绝望地站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疲惫的身体和疲惫的鞋偎依

打马路过你的帐篷时

我泪水涟涟

你的草原没有我居住的一角

你的羊群离我远去

这时格桑花的心情阴郁

我的歌声低沉

我想把歌声唱的再嘹亮些

想让怒放的鲜花永久开放

想在草原上常睡不醒

没有驻足,没有路过

想在草原上常睡不醒,我也曾在路边长睡不醒,任凭火车声从我身体里呼啸而过;一首非常好的诗。我曾不能很好地理解许多文字,包括这本打印稿里的一部分诗作,以为太简单线条化了,艺术上不够博大沉静。现在我却常有新的感悟,认为这样的文字不是世上常有的,一个人不能如此来固执地看这个世界。即使如此来看我们过往的诗人,最好也能先放下我们

的成见。毕竟诗人越来越少了,几乎成了稀有动物的今天,能用文字来说话,让人钦慕的作者没有一个的时候,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s miles in bloom。(是泥土的泪水滋养了你开花的笑容)那是路边祈祷的女子,回家路上盛开的脚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痴狂。

去了几天朋友那里取回购到的一堆书,又回到这个屋子。我发现手中的诗稿已被雨淋湿过,皱皱的。幸好同屋的人帮我把搁在椅子上的书和稿子都收到屋子里来了(平时我都把书和一些要看的卡片放在阳台上的椅子上,读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南方近一个月也都是好天气),没有遗失掉一页,我很是感激。离开屋子的几天,下过一场大雨,耽搁了两天。这些时日,真的发生了很多事情,对我平静的日子是一个打击,心情非常恶劣。我哪儿都不想去,我不知道上哪儿,我为此苦恼。

从外面回到屋子时,总是愉快地充满期待多。我放下所有坐在楼台前,望着对面的屋顶,一排排屋子,太阳能耸立在屋脊上,接受光照,仿佛看见太阳就要从晦淡的云中出来。多么美好的夏日,多么清新的晨,多么绚丽的早风,Let me live truly,my Lord,so that death to me become true。(我的主啊,让我真实地生活吧,好叫死对我也成为真实。


带上的诗句》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14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带上的诗句
相关文章
  • 带上的诗句

    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1一、含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二、夸张:1、白发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