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做自己的英雄作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做自己的英雄作文

做自己的英雄作文

2017-05-17 07:12:4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5年西城一模作文范例(真正的_某某之窘)[1]

真正的纪念碑

对英雄的铭记,有时并不在碑。

曾居于广州。偌大的羊城,却有一处足令幼时的我疑惑。中山纪念堂对面,有一座高耸的土丘,土丘制高处巍然着一座石碑,那苍老暗灰的颜色在广州多雨的阴湿云层下总有一种英雄凛然的庄严气象。(这)是一天黄昏,我借着夕阳的余晖,惊异地读出石碑上巨大的“黄花岗七十二忠烈”金字。然而我的疑惑,并不在碑,而在丘园入口那永远紧锁的铁门。

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当年的疑惑。那座石碑,曾让一个十岁的女孩如此敬畏,却被一扇铁门简单地挡在门外。如果一种纪念碑拒绝民众的参与,这样的纪念碑又有怎样的价值?

这让我想起汉堡反法西斯纪念碑。那高十二米的碑身上,没有镌刻怎样的事迹或姓名。它只要求前来参拜的访客用笔在碑上签下一个姓名。每签满一层,石碑就下沉一层。如今,它已完全沉于地底,只留一个说明牌,阐述碑的意义:“有朝一日,汉堡反法西斯纪念碑将完全沉于地低。那时,将只有我们自己能站起来抵抗非正义。”

我在那空空如也的碑身上读到了纪念碑的真正意义。碑,从来不是目的。碑真正的内容,最深刻的价值,在人们自己身上。这并非道德捆绑。而是这正将一种对英雄的崇拜、对自由的渴望根植在人们心里。

汉堡反法西斯纪念碑沉下去了,人们心头的纪念碑却竖起来了。

羊城的那座紧锁的纪念碑,彰示一种畸话逻辑。以为纪念碑只在于竖立。只要碑身立正,似乎就自有气势。而实际上,在那座园林拒绝一个女孩拜访的脚步时,那座纪念碑已经倒塌。一段恢弘的历史,那么多英雄豪迈气概,也一并封存起来。

梁文道先生曾叹息中国没有纪念碑。他问,当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时,中国的民众能去哪里。然而中国也不乏碑林,南有国殇园,北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何谓无碑?于今,我心中终于有了答案。土上有碑,而心中无碑,这也许才是最为深沉的悲哀。

但愿有一天,能有一座碑林,从我们心中竖起。

那一天,历史与英雄,继承与发扬,都将有全新的力量和意义。(50分)

真正的自由

人生如沙漠,我亦是沙漠中自由的行者。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论》中说:我们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因而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又必须穿越这片沙漠,因而我们是不自由的;自由与不自由间,我们踏遍沙漠的每个角落。这片“沙漠”里,探索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不同的答案。小时候的自由可能是写完作业后的自由欢乐时光,想怎么玩都不会被爸爸妈妈约束。可渐渐地,当我把玩变成读书,虽然身体固定在方寸书桌,但仿佛推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另一种自由的大门。书籍是每个人进步的阶梯,这阶梯通向的是自由意志的王国、精神的殿堂。

在精神的王国中,我遇到了“我控诉”的左拉,遇到了会变形的卡夫卡,也遇到了身残志坚的力克·胡哲、呐喊又彷徨的鲁迅。他们或多或少在生活中、在肉体上被束缚、制约,可是,透过点滴文字,我看到他们没有被“围城”所禁锢的或人类良知或艺术激情,看到他们穿越人生沙漠中将不自由转化为自由??真正的自由,现在的我会这样讲:它是豪华落尽后纯粹的精神自由,是希望,是人格。

于是不难理解托尔斯泰抛弃功名在旷野上踽踽独行,也不难理解曼德拉一生在风雨飘摇中也要抱紧种族的自由。知识分子、民族英雄,罗曼罗兰说他们是心的英雄,我说他们收获心的自由——冯友兰人生四境中的天地境界一般的大自由。大自由,拯救大时代,成就大英雄。

所以,卡夫卡所说的“必须穿越沙漠”的不自由应该是血肉的限制,“选择穿过沙漠”是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不仅不矛盾,还架构起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穿越人生沙漠的方式。很可能,那片人生的沙漠其实也是自由的绿洲吧!

欲求真正的自由,必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上下求索吧。没有思想,又何来思想的自由?在

唏嘘失去自由的犬儒主义者们的同时,走进书籍吧,走进生命吧,不断探索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是陈寅恪对清华莘莘学子的号召,更是我的意志的座右铭!愿它也成为你的座右铭。 握紧真正的自由,站在人生的沙漠——不,是人生的绿洲中,渐行渐远,终有所获??(50分)

真正的英雄

小时候,我以为英雄是漫画里的蜘蛛侠,飞梭于城市的高楼间,扶困救贫,惩恶扬善。我以为英雄是电视上被授予“见义勇为”奖章的少年,舍命救人······

一直以来,“英雄”于我是狭义的。固然,他们都是英雄,但是,只有这样才是英雄吗? 我在《飘》中认识了斯嘉丽,“只有土地才值得你依靠,值得你奋斗,值得你牺牲生命,因为那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我看到这样一个富豪小姐为了心中不灭的梦——土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她放得下身段,走进炽热的棉花地摘下小得可怜的棉心;她用窗帘给自己做了条裙子,无奈而又悲凉;我甚至看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会为了捍卫土地,捍卫尊严开枪杀人······她从未“高尚”地主动救下过别人,扶持过贫弱,她甚至杀死过生命。但是,我透过书页,仿佛看穿了她碧绿如海的眼中有着她热爱的土地、亲人、爱情。她是一个平凡的战士、英雄。

当一个人可以为了所执着的东西牺牲自己,甚至是“玷污”自己灵魂——杀人时,斯嘉丽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我猛然间惊醒,英雄,从不是为了拯救,而是为了捍卫,为了坚持。

我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英雄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斯嘉丽是为了生命、为了自由而奋斗的英雄,她牺牲了自己的骄傲,向时代低头,只为捍卫信仰;茶花女也可以是英雄的,她可以为了爱人,放弃一切,甚至是自己,只为捍卫爱情;现在,我看到蜘蛛侠,他仍是英雄的,但他捍卫的是自己心中道德与正义的准则;见义勇为的青年也是英雄的,他捍卫的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真正的英雄总有一日会站在天日下,接受世人的仰慕,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曾是黑暗的骑士,在黎明与黑暗间搏斗过。或许,你渺小,不能够济世救人,那么,请你捍卫你的家人,做一个身边人的英雄;或许你平凡,但你也有自己的梦想,那么捍卫你的梦想,不懈地追求,做自己的英雄。

请你记住,英雄都曾是黑暗的骑士,一定会有迷惘,彷徨,但你所要做的就是追随你的心,以捍卫、坚守为生,你便一定能看到不远处的彩虹。

任何人都可以是英雄,因为真正的英雄都可以平淡、渺小,他们只不过需要有心中要守护的一方净土。英雄可以是你,是我,是他,或是在前方黑暗的角落里。这世上充满了真正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在坚守着,都是平凡而伟大的真正的英雄。(47)

真正的旋律

旋律滋润着我青春的流年不被暗中偷换,悠扬的音符使生活的轨道刻下富有节奏的足迹。都市的车水马龙勾勒岁月的真实,唯有五线谱的黑线白间谱写真正的美妙旋律。

父辈的音乐世界里总留有一位在时间轴上翩翩起舞的花房姑娘。崔健哼唱着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从改革开放来到人们的心中。那时的旋律全然是真实的,我们因为崔健激情的歌词而不再被束缚于八年八亿人的八个样板戏。真实的旋律仿佛就是崔健琴头上的一块红布,朴实无华地映入人心。

无可否认,如今我国的流行音乐被实实在在地披上了文化入侵的嫁衣。所谓日韩偶像面颊上的腮红眼影迫使那真正的旋律流走不见。我身边的青年们就这样被金钱和欲望打造的卖点驱使着,让真正的旋律脱离原有的轨道。

真正的旋律之所以真实,是因为那音符描绘的画倦(卷)永远来自生活。我时常漫步于四九城的红砖硬瓦间,聆听花坛边下棋的老汉拖一把圆润京腔议起几十年前盛行的歌谣。每当我踱步至此便会毅然停留,因为这清澈高远的唱词俨然是车水马龙间僻静处最为真切的旋律。淳朴的音乐正应如此傲骨,值得铭记。

我常常认为音乐是芸芸众生中最为美丽的事物,以至于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也深入思考这生命力十足的旋律真谛。我抵制文化入侵浪潮下的太多虚伪乐章,潜心于呼唤崔健花开花落前镌刻的音乐誓言。我在自己的乐队中只会忘情高歌,把生活的苦辣酸甜融入跳动的琴弦。激昂的鼓点似乎伴着我的热情让一切旋律都归依真实,与青春年华互答,不曾更改。

我驻足在阿尔泰山脚下,和哈萨克牧民一同歌颂生活。我到过大洋彼岸的直布罗陀,听大西洋的海风吹拂衣襟而生的旋律。我自豪自己能将这生活点滴铺垫成的旋律化为真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幸福的语调向崔健时代的那抹真实呼喊!

音乐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楼宇间会有更多的音乐学子还原一派真实且潜藏已久的旋律,铸造青春流年的华章。

生活定然会继续推移向前,飞扬的音符却永远暗藏一份真实,只等你在大彻大悟后发觉。(46分)

英雄之窘

世人赞美英雄。或是由于他们的旷世功绩,抑或是他们迈出了常人难以跨越的一步??这皆是英雄光鲜而功成名就的一面。却殊不知,在通往英雄的路上,他们都曾有过困窘之时。

在我看来,英雄之路必经困窘,不过英雄之窘坎坷的人,无以为真英雄!

世人又有多少人会忆起那曾经的敕勒川?末路英雄高欢于此洒下热泪;又有多少人脑海中能浮现一块巨石?荒诞英雄西西弗斯流淌下无尽的汗水。曾经的一朝之王,一国之君的光环已然褪去,只剩英雄之窘的寂寞与难耐。倘若就此沉沦,他们便不会为历史铭记。高欢慷慨走下敕勒川,西西弗奋起推动巨石上山,留给世人两张悲壮的背影。

我想,他们一定在英雄之窘之境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自我救赎。纵然内心滋生过畏葸,却又毅然前行;纵然失意与彷徨,却以一腔豪迈冲破困窘,完成超越。不以此沉沦,反以之奋进,这岂不是真英雄?

罗曼·罗兰于《名人传》中将英雄视为“内心强大的人”,故而那扼住命运喉咙的贝多芬,奔走旷野的托尔斯泰能成为其典型形象。他们都曾接受过命运安排的困窘,也都无一例外地凭借着笃定的信念越过了坎坷之境。

上述公认的英雄中,虽身世各异,却均从苦难中站起来,走向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坛”。可以说是英雄之窘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然而反观当今,我们越发难觅生活中的真英雄了。是由于太平盛世,还是人们受到了那所谓的犬儒主义消极避世的影响,心灵渐渐麻木与颓然?人们害怕承受苦难,更是只对英雄之窘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由此信仰便日渐消亡,安逸之风劲吹??

但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青年又怎能如此?我们虽不求做到“英雄”的层面,但起码我们不可以丧失追求英雄精神的信念。若是人人都惧怕英雄之路的苦难,在英雄之窘时畏葸不前,我们的社会又怎能长久发展,“中国梦”又怎能得以实现?

那么,请我们正视所谓的英雄之窘。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奋斗的路上,往往会有诸多不如意,但那时请想想我们心中的英雄们,想想他们曾经的英雄之窘,我们便定会发现:只要内心坚守,苦难窘迫永远无法压垮我们,我们便也人人皆为真英雄。(47分)

善良之窘

我渐渐感受到为善的艰难。

我想你大概听说过一本书,叫做《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一个美国的女作家写的,讲DDT被虫所食,而虫被鸟所食,在鸟体内富集。于是鸟儿中毒,死去,春天不再有鸟鸣,因而变得寂静。书一出便引起了极大反响,各方面纷纷站出来抵制DDT,渐渐的大家的努力看到了成效,DDT越来越少,春天又现莺歌燕舞。

我多希望这是故事的结局,可惜这并不是。人们在鸟的欢声中欣欣然的(地)忘了故事的开端

——DDT是用来杀虫的。在非洲,成千上万的人因蚊虫叮咬罹患疟疾而死去。是DDT阻止死亡的横行,DDT被禁用后,死神再度降临。

非洲人指责这是发达国家的“傲慢”。

这个词,这件事,使我无比恐慌。这件事中没有谁是坏人。保护环境不对吗?保护人类不对吗?那个面容和蔼的女作家难道不是在做一件好事吗?又怎么被指责为傲慢?

后来我知道的这类的事越来越多。巴西的人民指着“地球之肺”的树卖钱活命;弄脏江南水乡的乡镇企业是一村的经济支柱;我们支教为生于贫苦的孩子们讲梦想,可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篮球。我们的苟且,却是他们的远方。我看见善良被逼入窘境。

大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而我们确实也受此感召,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盖茨说当他感受到自己拥有的资源之多时也感受所负责任重大,我们受此感召,关注远方的战火与饿殍。可是到头来,这些关注与责任连同产生他们的善良一齐被逼入窘境,成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是的,善良之窘其实来自于我们自己。是我们站得太高了,以致于看不清被救助者的实情。我们“甘为儒(孺)子牛”,可忘了前面还有“俯首”二字。我感受到为善的艰难,因为这不是扶老人过马路的小善。它要求能力,智慧,勇气。

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后藤健二拦起相机走上战场,大先生弃医从文,托尔斯泰抛却贵族生活与农奴交谈。他们走出了这种窘迫。

先贤在向我们挥手,让我们俯身低头,告别一厢情愿,告别善良之窘。低头,那是被救助者的苟且,却是救助者的远方。(46分)

语言之窘

当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之时,我们的语言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当越来越多的的类似“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词语从线上屏幕跃入线下交谈之时,我们的日常交流也无疑陷入了一个窘迫的境地——当缩字略字的网络语言冲击着传统语言的规范性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语言的规范性来自于祖先们对遣词造句的斟酌考量,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一套体系。因此,规范的语言不仅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敬重,更是对严谨的性格、不逾矩的品德的一种继承与发扬。但近年网络语言的兴起似乎在有意无意之中挑战着这种规范。把一句话缩成短短四个字,使主谓结构混作一团,特意用隐晦的字词粉饰原本表意清晰的语句,带给广大网民一种新奇的感官刺激。同时,传播方式的改进也为这些语言的“走向大众,走进生活”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仿佛整个社会在一夜间便可参与到这场盛大的网络狂欢中来。

文化虽是将成之物,反映时代的特点并有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但当传统的语言规范陷入到一个“娱乐至上”的漩涡中时,在这样困窘的境遇下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样的语言才是这个时代的精华,我们又该如何引导语言在正确的轨道中发展。

网络语言所呈现出来的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让它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被更新,因此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真正经得起推敲的语言,不应以其一时风靡的程度而作为判断标准,而应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如“给力”、“版主”等词,它们最早出现在古籍之中,但至今仍被人频繁用到。这些词借助网络平台得以普及,但最终摆脱了科技的束缚,成为活跃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

我们当然要相信语言具有自我净化讽刺的能力,但若想真正使语言尽快摆脱在传统与现代中摇摆不定的窘迫境地,我们要做到“堵”与“疏”兼顾,“收”与“弃”相结合。对于新兴语言中败坏社会风气,严重背离优秀传统文化的,要坚决抵制,而对于其中正确反映当代人精神诉求与精神风貌的,要积极引导,为其注入生命力。既做到规范语言,又让语言的活力与生机得到充分展现,正如闻一多所言,“带着脚镣也要跳起舞来”。

语言之窘是我们在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这背后反映出的文化之窘实则是我们处在过去与现在的转型期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这便昭示着我们,在新时期,守正与创新需要我们的理性与热情。

(46分)

自由之窘

美国的曼哈顿,长久地矗立着一位“自由女神”,而所谓自由,也成为当代美国,甚至世界人民心中的追求。然而,在多数人羡慕那“自由”之时,我却想说,现在的“自由”似乎陷入了窘境。

追逐自由是人的天性,但是,现在对自由的追求似乎进入了误区,大有将“自由”与“散漫”画上等号之意,久之,恐怕“自由”迟早要沦为“懒惰”。

自由女神手中高擎一支火炬,那是光明之意,为人类带来光明!注意到这一点我刹那间好似明白了,最大的自由可能正意味着失去自由。

自由之窘,正是在于它本身即是一个矛盾的集合啊!牺牲个人的自由而换取社会的自由,又该如何评说呢?星星燃起的自由之火,不也是普罗米修司(斯)以他的自由为代价而来吗?

应该说自由最大的敌人是懒惰,然而可悲的是,当下世界这二者竟大有趋同之势,难道偏安一隅过着舒适的日子是自由吗?难道享受着祖上的余荫笑看世界的百态是自由吗?难道逍遥世间尽情挥霍是自由吗?不,都不是,那都是懒惰的外化罢了,或许你说归隐山间自给自足算是自由了,但那充其量是小自由,甚至就可以说是逃避。

人类的长足发展,是以少部分人的自由来换取大部分人的自由而推动的,换句话说,大自由的背后,恰恰是无与伦比的社会责任感。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我们为什么纪念烈士们?我们为什么给素不相识的人敬意和祝福?只是因为他们以他们的自由换取了我们的自由!可不仅是自由了,那是鲜血和生命的交易,从侵略者手里抢回来的自由啊!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能这样挺身而出的人呢?恐怕早就远走高飞,去保护自己的小自由了吧。这,才是当下的自由之窘。

古人为什么推崇儒家的入世之道?因为他们清楚,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做后盾,社会才能进步。古人们去追求做官为仕,与现在大相径庭,他们不为钱、不为权,为的只是完成自己身为知识分子应有的义务,为了能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完满的句号。所以他们受贬后郁愤难平,他们不能容忍小人坐上高位,小人们不舍得自己的自由,而他们却早已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没有了任重而道远的觉悟,现在的社会要如何发展下去呢?陷入自由之窘的人们,再不警醒,恐怕一切就都已晚了。

我担心,自由将为人类吟唱一曲悲歌。(46分)

经典之窘

那日,有人问我,《梁祝》的结局究竟是什么。我心中一喜,本以为遇到了难遇的知音。不料待我讲述完毕,那人满脸不屑,说梁山伯真是呆头呆脑,说老戏终究落了俗套,说经典也不过如此。类似的话我不知听过多少遍,每每听到,心中却仍泛起苦涩。

不得不说,这话有一定道理,按现代人的逻辑,很容易为经典戴上“无聊”、“古旧”的帽子。但倘若能深入细品,经典之美方可一点点显露,令人拍案叫绝。只可惜,现代人既放不下经典的诱惑,又不能静心细品,于是浅尝辄止,经典就被扣上了帽子——这便是今日经典之窘境。

前些年,《红楼梦中人》搞得如火如荼,大街小巷中谈论的也不乏宝玉、黛玉和大观园。近些年,翻拍的《红楼梦》上演,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多了神游太虚境、归省庆元宵。然而一片喧哗背后,一切归于沉寂,除了当年选秀的演员炙手可热,《红楼梦》的经典又被束之高阁。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同龄人曾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曾同黛玉一道伤春悲秋;而我只知道,我们关于名著的认识,不是源于书本,而是源于屏幕上的短评简介,亦或是电视剧中的只言片语。因为我们从不细读经典,所以我们会轻而易举地抛弃;因为我们需要以经典丰富我们的“文化常识”,于是我们势必不能也不愿完全脱离。正在这若即若离之间,经典沉默了。对学生而言,它似乎只意味着3分的文学常识;对上班族而言,它似乎只成为办公室中显于示学养的谈资。经典之窘,早已在社会中蔓延开来。

经典之窘,反映出社会的浮躁和不安。我们宁愿用一小时看网络小说,亦不愿拿十分钟品读一

篇二:中高考高分作文

中高考高分作文

1.用第二人称写作类

纸梯

你说你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我愿意,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去年冬天,你和母亲陪我在北京求学。雪雨纷飞的日子,你一手提着一袋腊肉转乘了三四趟车来到老师家门口,和老师点头哈腰说话的样子和那双被冻裂的大手我至今记忆犹新。临走时你一个劲地拜托老师多关照我,似乎把一辈子的谢都在那会儿道尽了。

你陪我去购买寄宿用的衣物。结账时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于是叫你守着购物车排队等着。回来时,发现你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伏着购物车睡着了。侧仰着头,轻声地打着鼾。往返拿趟东西只不过三分钟而已,你竟已如此疲惫,那一刻,我久久站在你身边,凝望着你,不忍将你叫醒,嘈杂的超市在我心里突然也寂静了。

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你——那个在我出生时第一个抱我的男人,那个在我生病时鞍前马后照顾我的男人,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随着我的成长已经年近半百。

思及此,我被“年近半百”这个词语所吓倒,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你口吐不清,吃饭如同嚼蜡的日子。不知何时开始,你竟变得爱说重复的

话,爱随手关灯。你开始变得邋遢,变得一久坐就体痛,变得爬上三楼都会体力不支。你曾经那么英俊。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就是你年轻的生命活力。

“秋风秋草正离离”仿佛就是你的写照。昔日那个将我扛在肩上的男人如今连提桶水上楼都会气喘吁吁。

你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我却是一个不完美的女儿。我尽全力让自己更加完美,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配做你的女儿。此刻,我在考场上写下你,我知道,你一定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我的凯旋。我给了你太多希望,我不想让你失望。

你曾经跟我说过,你不是大官,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当个铁梯子让孩子越爬越高,顺风顺水。你只是一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谢谢纸梯,让我比别人坚强,比别人完美。我愿意带上纸梯一路向前。

2、大量引用古诗文类 藏在诗词里的精彩

如果可以,我想置身江边,感受“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澎湃,成为浪花淘尽的英雄,携一壶清酒,变成谈笑人生的临江仙。

每当我坐在窗前,手捧一本泛黄的诗卷时,总会不由得念出来,念出来,用着最为平静的语调,心中却荡起了数不尽的波澜。夏季的风拂过脸颊,褪去了一丝浮躁,一丝疲倦。闭上双眼,聆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清脆啼叫,伸出手,仿佛可以抓得住时间。我乘着一叶扁舟,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奇幻,潜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磅礴,何等壮丽开阔啊!翻开书,眺望远方,感受古人博大的胸襟。我经不住又羡慕起来了。倘若我能傲然临江,化作长江中的滚滚浪花,成为那看淡了人世沧桑,看惯了世态炎凉,无所求的,无所欲的,如仙一般的临江仙该多好。

也是在同一扇窗前,也是在这样温柔的风中,有一个男人在我耳边呓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面庞苍老,眼睛里却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低沉的声音,却能听出暗藏在其中的炽热烈火;略弯的腰,却能感受到那骨子里的硬朗坚强。“如果可以,我也能成为临江仙就好了。”他这么说着,用着极为平静的语调,我的心中却有一种悸动。那是看淡了人世沧桑,看惯了世态炎凉,无所求的,无所欲的,如仙一般的。然后他就真的走了,留下一本泛黄的诗卷和舅舅回荡在耳边挥之不去的呓语。爷爷,他好像真的和临江仙一样,那样潇洒,那样让人心生敬畏。

于是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坐在窗前,持一本泛黄的诗卷,摇着头,不由得念出来,念出来,好像看到了当年爷爷看到的风景一样,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旖旎风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是“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激昂,是“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焦虑??古人的风姿,古今的朝代更替,历史的脚步向我走来。耳边的呓语时刻警醒着我,鞭策着我,让我成熟,让我成长。

如果可以,我也想和您一样,置身诗中,看淡人世沧桑,看惯世态炎凉,无所求的,无所欲的,如仙一般的。爷爷,我想我已经明白当年你在我耳边的呓语。至少我会成为浪花淘尽的英雄,拥有临江仙一样的情怀,无愧自己,做自己的英雄。谢谢您,让我真正领悟到藏在诗词里的精彩。

3、用小标题类

不一样的震,一样的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O级特大地震,那一刻,地震不止震开了大地,震塌了房屋,更震裂我们原本已在雪灾中受伤的心,震动了整个中国,整个世界。之后,所有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了汶川,它牵动着我们的心一起震动。

地震震塌了房屋,没有震塌人们的意识。驻北川的官兵立刻投入到抢险救灾的工作,徒步走到受灾地点,又徒手挖出被埋的父老乡亲。许多当地领导也亲自上阵参加救灾工作。全国的武警官兵都严阵以待,迎接挑战。医护工作者被迅速调往灾区。整个中国以惊人的速度摆开阵势,与灾难展开较量。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之后的几天,温总理一直镇守在灾区,他不仅镇住了灾区人民惶恐不安的心,也镇住了有些混乱的局面。不久,胡锦涛总书记也来慰问受灾的群众,还亲自鼓励抗震线工作人员。胡主席、温总理他们对灾区的牵挂,是对人民的关注。

不只是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灾区。短短几天,社会各界的捐款超过百亿,文艺界赈灾义演一次捐出15个亿;全国各地群众义务献血,因为人数太多竟造堵,这应该是最温暖的交通拥堵。一时间,政府在赈灾,人民也在赈灾,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灾区骨肉同胞的的爱。

一场地震,没有震去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它考验了我们民族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同时它也振奋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正如胡主席所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地震振奋我们去战胜每一个困难,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我们有13亿同胞,我们的工作不同,但我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中华民族的传奇!

4、用象征手法写作

水中三境

一弯河水流过,化作千万条深浅不一的溪流,我们站在不同的溪中,演绎不同的角色。

一境:棱角分明的菱

深溪,也是最险恶的环境,站在这里的人,就如同一簇无根的浮萍,被冲打得支离破碎,也许,生长在此的,注定是棱角分明的菱。

菱,有最硬的壳,最尖的角。在那处处隐藏着波澜与汹涌的深涧,做一株柔弱的水草必定会被吞噬。那么,就做一棵个性不屈的菱角吧!即使风吹雨打,沉浮不定,也会骄傲地在水面上站出自己不屈的身姿!

有人说,社会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把我们网在了网中央。因此要想在社会立足,人就要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少一点菱角,多一些圆融通达,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可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菱角把自己的个性展现在波澜不惊中。

二境:品性高洁的荷

不深不浅,或许是那污淖泥沟吧,站在这里的人,都有“人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的感触。也许,种在此地的,也只有荷了。

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雅品质,在那处处充斥着污垢与黑暗的不深不浅处,做一株不洁的植物注定被污染,那么,做一朵清纯的荷花吧!即使深陷污浊处,泥泞满目,也要在最污浊的地方开最洁净的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岳飞在一片投降声中高呼“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鲁迅在充满黑暗的社会中,大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泥沟中有无数的荷花,释放着清远的香味!

三境:平凡朴实的稻

浅处,即普通的生存环境,站在这里的,就是我们,就是平凡的稻。没有菱之锐,荷之贞,但就是平淡才叫真!没有一波三折,没有泥淖,稻只是活着,然后成为人们的食物。

代表稻的,是叱咤风云背后的默默无闻,是独一无二背后的千千万万,是我们所有的人!你听说过薄田产好米的故事吗?

肥田的稻子因水肥充足,粒大光鲜,可是,却米质疏松滋味寡淡,而薄田里的稻子,因水肥有限,除了一部分成了瘪谷外,其它能够结实成粒的往往比肥田产的米口感更瓷实味道更清香。联想到生活中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岗位太普通,太平凡。岗位其实是很奇妙的东西,当你藐视它,蔑视它时,它回报你的是平庸与寡淡;当你珍视它、热爱它,它给予你的是快乐和充实。

我们一生中会被放置不同的环境中,让我们播下自己的种子,在每一条溪流中发芽、绽放??

5、时事感悟类 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 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乐观地面对世界。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真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真。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篇三:2015年西城一模作文范例(真正的,某某之窘)

真正的纪念碑

对英雄的铭记,有时并不在碑。

曾居于广州。偌大的羊城,却有一处足令幼时的我疑惑。中山纪念堂对面,有一座高耸的土丘,土丘制高处巍然着一座石碑,那苍老暗灰的颜色在广州多雨的阴湿云层下总有一种英雄凛然的庄严气象。(这)是一天黄昏,我借着夕阳的余晖,惊异地读出石碑上巨大的“黄花岗七十二忠烈”金字。然而我的疑惑,并不在碑,而在丘园入口那永远紧锁的铁门。

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当年的疑惑。那座石碑,曾让一个十岁的女孩如此敬畏,却被一扇铁门简单地挡在门外。如果一种纪念碑拒绝民众的参与,这样的纪念碑又有怎样的价值?

这让我想起汉堡反法西斯纪念碑。那高十二米的碑身上,没有镌刻怎样的事迹或姓名。它只要求前来参拜的访客用笔在碑上签下一个姓名。每签满一层,石碑就下沉一层。如今,它已完全沉于地底,只留一个说明牌,阐述碑的意义:“有朝一日,汉堡反法西斯纪念碑将完全沉于地低。那时,将只有我们自己能站起来抵抗非正义。”

我在那空空如也的碑身上读到了纪念碑的真正意义。碑,从来不是目的。碑真正的内容,最深刻的价值,在人们自己身上。这并非道德捆绑。而是这正将一种对英雄的崇拜、对自由的渴望根植在人们心里。

汉堡反法西斯纪念碑沉下去了,人们心头的纪念碑却竖起来了。

羊城的那座紧锁的纪念碑,彰示一种畸话逻辑。以为纪念碑只在于竖立。只要碑身立正,似乎就自有气势。而实际上,在那座园林拒绝一个女孩拜访的脚步时,那座纪念碑已经倒塌。一段恢弘的历史,那么多英雄豪迈气概,也一并封存起来。

梁文道先生曾叹息中国没有纪念碑。他问,当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时,中国的民众能去哪里。然而中国也不乏碑林,南有国殇园,北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何谓无碑?于今,我心中终于有了答案。土上有碑,而心中无碑,这也许才是最为深沉的悲哀。

但愿有一天,能有一座碑林,从我们心中竖起。

那一天,历史与英雄,继承与发扬,都将有全新的力量和意义。(50分)

真正的自由

人生如沙漠,我亦是沙漠中自由的行者。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论》中说:我们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因而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又必须穿越这片沙漠,因而我们是不自由的;自由与不自由间,我们踏遍沙漠的每个角落。这片“沙漠”里,探索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不同的答案。小时候的自由可能是写完作业后的自由欢乐时光,想怎么玩都不会被爸爸妈妈约束。可渐渐地,当我把玩变成读书,虽然身体固定在方寸书桌,但仿佛推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另一种自由的大门。书籍是每个人进步的阶梯,这阶梯通向的是自由意志的王国、精神的殿堂。

在精神的王国中,我遇到了“我控诉”的左拉,遇到了会变形的卡夫卡,也遇到了身残志坚的力克·胡哲、呐喊又彷徨的鲁迅。他们或多或少在生活中、在肉体上被束缚、制约,可是,透过点滴文字,我看到他们没有被“围城”所禁锢的或人类良知或艺术激情,看到他们穿越人生沙漠中将不自由转化为自由??真正的自由,现在的我会这样讲:它是豪华落尽后纯粹的精神自由,是希望,是人格。

于是不难理解托尔斯泰抛弃功名在旷野上踽踽独行,也不难理解曼德拉一生在风雨飘摇中也要抱紧种族的自由。知识分子、民族英雄,罗曼罗兰说他们是心的英雄,我说他们收获心的自由——冯友兰人生四境中的天地境界一般的大自由。大自由,拯救大时代,成就大英雄。

所以,卡夫卡所说的“必须穿越沙漠”的不自由应该是血肉的限制,“选择穿过沙漠”是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不仅不矛盾,还架构起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穿越人生沙漠的方式。很可能,那片人生的沙漠其实也是自由的绿洲吧!

欲求真正的自由,必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上下求索吧。没有思想,又何来思想的自由?在

唏嘘失去自由的犬儒主义者们的同时,走进书籍吧,走进生命吧,不断探索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是陈寅恪对清华莘莘学子的号召,更是我的意志的座右铭!愿它也成为你的座右铭。 握紧真正的自由,站在人生的沙漠——不,是人生的绿洲中,渐行渐远,终有所获??(50分)

真正的英雄

小时候,我以为英雄是漫画里的蜘蛛侠,飞梭于城市的高楼间,扶困救贫,惩恶扬善。我以为英雄是电视上被授予“见义勇为”奖章的少年,舍命救人······

一直以来,“英雄”于我是狭义的。固然,他们都是英雄,但是,只有这样才是英雄吗? 我在《飘》中认识了斯嘉丽,“只有土地才值得你依靠,值得你奋斗,值得你牺牲生命,因为那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我看到这样一个富豪小姐为了心中不灭的梦——土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她放得下身段,走进炽热的棉花地摘下小得可怜的棉心;她用窗帘给自己做了条裙子,无奈而又悲凉;我甚至看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会为了捍卫土地,捍卫尊严开枪杀人······她从未“高尚”地主动救下过别人,扶持过贫弱,她甚至杀死过生命。但是,我透过书页,仿佛看穿了她碧绿如海的眼中有着她热爱的土地、亲人、爱情。她是一个平凡的战士、英雄。

当一个人可以为了所执着的东西牺牲自己,甚至是“玷污”自己灵魂——杀人时,斯嘉丽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我猛然间惊醒,英雄,从不是为了拯救,而是为了捍卫,为了坚持。

我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英雄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斯嘉丽是为了生命、为了自由而奋斗的英雄,她牺牲了自己的骄傲,向时代低头,只为捍卫信仰;茶花女也可以是英雄的,她可以为了爱人,放弃一切,甚至是自己,只为捍卫爱情;现在,我看到蜘蛛侠,他仍是英雄的,但他捍卫的是自己心中道德与正义的准则;见义勇为的青年也是英雄的,他捍卫的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真正的英雄总有一日会站在天日下,接受世人的仰慕,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曾是黑暗的骑士,在黎明与黑暗间搏斗过。或许,你渺小,不能够济世救人,那么,请你捍卫你的家人,做一个身边人的英雄;或许你平凡,但你也有自己的梦想,那么捍卫你的梦想,不懈地追求,做自己的英雄。

请你记住,英雄都曾是黑暗的骑士,一定会有迷惘,彷徨,但你所要做的就是追随你的心,以捍卫、坚守为生,你便一定能看到不远处的彩虹。

任何人都可以是英雄,因为真正的英雄都可以平淡、渺小,他们只不过需要有心中要守护的一方净土。英雄可以是你,是我,是他,或是在前方黑暗的角落里。这世上充满了真正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在坚守着,都是平凡而伟大的真正的英雄。(47)

真正的旋律

旋律滋润着我青春的流年不被暗中偷换,悠扬的音符使生活的轨道刻下富有节奏的足迹。都市的车水马龙勾勒岁月的真实,唯有五线谱的黑线白间谱写真正的美妙旋律。

父辈的音乐世界里总留有一位在时间轴上翩翩起舞的花房姑娘。崔健哼唱着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从改革开放来到人们的心中。那时的旋律全然是真实的,我们因为崔健激情的歌词而不再被束缚于八年八亿人的八个样板戏。真实的旋律仿佛就是崔健琴头上的一块红布,朴实无华地映入人心。

无可否认,如今我国的流行音乐被实实在在地披上了文化入侵的嫁衣。所谓日韩偶像面颊上的腮红眼影迫使那真正的旋律流走不见。我身边的青年们就这样被金钱和欲望打造的卖点驱使着,让真正的旋律脱离原有的轨道。

真正的旋律之所以真实,是因为那音符描绘的画倦(卷)永远来自生活。我时常漫步于四九城的红砖硬瓦间,聆听花坛边下棋的老汉拖一把圆润京腔议起几十年前盛行的歌谣。每当我踱步至此便会毅然停留,因为这清澈高远的唱词俨然是车水马龙间僻静处最为真切的旋律。淳朴的音乐正应如此傲骨,值得铭记。

我常常认为音乐是芸芸众生中最为美丽的事物,以至于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也深入思考这生命力十足的旋律真谛。我抵制文化入侵浪潮下的太多虚伪乐章,潜心于呼唤崔健花开花落前镌刻的音乐誓言。我在自己的乐队中只会忘情高歌,把生活的苦辣酸甜融入跳动的琴弦。激昂的鼓点似乎伴着我的热情让一切旋律都归依真实,与青春年华互答,不曾更改。

我驻足在阿尔泰山脚下,和哈萨克牧民一同歌颂生活。我到过大洋彼岸的直布罗陀,听大西洋的海风吹拂衣襟而生的旋律。我自豪自己能将这生活点滴铺垫成的旋律化为真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幸福的语调向崔健时代的那抹真实呼喊!

音乐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楼宇间会有更多的音乐学子还原一派真实且潜藏已久的旋律,铸造青春流年的华章。

生活定然会继续推移向前,飞扬的音符却永远暗藏一份真实,只等你在大彻大悟后发觉。(46分)

英雄之窘

世人赞美英雄。或是由于他们的旷世功绩,抑或是他们迈出了常人难以跨越的一步??这皆是英雄光鲜而功成名就的一面。却殊不知,在通往英雄的路上,他们都曾有过困窘之时。

在我看来,英雄之路必经困窘,不过英雄之窘坎坷的人,无以为真英雄!

世人又有多少人会忆起那曾经的敕勒川?末路英雄高欢于此洒下热泪;又有多少人脑海中能浮现一块巨石?荒诞英雄西西弗斯流淌下无尽的汗水。曾经的一朝之王,一国之君的光环已然褪去,只剩英雄之窘的寂寞与难耐。倘若就此沉沦,他们便不会为历史铭记。高欢慷慨走下敕勒川,西西弗奋起推动巨石上山,留给世人两张悲壮的背影。

我想,他们一定在英雄之窘之境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自我救赎。纵然内心滋生过畏葸,却又毅然前行;纵然失意与彷徨,却以一腔豪迈冲破困窘,完成超越。不以此沉沦,反以之奋进,这岂不是真英雄?

罗曼·罗兰于《名人传》中将英雄视为“内心强大的人”,故而那扼住命运喉咙的贝多芬,奔走旷野的托尔斯泰能成为其典型形象。他们都曾接受过命运安排的困窘,也都无一例外地凭借着笃定的信念越过了坎坷之境。

上述公认的英雄中,虽身世各异,却均从苦难中站起来,走向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坛”。可以说是英雄之窘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然而反观当今,我们越发难觅生活中的真英雄了。是由于太平盛世,还是人们受到了那所谓的犬儒主义消极避世的影响,心灵渐渐麻木与颓然?人们害怕承受苦难,更是只对英雄之窘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由此信仰便日渐消亡,安逸之风劲吹??

但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青年又怎能如此?我们虽不求做到“英雄”的层面,但起码我们不可以丧失追求英雄精神的信念。若是人人都惧怕英雄之路的苦难,在英雄之窘时畏葸不前,我们的社会又怎能长久发展,“中国梦”又怎能得以实现?

那么,请我们正视所谓的英雄之窘。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奋斗的路上,往往会有诸多不如意,但那时请想想我们心中的英雄们,想想他们曾经的英雄之窘,我们便定会发现:只要内心坚守,苦难窘迫永远无法压垮我们,我们便也人人皆为真英雄。(47分)

善良之窘

我渐渐感受到为善的艰难。

我想你大概听说过一本书,叫做《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一个美国的女作家写的,讲DDT被虫所食,而虫被鸟所食,在鸟体内富集。于是鸟儿中毒,死去,春天不再有鸟鸣,因而变得寂静。书一出便引起了极大反响,各方面纷纷站出来抵制DDT,渐渐的大家的努力看到了成效,DDT越来越少,春天又现莺歌燕舞。

我多希望这是故事的结局,可惜这并不是。人们在鸟的欢声中欣欣然的(地)忘了故事的开端

——DDT是用来杀虫的。在非洲,成千上万的人因蚊虫叮咬罹患疟疾而死去。是DDT阻止死亡的横行,DDT被禁用后,死神再度降临。

非洲人指责这是发达国家的“傲慢”。

这个词,这件事,使我无比恐慌。这件事中没有谁是坏人。保护环境不对吗?保护人类不对吗?那个面容和蔼的女作家难道不是在做一件好事吗?又怎么被指责为傲慢?

后来我知道的这类的事越来越多。巴西的人民指着“地球之肺”的树卖钱活命;弄脏江南水乡的乡镇企业是一村的经济支柱;我们支教为生于贫苦的孩子们讲梦想,可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篮球。我们的苟且,却是他们的远方。我看见善良被逼入窘境。

大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而我们确实也受此感召,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盖茨说当他感受到自己拥有的资源之多时也感受所负责任重大,我们受此感召,关注远方的战火与饿殍。可是到头来,这些关注与责任连同产生他们的善良一齐被逼入窘境,成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是的,善良之窘其实来自于我们自己。是我们站得太高了,以致于看不清被救助者的实情。我们“甘为儒(孺)子牛”,可忘了前面还有“俯首”二字。我感受到为善的艰难,因为这不是扶老人过马路的小善。它要求能力,智慧,勇气。

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后藤健二拦起相机走上战场,大先生弃医从文,托尔斯泰抛却贵族生活与农奴交谈。他们走出了这种窘迫。

先贤在向我们挥手,让我们俯身低头,告别一厢情愿,告别善良之窘。低头,那是被救助者的苟且,却是救助者的远方。(46分)

语言之窘

当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之时,我们的语言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当越来越多的的类似“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词语从线上屏幕跃入线下交谈之时,我们的日常交流也无疑陷入了一个窘迫的境地——当缩字略字的网络语言冲击着传统语言的规范性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语言的规范性来自于祖先们对遣词造句的斟酌考量,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一套体系。因此,规范的语言不仅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敬重,更是对严谨的性格、不逾矩的品德的一种继承与发扬。但近年网络语言的兴起似乎在有意无意之中挑战着这种规范。把一句话缩成短短四个字,使主谓结构混作一团,特意用隐晦的字词粉饰原本表意清晰的语句,带给广大网民一种新奇的感官刺激。同时,传播方式的改进也为这些语言的“走向大众,走进生活”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仿佛整个社会在一夜间便可参与到这场盛大的网络狂欢中来。

文化虽是将成之物,反映时代的特点并有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但当传统的语言规范陷入到一个“娱乐至上”的漩涡中时,在这样困窘的境遇下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样的语言才是这个时代的精华,我们又该如何引导语言在正确的轨道中发展。

网络语言所呈现出来的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让它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被更新,因此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真正经得起推敲的语言,不应以其一时风靡的程度而作为判断标准,而应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如“给力”、“版主”等词,它们最早出现在古籍之中,但至今仍被人频繁用到。这些词借助网络平台得以普及,但最终摆脱了科技的束缚,成为活跃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

我们当然要相信语言具有自我净化讽刺的能力,但若想真正使语言尽快摆脱在传统与现代中摇摆不定的窘迫境地,我们要做到“堵”与“疏”兼顾,“收”与“弃”相结合。对于新兴语言中败坏社会风气,严重背离优秀传统文化的,要坚决抵制,而对于其中正确反映当代人精神诉求与精神风貌的,要积极引导,为其注入生命力。既做到规范语言,又让语言的活力与生机得到充分展现,正如闻一多所言,“带着脚镣也要跳起舞来”。

语言之窘是我们在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这背后反映出的文化之窘实则是我们处在过去与现在的转型期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这便昭示着我们,在新时期,守正与创新需要我们的理性与热情。

(46分)

自由之窘

美国的曼哈顿,长久地矗立着一位“自由女神”,而所谓自由,也成为当代美国,甚至世界人民心中的追求。然而,在多数人羡慕那“自由”之时,我却想说,现在的“自由”似乎陷入了窘境。

追逐自由是人的天性,但是,现在对自由的追求似乎进入了误区,大有将“自由”与“散漫”画上等号之意,久之,恐怕“自由”迟早要沦为“懒惰”。

自由女神手中高擎一支火炬,那是光明之意,为人类带来光明!注意到这一点我刹那间好似明白了,最大的自由可能正意味着失去自由。

自由之窘,正是在于它本身即是一个矛盾的集合啊!牺牲个人的自由而换取社会的自由,又该如何评说呢?星星燃起的自由之火,不也是普罗米修司(斯)以他的自由为代价而来吗?

应该说自由最大的敌人是懒惰,然而可悲的是,当下世界这二者竟大有趋同之势,难道偏安一隅过着舒适的日子是自由吗?难道享受着祖上的余荫笑看世界的百态是自由吗?难道逍遥世间尽情挥霍是自由吗?不,都不是,那都是懒惰的外化罢了,或许你说归隐山间自给自足算是自由了,但那充其量是小自由,甚至就可以说是逃避。

人类的长足发展,是以少部分人的自由来换取大部分人的自由而推动的,换句话说,大自由的背后,恰恰是无与伦比的社会责任感。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我们为什么纪念烈士们?我们为什么给素不相识的人敬意和祝福?只是因为他们以他们的自由换取了我们的自由!可不仅是自由了,那是鲜血和生命的交易,从侵略者手里抢回来的自由啊!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能这样挺身而出的人呢?恐怕早就远走高飞,去保护自己的小自由了吧。这,才是当下的自由之窘。

古人为什么推崇儒家的入世之道?因为他们清楚,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做后盾,社会才能进步。古人们去追求做官为仕,与现在大相径庭,他们不为钱、不为权,为的只是完成自己身为知识分子应有的义务,为了能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完满的句号。所以他们受贬后郁愤难平,他们不能容忍小人坐上高位,小人们不舍得自己的自由,而他们却早已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没有了任重而道远的觉悟,现在的社会要如何发展下去呢?陷入自由之窘的人们,再不警醒,恐怕一切就都已晚了。

我担心,自由将为人类吟唱一曲悲歌。(46分)

经典之窘

那日,有人问我,《梁祝》的结局究竟是什么。我心中一喜,本以为遇到了难遇的知音。不料待我讲述完毕,那人满脸不屑,说梁山伯真是呆头呆脑,说老戏终究落了俗套,说经典也不过如此。类似的话我不知听过多少遍,每每听到,心中却仍泛起苦涩。

不得不说,这话有一定道理,按现代人的逻辑,很容易为经典戴上“无聊”、“古旧”的帽子。但倘若能深入细品,经典之美方可一点点显露,令人拍案叫绝。只可惜,现代人既放不下经典的诱惑,又不能静心细品,于是浅尝辄止,经典就被扣上了帽子——这便是今日经典之窘境。

前些年,《红楼梦中人》搞得如火如荼,大街小巷中谈论的也不乏宝玉、黛玉和大观园。近些年,翻拍的《红楼梦》上演,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多了神游太虚境、归省庆元宵。然而一片喧哗背后,一切归于沉寂,除了当年选秀的演员炙手可热,《红楼梦》的经典又被束之高阁。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同龄人曾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曾同黛玉一道伤春悲秋;而我只知道,我们关于名著的认识,不是源于书本,而是源于屏幕上的短评简介,亦或是电视剧中的只言片语。因为我们从不细读经典,所以我们会轻而易举地抛弃;因为我们需要以经典丰富我们的“文化常识”,于是我们势必不能也不愿完全脱离。正在这若即若离之间,经典沉默了。对学生而言,它似乎只意味着3分的文学常识;对上班族而言,它似乎只成为办公室中显于示学养的谈资。经典之窘,早已在社会中蔓延开来。

经典之窘,反映出社会的浮躁和不安。我们宁愿用一小时看网络小说,亦不愿拿十分钟品读一


做自己的英雄作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10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做自己的英雄作文
相关文章
  • 做自己的英雄作文

    2015年西城一模作文范例(真正的_某某之窘)[1]真正的纪念碑对英雄的铭记,有时并不在碑。曾居于广州。偌大的羊城,却有一处足令幼时的我疑惑。中山纪念堂对面,有一座高耸的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