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国学读书心得 正文

国学读书心得

2017-04-26 05:48:4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前言:2010年秋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学习国学工作总结如下,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其实也就是前些时候所写的几篇相关日志重新编辑了一下下,各位见笑了)。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点国学,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是大有好处的。

一、为什么要学国学

看过一部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那位土里土气的婆婆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正直慈爱勤劳节俭,最终赢得了洋媳妇的尊敬和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婆婆是学习国学和运用国学的典范,如果她一味依照洋媳妇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让自己去适应洋媳妇,她一定会输掉这场pk赛。

我们学习国学,就是为了汲取先贤们的知慧和经验。父母教育子女,闺女出嫁时母亲的叮嘱,很多话其实都源于国学经典。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诗中韦应物对即将嫁到杨家去的女儿,洒泪送别之余,再三嘱咐她要勤俭,孝顺,遵守妇道。今人读到“孝恭遵妇道”时往往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封建思想,其实这就是国学,很好的传统文化。没有哪位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红杏出墙吧?

深入学习国学,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加合乎规范。

对于普通百姓,我们学国学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梦想成为国学大师,这样的理想虽然远大,却永远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我们穷毕生精力,也只能略知一二,所以不能贪多求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又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学国学,乐国学。

二、学国学学什么

(一)《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

2.倡导培养志道弘毅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

3.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4.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二)《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修养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6.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7.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三)《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学艺术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结合

4.学以致用

5.学而时习

6.诚实谦虚

个人以为,学国学是接受薰陶,不是被学习,不是为学国学而学国学。学国学就是要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什么是国学精髓呢?国学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来讲就叫:顺天理、尽人心。什么意思呢?外应天理(宇宙的自然运行规律),内应良心。外,顺从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内,尽到良心的责任和义务。是谁在外应自然规律?是谁能尽到人心?不是国学,而是人自己、是人本身、本心。所以,脱离人心谈国学就是一具僵尸。学国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修身养性。

九月学国学,十月考国学,教师们的本事真是不小!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在的情形让我想起一本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某书记对女部下说:“来,我把精髓传给你!”呵呵~~

三、怎样学国学

学国学,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肯定学不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学思结合,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解决了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学国学的问题了。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上中学的时候,在某一堂自己不喜欢的课上,就偷偷拿出小说书来看,教师的话充耳不闻,甚至教师走到你跟前来伸手取出你放到课本下面的小说时,你才如梦方醒,这可能算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你沉浸在小说描绘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心潮澎湃。我读师范校的时候,一次上马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时,偷看《射雕英雄传》,也被高度近视的老师发现过,当他走到身边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把一本《读者文摘》主动奉上,金庸先生才逃过一劫。到现在我也这样认为,金庸先生的小说里讲述了宋、明、清的历史,诠释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金庸迷们了解历史、提高政治素养和文学修养的一条途径。

四、《道德经》学习体会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代守藏室之史官也。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被尊称为老君爷。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在《道德经》一书中,“道”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四点:(一)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二)道是创造宇宙的动力,(三)道是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道可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总之,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不断发挥的表现。与道相对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摒除老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宗教迷信色彩,《道德经》中许多思想对于我们提高修养和管理社会,仍具有宝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老子如是说: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与大自然相争。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也应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他具有骆驼那样的精神,忍辱负重,谦卑守拙。很多人教育子女要坚强,不要软弱。老子却教导我们要柔,因为柔能克刚。“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在老子看来,人生也是如此,“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时时争强好盛,结果只能处处遭遇挫折,倒不如做一滴水,与世无争。

(二)老子如是说: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本质上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主张圣人(即统治者)治国修身皆应效法天道自然,遏贪欲,贵柔守雌,清静无为。反对儒墨两家倡导礼仪,尚贤有为的政治理学说,认为这是造成道德沦丧,使人争夺难治的原因。他的政治理想是回到古代小国寡民,风俗纯朴,人民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社会状态。这些思想反映了老子哲学消极保守的局限性。但是这一思想在历朝历代却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西汉初期,正是因为统治者实行与民休养的政策,行“无为之治”,才使国力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恢复。老子学说成为汉代最受欢迎的治国之道。在历史上影响最大,人们公认的对老子学说体悟最深的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福临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从所处朝代的社会现实出发学老研老,并亲为

《道德经》作注,亦即史称的“御注”。

(三)老子如是说: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可见,理想的政治是以德化民。

(四)老子如是说: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五)老子如是说: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真实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真正了解的人晓得宇宙间的大道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对大道有真知。圣人没有私心,什么都无所保留,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倾其所有为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天道无私,只有利于万物而不会对万物造成伤害。圣人顺天道而行,只是贡献施予而不和人家争夺。

读《道德经》,向老子学习!

某某中学教师

黄豆子

2010年12月31日

篇二:国学课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陈彩云

经过此次的学习 ,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

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

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

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

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

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

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

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

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

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

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篇二:国学培训心得体会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联谊完小 张丽娜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

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

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作为中国人,

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腾冲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学培训,通过3天的学习,

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

一下,确实受益匪浅。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

迷茫,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国

学教育。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

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

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 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二、坚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

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

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

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

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

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

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就是这个道理。

四、加强学习,提高国学认知水平 我原以为国学就是《老子》、《孔子》。这一次培训听了罗艺峰教授的《在听中领悟世界---

中国人的听道》的讲座让我知道原来听也是国学,再听到罗守诚老师的笛演奏,真是《此曲

只应天上有》,并且连续不断的吹奏了两个多小时,让我震惊。国学里居然蕴含着那么多动听

的国乐,我真的是太浅薄了,这让我深 这几天的国学培训,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

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

典的宝库里吸取营养,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篇三: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

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

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

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

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

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

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

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

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

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从学

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

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

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

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

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

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

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

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

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

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

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

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

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

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

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

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

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

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

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篇四:

国学课心得体会国学课心得体会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是每个教师尤其是一个山区教师的渴望。带着对

学校、新的教育环境的向往,我参观了新学校的校容、校貌,听了我有生以来的几节国学

课,下面就国学课做一个肤浅的评价。 10月16日上午我们在xx实验学校听了三位老师的语文课,黄茜老师所教的识字课,首

先老师教学生学习汉字金、木、水、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变成部首后汉字笔画的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几个形声字,这样教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对训练学生的分

析、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在汉字的书写时该老师也为我们作除了榜样她先让学生观察汉

字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描红,再到书写,老师指导到位学生练习到位。17

日上午

第三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徐素蓉老师所教的《房子》课。该老师首先复习朗读了《四季》,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感受深的是该老师很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能有效地分配学生的

注意力,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生如合共同学习,如何握笔及时纠正学

生写字时不正确的姿势。在回答问题时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该老师甚至示范和别人交

谈时彬彬有礼的姿势。在朗读课文中学生注意了节奏、重音和语调,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

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我们学校是一所山区学校,我们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印的义教版教材,我们从事的是大

众化的教育,我看了xx实验学校的学习目标及教材,感觉教学内容针对我们农村来说太难,

坡度太大,学生是否会不容易掌握。黄老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从街道、商店的标识上或其他书籍、资料中找一些同偏旁的

字积累下来,在教室的一角建一个展示台。展示他们的成果,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语文

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徐老师的课女性化太重(不知是否与教学的内容有关我的错误想法),

我们生活中需要沉静、温温柔尔的护士、心平气和的心理学教授,但更需要果毅勇敢的警察、

解放军战士,教风‘“硬朗”的老师风格在徐老师身上体现有点太少。 时间太短,我对xx只是高山仰望,尽管我们是农村,可用xx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

学,我会不断学习。篇五: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

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 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

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

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 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

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

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

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

篇三:国学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金溪镇中心学校 张丽

第一讲 国学经典与教育——师德与修养

一、国学与经典

1、什么是国学与经典?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

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2、教师学习什么?

教师主要学习它的教育思想方法,领悟其中包括的教师道德修养。

二、国学的起源与内涵

1、师德修养的四个字:师:师发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然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自然教会了我们学习。

因此,教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二是让人学习,是学习的

榜样,是学习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

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师的本意是学习,老

师总能让人学习,能者为师。 德:古人讲:德者得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人格修养,你就要进

步、就有收获,这个得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和心里有是升华,这个得应从正道当中来,

不能走歪门邪道,道德是人内在心灵的体现,是人格追求的体现,是文化高低的体现。 修:

按规律、原则规范自己的原则,规范自己的待人处事、职业行为、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

完善。不能光说不练。所以要实实在在的去修。 养: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学好的东西去滋润别人,要有信仰、有追求,

始终保持成长、向上的趋势,养而有成。所以“养”要相伴终身。

2、为什么教师要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决定,师德是师业之魂,身教重于言教,没有师

德就没有师魂。

三、国学与教师的关系

1、修养好应有的社会公德

2、认真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是爱学生。

3、个人自身修养,追求人格品味,生活情趣。出污泥而不染,得意而不忘形,失败而不

气馁。

师德是师才之本

师德是师风之根

第二讲 国学经典与教学思想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以不忍人之心,行不

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凡治国之道,比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貧则难治

也,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是教育的基础,发展经济是发展教育的前提

3、教育是治国的首务,育才是长远之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环境影响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故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禀性相近,生来大体平等,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

也是他推动平民教育,实行有教无类的理论根据。

三、关于教育的目的

1、为天下培养君子贤人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空闲的意思

3、《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把修齐治平联系起来。

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一是强调修身是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二是在修身面前人人平等而不分阶级,三是修身的途径必须循序渐进,

要有科学性。

四、关于教育的内容

五德:

温:敦柔滋润谓之温

良:行不犯物谓之良

恭:和从不逆谓之恭

俭:去奢从约谓之俭

让:先人后己谓之让

五常:

义:宜、善、正行而宜之之谓义; 礼:制度、仪式、礼节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礼:(周礼)、(依礼)、(礼节)。 智:四层

意思:审时度势、进退得宜谓之智。孔子一贯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迷信鬼神

谓之智。有是非观念谓之智。好学谓之智。信:诚实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五、关于教育原则的要求

1、立志乐道

2、意志锻炼

3、自省自克

4、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5、改过迁善

6、勤学问思

7、后生可畏,重视教学相长第三讲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什么是国学经典: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教育教学艺术:

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学艺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一、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

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前提);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包

含及时和长期连个方面。举例。长善救失出之《学记》。豫、时、孙、摩。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必须遵守的原则、法则。有4点体会:1、因性而教;2、因龄而教;、因能力个别差异而教;4、因教而学

2、“问答”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核心); 启发来源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教师的作用是启发。 《学记》的论

述:君子之教,喻也??。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读书的长进:从产生疑

问,到没有疑问。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技巧);

4、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手段);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氛围)。

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培养优点,挽救偏失 失:多、善、易、止

三、因材施教给我们的四点启发

1、因性而教:不同性别

2、因龄而教:不同年龄

3、因个别差异而教

4、“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古代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着重启发学生思维,是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

2、“问题性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最基本手段。 第四讲 国学解读

国学:泛指所有跟国人历史、文化和生存、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和学问。 最为重要,最有

代表性的,即为儒学。

一、理解国学要用心;

二、用心体会;

三、国学中的理想人格,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四、拥有“中国心”的国人是如何生活的,以庄子《逍遥游》为例。篇二:国学读书笔

修己安人

《论语·宪问》有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

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其大意为: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

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

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以做到吗?孔子认为,修养自

己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所在,而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即修己是基础,安

人是目标。这与《大学》中提出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如出一辙。正如伟大的管理学

家德鲁克所说:“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

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正所谓:“至德至才者,圣人也;德多而才逊者,君子也;才多而德逊者,小人也;无德

无才者,蠢笨之人也。德多而才逊者,人安己安,故君子也;才多而德逊者,己安人安,故

小人也。”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早知从德与才两方面来衡量一个人,其实这也应该成为现代企业

招聘中一个重要的原则。而孔子所说的“修己”就是从“修德”、“修才”两方面来努力的。

首先,“修德”具体而言就是修“仁、义、礼、智、信”五德:仁德即对世间万物充满仁爱之

心;义德要求我们做事要讲道义、遵守规矩;礼德要求我们言谈举止做到礼貌、周到;智德

则是先学习做人的道理再学习做事的方法;信德即为诚信为本,不论是与人相处也好,还是经营公司也罢。然后,对于管理者而言,“修才”即为学习管

理之道。

既然在管理中,修己是为了安人,“安人”即为“治国平天下”。在企业管理中,要想安

人必先修己,但是仅靠修己、靠个人行为的引导及模范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了解员

工的“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需要,“安心”方能“安人”。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常常通过

建立企业文化来达到安人心地目的,让员工认可、遵循并维护企业的文化。 “修己安人”不仅仅是对管理者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每个人在日常行为中亦可以此要求

自己、约束自己。篇三:北大国学课读书笔记 《北大国学课》 读书笔记中国可以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可以是一个科技大国,

但最根本的,中国还

是-个文化大国

————季羡林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传统文化更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壮大的根基。 而 国学又是什么?准确来说国学对于我们对于这个国家甚至于世界都有着怎么样 的影响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学是文化的精髓,它包括我国几乎人尽 皆知的儒家学说,同时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学说,可以说是在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很多的方面都这些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构造。该书分为10章,分别是“史”、“儒”、 “禅”、“道”、“法”、“兵”、“医”、“易”、“礼”、“食”,通过对国学精华部分学 习,深感学习国学,弘扬国学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三皇五帝”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那些人,史学界似乎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实际上,三皇五帝的观念来源于我国先祖对于宇宙系统的看法。古人认为,宇宙是由静止的天、地、人和动态的金、木、

水、火。土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就是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土帝” 从书中我也了解到,事实上,三皇五帝代表了我国远古社会的两个时代。三皇时期代表着从母系氏族转向父系氏族的时代,伏羲和神农是父系氏族的代 表,神农氏族后来又分化为黄帝、炎帝两个部落,再后来又融合为炎黄部落。五帝代表的时代是三皇之后、夏朝之前的时期。舜帝是公认的五帝之一,夏朝始祖大禹就是从舜帝那儿获得部落首领地位的。从夏朝开始,统治者从人民的服务者变为人民的压榨者,帝位的继承由禅让制度变为世龚制,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

这一章从三皇五帝开始,介绍了非常多历史的知识。像是将皇帝成为万岁是 什么时候? 还有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啊,还有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为 什么呢?等等??

第二章 儒——“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说道儒,最先想到的就是儒家学说的三种主张——礼治、德治与人治。儒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么样的关系?“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又有哪些解读;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如何成为统治工具的?你知道“孔门四科”还有“孔门十哲”“孔门六艺”吗?历史著名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历 代君王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等等 第二张从儒学的角度出发 体现出了儒家学说对于我国的影响。接下来开始就慢慢的开始接近我们的生活了。

第三章 禅——佛法要义、释义人生的佛学思想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要义

第五章 法——以法为教的法家思想

第六章 兵——上兵伐谋、居安思危的兵家谋略

第七章 医——从生命真谛中看中医的高度

第八章 易——大易思维中的周易智慧 这几章可以说就是其他几门学说的补充,也可以说我国的文化是在这些学说的相辅相成

下前行的,再来是礼,这一章也是我推荐的一章,礼仪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深入进去会发

现这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从自古的那些可以说不人道制度再到现在简化后的基本礼仪,

这一路可以说是崎岖坎坷。

第九章 礼——仁义礼智信背后的国学含义这一章最开始说的是古代官场中的“夺情”和“丁忧”制度 ,虽然名字有些奇怪,但是

这也确实是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之为“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

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夺情也就是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也就像字面

一样 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原本少见,但在战

场上,原谈不到“丁忧”,古人称之“墨绖从戎”,又称“金革之事不避”。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

十七月,期满起复”。意思是必须请假二十七个月,回乡下守丧,事后再重返官场。但是为了

因应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唐代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夺情起复制度,

但在唐玄宗后夺情已较少见。 然后又有谈及“礼”是古人安身立命和齐家治国的根本吗?为

什么说“孝”是传统文化之根本吗?“三纲五常”对我国古代专制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说“三

从四德”是对妇女的压制?古人讲的五礼是什么?所谓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史记·五帝本纪》:“岁二月,东巡狩,至

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

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1)祀

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

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

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 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

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这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本以为会是从头开始的五种礼仪。 像这样容易曲解意思的还

有一个 那就是“长跪”

《战国策》里出现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这里的“长跪”并不是长时间跪着的意思而是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坐

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这一章中还有讲到古代的一些谦称,避讳等等。还有端午节中元节等一些有趣的故事。

第十章 食——饮食文化中蕴涵的国学智慧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


国学读书心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88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国学读书心得
相关文章
  • 国学读书心得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前言:2010年秋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学习国学工作总结如下,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其实也就是前些时候所写的几篇相关日志重新编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