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老竹大方 正文

老竹大方

2017-04-23 05:47:0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顶谷大方简介

大方茶的追溯

大方茶乃中国扁形茶鼻祖,据清代陆廷灿《续茶经》转引《旧五代史》记载,“乾化五年(公元915年)五月十二日,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斛④”,可见大方茶的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编者注当时徽州归属浙西道)

据《歙县志》记载:“明隆庆(公元1567~1572年)年间,僧大方住休宁松萝山,制茶精妙,群邑师其法。然其时仅西北诸山及城大涵山产茶。降至清季,销输国外,逐广种植,有云雾、大方、烘青等目。”顶谷大方茶相传为比丘大方始创于歙县老竹岭,故又称为“老竹大方”,距今已400余年,顶谷大方乃为大方茶中极品,外形扁平匀齐,挺秀光滑,翠绿微黄,色泽稍暗,满披金毫,隐伏不露;汤色清澈微黄,香气高长,有板粟香,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匀,芽叶肥壮等特点。

大方茶的故事

歙县自古出好茶,而历史最为悠久的莫过于“顶谷大方”了。成品的“顶谷大方”,外形扁平匀齐,挺秀光滑,翠绿微黄,满披金毫而隐伏不露,是茶中的珍贵饮料,年产量不过四五百公斤。物以稀为贵,茶亦以稀而珍,如今,歙县的老竹铺、福泉山等地被列为了 “顶谷大方”原产地保护名录,千年佳茗再一次在中国的茶叶史上熠熠生辉。

不过,关于“顶谷大方”茶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正德年间,歙县老竹铺的山岭上,住着一个叫大方的老和尚,老和尚乐善好施,为了招待四乡八邻的善男信女,他亲手实践,反复实验,创制了一种香气浓郁的素茶。有一年,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了大方和尚的石板庵,品尝了香茶后龙颜大悦,摇扇踱步,说此茶产于山之顶、谷之巅,又是你大方和尚所创制,就叫它“顶谷大方”吧。“报道岭头来驿使,大方家赠大方茶”,由于受到了皇帝的御赐,到了清代,“顶谷大方”就真真切切地被列入了贡品的名录。

大方茶的产地

地处皖浙交界的天目山脉,其主峰---清凉峰为黄山的姐妹峰,海拨1787米,为华东第二大高峰,另外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有:老竹岭头、石坑崖上、翠屏山、黄平圩、福泉山、老人岩、仙人峰、鸭子塘等。大方茶园一般海拔千米以上,山势险峻,峰峦攒簇,竹木遍植,云雾萦绕,降水量大于1500毫米,湿度达80%以上,日照短,漫射光和紫外线丰富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同时,土质优良,表层

乌沙,中层红黄壤,呈酸性,极利于茶叶中氨基酸、叶绿素、碳水化合物和芳香物质的合成,为大方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大方茶的加工工艺

“顶谷大方”在谷雨前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一般大方于谷雨至立夏采摘,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加工前要进行选剔和摊放。

大方茶的炒制分:杀青、揉捻、做坯、拷扁、辉锅五道工序。 杀青:杀青与制手工炒青基本相同,每锅投叶量1公斤左右,杀青程度要求稍嫩。

揉捻:多用手揉,现在也有用小型机揉的,揉捻时间较短,压力宜轻,初步形成匀直的条形即可。

做坯:锅炒做坯用桶锅,锅温120-1400C,每锅投叶1.5-2公斤。下锅后双手勤翻快抖,促使水分散失。炒到叶不粘手时,在锅壁上涂抹少量菜油或豆油,使锅壁光滑,开始拷拍。用双手沿锅壁拷拍茶叶,结合整直茶条,使外形逐渐扁平紧直。当水分散失到可基本定型时,起锅摊放。待叶质回软后,开始拷扁整形。

拷扁:锅温90-1000C,每锅投叶约1公斤。先在锅壁上涂茶油,叶子下锅后,伸直手掌带动茶坯在锅壁上下扳拷搭炒,并用手掌在锅壁上拍打茶坯,结合理顺茶条。当茶坯紧直平扁定型(似韭菜边),即可出锅,摊放后辉锅。

辉锅:辉锅温度60-700C,方法与拷扁基本相同,但动作宜轻,手掌随茶拷荡,促进表面光滑,防止断碎。当茶叶含水量减少到5%左右时,出锅冷却,装罐密封贮藏。

大方茶的别名

“顶谷大方”为近年来恢复生产的极品名茶,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匀齐,挺秀光滑,翠绿微黄,色泽稍暗,满披金毫,隐伏不露;汤色清澈微黄,香气高长,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匀,芽

篇二:茶经

茶叶介绍

茶叶属茶组,下又分三个种: 茶种(中国种)、普洱种、蛋白桑茶种;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稍后,《茶经》也采用了“茶”字,在此之前,文古曾制作过 “茶”是用“荼”表示。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是大众化饮品,一般分为绿茶、红茶、花茶等六大种类。其中绿茶在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较普及,西方国家更习惯饮用红茶。从世界上来看,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一、茶树形态特征与特性

茶树的形态特征有三种:灌木、小乔木和乔木。茶树基本上是灌木型的,福建和广东地区的茶树是小乔木型的。大乔木有的非常高,可以到几十米高,寿命达几千年。西双版纳的巴达山茶树是最大的一种,最大的一棵茶树八个人才能将其抱住,当年它有32.7米高,但因为被雷电劈断后只有17.4米高,却依然还存活着。足以想见它有多么高大。很多栽培型、灌木型的茶树被控制在一米左右,如果种得稀一点也可以长到四、五米高,但是为了生产需要,所以我们人为控制在一米左右。以上就是茶叶的三种形态。

茶叶是常绿木本植物,红茶也是绿的叶子,而不是红色的叶子。什么状态下茶树会变红?山东、江苏、浙江的高山茶区,这些地区的茶叶在寒假期间茶叶会被冻红,但它是不正常的。与红茶的原理一致,在正常的情况下茶叶都是绿的,属于木本,它的寿命几百年,哪怕种在地里的茶叶可以活几百年,可是种在地里的茶叶到了六十岁以后它的产量、品质都不行了,所以必须挖掉重新种。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云南茶区),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二、茶叶分类

(一)以历史分类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历史分析,有下列四种情况: 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蒙顶茶、湄潭翠芽、兰馨雀舌、蒙洱茶、西湖龙井、英山云雾茶、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大红袍、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福鼎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武当道茶、古丈毛尖、英德红茶、粤东山龙茶等。

另一部分是后期恢复的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茗洲“金玉香茗"、蒙顶甘露、蒙顶黄芽、黄山金毫、湄潭翠片、泾渭茯茶、渠江皇家薄片、渠江薄片、渠江茶、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曾侯银剑茶、汉家刘氏茶、龟山岩绿、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粤梅香、顺生茶叶、东阳东白等等。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黎平香绿茶、雨亭岭大洪山茶,兰馨金尖、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茶、雪峰禅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金坛雀舌、天柱剑毫、寒冰天露、岳西翠兰、齐山翠眉、红山龙、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潭翠芽、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 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泉城红、泉城绿等等。

第四种就是天然营养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叶茶。

(二)制作工艺分类(中国七大茶系)

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代表茶有:蒙顶甘露、日照绿茶、六安瓜片、龙井茶、湄潭翠芽、碧螺春、蒙洱茶、信阳毛尖、紫阳毛尖茶。

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霍山黄芽蒙洱银针、蒙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但是安溪铁观音的新贵感德、长坑、祥华铁观音的最新清香制法是没有 “绿叶红镶边”的特征。特别是感德下村(霞云村、霞春村等)更是该做法的典型代表。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

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祁门红茶、荔枝红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

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渠江薄片金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

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白毫银针、白牡丹,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白茶白毫显露。比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

其他:台湾种植的茶树品种,另有武夷茶、红心大口、黄心大口、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台茶十四号(白文)、台茶十五号、台茶十六号、台茶十七号(白鹭)、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等品种但面积较小,且不普遍。

(三)以季节分类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县饮香茶叶合作社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其外形、汤色都可谓是“一绝”。(又如六安瓜片、山龙红茶)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枫树茶)

篇三:茶叶的学问

茶葉的學問

茶的歷史分類:文化生活

中國是茶的故鄉,早在唐代以前,中國生產的茶葉便通過陸路及海運的方式遠銷各地。首先到達了日本和韓國,然后傳到印度和中亞地區。在明清時期,又傳到了阿拉伯增島。在17世紀初期,中國茶葉又遠銷至歐洲各國,很多上層社會的貴族、紳士都養成了喝茶的習慣。中國的茶和中國的絲綢及磁器一樣,已經成為了中國在全世界的代名詞。

茶的歷史

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是中國。據說,最早發現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農,傳說中他曾嘗百草,中毒后用茶葉來解毒。所以,大概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社會時期,茶尌被中國人發現和利用了。

在最初很長的時期,茶一直被作為藥品服用。直到秦、漢時期,由于人工栽培的茶樹多起來,人們發現了茶生津醒神的功能,制茶和飲茶才漸成風氣。尤其是在漢代,司馬相如等一代文豪,都對茶這一當時的時尚飲品情有獨鐘,並撰文從藥理、文學等方面闡述對茶的看法。

魏、晉之前,人們對茶有不同的稱呼,如“茶”、“茗”、“詫”等,最終被確定為“茶”則是在唐朝。

唐朝是茶和茶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從洛陽到長安、隨處可見賣茶水的店鋪,茶葉貿易也十分發達。到唐朝中期,煮茶、飲茶已被認為是高雅的藝术行為。從茶、水、茶具等几個方面研究飲茶方法的專家也多了起來,這些專家多是佛教中人,從中還出現了一位聖者,他尌是被譽為“茶聖”的陸羽。

陸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的作者。他因嗜茶而云游各地,采茶覓泉,躬身實踐,多方搜尋和茶有關的資料,然后用簡潔流暢的文字寫成了《茶經》。《茶經》共三卷,從茶的起源,特性、種植環境、栽培方法到茶具,制茶方法、煮茶方法、茶的分類等等做了系統的論述。《茶經》不僅使人們更為了解茶葉,完善了茶文化的內容,也引起了后人對茶文化的重視。 唐朝人喝茶如同煮菜喝湯一樣,把茶煮了喝。這種煮茶方法一直維持到宋朝才被衝泡法所替代。茶興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的茶葉生產和茶學研究都很發達。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喜歡舉行泡茶比賽“斗茶”,他們把茶放進茶盞后,用開水衝泡,充分攪拌與水溶和,待細密的白色泡沫(既所謂的“湯花”)出現后,看誰的湯花多,散得慢,誰尌是“斗茶”的贏家。

宋朝人喜歡“斗茶”,還喜歡在茶餅的制作上追求完美。宋朝茶餅比較名貴的有“龍鳳團茶”,茶餅上有造型精美的龍鳳圖案。它是專門為皇家制作的,價同黃金。這種茶餅在宋朝很流行,但隨著制茶工藝的提高,散茶的制作方法開始逐漸流行起來。

散茶真正流行是在明初,因朱元璋下令不讓進貢團茶,制作散茶的炒青制茶工藝得到迅速發展。

炒青法制出的茶尌是今天常見的綠茶。明朝茶藝家認為:把茶緊壓成餅,需要碾壓成沫,損傷了茶的真香。不像炒青法制作的茶葉,色如翡翠,氣味清香,較好保留了茶葉的自然特性和營養的價值。

清代在炒青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紅茶的制作。烏龍茶的制作方法也產生在清代。到了清代,茶葉已經是采摘精細,炒制得當。隨著飲用和制茶技藝的發展,茶及茶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至此,綠茶、烏龍茶、花茶、

紅茶、黑茶、黃茶的茶葉品種格局基本形成

〃茶葉的成分

茶的鮮葉中含有75%—80%的水分,干葉中含量為20%—25%。干葉中包含許多種化合物,分為蛋白質、茶多酚、生物堿、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色素、脂肪和芳香物質等。

健康功能最大、含量很高的成分是茶多酚。茶葉中的氨基酸具有獨自的特點,包含一種在其他生物中沒有的氨基酸茶氨酸。

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但衝泡的時候能夠溶于水的僅2%左右。容易溶于水的是白蛋白,白蛋白能夠增進茶湯滋味的品質。

茶多酚(又稱茶單寧)是茶葉中30多種酚類化合物的總稱,其主体物質是儿茶素,占總量的70%左右。茶多酚具有多種生理作用,是茶葉的滋味和色澤的重要成分。

茶葉中的生物堿類,包括咖啡堿、茶堿、可可堿、黃嘌呤、腺嘌吟等。茶葉中咖啡堿含量最高,占2.5%-5.5%,超過咖啡豆(含量1%-2%),可可豆(含量約0.3%)以及可樂豆(含量1%—2%)。泡茶時有80%的咖啡堿能溶于水中,是苦味成分之一。咖啡堿的興奮作用是茶葉成為嗜好品的重要原因。

氨基酸在茶葉中有30多種,包括多種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茶葉的氨基酸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基酸總量的一半以上。

茶葉中有約30種礦物質,主要成分是鉀,約占礦物質總量的50%,磷約占15%,其次是鈣、鎂、鐵、錳、氯、鋁,還有微量成分,如鋅、銅、氟、鈉、鎳等。與其他植物相比,茶葉中鉀、氟、鋁等含量很高。 茶葉中含多種人体必需的維生素,茶葉中維生素E的含量比其他植物高。茶葉中還有維生素A、B1、B2、K、P等。維生素B1、B2、C、P等,能通過飲茶來補充人体的需要。

茶葉中的脂肪類包括磷脂、硫脂、糖脂、甘油三酯等,都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是腦磷脂、卵磷脂的主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香氣成分,成品茶中被確認的香氣成分達700種。不同的茶類,其香氣成分的種類和含量不同。

鮮茶葉中的色素有葉綠素、葉黃素、類胡蘿卜素等,葉綠素是主要色素。茶葉的外觀、葉底和茶湯的顏色,是決定茶葉品質的主要因素。

2〃茶多酚的功效

茶葉中富含多酚類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儿茶素、黃酮及黃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縮酚酸。儿茶素占茶多酚總量的60%—80%。

茶多酚具有苦澀味和收斂性,它是茶葉滋味與品質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茶葉加工中,儿茶素發生氧化聚合,產生從黃色到褐色等多種茶多酚氧化聚合物,例如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從而構成干茶與茶湯的色澤的主要成分,紅茶、烏龍茶等有較多的茶多酚氧化聚合物。紅茶的茶黃素與茶紅素的含量及兩者比例是決定紅茶品質的重要指標。

茶多酚有多種生理活性,為茶葉的保健功能做出巨大的貢獻。

各種茶類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周朝:茶鮮葉曬干或陰干收藏,與現在白茶制法相同;東漢:茶鮮葉搗碎制成餅茶;唐朝:茶鮮葉先蒸后搗碎,制成團塊茶,因技术掌握不同,出現了黃茶、綠茶和黑茶;北宋:發明蒸青散茶;南宋:發明炒青散茶;明朝;發明紅茶制法;清朝:發明青茶制法。至此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名優茶多達千種,其中獲得省級以上名茶稱號的有四百多種。名優綠茶品種最多(產量占名優茶總產量的80%以上,其次是青茶和白茶,在再次為黃茶,黑茶最少。

名茶主要形狀有扁形、針形、片形、卷曲形、牙形、尖形、圓形、蘭花形、條形等九大類);共同特點是:茶樹品種優良,原料細嫩,采摘精細,加工精湛,形質優異,風格獨特。

綠茶:

綠茶是一種不經發酵制成的茶。因其葉片及湯呈綠色,故名。中國綠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太平猴魁、廬山云霧、四川蒙頂、顧渚紫筍茶。

紅茶:

紅茶是一種經過發酵制成的茶。因其葉片及湯呈紅色,故名。中國著名的紅茶有安微祁紅、云南鎮紅、湖北宣紅、四川川紅。

花茶:

花茶是成品綠茶之一。將香花放在茶胚中窨制而成。常用的香花有茉莉、珠蘭、玳玳、玫瑰、柚花等。以福建、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為主要產地。蘇州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名品;福建茉莉花茶,屬濃香型茶,茶湯醇厚,香味濃烈,湯黃綠,鮮味持久。

烏龍茶:

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特征是葉片中心為綠色,邊緣為紅色,俗稱綠葉紅鑲邊。主要產于福建、廣東、台灣等地。一般以產地的茶樹命名,如鐵觀音、大紅袍、烏龍、水以、單樅等。它有紅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紅茶澀味濃烈;有綠茶的清爽,而無一般綠茶的澀味,其香氣濃烈持久,飲后留香,並具提神、消食、止痢、解暑、醒酒等功效。清初尌遠銷歐美及南洋諸國。目下最受日本游客的歡迎。

白茶:

白茶是一種不經發酵,亦不經揉捻的茶。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以白、山白等類,故名白茶。其中以銀針白毫,最為名貴,特點是遍披白色茸毛,並帶銀色花澤,湯色略黃而滋味甜醇。主要產地在福建福鼎縣和政和縣。

磚茶:

磚茶屬緊壓茶。用綠茶、花茶、老青茶等原料茶經蒸制后放入磚形模具壓制而成。主要產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磚茶又稱邊銷茶,主要銷售邊疆、牧區等地。

各種茶類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周朝:茶鮮葉曬干或陰干收藏,與現在白茶制法相同;東漢:茶鮮葉搗碎制成餅茶;唐朝:茶鮮葉先蒸后搗碎,制成團塊茶,因技术掌握不同,出現了黃茶、綠茶和黑茶;北宋:發明蒸青散茶;南宋:發明炒青散茶;明朝;發明紅茶制法;清朝:發明青茶制法。至此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名優茶多達千種,其中獲得省級以上名茶稱號的有四百多種。名優綠茶品種最多(產量占名優茶總產量的80%以上,其次是青茶和白茶,在再次為黃茶,黑茶最少。

名茶主要形狀有扁形、針形、片形、卷曲形、牙形、尖形、圓形、蘭花形、條形等九大類);共同特點是:

茶樹品種優良,原料細嫩,采摘精細,加工精湛,形質優異,風格獨特。

◆綠 茶

安化松針 寶洪茶 洞庭碧螺 都勻毛尖

峨眉竹葉青 恩施玉露 高橋銀峰 顧渚紫筍

桂平西山茶 黃山毛峰 惠明茶 碣灘茶

徑山茶 敬亭綠雪 老竹大方 六安瓜片

廬山云霧茶 眉茶 蒙頂茶 南安石亭綠

南京雨花茶 平水珠茶 秦巴霧毫 泉崗煇白

日鑄雪芽 太平猴魁 天山綠芽 天尊貢芽

無錫毫茶 午子以毫 婺源茗眉 婺州舉岩

西湖龍井 峽州碧峰 以人掌茶 信陽毛尖

休寧松蘿 涌溪火青 云峰與蟠毫 紫陽毛尖

◆紅 茶

川紅工夫 滇紅工夫 紅碎茶 湖紅工夫

閩紅工夫 寧紅工夫 祁門工夫 小種紅茶

宜紅工夫 越紅工夫

◆烏龍茶

安溪色種 八角亭龍須茶

閩北水以 白毛猴

鳳凰水以 黃金桂 武夷肉桂 台灣烏龍

台灣烏種 鐵觀音 永春佛手 武夷岩茶

武夷四大名樅

◆白 茶

白牡丹 貢眉(壽眉) 新工藝白茶 銀針白毫

◆黃 茶

北港毛尖 廣東大葉青 海馬宮茶 霍山雪芽

君山銀針 鹿苑毛尖 蒙頂黃芽 皖西黃大茶

溈山白毛尖 溫州黃湯

◆黑 茶

湖南黑茶 老青茶 六堡散茶 普洱茶

◆緊壓茶

餅茶 方包茶 茯磚茶 固形茶 黑磚茶 花磚茶 緊茶 康磚和金尖 米磚茶 普沱方茶 青磚茶 沱茶 湘尖茶 圓茶 竹筒香茶

◆花 茶

白蘭花茶 玳玳花茶 桂花茶 金銀花茶 玫瑰花茶 茉莉花茶 珠蘭花茶


老竹大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57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老竹大方
相关文章
  • 老竹大方

    顶谷大方简介大方茶的追溯大方茶乃中国扁形茶鼻祖,据清代陆廷灿《续茶经》转引《旧五代史》记载,“乾化五年(公元915年)五月十二日,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斛④”,可见大方茶的生产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