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国学经典15句
国学经典15句
1、《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3、《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感恩天地容纳我以空间
感恩祖国赋予我以尊严
感恩父母给予我以生命
感恩老师启迪我以智慧
感恩大家陪伴我以生长
感恩人生赋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北京123国学网,家是我们永远的信仰
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
篇二:国学经典网上作业1、2.3.
作业1
1、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
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1,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思是: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
到好处。中庸看是无所为,其实不一定啊,很多情形它就化解了很多的事情。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意思是:人在有关
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道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福足的不同状态下,才知世态人
情的冷暖。人是生活在大家的环境里的。 3、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人不能自满,要时刻抱着虚心的态度.
2、
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读经典; 观看视频讲座 ; 听老师讲解经典;上网浏览相关知识;或 其
他。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 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进行学习“国学”,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 听老师讲解经典、
上网浏览相关知识。我觉得这连个是分不开的,首先是读经典,只有你读过经典之后才
才能了解到经典的内容是什么,才能知道什么是经典~算是个了解的过程;其次是观看
视频讲座,自学只能了解皮毛,在这个快速的时代,想要学习,但是又不耽误工作的方
法就是观看视频讲座,这样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第三是听老师讲解
经典,每个人对于经典的解读都不一样,所以只有去真正的走入课堂,听老师在讲解,
才能进一步吸收、理解经典;最后是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3、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1)我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是很广泛的,可以用5句话概括,1.传承美德.2健全人格.3陶冶情
操.4铸造精神.5提升智力.
(2) 我认为国学热的原因是:自从西风东渐,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上充斥的是
急功近利,信仰淡漠,人生态度无所依归,人生方向感迷失,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犯罪年龄降低,以
及学术良知沦落,原创性思维缺乏等,种种现象.其实就是没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文化
教养的结
4、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
第一章 信仰,第二章 仁德,第三章 中庸,第四章 知识,第五章 学而,第六章 择
业,第七章 顺逆,第八章 人事,第九章 为政,第十章 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1)第七章《顺逆》
(2)因为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发展,当我们身处顺境时千万不要得
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逆境随时可能到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没有必要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所以,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作业二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翻译:樊迟问什么叫“知”,孔子说:“切实地为民众办事,学习世间的学问,敬奉鬼神而远离它们,就叫做‘知’了。”(樊迟)又问什么叫“仁”,孔子说:“奉献在前,享受在后,这样就可以称为'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翻译: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翻译: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翻译: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答: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老子》第五十八篇)
答: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因为祸福的这种变化莫测,难以把握,正的会变化为奇的,善的会变化为妖的。这种当局者迷,早已根深蒂固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答: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答:子夏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10、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荀子·议兵》)
答: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成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简答题:
1、 何谓学习之道?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答:所谓学习之道就是学习的方法!有教无类就是教书的对需学生要同等对待,主要是说别因学生的贫富和学习好怀来区别孩子!“有教无类” 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不但打破了当时教育的等级界限,更扩大了教育的受众者,使平民老百姓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主题四:有志者事竟成故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传》:帝(刘秀)谓合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久者事竟成也。”。“久”终于。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事情,最终能成功。也作“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次,刘秀派耿弇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步兵强马壮,是耿弇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弇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耿弇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弇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弇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弇说: “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千上万条谚语中,我最欣赏和推崇的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有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就要为之而奋斗、拚搏,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古今中外,立志成才者的事例,举不胜举。有些出身贫寒、力尽艰辛、坎坷,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成为对社会、对民族大有作为的企业家、科学家、文学家,那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呕心沥血、勤于苦读的,后来,在科技、文化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自学成才者们,那些身残志不残,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信心和无比惊人的毅力,在生活中和事业上成为强者的人们,还有那些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成功者们,无一都是在“有志者事竟成”的启发和鼓舞下,通过长期不辞辛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并为世人所敬佩。我喜欢这条谚语,因为它给了我读书的力量和信心,使我成为一名读书人。虽然,写作的艺术和技巧还有待去掌握和探索及提高的,但是“有志竟成”在引导我在成熟的道路上奔波,也是它给了我立下我说:一句话十个
字:养成好习惯,受益一辈子的决心和信念。这里说的好习惯是指要养成爱读书、喜欢书的习惯。作为读书人,爱书、爱读书这是她的本性使然,习惯成自然。读书可以丰富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拥有千里眼,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现在今天为止到写1658篇博文,也是“有志竟成”的结果,我也坚信它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还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我还是要努力,要研究和探讨出更好的学习的方法,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收获。由于科学的发展,历史上用一天学完的东西,今天用一小时就够了,一部电视剧就可以让人们了解几千年以前的古老社会的文化、历史及生活背景。当今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产的提高等也不是依靠人的体力能实现的,而需要人的知识、智慧和科学技术。这一切的实现都得需要我们加倍地学习才行。我想这个“志”的成功要比任何“志”的实现都要难,但是,知难而上才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因此,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篇三:诵读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美德之
“宽容待人”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 知识目标: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相互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2. 能力目标:通过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提高辨别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宽容之心,善待他人的良好美德。
二、活动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自去年我们学校启动国学经典诵读以来,我们班上积极行动起来,大家热情高、投入浓,来,请同学们先来一起诵读上一周老师发给大家《增广贤文》中的有关内容。
(学生一起诵读)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已量
一毫之恶,劝人莫做;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师:很好,诵读国学经典,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刚才通读的这些句子大多包含了一个什么意思?
(幻灯打出相关内容,抽学生回答)
师:很好,宽容待人,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二)明白什么是宽容
1、师:说到宽容,我先请同学们看一个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礼部尚书张英,是一位大学士。一天,他收到家信,说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家人与邻居叶府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幻灯片打出)
2、师:故事到这里我先行打住,我想请同学们做个假设,假若你就是故事中的那个张英,你会怎么办?
(学生回答,大致集中在“忍让”或者“据理力争”上)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理由,我不先做判断,先来看看张英到底怎么做的? (幻灯继续显示)
张英这位大学士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主动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师:这个故事完了,结合刚才同学们假设自己是张英对此事的处理方式,请同学们想想张英这样处理好不好,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诸如邻里关系融洽等)
师引导:看来,宽容是解决纠纷、矛盾的最好手段,是最有效的武器。宽容两个字真不简单。(黑板上大大写出“宽容”两个字)
3、师:同学们,你们看,“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宽” 下面,是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象杂草一样的看法意见都允许并存;“容”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说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不妨求同存异,但我不会不让你没有说话的权利,要能相互包容。
综上对“宽容”的拆字解说,加上你的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宽容”? (学生回答:诸如心胸开阔、宽厚待人、不斤斤计较等)
师引导明确: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宽容就是能原谅别人的过错,能允许别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存在,以接受朋友及他人的成功。即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板书)
(三)宽容应怎么做(宽容的品质)
1、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宽容,但是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却常有矛盾发生,发生不宽容的事情,产生这种现象有什么原因吗?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之后同学们来谈谈你的看法。
(游戏:《带路》)
过程:公布规则:四人分两组比赛。一人蒙眼,一人明眼带路穿越路障。在蒙眼人不知情的状态下,其中一组带路人也被蒙上眼睛。
穿越路障后,主持人采访“盲人”的感想。
(蒙眼)问题:你觉得这个带路人带得好不好?
(揭开)问题:现在你有什么感想?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中产生的误会是因为什么原因?误会解决了,又为什么?这说明对待别人应该怎样?
(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明显的,参与者不知道带路者也蒙上眼睛的情况,因而产生了误会。**同学对**同学不能好好带路有所不满,但知道了原因后,他谅解对方。误会的事,往往是人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不理解,不会考虑到对方的难处,只会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误会只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现在看来,宽容需要理解信任。(板书)
2、师引导:光理解对方,换位思考了就能做到宽容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测试:你们看看我手中的这张纸,是张白纸,中间有个大的黑点,如果让你来表述,你会有几种表述?
学生讨论回答(黑点、白纸上有黑点/有黑点的白纸张)
几种回答的区别: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果我们把这张纸看着一个人,你从这个游戏中领悟到了什么?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留意的是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人的优点。这就造成看别人总有那么多意见和不满。就如看这张纸一样,大家只注意了上面的黑点,却没注意到背景是白色的。当你死死盯住一个人的缺点的时候,他的优点就如白色的背景一样,视而不见。我们不能因为有污点就认为白纸无用,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忽视整体的优秀。所以,宽容也需要全面地看问题。(板书:全面看待)
3、讲故事《宽容是一种拯救》让学生体验宽容的力量。
宽容别人其实是一种共赢,在这过程中,别人好了,自己也少去了很多麻烦。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种共赢目的来自宽容的力量。请听邹冰玉带来的故事《宽容是一种拯救》。
一个悲剧故事就这样以温馨的结局收尾了。而谁都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母亲当时说出的是另一番话,这两条鲜活的生命就将逝去,母亲也就永远陷入孤寂之中。
看来,用伤害对付伤害,伤害就成了一个死结。只有水才能拯救火,只有善才能拯救恶,只有爱才能拯救恨,只有天使才能拯救魔鬼。宽容是一双灵巧的手,它能够解开伤害这个死结。亲爱的同学,学会宽容吧。“心底无私天地宽”,心
中经常想着别人,少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气量宏大的人。
(老师板书:心胸宽广)
4、再看宽容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怎样做到宽容,那宽容对方,有没有原则?我们都听说过《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农夫可怜冻僵的蛇,将它放进怀中给它温暖。等到蛇苏醒后却一口咬死了农夫。大人们常用这则寓言告诫孩子:不要对恶人发慈悲。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见这样的事情。比如看见一个同学在偷偷拿别人漂亮的玩具,比如看见一个同学在教室里疯跑疯闹,比如看见一个同学下课在讲台上随意吐痰等等,看见同学这样的行为,我们还能宽容吗,你会怎样做?
(学生发言)
老师引导:
俗话说得好,“大度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是弥勒佛也是惩恶扬善的,也就是说:“宽容”一定要有适度,宽容要有一定的原则。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厚,也不是姑息养奸,更不是助纣为虐。因此:我们“对君子要宽,防小人要严。” 并且坚持与损人利已者进行斗争到底。
宽容要有原则。(板书)
(四)、亲自说法。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宽容,宽容应怎么做之后,再来回忆一下曾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宽容的事。如果现在你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怎样更好地处理?(学生说自己的故事)
同学们说得好,现在看来,如果产生矛盾了,如果当时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忍耐,看问题全面一点,心胸再宽大一些,矛盾就更容易化解。
(五)拓展写宽容
师:通过学习,我们对宽容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现在请你们写写你心中的宽容,写出你的宽容感悟。学生交流汇报
(六)诗歌朗诵《拥有宽容的心灵》
师:同学们,一颗宽容的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谐美丽。下面请听张真怡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诗歌〈〈拥有宽容的心灵〉〉。
(七)实践宽容的建议
师: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宽容吧,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快乐。
老师打出幻灯,给同学们的建议:
1.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欢乐传递下去;
2.每天原谅一个伤害你的人,让痛苦的能量到你这里为止,做“痛苦的终结者
3.每天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
4.当别人让你感到不愉快时,尽量去理解他,试着去了解他的苦衷;
5.为别人的成绩鼓掌,而不去嫉妒;
6.每天写出一个令你反感的人的一条优点.
师:赠送宽容的对联,读宽容宣言。
(八)拓展:说说你了解的一些关于宽容的情况或故事
如:每年的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误会》、《钉子的故事》
(九)诵读古今中外有关宽容的名言
师:同学们,宽容是一种美德,古今中外有不少有关它的名言,比如《增广贤文》和《论语》中一些有关宽容的句子:(幻灯片打出,学生齐读)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已量
一毫之恶,劝人莫做;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只有和气去迎人,哪有相打得太平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得放手时须放手,可饶人处且饶人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十)结束语
师:宽容,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宽容是一种依托于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宽容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的
《国学经典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56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