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戴进 正文

戴进

2017-04-23 05:45: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戴进(56中学)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家校良性互动的实践研究》_

承担单位: _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_______

课题负责人:_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止年限: __2013年7月——2014年7月

《家校良性互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1、 选题的背景:

家校互动的现状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总体来说是协调的。随着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推进,学生家长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较以前相比有所提高,社会的文化环境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仍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如:

(1)学校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则“重智轻德”,往往不惜血本请家庭教师,只重视辅导学生的智力,而对孩子的目标设计和前途取向只是“高分数,考大学”,对学生心理、人格、品德很少问津。

(2)意识不到教育子女的责任。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娇宠、养而不教、教而不全,重物质给予,轻精神塑造,认为自己对子女的责任是生养,而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庭奉行“金钱或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推行“大棒加糖”等等。

(4)部分家庭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他们的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

另外,家校互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5+2=0,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现状提出困惑。的确,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部机器,那么,家庭和学校就像教育机器中的两个巨大的齿轮,只有当这两个“齿轮”相互

紧密“咬合”,实现信息的对称和互动,才能带动整台教育机器的运转,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校互动越来越受到基层学校和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2、选题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目前我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些领域中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出现不同志、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学校固囿于自身的教育层面,在切实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教育功能,有效组织社会、家庭的教育行为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社会及家庭同样存在着教育理念、角色职责、操作方法上的认识误区和由此产生的行为偏差。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才能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学校是郊区高中,家长大多为典型的农民,农民本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底层的处境导致对教育本身、对孩子发展的片面和狭隘认识,有意无意地造成家校两方对孩子教育的分歧。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与家庭,作为两个不同的教育主体,在育人方面都有各自优势。但是,我们发现来自家庭的几个教育误区对学校进一步深化养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这些阻力让我们感觉到了开

展家校联系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将要研究的是,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而教师将会利用这种亲子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反馈到孩子的学习、成长中。我们期待,通过教师和家长的互相帮助,让孩子成为成长路上人格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理论意义:学校知心家庭,家庭知心学校,教育就是服务,创造性地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就能家校携手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学生和家长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行为中,让学校更有效地指导家长,让家长更人文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广泛地影响家庭,让家校在协调、对话中成长,共同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实践意义:加强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够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融洽教师、学生和家长们的关系,对学校和孩子们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学校与家庭相互交流、沟通搭建平台,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研究综述:

家校互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最初起源于2007年上海市政府启动的以网上互动平台建设,是指家长与老师通过短信方式取得及时的联系,老师会通过短信向家长发报学校活动、通知等等。

国内的相关研究和报道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它们也强调了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还有不少理论性的研究; 近年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国家把家校互动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

前苏联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必须是经常的、具体的,由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家校合作的典范;

在法国,每个学年开始的第二周或第三周,每班都要召开一次由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会议,以便家校之间更好地配合。

德国学校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利用家长的学术专长和专业经验,组织他们帮助学校开展课外活动。

在日本,市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协调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

美国的许多地方成人集体也为青少年儿童组织了“儿童办公室”、“家庭–学校支援中心”,积极投入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活动之中。

可见,对于家校互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但是却没有更为深刻的实践报告。而且随着时代发展,探索更多的家校互动方式势在必行,而国内其他兄弟省市的研究侧重于信息发布、班级管理等,和我们的研究也是有区别的。

三、 课题主要概念的界定:

1.互动:互,是指交互、相互、彼此、双向。动,是指运动、

篇二:关于单国强的介绍

关于单国强的介绍

■ 书画专家

■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 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

曾用名单国翔,笔名郭翔、翔,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中共党员,曾任院办公室主任、陈列部主任,现任宫廷部主任,业务职称研究员,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共60万字左右;撰写专著10本,约80万字;合著专著2本,撰文15万字;主编图册10余本,撰写前言及图版说明共20万字;副主编图册6本,撰写前言或图版说明共8万字。共计写作文字180余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古画鉴定》《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中国巨匠》、"戴进"、"吴伟"、"林良"、"吕纪"、"禹之鼎"等。合著专著有《中国书画》、《中国美术史·明代》。主编图册有《古代仕女画集》、《仕女画图典》、《肖像画图典》、《明四家画集》、《沈周画集》、《董其昌画集》、《徐渭画集》、《金陵八家画集》、《扬州八怪全集·郑燮》、《清代书法分类丛书》等。副主编图册有《国宝荟萃》、《故宫文物大典》、《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王铎绘画精品集》、《王铎书法精品集》等。担任《大百科全书·美术》分卷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编委。

先后应邀参加美国"明清绘画"、"董其昌艺术"、"近代海派艺术"、日本"古代肖像画"、香港"明代绘画"等专题的海外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还应邀参加国内主办的上海博物馆"清初四僧绘画"、"清初四王绘画"、上海书画社"元代赵孟頫艺术"、无锡文化局"倪瓒生平与艺术",故宫博物院"明代吴门绘画"、中央美术学院"明清绘画剖析"、文物出版社"第三届国际书法讨论"等国际范围的研讨会,并发表了论文。

1993年被文化部评为1992年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故宫专家单国强谈书画的投资与拍卖

故宫专家单国强称,拍卖市场成交价并不一定真实,提醒藏家投资书画先要端正心态。

在国内某场书画拍卖会上,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的一幅国画拍出了6600万元的天价。但故宫专家、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特邀鉴定嘉宾单国强称,据他了解,陆俨少的这件作品的实际成交价只有1800万元。单国强借此提醒藏家,拍卖市场成交价并不一定真实。

买卖双方私下联手抬价

9月23日上午,国内著名书画鉴定家单国强在重庆发表演讲时称:“去前年,中国书画成交价简直让我看傻了,怎么这么多天价?而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以来,书画价格又一阵狂跌。这些让我看不明白。”单国强以陆俨少的一幅作品成交价为例,道出了目前国内拍卖市场的一些内幕。

“陆俨少的一幅作品拍卖成交价达到6600余万元,真的值那么多钱吗?我问了很多圈内知情人士,最后得知其成交价为1800万元。”单国强说,实际上,买家事先已与拍卖公司达成协议,用1800万元这个价格将画作买断,然后在拍卖现场一直举牌到6600万元。

单国强说,实际上陆俨少的作品每尺也就值10多万元。

单国强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强调,目前拍卖市场的确存在炒作问题,越是重头的拍品买家越要慎重。“有些拍卖会上的成交价很高,实际上买家与卖家私下早就说好了,买一幅的价格实际上可以从卖家手上得到三幅作品。”

书画投资先要端正心态

“购买书画作品首先应从兴趣爱好入手,要学会欣赏。有些人单纯从投资角度进行书画交易,这种人心态不好,越想赚钱越赚不了钱。而真正的收藏家首先强调的是欣赏,时间长了,这里面也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单国强建议书画藏家,购买时要量力而行,市场上赝品太多,不能砸锅卖铁搞收藏。入门前,必须大量学习,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则很难买到真品。

识别书画藏品真假传统手段已不可靠

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藏家首先要做的还是识别书画藏品的真假。除笔法、构图等方面外,画作的题跋、印章、装裱以及已出版的画册等,都是鉴定时可参照的材料。但故宫专家单国强称,目前这些手段已不可靠。

单国强介绍说,印章本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从2000年以后,造假者利用电脑制版,制造的印章基本与真品没有差别;纸张是传统书画的鉴定依据,但目前清代生产的纸张仍能买到;有些藏家习惯看书画是老式装裱还是新裱,而有些造假者就利用藏家的这种心态,专门在装裱店收购老式套裱,然后移花接木到赝品上。

书画鉴定需要已出版的画册作为旁证,但单国强强调说,1990年以后出版的画册就不能信,因为出版刊号可以随便买到,于是造假者就专门把假画印进画册。甚至有的造假者找来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画册,抽几页出来,然后把假画的图片放进去,蒙蔽投资者。 论著出版

《明四家书画鉴赏》单国强《时起波澜的明代画坛》单国强《明吴门画派艺术略谈》单国强《艺苑掇英》31期《中国古代实景山水画史略连载之二—— 元代至明代》单国强《紫禁城》2008年9期《中国古代实景山水画史略连载之一——六朝至两宋》单国强《紫禁城》2008年8期《吴昌硕绘画艺术的金石味》单国强《紫禁城》2008年4期《中国实景山水画史略之

三 清代》(下)单国强《紫禁城》2008年11期《中国实景山水画史略之三 清代》(上)单

国强《紫禁城》2008年10期《中国巨匠·王锋》单国强石头出版社2006年《中华艺术通史·明代·下》(主编)单国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米芾〈研山铭〉是否全卷皆伪》单国强《紫禁城》2005年2期《初鉴故宫藏几幅李公麟传作》单国强《故宫博物院十。..2005年《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织绣书画》单国强主编商务印书馆(香。..2005年《赵之谦:花卉、山水、人物》单国强《紫禁城》2004年7月《罕见的石锐存世真迹——〈山店春晴图〉卷》单国强《紫禁城》2004年5月《珠联璧合的王翚、恽寿平合册》单国强《紫禁城》2004年3月《中国美术·明清近代》(主编)单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古书画史论集》单国强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鉴析〈出师颂〉的时代和价值》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11月《赵之谦》单国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赵之谦属不属“海派”》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2期《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书法》单国强主编商务印书馆(香。..2001年《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书法》单国强主编商务印书馆(香。..2001年《明代绘画史》单国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中国美术史·明代》单国强主编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古画鉴识》单国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赏石与中国绘画》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2期《明清宫廷肖像画》单国强《明清论丛》(...1999年12月《金陵八家画集》单国强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扬州八怪全集——郑燮》单国强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仕女画图典》单国强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肖像画图典》单国强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中国美术史》单国强等山东齐鲁出版社1999年《徐渭画集》单国强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水墨画技法综述》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4期《试析“海派”含义》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2期《王铎书法精品》单国强副主编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古代仕女画集》单国强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肖像画历史概述》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2期《林良、吕纪生平考略》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1期《王铎绘画精品》单国强副主编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六朝书画鉴藏》单国强《文物天地》1996年第2期《隋唐五代书画鉴藏》单国强《文物天地》1996年第1期《真假之间——从辨伪角度谈书画鉴定》单国强《炎黄艺术》(台湾)1996年5月《浙派的研究倾向》单国强《美术史论坛》...1996年4号《台湾“清玩雅集”书画藏品管窥》单国强《紫禁城》1996年1期《中国古代书画的代笔问题》单国强《美术史论坛》...1996年1号《学书唯好帖——“乾隆四家”且述且作》单国强《炎黄艺术》(台北)1996年10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中国巨匠·林良》单国强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6年《董其昌画集》单国强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戴进》单国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沈周书画集》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中国巨匠·吕纪》单国强台北锦绣出版社1996年《中国巨匠·禹之鼎》单国强台湾锦绣出版社1996年《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单国强台湾麦克出版社1996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元人〈搜山图〉》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李公麟〈维摩说教图〉》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赵孟頫〈二马图〉》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武元直〈赤壁夜游图〉卷》单国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两宋书画鉴藏》单国强《文物天地》1995年第5期《明清绘画的社会文化内涵刍议》单国强《美术研究》1995年3期《清代宫廷仕女画的特色》单国强《紫禁城》1995年3期《赵孟頫信札系年初编》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2期《古代仕女画概论》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10月特刊《清代宫廷仕女画的特色》单国强《东方》(香港)1995年10期《中国巨匠·吴伟》单国强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5年《朱耷的书法》单国强《炎黄艺术》(台北)1995年《清代书画鉴藏概述》单国强《文物天地》1994年第1期《元代书画鉴藏史略》单国强《文物天地》1994年6月《明代书画鉴藏概说》单国强《文物天地》1994年5月《故宫文物大典》单国强副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单国强

副主编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张瑞图和〈六体千字文〉》单国强《名家翰墨》(香港)1994年《古画鉴赏与收藏》单国强吉林科技出版社1994年《中国巨匠·戴进》单国强台湾锦绣出版社1994年《晚明两大传统的融合趋势》单国强《新美术》1993年第1期《清初“四王”画派与清代宫廷山水》单国强《美术史论》1993年4期《戴进作品时序考》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年4期《明代宫廷绘画概述》(下)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年1期《清代书法分类丛书》单国强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四王”画派与院体山水》单国强《清初四王画派。..1993年《明四家画集》单国强(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昭陵六骏图》单国强《中国名画鉴赏辞典》1993年《葵石图》单国强《中国名画鉴赏辞典》1993年《漫谈米派山水三大家》单国强《美术》1992年5期《明代宫廷绘画概述》(上)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4期《戴进生平事迹考》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1期《古建与陈列》单国强《中国博物馆》1991年3期《空前盛会话吴门》单国强《新美术》1991年1期《中国书画》单国强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访美观摩中国肖像画随感》单国强《紫禁城》1990年6期《肖像画类型刍议》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4期《“吴门画派”名实辨》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3期《明代吴门绘画概论》单国强《明代吴门绘画。..1990年《虞世南〈摹兰亭序卷〉》单国强《中国文物鉴赏》1990年《唐寅〈庵图〉》单国强《紫禁城》1989年5期《明末清初书法》单国强《西泠艺业》1989年3期《王晏及其书迹》单国强《西泠艺业》1989年3期《试析“金陵八家”合称的原因》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3期《试论古代肖像画性质》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4期《清初四僧的肖像画》单国强《美术史论》1988年3期《为龙传神》单国强《紫禁城》1988年1期《〈关羽擒将图〉与〈聘庞图〉》单国强《艺苑掇英》1987年7月13期《中国古代绘画史论著的研究概况》单国强《文物天地》1986年3期《中国古代美术·明代书画》单国强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画自迥异意相近“金陵八家”之士家简述》单国强《中国画》1984年4期《任熊的〈麻姑献寿图〉》单国强《紫禁城》1984年1期《〈清明上河图〉的传说》单国强《北京艺术》1984年1期《潇湘图》单国强《人民画报》1983年第7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单国强《文史知识》1983年5期《吴伟及其作品》单国强《中国画》1983年1期《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单国强《文史知识》1983年12期《清代宫廷仕女画和冷枚〈凝思图〉》单国强《中国文学》1982年8期《茅龙飞出右军窝——明代陈献章的茅草笔草书〈...单国强《紫禁城》1982年5期《仇英及其〈人物故事〉册》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3期《宋蔡襄〈自书诗札册〉》单国强《文物》1982年1期《书法中兴的清代书坛》单国强《书法丛刊》第2辑1981年2月《明代仇英的仕女画》单国强《紫禁城》1981年2期《古代仕女画琐谈》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2期《关羽擒将图》单国强《紫禁城》1981年1期《明代宫廷画中的三国故事题材》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1期《蔡襄的几件存世墨迹》单国强《书法丛刊》1辑1981年《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选集》单国强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吴伟和〈溪山渔艇图〉》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2期《传神艺术——介绍六幅清代画家的肖像画》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1期《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单国强《文物》1980年1期《包世臣〈艺舟双辑〉和他的书法》单国强《人民中国》1979年12期《为百花传神——介绍宋人〈百花图〉》单国强《美术》1978年2期《清初四王画派研究——四王画派与院体山水》单国强上海书画出版社1973年

篇三:“戴”姓起源、堂号及其他

“戴”姓起源、堂号

商丘报业网讯: 我的家乡是福建省南安市琉瑭乡埔仔村。全乡除一两户外,均姓戴。1994年5月15日,琉瑭戴氏家族会发出《琉瑭戴氏家族修谱意向书》。不久,成立了琉塘戴氏续修族谱委员会。族长银湖出任主任,我被聘为名誉主任。经过海内外琉瑭戴氏宗亲的共同努力,2002年11月9日,来自海内外领导、嘉宾、戴氏宗亲1600多人在琉瑭举行“庆祝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第四届理事就职暨第五次恳亲会”的前后期间,也举行“琉瑭戴氏圆谱谢谱庆典”(与理事会就职及恳亲会统称琉瑭“三庆”)。我出任琉瑭“三庆”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使我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姓氏,还有戴姓的来历,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汉族姓氏来源

我国是最早使用姓的国家。我国姓氏萌生于早期的原始部落,代表氏族的血统。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血缘传承的关系,氏是社会地位、区域分布的标志。“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氏相同,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同姓而不同氏者,不可通婚。帝王可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血统赐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秦汉以来,姓氏混用,合二为一。姓被定为世袭,由父传子,世代相承。

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根据2001年出版的《百家姓姓氏溯源》所载,全国有姓氏14600多个。主要的姓氏,“百家姓”占总人口的90%以上。但原来的《百家姓》并非只有100家,而是泛指多数。书中记录的有507个姓,其中单姓447个,复姓60个,全文568字。

《百家姓》此书,是从宋朝传下来的。传说,宋朝初年,钱塘有个钱老儒,与人谈起姓氏时,以皇上赵姓为天下第一,自己钱姓自称第二。他的理由是后梁太祖封钱缪为吴越国王,拥兵两浙,统管十二州,其孙钱淑性宽和,颇知书,以十三州献给宋太祖,被封为邓王,任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所以两浙以钱姓为首。钱姓老儒怕众人不服,便编了个《百家姓》:“赵钱孙李……”“孙”是钱淑的正妃,“李”是南唐主,“周、吴、郑、王”等以下是国之大族。

中国古代的姓氏来源有多种,简单归纳为:

1.以居住地名为姓。如居于姜水者为姜。

2.以图腾为姓。如凤、风。

3.以族号为姓。如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羌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姓氏,被称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只是这些姓,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有的已改变为单姓。

4.以国名为姓。如徐、夏。

5.以食邑、封地为姓。如赵、叶、阎。

6.以爵位、官职、职务为姓。如王、公、侯、伯、司徒。

7.以技艺为姓。如巫、屠。

8.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如车。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因有功于汉室,年老时被恩准乘小车出入王宫,

人称“车丞相”,其子孙以此为荣,便以“车”为姓。

9.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如汤。

10.以排行或辈分为姓。如伯、仲、叔、季。

11.以天子赐姓或死后追谥、庙号为姓。如刘、李、戴。

12.以避讳,被贬斥,或改姓、冒姓。如邱避孔子名丘。西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面上刺墨),遂以黥氏。仇改求。

13.以天干、地支、数词、量词为姓。如甲、丁、辛、五。

14.其它

根据文献记载,上古时,西周时只有20个姓。氏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汉初姓氏合一,并为平民所共有,使我国汉族姓氏逐渐增多,东汉时近500个。唐朝时1400多个。南宋时2259个。明朝时3557个。清代4600多个。1971年达5544个。1992年11939个。又20世纪90年代报道,中国最常见的100个汉族姓氏,其中五大姓人口共35000多万人。李姓占7.9%,8700多万人;王姓占7.4%,8000多万人;张姓占

7.1%,7800多万人;刘姓占5.4%,6000多万人;陈姓占4.5%,5000多万人。在这100个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戴姓也源于河南商丘。

戴姓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0.39%,即每1万人中,有39个姓戴的,相信超过500万人,居全国54位,尤以江苏、浙江两省为最多,约占戴姓人口的53%。“戴”姓及堂号

戴姓的来源主要有三:

一是出自子姓。商朝王族为子姓。史载阏伯是商的始祖,唐尧时为火正,封于商丘。阏伯的第十三世孙即商汤。商汤的十六世孙,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之庶兄是微子启。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建立宋国,都睢阳(今商丘)。微子启去世,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公元前799年,至宋惠公之孙,也就是微仲衍的八世孙宋戴公扌为被周宣王封为周士卿大夫,成为宋国第11位国君,在位34年,于公元前766年去世。因戴扌为公在位时仁信爱民,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周宣王念其有功于国,故赐谥曰“戴”,封戴邑侯。其子孙以谥为姓,尊宋戴公扌为为戴氏始祖。戴扌为公逝世后,葬于宋国,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古城西北处。其子名司空,号武公,在位18年(公元前765—前748)。孙名力,号宣公,在位19年。武公、宣公去世后,分别葬于戴扌为公陵墓两侧,因三陵并峙,故名三陵台。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之孙梁孝王刘武,在今商丘古城,大兴土木,筑梁园300余里。当时三陵台为梁园七台八景之一。三陵台鼎盛时期,占地770余亩,内有祠堂、碑楼、牌坊、石像生

等。还有千棵古柏,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历经2700年后,三陵台重新修复,成为戴氏祖陵,世界各地戴氏宗亲不断前来寻根谒祖。三陵台由于历史悠久,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了商丘市重点旅游景点之

一。此支戴姓,其历史至今也有2800多年。

二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子姓戴国也被吞并,另封姬姓族子于戴。姬姓戴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春秋时,公元713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最后郑庄公灭了戴国。其子孙则以国为氏。戴

国灭亡后,一支戴国遗民南迁到安徽当涂市的戴山。这支戴氏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普遍使用戴姓是在国亡之后,其历史也有2700多年。

三是源出外族的改姓。周武王灭商,从奄(山东曲阜东)迁殷(今河南安阳殷墟),从此称为殷商。之后,有不少殷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殷氏。其后就改姓戴。这一支戴氏也源自河南。还有东汉明帝时,有燕姓改为戴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戴佳氏、达尔充阿氏等,全部改姓戴。瑶、回、蒙古、土家、锡伯、台湾土著等民族,也有戴姓。唐朝时,戴姓开始入闽。元代以后,戴氏徙居台湾及海外。今日戴氏在台湾已成为台湾第52位大姓。 戴氏名人辈出,《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戴氏历代名人175名,占名人总人数的0.3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位;戴氏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2%,排在并列第六十七位;戴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

历史上重要人物有:春秋宋大夫戴恶。西汉信都太守戴德,九江太守戴圣,御史戴遵。东汉司徒戴就,学者、雕塑家兼画家戴逵。唐朝宰相戴胄、戴至德,诗人戴叔伦,画家戴嵩。南宋诗人戴复古。元朝文学家戴表元,诗人戴良。明朝画家戴进。清朝学者、大师戴震,画家戴本孝、戴熙,大学士戴衢亨,数学家戴煦。民国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小提琴家戴粹伦。当代真菌学家戴芳澜,人戴望舒,建筑学家戴念慈,作物遗传育种家戴松恩,天文学家戴文赛,核物理学家戴传曾,法学家戴修瓒,舞蹈家戴爱莲,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等。

这里再提一提,西汉时,梁人(今商丘)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刘嚣的大傅)与其侄戴圣(字次君)。他们同学于后苍,宣帝时皆立为博士。戴德被称为“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两人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戴德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戴圣编《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即今《礼记》),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是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在戴姓专用楹联中常用“业擅礼经、席传易学”来赞誉戴德、戴圣。从此,戴氏后裔亦以“注礼”、“二礼”为堂号。

戴姓还有堂号叫“独步堂”或“避贵堂”。那是根据后汉戴良而来的。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人不同。他曾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请他当司空,他都不肯当。州官、郡官强迫他做,他干脆跑到山里躲起来。故而有“独步堂”及“避贵堂”之堂号。

戴氏望出谯郡(今安徽亳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因此,堂号还有冠以“谯国”、“广陵”、“清河”的。

今天人口不断增加,“姓”也越来越多。古时人,家长起名,万不得已,不会去姓或改姓。今日不同古时,谁都可以不经父母同意就可变“姓”。文人喜用笔名。笔名的首字有的后来也成了子女的姓。还有用外文当姓的。至堂号,文人学者自不会缺此,但有些人可能种种原因不加堂号。总之,我想,随着交通发达,来往便利,中外或异国通婚等因素,“姓”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不断演变。我对姓氏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有错,盼待指正!


戴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56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戴进
相关文章
  • 戴进

    戴进(56中学)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家校良性互动的实践研究》_承担单位:_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_______课题负责人:_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起止年限:__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