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李开复的演讲 正文

李开复的演讲

2017-04-21 06:47:1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李开复,演讲稿

篇一:李开复演讲稿

李开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演讲

2012年3月24日

今天我讲的一个观点是,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于比较贫困的家庭,很多父母亲都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学校里面大家有老师照顾,有所谓的专家,所谓的讲师说规划该怎么做,但是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那些所谓的职业规划,规划十年二十年都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为了骗钱,所以大家一定要追随自己的选择,不要去让别人规划你的道路。别人不会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不可能会比你规划的更适合自己。甚至父母亲,他们绝对是无条件的爱你,但是他们很可能会用经过时了的眼光看待自己,来帮你们引导,不一定是合适的。老师一定也是会引导的,但是老师也可能是过时的。他认为你应该去工作,你应该去考研。这些都已经不对了,毕竟我们的国家在改变和发展。那么下面的时间我就用我自己的例子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走。

其实我想我的第一个大的人生的选择是上大学,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修的是法律系,那个时候在美国最被认可的两个职业是律师和医生,父母认为,在社会里这两个职业挣钱虽说不是最多,但是挣钱比较多。社会也认定律师是一个比较赚钱的职业,医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当我对我来说就跟你们进大学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多的想过我该怎么做。但是读了一年以后,我发现那些法律政治的东西真的好枯燥,也在课堂上睡觉,将来做律师,就是在法治社会帮助人去运用法律,即便是一个杀人犯,他有罪,作为律师也要在法庭上为他做辩护,其实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得到公平的发挥。但是我就觉得做律师好累。而且会觉得良心上的不平衡。所以当时也是“不务正业”,在学校学了好多的艺术、音乐、体育之类的课,后来当我接触到计算机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样的一个东西,不仅仅一个编程问题,这样的一台机器以及硬件和软件,在未来不久的时间里他是有可能他来模拟人的功能,有可能来帮助人扩建他们的思想,它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工具。当时我就做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如果说我要坚持当一个律师,那么不成功的话只能做一个差律师,及时做的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一般的律师,我也会觉得不快乐。所以我就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义无反顾的去选择,我想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挖掘去发现我存在的价值。

后来我进入了苹果公司,因为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我当时刚进去的时候还是一个程序员,一个设计开发者,直到有一天苹果的一个上司告诉我说,开复啊,我想让你当管理者,他说,你在公司里人缘其他方面都挺好,可以尝试一下做一个管理者。我当时就是一个设计员,也从来没想过要进入管理层,而且我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其实那天他并不是要求我给他答复,可以思考一下。但是我就几乎没什么犹豫地说好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选择。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仅需要高智商还要求有高情商,我之所以选择了进入管理层是因为我觉得,个人的贡献还是很小的,当然当你成功带领了一个团队之后再做出贡献的时候就会是一个比较大的贡献。

80年代的中国可以说还处在留学热的风潮中,可以看看大陆的高校里,一般大家都是争着抢着要出国,这跟历史上不一样,历史上那么被派往国外的学童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富人家的子弟还是留在家里的,但是那个时候不一样,一般好的人才都是要争着出国啊法国啊美国啊。特别是美国。后来就是想着绿卡啊什么的,就是很少有人想着要回国,也觉得回国是个傻事情。但是后来我就觉得,中国将来是会强大的,会有发展的。所以我就决定回国了。当我把这些消息透露给周围的人时,当然大多数都是出来的留学生,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苹果我想挖回来发展的几个朋友都觉得我好傻,放弃这里那么好的机会回国。但是我就是觉得中国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我就毅然回国了。这是我人生的第三个比较重要的选择。 当我回到中国之后,进入了微软。当时也和大陆的青年们有所交流,但是对我触动很大的事一个清华的学生,他对我说,我将来就是要当你这样的人。我顿时很好奇的看着他。我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呢?他就告诉我说,就是坐在那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钱到手的人。我说。哇,太不可思议,怎么说也他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我就觉得中国的青年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很不解。后来我就写了一封信,但是写信的时候也没想到会有多大的影响,而且我在准备发表之前还将信讲给了公司的董事会,他们讨论一下要不要将这封信发表出去,他们觉得如果发表出去造成影响会对会对公司的形象造成影响。他们后来告诉我说,还是不要发表了,哪怕是你演讲出来也好,发表还是就算了吧。因为他们看过信之后觉得我说的60%都是按照美国的思想,而我要告诉的对象是中国学生,不太合适。后来我回到家里,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因为信我都已经写出来了。总觉得应该发表,所以还是最后总决定把信发表出来。大家可以再《光明日报》上看到当时我发表的那封信——《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封信》,当然你会看到我在文章开头加了一句话:本文只是个人的想法,与公司的业务等无关。没想到后来反应还挺强烈,但也幸好,并没有出现危害公司的事情。再到后来,我就对中国青年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也写了之后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等。再后来有人说写几本书吧,我也就写了几本,前些年也做了些演讲,再到现在的微博的交流,都一直没有间断与大家的交流。但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人生在世啊,不只是为了财富,还有你的兴趣,你的爱好,和你的发展。

(本段录音丢失不详细描述)再后来,中国确实发展的很快,我进行了又一次选择,我选择了退出微软,建立了现在的创新工厂,为那些年轻人提供创新的指导。

其实我的这些经历可以用乔布斯的话来总结。他说,人生的路就是一个个的点连起来画出的一条优美的曲线。我总结这句话就是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点,每个点都可以看做是你追随你自己的心做出选择的时候点出来的。第二,这条线是不可能事前画出来的,是不能规划的。因此看,那些有特别明确的规划的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你选择的时候你是不知道会要发生什么,就像乔布斯,大家都不会想到乔布斯当年大学的时候选修了一门课——书法。也就是对历史上的书法有所学习。到了后来他在苹果,就觉得当时的那些字体不好看,就想到如果用户可以自己设定自己自想要的写法该多好,就进行开发研究了有关书法的程序,并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他的点。谁也没想到后来他会将书法运用进来,这就是说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如果感觉自己应该跟着自己的心走一条新的路就勇敢的走下去,走出这条新(心)路。当然我说的追随自己的心是在重要的事情上面,不是说每天都追最自己心,你今天追个朋友,明天吃顿大餐,后天睡懒觉天天都追随自己的心,那就太糟糕了。所以大学里还是要踏踏实实学好每门课。我这三十年来也就是做了我自己比较重要的五六次选择,平均下来也就是五六年一次,当你40岁,50岁哪怕60岁的时候再回顾的时候,再把各个看似不相关的点连起来,就会感受到,我追随了自己的心。

一个人,你是不是能成功,你是不是能得到人认可,你是不是能够适应这个时代。跟你这个人是很有关系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市场发展,我们才刚刚开始,如果说中国的150年复兴是个大幕的话,这个大幕在刚刚开始拉开,刚刚卷起,我们未来的能力就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会是美国的不知多少倍。没有哪一代像我们这一代获得知识如此的便宜。没有比今天更加好,因此相信这个时代,相信时势的力量。你看当年马云和4位同学竞选卡巴斯基的实习资格,5个人,只有他没选上,但是他还是在后来一手缔造的阿里巴巴,还有新东方的俞敏洪,在他的办公室里总是挂着家里草房子的照片。所以是时代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人。这是我先和大家分享的一个事情。第二点呢,就是人生的经历或许使你迷茫徘徊,有可能是因为专业带来的,由于社会不公带来的,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带来的,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发现那些美国人长得高高大大人又帅,家里又有钱,更重要的是人家学习还刻苦,当时我也是就觉得这没法跟人家比呀,人家每方面都是那样的好。现在我就觉得人生中那个时候有那些想法很正常,在这种正常的心态之下呢,一定要有一股力量,不说是信仰吧,但是差不多,要相信自己会改变这个世界。

相关信息:

有关创业

建议我们不要创业。因为大学生高科技反面创业基本上是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相对来说,服务业行业成功的概率会高点儿。但是也不会很高。

看待自己有没有创业的能力

1、 是不是看得懂趋势。(例如优酷、雅虎的老板,他们看得懂趋势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 记住 势在先,人为重。

2、 是不是有经验和执行力

3、 是不是有非常深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是不是博学。

在此强调,开复先森建议我们大学生不要轻易创业!!!!千万不要轻易的去创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 “创业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相关搜索书籍的网站

豆瓣(偏文艺)

知乎(科技与投资之类的)

整理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 司晨阳

声明:

本文是根据本人录音、记录和回忆所整理出来,文字意思可能有所出入,并不是李开复先生的原文。因此如果因此产生纠纷与李开复先生无关,当然可能是因为本人有所更改造成,不顺之处敬请谅解。篇二:李开复的经典演讲

从优秀到卓越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又来到北大,每次来到北大都是很担心,又是很快乐,快乐的是有一批非常聪明的学生,担心的是又会有问题,把我考倒了。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科技人才和教育,就像石校长所说的我在32年前,步入了美国的国土,在美国一共住了30年,因为中间扣掉两年在北京工作的。所以在美国30年我经过了两所大学读书,从本科读到博士,在美国不同的大学做过兼职或任教,在美国三个成名的成功的公司工作。得到了一些启发,得到了一些感想,想想美国是怎么成功的,今天我想把这些因素来和大家做一个介绍。当然任何的一个国家,它都有它的好处,有它的坏处,有它做的成功的地方,有它做的失败的地方,当然今天在这儿我想如果要谈美国的失败,那么我就是班门弄斧应该和各位做一种探讨。所以我希望今天我并不是说美国都是对的,都是好的,但是我是把它好的,坏的里面挑出一些对中国也许有

一些启发的。

为什么要挑这个题目呢,因为今天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不管是从神州五号,是从申奥成功,还是甚至从一些体育明星在美国的成就,都让我们在海外的华人感觉自豪,也让全世界的公民感到瞩目。中国的崛起是为什么成功的呢?我们看到的成功不止是这几方面,还有中国的经济的契机,中国的每年的公民每年的存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的市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的pc市场,而且很确定的是它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pc市场。这十几年在中国成为一个公认的奇迹,这个奇迹有几个原因了,一个是成本,一个是代价,也就是说中国的产品拥有很好的价格的优势,中国的劳动市场当然是和这个是密切有关的,很多人把这个列为第一位,但是我认为这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更重要是中国市场的庞大,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这个是13亿市场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视的,任何一个在国外做生意的都不敢忽视的,因为中国的市场会带给国外的或者中国的所有的从商的无限的商业的想象力,也带给他们无限

的商机。

光是市场和优秀的性能价格比是不足够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相当大的作用,让中国,让更

多的国际性的公司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在中国做生意,让中国更多的从商的人员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市场竞争,经过市场竞争来决定什么是成功的产品,什么是中国的品牌。那么这几点都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在中国工作两年,但我深深感觉到最重要的是中国人的勤奋、向上,毅力。这三点中国人不但得到了成功,得到了经济的奇迹,而且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这一点我希望各位同学,我们千万不可以丢弃,因为这是一个中国时代来临的基础,也是一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中国达到了经济契机,今天面临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任何人都有信心,中国会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它的生产能力将超过亚洲的四小龙,国民所得接近四小龙,它会在十年左右能够达到拥有亚洲一流的企业、高校等等。但是在这五千年的历史的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因为在21世纪的中国,在下十年,二十年,中国会仅仅因为它的人口众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还是它会从优秀跨入卓越,成为一个真正最强的,成为世界之最的一个超级强国。它拥有自己的自主的知识产权,杰出的学者,杰出的技术的领导人和一个强大的经济。这两者最大的关键就是在科技,在人才,在教育,我之所以认为这三点如此的重要,是我在美国看到了美国的成功,美国的成功可以说是由政府提供的强大的经费,赞助教育,赞助科研,从这个科研提炼出了成功的产品,从这个产品得到了世界公民的认可,得到了价值,将这个价值经过了政府的税收,又投入了教育,经过了售卖这些成功的产品,也投入了企业,也投入了科研,让它成为了一个非常强的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整个成功里面,人才是占最关键的地位,我回过来说,科技、人才、教育,三者里当然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科技总是大家想得第一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呢?因为一个成功,一个世界之最的经济它必须要有可以延续的优点,科技是唯一一个让优点能够成为一个可以延续的,因为你有这个technology,技术比别人做得好。而唯有技术的国家,有技术的公司,它才能够有这个优点,才能够有这个带来财富,唯有人才的国家它才能够创新的技术,唯有有最好的教育系统的过程,它才能够创最好的人才,所以这三者是非常相关,相连的,甚至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件事来探讨。我们提到首先第一件我想讲的是科技、技术。技术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技术的重要性,因为今天世界的成长和过去历史已经不一样了,下午我在人民大会堂做同样的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问题,它的问题是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为什么不能够利用这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来做一个differenciation,来靠这个做更好的科技。我的答案是在很多学科里面,不管是历史、哲学都是靠时间的累计,你积越多的知识,五千年就比两百年要多25倍的知识,但是科技的成长它不是靠时间的累计,而是靠differenciation的成长。它的成长我们举一个,我最理解的例子,就是it和软件,为什么今天美国有每年两千亿it带来的财富呢,那是因为它财富的累计造成一个循环,再创造新的财富,如果我们看美国的状态,在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做的研究,做了很多研究,这个蓝的曲线是科研,橘红色的曲线是带来的产品和财富,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曲线,左边的蓝色的曲线是操作系统的研究,它是计算机架构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很多在80年初期的研究,这些投入得

到了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市场的接受,市场的应用,经过操作软件,操作系统的研究,得到了这个differenciation,这些应用。那么这些应用又被拿来当做投资,投资到了下一代的科研,下一代的科研当然是最经典的图形用户界面,鼠标的研究,这些研究过几年也结果了,结的果实就是differenciation,造成了更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又被这些公司拿来继续地投资,又走到下一步,这个下一步当然是internet的来临,新的研究包括internet的标准。这些技术和标准又造成了新一代的应用和财富,包括了浏览器,包括了e—mail电子邮件,今天经过了这一批财富,我们又有很多成功的公司把它投入了更新一代的研究,因为这不是一个技术的演讲,所以我不再做更深入的解释,但是你很清楚看到人才创造科技,科技创造产品,产品创造财富,然后循环到科技、人才,教育里面,这就是美国经济的成功,这就是中国未来的一个很大的关键,当然it只是一个环节,it很重要,因为它将带给社会无比的

效率,成为世界每一个世界每一个传统企业和任何企业的一个核心,带来无比的效率的好处,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比如生命科学,这也是一个从农业到制药业都会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比如说纳米技术,从细菌大小的空间能够创造物质,释放无穷的力量会彻底改变落有的制造业,未来还有更多的例子,每一个例子都可以带来数千亿美元的财富,那么这个财富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它能把握这个科技,它有人才来生产这个科技,它有教育生产这个人 才,他就可以成为世界之最的超级强国。

美国的科研,我想讲几个重点,下面我将谈的是科研、人才、教育,在这三个领域我会谈到的是美国是由哪一些很好的做法,也许值得中国借鉴,第一个我能想到的就是科技方面,科技方面有科研,研究的工作,有产品的工作,由科研到产品的转化,还有一个企业文化,这四点我会有四章来解释。在美国有一个现象,就是说在产业做科研,尤其我到了微软,让我深深体会的一点,就是不是为了技术而做技术,我曾经到一所大学做了一个演讲,他们也有一个很奇怪的惯例,每一个演讲者讲完了以后,要给学生留下一句话,他们把它刻在一个木头做的一个plug上面,临时问我,我就讲了这么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做的目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不能为了一个事情的新,没有人做过,就大家一窝蜂去做它,我们要先理解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用户,对商业有什么好处,这一点是我在微软之前,没有深深地理解,也做了很多浪

费时间的,纯粹的创新,到了微软以后这是我学到了很大的一个教训。

第二我们可以谈的是研究,我这里说高校科研,也不见得是高校,也可能是national lab 这一类的地方,怎么去做研究能够做得更好,美国的系统有几个地方我非常的欣赏,第一个匿名的评审,就是说你做的好不好,你这个工作做得好不好,研究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你有没有名,不是看你关系好不好,不是看别人尊不尊敬你,而是看你这个工作的提议有没有价值的存在,也就是说我把我的一个proposal提出去之后,把我的名字删了给别人做评审,那个人做来的评审的结果我也看不到是谁的评审,这样唯有这样一个匿名的过程才能够真的做一个assessment,也就是说最优者存,第二很客观的评估,而

且勇于认错,这一点我想举一个实例。

我曾经做过于语音方面的研究,但是语音方面在美国刚开始研究总是a说a做的好,b说b做的好,每人写一篇文章都说谁做的好,最后可信度降低了,这个时候美国一个科研单位就说了话,你不可以这么做,你如果拿我的经费,你必须每六个月一次用我的数据做客观的评估,我的数据不可以让你看到,而且保证是全新的,你从来没有见过的数据,然后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我们做这个评估比赛就知道了。这一点是对语音界的一大福音,因为马上就让所有研究的结果,可信度变到百分之百,所以如果我是leader,我看做的研究结果比我好,我就向他学习,我就承认我是错了,所以有了客观的评估,就会让每一个人勇于认错,最后提升了每一个学校的,还有每一个研究单位的研究水平,这是第二点,第三点研究就是研究,研究不要和产品,和挣钱联上关系,在美国的管理制度,你如果拿一个科研经费,这个科研经费是很神圣的,只能使用在这个项目上面的,是不可以带回家的,是不可以分红的,是不可变成一个横向的题目了,如果一个教授想赚外块可以的,每个星期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可以拿很高的薪资既也可以拿很多的钱,你也可以雇佣很多学生,但是这个事情请离开校园去做,这个工作也非常客观的把挣钱和科研分开了。国家科研,我最敬仰的一位教授raj reddy先生,我在cmu读书的时候,慢慢地理解了他对整个美国国家的科研的重要性,因为我常常看到他跟我讲的一些道理,过了一阵就变成一个新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大师,美国的科研单位会请一些大师,说你帮我们定一些方向,你看看未来科技会怎么走,是哪些研究大学现在没有能力做,没有金钱做,或者甚至企业都做不起的,但是会成为一个趋势的。你告诉我们,我们大笔投钱进去,让这个科研能够往前走。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internet,internet是美国国防部支持的,在成为internet之前,它做过的一个工具,它不但让很多

篇二:李开复对大一新生的演讲

李开复对大一新生的演讲

我在后台正好跟俞敏洪老师碰面,也交流了一下。我问俞老师:你是北大英文系的,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他的回答是,海明威。非常有档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狄更斯。比较通俗一点(大家笑),容易看得懂,《双城记》什么的。但是我今天开场想跟大家谈他写的另外一本书,叫做A Christmas Carol,有人翻译成《圣诞欢歌》,你们读过吗?电影看过吗?电影是讲一个小气财神的故事。因为环境的影响,让主人公变成了一个自私的、小气的、苛刻的财神。圣诞节的前一晚,有三个灵魂来拜访他。最后一个灵魂叫未来,带着主人公去看他个人在人生结束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主人公看到后,觉得如果再这么下去,人生结局不幸。他醒来之后就下定决心,决定刚才发生的事情那个是个奇迹,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从此之后,他决定改过自新,做个善人。

今天分享这个故事,是“给未来的你”,希望你能看到未来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人可能会说,我未来称为什么养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其实我不是确切地知道每个人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你们要相信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工场,Google、微软这三个地方我们所雇佣的每个员工,我们招聘的每个毕业生,来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位年轻的创业者,在微薄上留言的每位求助者,他们都是二十来岁,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今天是9月2日,2015年,我跟在座的各位会谈什么事情,你们心中的困惑又是什么,你们要发展成为的人在2011年的今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我想跟大家探讨的:2015年的你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的演讲一共分4个部分。

1. 首先我认为,有可能2015年你会成为一个迷茫困惑的人。

在创新工场去年做校招的时候,我们去了15所高校,找到了顶尖的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发出了200份offer,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来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之前,我不想误导任何的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会问: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想做的一件事情。当时我的想法是,既然是顶尖学校的顶尖学生,这个问题总应该想透宗应该知道答案吧?如果你不想创业,我可能就不希望你太努力地来创新工场,因为也许你会在一个大企业或者政府里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得到了许多回答。常见的回答有:

——啊?你真的是开复吗?是真的开复吗?

——是的,我想跟你谈谈创新工场对你的邀请。在谈offer前,我想先知道,你是否想过创业的事情?

——这时80%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想过。

其实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offer的人都没有想过创业是否是你自己的道路,这一点就是一种迷茫。这个数据还是顶尖学生的迷茫,

我在网上看到更多的同学的发问,比如专业不对口,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

今天我想跟大家将的是,你们这大学四年,有一件事要做好,就是认清你自己,要弄清楚你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特别要知道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天赋在哪里。在你考虑这个事情之前,首先要知道你要清空的过去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就是:这个事情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你周围的人,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所以大学四年,其他都可以再学,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天赋。

为什么天赋如此重要?你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硬变成一个音乐家,硬要他去作曲,他能去成就微软吗?如果你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人硬要他去编程,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你至少亏欠你自己的是让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样你才能够把你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另外我深深相信,找到自己的兴趣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想着这个事情,最后他不成功都会很奇怪。

那该怎么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给你们的建议也很简单:多尝试。多尝试那些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或者去网上求知。重点是你要给自己分配时间,努力去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可能存在的地方。还有,不要很刻意地去说,我未来要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我要很功利地去学某一个知识系统,因为这样做的话你可能就错失了你心中真正最爱做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人生中的一些经历都像是一个个点,在人生未来某个阶段,我们都有机会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当你还没有画出你的曲线的时候,不要苛求每个点都在正确的位置,否则你可能就没有真正追随你的心。

我来演讲前,看了下我大学里选的课,发现有三种:一是选之前觉得可能有兴趣的,选了以后发现非常枯燥,上课都在睡觉,实际没有兴趣的,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这几个都是我发现原来自己没有兴趣的。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花了时间选这些课,因为选之前以为自己有兴趣,选之后明白自己没兴趣,就让人生的选择划掉了一个,能多划掉些选择,这样的elimination也是一件好的事情。第二种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发现你爱上了它,这个感觉特别好,而且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发现自己不喜欢的课,才发现撞上了自己喜欢的课,也就是计算机。还有第三种可能发生的是,学完以后发现很有意思,但是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有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点,也许你的人生未来有一天会把这些点串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我对哲学很有兴趣,学了没用,又不可能做哲学家,但我今天写的书和文章,如果有丝毫的哲理在里面,还是要感谢当时学的哲学。当时还学了中国文学,听起来也很荒谬,这个学计算机的人学文学干什么,就是有兴趣嘛,那毕业了有用吗?没用,但是我这几年出了5本书,至少还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中国文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也有一些其他课程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英语写作、国际关系,这些在Google的四年确实蛮用得上的。

这些选课的决定,当时做的时候并不是刻意的。当时就觉得上一上。第一种发现不喜欢的,就扔掉,第二种是爱上的,就马上去追随它,第三种是喜欢但是没用的,那就先留着,以后终于会把它串起来。

我知道在座的许多同学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你在美国换专业选课之类都很轻松,我们在中国可不是这样的,很多是被限制的。确实中国有很多限制。但我跟你分享一个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有一个很能干的工友名字叫尚若辉(音),他毕业于一个排名非常靠后的大学,几乎最后,没人听过那所大学的名字,因为父母亲说你学会计吧这个好找工作。但他学了才发现,没有兴趣,挂课,但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居然有一个方向叫用户体验设计,他特别感兴趣,怎么父母没告诉,怎么高考时没这么一个选择。但他没想这么多,就在网上交了各种相关的朋友,在网上上了各种课程,在论坛里发问,跟国内外的朋友交流,然后就发现自己原来有这方面的热情,也有这方面的天赋。然后居然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打工,半年之内赚了4万块,他的设计让人赞不绝口。但就在他发现非常开心的时候,悲剧发生了,以前只挂一两科,这个学期他挂了4科,因为他爱上了自己的兴趣。他跟父母做了沟通,他毕业以后不做会计,但他也尽力提升成绩,至少达到毕业的标准。父母看到这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还是不错的,就没有要求他了。他也就一边读书把成绩提起来,一边在新浪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然后一毕业就在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哩,成为了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所以当你找到自己的最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想魔术一样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再次分享一下乔布斯的一段名言:2005年斯坦福说:不要被信条所束缚,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一个人。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我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样才不会迷茫。

2. 成为应试机器的人。

知道自己的迷茫还是有希望找到兴趣的,但成为应试机器的人就更严重了。在创新工场每年收到几万份简历。常常,打开一份简历我都不得不摇头。比如,某人,男,英语四六级平均成绩80分,刻苦努力,三好学生,等等,几乎每一个简历千篇一律地都是用这些成绩数字来描述一个人,而且是用在应试体系里的数字来描述一个人。这样的人是没有一点吸引力的。难道你在大学四年教育之后,只能给我这些数字吗?你是否成为了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一台机器?你的特点在什么地方?除了你的分数之外,你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你学懂了什么?你在学到的地方有没有好的创意,你是否知道你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处?你在课堂学的东西能发挥出来吗?

所以,第二点我想建议的就是,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12年的应试教育,今天应该划上一个句点。我希望你们能逆转过去教育对你们所做的一切迫害,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有关思考方面,一共有三种大学四年里你必须学会的学习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帮助你从应试的壳里飞出来:

第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这个特别重要,这点做不到,一切其他的大学教育都是白学了。读中学的时候,老师会一次一次重复当时上课的内容,但是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实践。在这四年中你一定要从一个被告知知识的人,到一个能学会自己学习知识的人。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不能只有背诵的能力。这包括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无师自通,给你一本课本,你能把它看懂,做到这些,你就拥有自学的能力了。 那你可能要说,我从何开始才能具备自学的能力呢?唯一一件必须学会的事情,就是学会问为什么。因为在应试教育里面,只要学了“什么”就可以及格了,就可以背诵了,就可以考试了,但是在大学里面,你不能只学“什么”,一定要学“为什么”,当你理解了一件事情为什么是如此的,你才能再次把它推出来,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随时都要问为什么,上课问,去论坛问,上网问,问同学??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懂了,学到了。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你学的每样知识,不要知识知道这个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真实的工作中有什么用。因为你进入社会才会知道,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老板认为你最需要的知识。有人说: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的有用的知识,只是你一生中要用的5%而已。所以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这些知识怎么能够应用起来。老师教了你怎么写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这个英文应用到比如说写一个公关稿上。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么编程,你要理解这个编程怎么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这些都需要你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用”。我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非常反对学数学,认为像指数之类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直到有一天,我告诉她会用指数,你就可以计算你的银行有多少钱。我问他,你如果有100块钱,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答案居然不是200块钱的时候,她就突然有兴趣了。她说,哇,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她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我就告诉她,指数是有用的,要学会融会贯通,知道怎么实践。

第三种能力叫做critical thinking,就是批判式思维。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每一个意见都值得了解,都值得珍惜。不要被教条锁住,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这里我也想讲一个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的故事,他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然后进入了google,google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个公司是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这个技术能够多酷,能够多困难,能够多难让竞争对手抄袭,但是比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俊煜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做用户体验的人,特别在乎用户的感觉,而且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被抄袭,如果用户不喜欢还是不会去用的,他在google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在google的时候因为是工程师文化,他的声音有时候就会被淹没,但是他执着地提出他的想法,至少在两款产品上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加入了创新工场,成为了豌豆夹这个产品的共同创始人,做出了非常好的产品,今天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这证实了,我们不能只用一个方法来看问题,一定要尊重不同的观点。 怎么样培养这个critical thinking呢?我建议你们以后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那样?这样可以让你更深的了解,有不同的方法来看问题。我女儿以前参加过辩论社,她问爸爸,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

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她听起来觉得很奇怪,我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我要去辩论它呢?多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你会知道,有不止一个方法来看问题,其次,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辩论的时候好用,第三,辩论的对方也会知道,你居然这么有知识,两边都想得这么清楚,让你未来更能够平衡,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所以,如果你希望未来的四年不要成为一个应试机器,那就希望你多问问“为什么”,还有“为什么不”,还有“这又什么用”,这能够帮助你学到自学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还有批判式思维的能力。

3. 2015年在座的某位同学说,李老师,我感觉很孤独,我感觉很被动。有一位同学对我说,我的人际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小,又没有什么特长引起别人的注意,在社团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这其实很自然,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氛围长大,在过去的十几年,你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在学习之外,培养人际关系。

所以我会给你们建议:首先,在校的时候要多培养你们的情商。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会发现,信任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信任这个东西需要很多时间来培养,但是犯一次错就可能毁于一旦。

如何跟你的朋友培养友情,我建议你们在读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因为大学的友情往往是那种不变质的,可以受益一辈子的。希望你能将心比心,能像好朋友对待你一样对待好朋友,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能让快乐加倍。希望你们能在大学四年交到这么一批好朋友。

第二,我也希望你能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就很好、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能够思考的人如果不能表达,等于一个不能狗思考的人。

另外我在网上看到美国一个创业家Tim Westergren,是很著名的互联网公司

pandora的创世人,他说:如果我作为一个创业家,我能从上帝那里要求一样礼物,我会挑选口才。

如果一个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周围的人,比如投资者、顾客、用户。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发掘公司的员工,可以让员工理解自己的愿景,可以激发你的员工的斗志和潜力。当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是我很惊讶我见到的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这方面的才华。而口才不是在学校里任何课程可以学到的。所以口才、表达非常重要。

第三个最重要的建议是多争取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你大学这四年,如果你想突破,成为一个不那么内向的人,成为一个外向,受人喜欢,有魅力的人,你要多学习团队合作,因为你会发现,进入社会里面,团队的合作代表了一切,在课堂里面,是不那么鼓励团队合作的,考试的时候,如果团队合作,那不久作弊了么?如果想毕业之后有好的团队合作,在读书时一定要学习、培养。

篇三:李开复演讲稿

李开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演讲

2012年3月24日

今天我讲的一个观点是,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于比较贫困的家庭,很多父母亲都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学校里面大家有老师照顾,有所谓的专家,所谓的讲师说规划该怎么做,但是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那些所谓的职业规划,规划十年二十年都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为了骗钱,所以大家一定要追随自己的选择,不要去让别人规划你的道路。别人不会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不可能会比你规划的更适合自己。甚至父母亲,他们绝对是无条件的爱你,但是他们很可能会用经过时了的眼光看待自己,来帮你们引导,不一定是合适的。老师一定也是会引导的,但是老师也可能是过时的。他认为你应该去工作,你应该去考研。这些都已经不对了,毕竟我们的国家在改变和发展。那么下面的时间我就用我自己的例子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走。

其实我想我的第一个大的人生的选择是上大学,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修的是法律系,那个时候在美国最被认可的两个职业是律师和医生,父母认为,在社会里这两个职业挣钱虽说不是最多,但是挣钱比较多。社会也认定律师是一个比较赚钱的职业,医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当我对我来说就跟你们进大学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多的想过我该怎么做。但是读了一年以后,我发现那些法律政治的东西真的好枯燥,也在课堂上睡觉,将来做律师,就是在法治社会帮助人去运用法律,即便是一个杀人犯,他有罪,作为律师也要在法庭上为他做辩护,其实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得到公平的发挥。但是我就觉得做律师好累。而且会觉得良心上的不平衡。所以当时也是“不务正业”,在学校学了好多的艺术、音乐、体育之类的课,后来当我接触到计算机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样的一个东西,不仅仅一个编程问题,这样的一台机器以及硬件和软件,在未来不久的时间里他是有可能他来模拟人的功能,有可能来帮助人扩建他们的思想,它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工具。当时我就做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如果说我要坚持当一个律师,那么不成功的话只能做一个差律师,及时做的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一般的律师,我也会觉得不快乐。所以我就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义无反顾的去选择,我想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挖掘去发现我存在的价值。

后来我进入了苹果公司,因为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我当时刚进去的时候还是一个程序员,一个设计开发者,直到有一天苹果的一个上司告诉我说,开复啊,我想让你当管理者,他说,你在公司里人缘其他方面都挺好,可以尝试一下做一个管理者。我当时就是一个设计员,也从来没想过要进入管理层,而且我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其实那天他并不是要求我给他答复,可以思考一下。但是我就几乎没什么犹豫地说好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选择。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仅需要高智商还要求有高情商,我之所以选择了进入管理层是因为我觉得,个人的贡献还是很小的,当然当你成功带领了一个团队之后再做出贡献的时候就会是一个比较大的贡献。

80年代的中国可以说还处在留学热的风潮中,可以看看大陆的高校里,一般大家都是争着抢着要出国,这跟历史上不一样,历史上那么被派往国外的学童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富人家的子弟还是留在家里的,但是那个时候不一样,一般好的人才都是要争着出国啊法国啊美国啊。特别是美国。后来就是想着绿卡啊什么的,就是很少有人想着要回国,也觉得回国是个傻事情。但是后来我就觉得,中国将来是会强大的,会有发展的。所以我就决定回国了。当我把这些消息透露给周围的人时,当然大多数都是出来的留学生,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苹果我想挖回来发展的几个朋友都觉得我好傻,放弃这里那么好的机会回国。但是我就是觉得中国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我就毅然回国了。这是我人生的第三个比较重要的选择。 当我回到中国之后,进入了微软。当时也和大陆的青年们有所交流,但是对我触动很大的事一个清华的学生,他对我说,我将来就是要当你这样的人。我顿时很好奇的看着他。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就告诉我说,就是坐在那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钱到手的人。我说。哇,

太不可思议,怎么说也他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我就觉得中国的青年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很不解。后来我就写了一封信,但是写信的时候也没想到会有多大的影响,而且我在准备发表之前还将信讲给了公司的董事会,他们讨论一下要不要将这封信发表出去,他们觉得如果发表出去造成影响会对会对公司的形象造成影响。他们后来告诉我说,还是不要发表了,哪怕是你演讲出来也好,发表还是就算了吧。因为他们看过信之后觉得我说的60%都是按照美国的思想,而我要告诉的对象是中国学生,不太合适。后来我回到家里,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因为信我都已经写出来了。总觉得应该发表,所以还是最后总决定把信发表出来。大家可以再《光明日报》上看到当时我发表的那封信——《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封信》,当然你会看到我在文章开头加了一句话:本文只是个人的想法,与公司的业务等无关。没想到后来反应还挺强烈,但也幸好,并没有出现危害公司的事情。再到后来,我就对中国青年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也写了之后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等。再后来有人说写几本书吧,我也就写了几本,前些年也做了些演讲,再到现在的微博的交流,都一直没有间断与大家的交流。但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人生在世啊,不只是为了财富,还有你的兴趣,你的爱好,和你的发展。

(本段录音丢失不详细描述)再后来,中国确实发展的很快,我进行了又一次选择,我选择了退出微软,建立了现在的创新工厂,为那些年轻人提供创新的指导。

其实我的这些经历可以用乔布斯的话来总结。他说,人生的路就是一个个的点连起来画出的一条优美的曲线。我总结这句话就是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点,每个点都可以看做是你追随你自己的心做出选择的时候点出来的。第二,这条线是不可能事前画出来的,是不能规划的。因此看,那些有特别明确的规划的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你选择的时候你是不知道会要发生什么,就像乔布斯,大家都不会想到乔布斯当年大学的时候选修了一门课——书法。也就是对历史上的书法有所学习。到了后来他在苹果,就觉得当时的那些字体不好看,就想到如果用户可以自己设定自己自想要的写法该多好,就进行开发研究了有关书法的程序,并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他的点。谁也没想到后来他会将书法运用进来,这就是说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如果感觉自己应该跟着自己的心走一条新的路就勇敢的走下去,走出这条新(心)路。当然我说的追随自己的心是在重要的事情上面,不是说每天都追最自己心,你今天追个朋友,明天吃顿大餐,后天睡懒觉天天都追随自己的心,那就太糟糕了。所以大学里还是要踏踏实实学好每门课。我这三十年来也就是做了我自己比较重要的五六次选择,平均下来也就是五六年一次,当你40岁,50岁哪怕60岁的时候再回顾的时候,再把各个看似不相关的点连起来,就会感受到,我追随了自己的心。

一个人,你是不是能成功,你是不是能得到人认可,你是不是能够适应这个时代。跟你这个人是很有关系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市场发展,我们才刚刚开始,如果说中国的150年复兴是个大幕的话,这个大幕在刚刚开始拉开,刚刚卷起,我们未来的能力就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会是美国的不知多少倍。没有哪一代像我们这一代获得知识如此的便宜。没有比今天更加好,因此相信这个时代,相信时势的力量。你看当年马云和4位同学竞选卡巴斯基的实习资格,5个人,只有他没选上,但是他还是在后来一手缔造的阿里巴巴,还有新东方的俞敏洪,在他的办公室里总是挂着家里草房子的照片。所以是时代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人。这是我先和大家分享的一个事情。第二点呢,就是人生的经历或许使你迷茫徘徊,有可能是因为专业带来的,由于社会不公带来的,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带来的,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发现那些美国人长得高高大大人又帅,家里又有钱,更重要的是人家学习还刻苦,当时我也是就觉得这没法跟人家比呀,人家每方面都是那样的好。现

在我就觉得人生中那个时候有那些想法很正常,在这种正常的心态之下呢,一定要有一股力量,不说是信仰吧,但是差不多,要相信自己会改变这个世界。

相关信息:

有关创业

建议我们不要创业。因为大学生高科技反面创业基本上是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相对来说,服务业行业成功的概率会高点儿。但是也不会很高。

看待自己有没有创业的能力

1、 是不是看得懂趋势。(例如优酷、雅虎的老板,他们看得懂趋势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

记住 势在先,人为重。

2、 是不是有经验和执行力

3、 是不是有非常深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是不是博学。

在此强调,开复先森建议我们大学生不要轻易创业!!!!千万不要轻易的去创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 “创业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相关搜索书籍的网站

豆瓣(偏文艺)

知乎(科技与投资之类的)

整理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 司晨阳

声明:

本文是根据本人录音、记录和回忆所整理出来,文字意思可能有所出入,并不是李开复先生的原文。因此如果因此产生纠纷与李开复先生无关,当然可能是因为本人有所更改造成,不顺之处敬请谅解。


李开复的演讲》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9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李开复的演讲
相关文章
  • 李开复的演讲

    李开复,演讲稿篇一:李开复演讲稿李开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演讲2012年3月24日今天我讲的一个观点是,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于比较贫困的家庭,很多父母亲都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