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节日庆典 > 清明节祭祀文章 正文

清明节祭祀文章

2017-04-20 05:41:1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又逢清明节我的头发湿了,浑身沾满了泥浆,清明节特有的雨丝欲断还续,从遥远的天际无声飘落在荒凉的山野,我踩着泥泞艰难地走着,寻找着,任凭雨水洒在头上、脸上、身上。找到了,找到了!妈妈,妈妈!我的心在颤抖,妈妈,原来,原来您在这里!我流着泪抚摸孤独的墓碑。妈妈,您孤独吗?我来看您,您笑吧!我的手在抖,一切都模糊了,模糊了往事闪电一样掠过心头,我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作为牛鬼蛇神第二代子孙,我被剥夺了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权利,是她,据说是外婆的远房侄女一个生活在偏僻山沟的独身农村女人,不顾一切地收养了我。她那么爱我,为了我,她不惜一切,甚至生命。因为她说:波儿,你是我惟一的亲人!我叫她妈妈,应该叫她妈妈!妈妈,你总是那身打扮:上身穿着带白点的紫色罩衣,下面是一条肥大的黑色裤子,脚上是一双洗得发白的黑布鞋。头发剪得短短的,仅齐到耳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笑得那么真挚,那么慈祥,妈妈,那种笑只有您才有,真的!您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的岁月吗?

一定记得!那时候我才五六岁,一天,阳光灿烂,天晴朗得可爱,我和您妈妈一起去小菜园摘菜。对了,那个小菜园就在山下,你在园子里摘菜,我在园旁玩。突然,我看见一块大石头,喔,好大的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眼看就要砸到我了,我大叫一声妈人却一动不动地呆在那里,刹那间,我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我推开,我掉进了土坑,石头滚过去了,下面压着您,不省人事,裤腿子都红了。医生说,要是再重点就残废了,我没命地哭。妈妈,您还记得吗?有段时间,好像是闹旱灾,没有粮食,我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且仅是两个红苕。妈妈,你是那么讲面子,每当中午人家吃饭时,您也生起火来,把水煮得开开的,弄出一缕缕烟,让别人以为我们也在吃饭。我经常闹着肚子饿,瘦骨嶙峋的您总是把自己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我一点。晚上,我从梦中醒来,常听见您轻轻的抽泣声,以后,我再不闹了,因为这样妈妈会伤心的。

我那时认为世界上没有让妈妈伤心更令人难过的事啦。那一次分离,妈妈,您一定记得。我快七岁了,要上了,爷爷奶奶也平反了,有个陌生人来接我,我们坐在马车上,我隐隐记得您流着泪对我说:波儿,好好念书,不要忘了俺马车动了,我挣扎着,想从陌生人(爸爸)的怀里逃出来,我大叫着:妈妈,快来救我!妈妈,妈妈,你不要我啦!后来,我到了城里,您还不断地捎信来,省吃俭用,托人给我带鸡蛋、布鞋等。然而。您却不知道,您惟一的亲人已背叛了您,我甚至为自己有一个农村妈妈而感到耻辱两年前,你忽然来到我家,说是来城里看病的。您微笑着看我,希望我再叫你一声妈妈,然而,我嘴里脱口而出的却是大姑!我看见您的脸色变了,惨白。那些日子,我居然一直叫你大姑。没想到这次见面却是永别,我把您送到火车站,您叹了一口气,轻轻地说:波儿,你要好好念书,不要像我一辈子受苦受穷。我打量着您,依然是一身紫色白点罩衣,肥大的黑裤子,发白的布鞋,齐耳根的头发,已有一半被岁月染白,在夕阳中,轻轻地飘动,脸上是苦笑,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像一道道崎岖的小路,记载您经历的多少辛酸苦辣。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

当火车开动时,我大叫着:妈,我永远忘不了您!追逐着这吞云吐雾的怪物,我奔跑着。您仿佛听见了,笑了,那真挚的,慈祥的,只有您才有的微笑!您脸上似乎还挂着泪珠。后来是爸爸告诉我,您得的是绝症,活不了多久了,我多么痛苦啊!生怕噩耗传来,但事实却是那样的无情,我竟没有见到您最后一面。那天是4月5号,正是清明节。今天又是清明节。妈妈,我来了,我来看您了。

在这孤零零的山头,只有我伴着您。妈妈,我永远忘不了您。妈妈您原谅我吧,原谅我吧!雨水淋湿了我,我不在乎,黑夜降临了,我不害怕,和妈妈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我流着泪,我唱着: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女儿有个小小心愿,愿还妈妈一个吻妈妈,您还孤独吗?去年的清明节,我没能来看望您,听说您临终前一直呼唤着:波儿,波儿今天又是清明,我一定要陪伴您多坐一会儿,我有好多话要跟您说,妈妈您听着天快黑了,山头只有我和妈妈,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妈妈,今天又是清明节清明祭奠之意义:慎终追远明德归厚》

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这是莎士比亚的墓志铭上的话。望着这句话,我就在想,既然是历史就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但是我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我对尊重的理解,因而也就无法让别人和我一样表现出尊重之情。我们读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司马迁说过: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都使我们对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里,我要表述的是广泛的尊重与尊敬,向过去了的所有生命表示一种深切的哀思。因为是清明节吗?也许吧。我们知道,生命一来到这个世界,她就以肉体和精神的形态存在。我们有时不清楚我们身边每个真实的生命与其他的生命有什么不同,一个生命在她消失之前,我们几乎不能察觉到: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我们诵读: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体会: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感怀:清明寒食谁家哭。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在这种感怀中,放眼去看一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有很多,小到月祭,多到四时之祭,大到大规模的宗庙祭祀。即使现在,农村或逢初一或逢十五或逢节气,都要或大或小地祭祀一番。没有人能对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祭祀仪节作出准确的描述。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重视祭祖,为什么频繁和繁缛地祭祀?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他生活的时代,卜筮迷信盛行,易经成为金科玉律,上上下下信奉鬼神。但孔子不信鬼神,所以解释说: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祭祖先,是为了事活人,使活着的人道德醇厚。他关心丧葬问题,看重的是现实世界。现在我们知道,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它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这并非简单的死人是否有灵魂的问题,更非一个封建迷信所能全部概括。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端午节屈原投江的故事,都寄托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精神,这里,血脉相承,民族精神在延续。和中国的清明节类似,日本有盂兰盆节,法国有万灵节,等等。日本很重视盂兰盆节,全国放假三天以上,人们自发地或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城里人都纷纷返回乡下,到墓地祭祖,全国都沉浸在对祖先的追思和怀念中。中国的农历七月十五民间称为鬼节,道家称为中元节,佛家称为盂兰盆节,有人考证日本的盂兰盆节即由中国传入。可是我们中国现在的城里年轻人有多少还知道这个节日?

即使是清明,又有多少城里的年轻人真诚地去祭奠过呢?有人说我们倡导的是文明祭祀,心中表示一下哀思,或在网上搞一点祭祀,革除了陈规陋俗。这当然不错。但是我们有必要看到另一方面。许多年来,我们痛恨漫长的封建统治延误了中国近代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就对过去的许多文化加以排斥,总认为传统的祭祀不科学。实际上,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祭祀都没有科学可言,因为死去的人不能知道活着的人在想念他们在祭奠他们。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祭祀都是活着的人所进行的一项活动,这个活动可以让活着的人记住他们是来自相同的祖先,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不学礼,无以立,说的是不学礼就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从中国有文献记录开始,婚、丧、祭等多保存于礼书中。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所包括的范围从国家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为准则。虽然历经几千年,其中有不少属于封建的东西,但主线是知耻守礼,讲的是做人的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人心纯朴,正如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什么能做到思无邪?因为正气在胸。何以能正气在胸?

孔子又说:大道之行也。当西方的情人节为我们都市里的年轻人所津津乐道的时候,当西方的圣诞节为我们都市里的高学历者所追捧的时候,甚至是当古老的祭祀成为公园里的民族风情表演时,我们是不是已忘记了什么和正在丢弃本应该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习俗?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正向我们大步走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是封建时代所能比的。新的道德观、人生观正在取代旧的道德观、人生观,但这不等于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就不需要了,更不等于说礼可以不要了。我们依然需要感谢祖先、感谢前辈们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我们需要并应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像法国人那样,像日本人那样,每年清明的这一天,隆重地到逝去者的墓地旁祭奠,献上一束鲜花,献上我们的礼仪,献上我们的庄严。

篇二: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节的起源、变迁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祭奠与嬉游两类。该节日历史悠久,到现代社会仍然很受重视,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而在节俗的形式与内涵上均有所调整和革新。

一、清明节的起源与演变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个:一是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二是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三是兼有肃穆(或悲伤)(在扫墓祭奠活动中)与欢乐(在踏青等游玩活动中)两种情感氛围。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其来历密切相关。从起源和形成的角度看,清明节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节日。清明在唐朝之前还没有成为节日;从唐代开始,清明节逐渐成为一个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习俗的重要民俗节日。在唐朝前期,虽然这一段时间的习俗多被称为“寒食”,但在实质上其主体部分已经是今天所说的清明节。到宋代以至明清,清明节发展到最盛行的的时期,其后绵延不绝。

二、传统社会的清明节习俗

自唐宋以来,清明节是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个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这里我们把其传统习俗分为三大部分:祭祀、春游、饮食。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 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二)清明节的春游活动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有学者认为清明节主要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此话不无道理。清明期间,人们一般进行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

等活动,还有踢球、斗鸡等。

三、清明节在当代中国的现状

作为一个承载着很强的文化消费需求、富于特色与活力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当代仍然是一个很受人们重视的节日。它的内涵和形式保持了很多传统的成分,也有因适应新的社会情境而发生的变化。

1、传统的延续

中国社会发展格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城市与农村有较大的差异。清明节在城市与农村也出现不同的传承形态。

在农村地区,清明节扫墓是每个农家必须郑重完成的事情,其主要习俗仍然保持着传统

的形态。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还是采取墓葬的丧葬方式,这为保持清明节扫墓时清除杂草、添坟、祭酒、烧挂纸钱等传统习俗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城市地区,清明扫墓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兴盛的趋势。 每到清明节墓园里人来人往,前来祭奠亲人的人数不胜数。

2、习俗的变迁

建国以后,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清明节的习俗有了不少变化和革新。

首先,在清明节习俗的主要内容上,在传统的扫墓与春游两大项目中,现代人主要关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春游节俗已衰落。据笔者观察,在清明节前后,很少有人出于过节的考虑而出外踏青、游戏,除非在扫墓时顺便而为。人们一般意识不到在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中,春游是与扫墓几乎同样重要的习俗。当然现代人还是很重视出外旅游和户外娱乐的,只不过是在有时间和兴致时随意而为,不一定在清明节期间。

其次,建国以后,由于政府的提倡,全国各地的学校或单位常在清明节组织人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事迹。也有些人自发前往。

第三,城市人的清明扫墓习俗变化较大。与传统时期相比,城市里的丧葬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都采用火葬了,祭祀对象放在骨灰盒里,与很多亡人的骨灰盒排放在一起;或者有坟墓,但一般也不按家族分区修坟,即一般找不到祖坟了。这些客观条件是祭祀习俗的基本构成要件。它们的变化必然带来祭祀方式和内容以至祭祀观念的变化。比如祭祀对象在骨灰盒里,就不会有整修坟墓的内容;找不到祖坟,一般就不再祭祀祖灵。在清明祭祀观念上,人们扫墓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敬或怀念,寄托自己的亲情,几无灵魂崇拜的成分。在祭祀方式上,总的趋势是简单、文明、不断翻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很多人改变了清明节以 烧纸方式祭奠亡灵的传统习俗,以敬献鲜花、上网扫墓等形式寄托哀思,不事铺张,既文明又时尚。

四、对清明节变迁的看法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清明节发生变化是必须的,任何节日都必须适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文化的进步。对于清明节的春游的淡化、扫墓的形式化我表示理解,毕竟在快节奏生活的现代,有些东西已不适合人们的生活节奏。但对于清明节所提倡的缅怀先人、融入自然的精神,我们还是要传承下来,人们更要追求精神上的栖息地,适时的放松自己,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收获与满足。

篇三:文明祭祀作文

文明祭祀

? 清明时节,追忆亲人,缅怀故人,是国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因清明扫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关于文明祭祀的呼声也愈来愈高。 清明已经变得封建迷信,念经布道,超度亡灵,烧冥币,献祭品,鞭炮齐鸣,满天纸灰,封建迷信的祭扫行为又在危害社会。当街头焚香、坟边烧钱引发大火影响市容的时候,无疑是一场十足的闹剧, 清明习俗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也积淀了许多陈规陋习。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今天,现代文明要求人们革除陋习,改掉清明祭祀的旧方式、旧习惯,弘扬倡导新礼仪、新风尚,提倡祭奠习俗的文明。随着人们文明祭奠亡者观念的变化,新近出现的许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树、种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献一束鲜花、放一曲音乐等方式来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鉴。

利用清明节,寻根问祖,感恩怀亲,本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应当文明扫墓。毛主席当年会韶(shao)山,拜祭父母之墓时说道:教我者党,生我者父母也!将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但他献给双亲的仅仅是一束松枝而已。我们作为在清明节去祭祀亲人的扫墓者,大家应从毛主席的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点启迪,尽量远离那些祭祀陋习。 倡导文明祭祀,让更多的人了解文明祭祀,让更多的人扫除陈规陋习,让更多的人选择文明祭奠,需要你我的共同参与。


清明节祭祀文章》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26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清明节祭祀文章
相关文章
  • 清明节祭祀文章

    关于清明节的文章又逢清明节我的头发湿了,浑身沾满了泥浆,清明节特有的雨丝欲断还续,从遥远的天际无声飘落在荒凉的山野,我踩着泥泞艰难地走着,寻找着,任凭雨水洒在头上、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