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 正文

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

2017-03-26 14:49:0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注册制之前的弊端

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注册制之前的弊端

之前已经为大家初步介绍了股票发行注册制,现在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呢,我们在注册制之前的弊端有哪些呢?让我们充分了解这其中的玄机! 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中国股市诞生至今近30年以来,始终充满了动荡、虚假和不安,其背后充斥着各种金钱和权力的交织,乱象丛生。而股市注册制将从更大程度上将股票的发行环节市场化,进而体现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随着注册制的实施,证监会将逐渐把部分配售、新股申购细则、实质审核等环节的监管职能下放到协会和交易所,而其则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事中事后的监管,即主要通过依赖中介机构尽职调查,加强信息披露以及加大对于中介机构和发行人违规行为的检查和惩罚力度来保障发行市场的顺畅健康运行。这更符合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方向。市场参与主体,如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将在博弈中产生默契,特别是对中介机构的约束由监管机构向市场过渡,中介机构不再局限于考虑自身短期经济利益,良好地平衡三方利益将推动优秀中介机构快速做大。

股票发行注册制

注册制之前的审批制存在哪些弊端?

中国股市最初具有非常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当时实行了额度制,股市最早的目的就是帮助国企脱困。当时股市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输血,比如一个国企本来亏损了,给它5个亿,就能活起来了;股市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迫使国企转变机制。国企原本就是国有工厂的概念,上市之后就要转变经营理念,其利润最大化、公司治理就要规范,这方面确实带来了很多进步,在这点上股市确实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之后随着股份制度改革的推进,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审批制改革,后改名为核准制。虽然名字换了,从实践情况来看,改名后的核准制与审批制没有任何区别,性质未变,只是换了名字,好听一点而已。当然,审批制本身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开始是国家发行部批准的,而目前专门搞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简称发审委。然后,发审委从社会上邀请专家,大家轮流做委员。名义上出于保密等需要,发审委员往往是在企业上市前的一周(现在延长到一个月)才拿到准上市企业的材料,如此之多的材料,短短一周甚至一个月之内,就

能研究出一个评判结果?在审核制体制下,只有证监会才有权来决定一家企业是否能上市,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后果就是扭曲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纵观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其市盈率基本上都是比国外高的,有时高得非常离谱,这就产生了资产价格泡沫化。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像血液一样,如果没有它,企业就很难得到正常发展。所以,企业需要融资。企业要融资就得依靠银行或者股市,这是企业融资两大重要的来源。但在中国,企业正常的融资权利就被证监会剥夺了。

股票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要卖少钱,唯一的取决因素是投资者对其价值的判断。然而在审核制下,股民们面对的无奈现状是:证监会替投资人来做价值判断,证监会来决定这家公司是否上市。证监会判断一家公司是否能上市的依据是什么呢?它靠一大堆所谓的指标,包括企业的利润、成长性,包括科技含量,这很荒唐!因为任何东西都是可以造假的,这些所谓的考核指标和账目,只要花钱都是能被“搞定”的。

现在,证监会的主要精力放在管制上,监管本来是它的主业,已经被荒废掉了。中国应该吸取美国、香港地区的证券市场成功经验:即取消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如此一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就会回归正常值,企业也失去了寻租的动力,造假的利益驱动消除了。

这些就是为什么要发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和之前的弊端,股票市场也是在不断地变换中进步的,在进步的过程中收益的就是我们投资人,只有更好地模式和监管我们才可以放心安心地投资,就像雪山贷这样领先的P2P行业也是有着放心的监管和可靠的模式!

篇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伟大意义

《股票发行注册制的伟大意义》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广东卓融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曾越威指出,《决定》为资本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闪耀着顶层制度设计的大智慧,证券市场和证券从业人员应配合整个国家的市场化改革,把这次力度空前的改革当做发展的新机遇。

这是股票发行注册制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极其重大的影响。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对股票发行的过度行政干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作为基础性资源,在配置中更应突显市场的决定作用,注册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曾越威认为,放松审批,就必须加强监管,新修改的证券法要严刑重罚,为注册制的健康发行及交易保驾护航。股票发行注册制并不意味发行标准的降低和监管的放松,相反,对事后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铁腕监管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这要求证监会的职责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监管重心后移,把更多精力由审批转移到查处市场违规行为、打击证券犯罪和维护市场“三公”方面。注册制的推行,将会迎来A股市场“慢牛短熊”的新时代。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新登说,美国股

市是“慢牛短熊”,牛市一般5~7年,熊市至多1~2年,而中国股市是“快牛慢熊”,牛市至多1~2年,熊市则长达5~7年,这就是中国股市与成熟市场的巨大反差。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实施还需一段时间的过渡。注册制的实施,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将会扩大,发行价格将会降底,未来股市将更加市场化,而中国股票市场的死穴是发行价格过高。广东卓融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曾越威认为,注册制对券商而言整体利好,但未来保荐风险加大,同时对普遍投资者而言不一定是好事情。股票发行注册制将使那些无资产支持的好公司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上市公司的好坏由投资者尤其是专业化的投资者来决定。

美国实行注册制有成熟的保障:一是美国有强大的诉讼文化;二是美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居多,投资比较理性;三是事后处罚很严格,公司弄虚作假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需要追索,保荐人有的要终身取消保荐资格,而这三点在我们的证券市场都不完备。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监管层当下改革的重点应是监审分离,变实质性的核准为程序性的核准,把审核权利下放到交易所,把90%的精力放在监管,把10%的精力用在审批。概括地说就是:监审分离、下放发审、程序核准、保留否决。

股票市场化,让投资者去识别好公司,是全球普遍的做法。我们的资本市场已有23年的历史,投资者还不成熟就不要怨天怨地了,应去除赌重组的赌博心理,抛弃垃圾股,价值投资、成长

投资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中长期的趋势应该更加关注基本面,而不是做短差,博消息。

注册制还需信息披露和退市等相关法规的完善配套。在成熟市场中,退市与上市企业的数量相当,市场处于平衡状态,基本实现了三个平衡,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利益平衡,融资速度与引资速度的平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平衡。注册制将使新股“三高”消失,发行门槛降低,IPO溢价和隐形担保因素被忽略,投资者更加理性,对证券市场将长期利好。

注册制使上市和退市简化,业绩风险将会得到重视,绩优和绩差公司的价格差距将明显扩大,同时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操纵板块和概念的难度会加大。注册制的实施,意味着IPO以后将更加容易,市场高速扩容,短期会有一个加速下跌的寻底过程,也就是让股市市盈率与社会市盈率的接轨过程。

为了使注册制这个好制度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生根开花,应响应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呼吁,证券市场需要铁腕监管,IPO注册制呼唤严刑峻法。没有严刑峻法,欺诈将大行其道,没有严刑峻法股民将掉进万丈深渊。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决定》把股票发行注册制高调写入文件,是资本市场的震耳春雷,为痛苦挣扎的中国股市带来了曙光,让我们共同迎接中国证券市场新的春天吧!新制度!新希望!新贡献!(曾培原/稿)

篇三:关于注册制带来什么

注册制带来什么

关于“卖掉房子买股票”的观点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我“卖掉房子买股票”的说法,引发了比较多的争议。其实,我说的卖掉房子不是建议大家把自住的房子卖掉,买股票也不是狭义上要大家去炒股票。

这个说法的第一个概念,是中国的房地产周期走完了一波牛市,已经进入拐点。从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的变化来看,比如2020年以前中国的结婚对数一直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房子的刚需将逐年萎缩;而同时,随着房子的供给增量还在增加,存量房子怎么消耗也是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拐点之后,中国房地产并非进入熊市,而是步入了一个调整期,这种调整一般将持续8-10年。

第二个概念,我说的买股票要结合注册制等制度环境的变革。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的2.0时代,比如钢铁、石油、化工等很多传统的过剩产能行业将面临去产能化的过程,这需要一个漫长调整的阶段,中国经济增速也会随之降低。但转型期一个特点就是企业的估值在低点,不仅仅是指的是A股市场上市的2000多家公司,而是很多的企业业绩已经见底,还没恢复起来,这个时候股权是便宜的,PE可以风投,去做VC,还可以去并购,买新三板,所有挂牌的企业,它的股权价格只要合意就可以投资。

所以“卖掉房子买股票”说的是大类资产的配置,在现在这个宏观周期里面,房地产进入下行阶段,而我们的经济正在复苏的起步阶段,股权是最便宜的,再过一个阶段可能就不是这个情况了。随着利率在往下走,企业的估值在往上走,而如果你有多余的房子,也就是除了自住房以外、投资性资产属性的房子,只要房价不涨,你的机会成本是非常大的,可以考虑把多余的房子卖掉做股权类权益类投资,现在这么多创业企业,指不定中国也会出类似于苹果、谷歌这样高成长的企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之内,这类投资的成长性和收益性将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

注册制会带来什么

今天我跟大家介绍的主要就是股票的注册制,其实股票注册制现在讲的主要是新股发行这一块。为什么会谈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是核准制,但是我们这个核准制跟德国的核准制有点不同,跟台湾早期的核准制更像一些,它有以下几大弊端:

首先,核准制会导致过度包装。企业为顺利通过发审会,粉饰财务数据,对拟上市资产进行过度包装,导致估值偏离。

其次,超额募资屡见不鲜。核准制就是政府控制你的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可能企业排两三年都还没排到,既然上市这么不容易,不管拟上市公司是好公司还是一般公司,都有激励去使劲圈钱。超额募资为什么能够盛行?很简单,一级市场普遍存在“承难销易”现象,新股出来认购倍率是很高很高的。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这种方式绝对不是最佳的。

第三,一级市场定价畸高。监管机构在证券发行中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上市新股的“隐性担保者”,投资者在政府机构的发行审核机制背书下,往往低估投资风险,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合谋出的高报价容易被市场接受。

第四,权力寻租。发审制度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意味着“获利”,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我国整个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比如操作层面,网下配售比例、新股询价过程、股票回拨机制、及绿鞋等其他发行辅助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上市发行核准制是核心症结。

要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就是从核准制走向注册制。

1

实行注册制,证监会是不是就不要审了?依然要审,但证监会要审核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备性。目前,证监会作为监管者的角色其实是错位了,证监会其实没有义务保证每个股民都赚到钱,更没有义务保证融资方一定能圈到钱,证监会要做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必须清晰准确地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把可能遇到所有的情形包括风险,都准确地披露给投资者,接下来就是自由交易,愿打愿挨的事情。

交易所审核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达到上市标准,但不对盈利前景、募集资金使用提出实质性意见。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标准很简单,它们可以接受一个不盈利的企业,因为不怕公司没盈利就怕没未来——可能这个公司现在不挣钱,但是两三年以后可能会挣很多钱,比如谷歌上市的时候也是亏损公司,可是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某种意义上,交易所看重的是交易性指标,哪怕是亏损公司,只要投资者接受,公司就可以正常上市;而如果一个股票如果跌到一块钱以下,而且没什么交易量,那就是说市场不认可这个公司,它就应该退市。

也就是说,注册制下,市场拥有了鉴别一家公司值不值投资的权利,市场用钞票来表达它的选择,双方利益对称,进行愿打愿挨的自由交易。注册制就是使监管者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一个调整,但不代表它的缺位,就是说家长退出、变成警察——监管者仍然在那里,维持市场的秩序,保证上市企业不欺骗投资者,而不是替投资者做价值判断。

2

其实,不同国家的发行制度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像台湾、日本,甚至是德国等大部分国家都是从一开始管制比较严格的一种制度,慢慢转向一种比较开放的、以市场同业自治为主的制度。但是,无论哪一种发行制度,都是在投融资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个利益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

而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是决定发行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我记得十多年以前中国有个很熟悉的口号,“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大家那时候觉得挺正确的,国企改革就需要资本市场。现在想想对吗?国企是融资者,当资本市场为它服务的时候,证券市场整个的规则就是严重有利于融资者,也就是资本市场替国企来圈钱,帮它完成国企改造。当国企把大量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后,再通过上市从老百姓那里圈了很多钱,于是,亏损的国企一下子就变成了盈利的国企,现在国有资产庞大的基础,跟那时候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是有关系的。这里我也不去做历史的评价,但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资本市场应该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否则投资者就会离开市场,所以大部分资本市场都会慢慢走向均衡性的市场。

每一个发行制度都是跟它的历史相结合的,我们新股发行制度从一开始的审批制,发展到2005年以后号称是核准制,但由于我们的核准带有太强的行政权力色彩,其实跟审批制还是没有完全脱钩,所以,我们现在有点像审批制,有点像核准制,接下来就是往注册制方向发展。从趋势上来看,各国对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标准在趋松,审核标准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监管者权力放到一个比较小的地位,只要拟上市公司不违法违规,股票发行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只要市场愿意接受,公司怎么亏损都可以,IPO定什么样的价格都可以。

信息披露制度:很多人说股票价格太高不公平,其实,公平与否,第一个关键在于双方信息是否对称,存不存在欺诈行为;第二个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自愿交易。只要是信息透明的自愿的交易,任何一种价格都是公平的。在这种原则下面,政府就不会去管市场定价的具体市盈率,比如现在完全市场化的美国,发行时就是管住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美式累计投标询价制:为什么高报价在中国股票市场会遭到诟病,因为里面存在一种猫腻:目前机构并不需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于是有些机构就会报很高的价格,但是报完以后只买一点点,而且最后的买价是使用大家报价的均价,肯定低于自己的高报价,这种报价制度会拉升股票的价格,导致价格操纵。而在美国股市,机构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报了最高价就要以最高价买这个股票,就跟上海在没有进行价格管制之前的车牌竞拍制度一样:你报10万就10万块一张,你敢瞎报吗?你不敢瞎报。每一个报价的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任,既然报出这个价,就说明你认为它值这个钱。中国目前投标的报价制度是存在漏洞的,但这个操作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只要让投资者为自己的报价负责,并且对购买的数量也做出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就能剔除价格操纵的一种猫腻。

自主配售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现在中国股票发行既然没有自主配售,那么中介机构可以把价格抬的很高,卖不出去总承销商负责,注册制以后,机构的综合能力,包括股票客观的定价,都会成为整个发行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东西。当发行股票很容易后,可能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圈那么多钱了,也不会再有超额配售。

总之,整个发行的制度实际上都是逐渐宽松的,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权力是越来越大,这是整个全球发行制度变化的一个趋势。

3

注册制还会带来真正的退市制度。其实,退市制度在中国出台了很久,但几乎没什么公司退市,退市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注册制,俗话说,“吐故才能纳新”,但在中国股市,其实纳新才能吐故。在非注册制下,上市非常不容易,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会拼命保,地方政府也会保,所以最后就变成交易所、证监会跟地方政府在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吐故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不能吐故就是不断地炒作,于是就有了壳资源。IPO实行注册制以后,退市就会很容易,因为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标准就可以挂牌,上市就不再稀缺,也就没人去花大价钱购买壳资源,所以一个上市公司只要没有价值就可以退市了。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退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香港式的退市,一种是美国式的退市。

美国式的退市相当于逆转板,企业股票可以从一个OTC市场升到一个创业板,从创业板升到主板,同样,主板退市以后,股票仍然可以到OTC市场去交易,这样尽管已经退市,但股票仍然有流动性,也就是说还可以起死回生,盈利前景好到一定程度,这个股票还可以转回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但是香港不一样,香港没有OTC市场,退市就意味着破产清算,退市就是彻底的退。因为这一点,香港的退市实际上是非常慎重的,根据Wind数据,退市企业的比例为10%,但是,这个数据是虚高的,因为香港把所有转板都理解成退市,实际退市的公司里90%都是主动退市的:比如我在香港退市到美国上市了,他也理解成退市;还有一种是因为业绩好,或者业务发展改变以后,我被更大的股东收购了,收购完成原来的就退市了。也就是说,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

在这两种退市方式中,我觉得中国将来的退市制度可能更像美国的逆转板退市,就是新三板可以进入中小板,进入主板,如果主板股票表现不好,也可以退到OTC市场或者新三板去,股票仍保持流动性。

注册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从路径来看,我个人判断中国的IPO注册制肯定是渐进式的: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然后再到注册制,我们走了20年。台湾也是这样,台湾从1983年就开始实行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行的制度,经过23年、到2006年以后才真正完成实行注册制。中国可能不会走那么长时间,但是肯定是从新三板、中小板这些比较基础的、影响力也比较小的市场里开始,最后才是主板的注册制,是一步一步来的,绝对不是休克式的。

从本质上看,注册制改革有两大主要目标:

第一个就是通过解决供求的失衡,来解决高IPO

第二个是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去行政化,提高发行效率,减少权力的寻租。

在这些目标下面,中国的注册制可能会呈现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企业天然拥有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权力。这里面他把在市场上募集资金的权力,就是股权融资的权力,让度给每个企业。也就是最近克强总理说的,中国要鼓励一个创业的社会。如果你没有给他


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55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章
  • 股票注册制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注册制之前的弊端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注册制之前的弊端之前已经为大家初步介绍了股票发行注册制,现在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发行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