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邓稼先》。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任务。
一、说教材
《邓稼先》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课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能力目标:
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品读作者的“至情”,理解邓稼先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思考作者“至情”产生的原因,了解他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的朗读奠定基础。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课标》,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及学情,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品读赏析法等诸方法之长,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朗读及品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采用的学法有勾画圈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
六、说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音乐《歌唱祖国》)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朗读课文,让学生选一两段配乐朗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品读课文:教师结合练习二,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勾画修辞方法及长短句结合,长句、短句配合的例子。
4、思读课文:
(1)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怎样理解每一部分内容?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让学生解决课后练习一 ,然后再提出疑难问题。(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通过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合作探究 :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完成上面自己未完成的问题。
(四)精讲点拨:
针对以上同学们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引导、讲解.
(五)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以补充和肯定,并给课堂上踊跃发言者鼓励。(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六、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以“我心中的明星”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在班内交流展示。
七、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坚定 执着 勇敢
舍身忘我 无私奉献
两弹元勋
忠厚朴实 无私心
这样的板书设计显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二:《邓稼先》说课稿3
《邓稼先》说课稿
一、说教材
《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文献法
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2、播放视频《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章体裁及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杨振宁与邓稼先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文学常识: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4、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积累成语: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2、快速浏览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教师提示方法:
①文中的小标题 ②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③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④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引导学生分析几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文章六个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教师示例:“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弘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品析人物
1、齐读吟颂,感受激情
杨振宁先生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的歌词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齐声吟颂《中国男儿》。
2、说说“奇丈夫”邓稼先
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用一段话或一句话说说邓稼先“奇”在何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物形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奇丈夫”邓稼先。
贡献奇----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
气质、品格奇----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无私心(与奥本海默对比)
精神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先士卒、甘于奉献
3、奇文共赏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映彰。再读课文,做好圈点评注,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①文章的形式奇特。全文采用小标题的样式,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
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②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是,用大量的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奇特。 讨论: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五、拓展延伸
1、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2、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六、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七、作业
1、积累字词、抄写动人的句子。
2、上网搜索 “邓稼先”有关的网页,信息,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2002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黄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两弹”元勋──邓稼先: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贡献之大 鲜为人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奇丈夫 忠厚朴实 才德兼备艰苦奋斗 舍我其谁生死关头 奋不顾身
篇三:《邓稼先》说课稿3.docx
《邓稼先》说课稿
一、说教材
《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文献法
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2、播放视频《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章体裁及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杨振宁与邓稼先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文学常识: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4、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积累成语: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2、快速浏览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教师提示方法:
①文中的小标题 ②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③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④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引导学生分析几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文章六个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教师示例:“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弘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品析人物
1、齐读吟颂,感受激情
杨振宁先生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的歌词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齐声吟颂《中国男儿》。
2、说说“奇丈夫”邓稼先
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用一段话或一句话说说邓稼先“奇”在何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物形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奇丈夫”邓稼先。
贡献奇----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
气质、品格奇----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无私心(与奥本海默对比)
精神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先士卒、甘于奉献
3、奇文共赏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映彰。再读课文,做好圈点评注,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①文章的形式奇特。全文采用小标题的样式,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②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是,用大量的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奇特。 讨论: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五、拓展延伸
1、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2、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六、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七、作业
1、积累字词、抄写动人的句子。
2、上网搜索 “邓稼先”有关的网页,信息,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2002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黄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两弹”元勋──邓稼先: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奇丈夫
《人教版邓稼先说课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86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