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毛泽东”的写作素材
篇一:我眼中的毛泽东(论文)
我眼中的的毛泽东
丁捷平
浙江工商大学 1322010110 日语1301
摘要:毛泽领导中国共产党一次次脱离被国民党的围剿的危险,与此同时日积月累地增强其力量,发展壮大至最终成功解放中国各地。在完成解放全国各地之后,毛泽东开始着力于恢复经济,争取广大人民支持。一步步地提高着中国的经济水平,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渐渐实行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难免在发展的路上,毛泽东也会因为过于急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一系列错误。而后在处理阶级斗争方面,也犯了一些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的发展脚步停滞了一段时间。
关键词:毛泽东 我眼中的
毛泽东在我眼中的地位最开始也只是中国建国后那个时代的最高领导人,人们对他的感觉在我眼中也只是他很受人尊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对于我这么个一看见历史就头疼欲裂,一看见战争相关的东西就避之不及的人来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于毛泽东的认识并没有增加多少,如果硬要说对毛泽东的
新认识吧,大概就是全中国人都爱的“毛爷爷”——印着毛泽东头像的那张百元大钞。
由此可见,我对毛泽东所知甚少,但是在阅读完了有关毛泽东生平的书籍之后,我在对于毛泽东的认识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终于也算是有了一些认识;同时,毛泽东的生平,说白了几乎就是大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因
而我对于历史知识的空白又被填补了大半。
一、毛泽东是个军事指挥天才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中出政权的论断。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看到秋收起义不对相继失利,遂毅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同年十月,他率领约一千人抵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久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等到井冈山,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久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等到井冈山,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
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遭到了湘赣两省敌军大规模的“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其主力向赣南进军,后出击闽西。红四军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通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建立到撤出,经历了蒋介石对它的五次“围剿”,历时四年。
一九三零年十月底,当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时,以红四军为主力之一的红军已经逐步发展为红一方面军,约四万兵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为了粉碎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提出“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主张在根据地中心地区与敌作战,随即他和朱德等领导红一方面军完成了长期以来由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重大战略转变。同年十
二月至次年九月,他同朱德指挥红军以三万至四万兵力抵抗敌人十万、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兵力,实行在战略上以弱胜强、在战术上以多击少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连续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三次“围剿”,使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而后,中共在“左倾”领导人的错误领导下,惨遭损失。终于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受到与大多数人的赞同,并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实施高度灵活的运动战,纵横驰骋于川滇黔边界地区,四度赤水,突然南渡乌江,威逼贵阳,疾进云南,乘虚
抢渡金沙江,从而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出生于农村,只上过普通高等学校,未在军校具体学过战争知识,却能如此精妙地用兵。由此可见毛泽东在战略指挥方面有着极其强大的天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指挥天才。由此,我也坚定了一个信念,一个人在这方面没有具体学习过其专业知识,并不一定就代表你做不了、做不好这件事。
二、毛泽东对治理国家也有一手
建国伊始,为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毛泽东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早在解放战争中已经开始,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扩大到广大新解放区,到一九
五三年顺利完成。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长达两前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的发挥了出来。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了国名挡在大陆的残余势力,铲除了历代政府所不能解决的“匪祸”和黑社会势力,使长期动荡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安定祥和的局面。
毛泽东在全国各界的支持下,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国民党政府留下的是烂摊子,当时的国民经济总水平远低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到一九五二年底,只用了三年时间,全国工农业生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就连当初认为共产党“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人,也不得不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能力表示佩服。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还发动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主要是肃清党和政府内部的贪污蜕化分子;“五反”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经济情报,重点打击投机违法的资本家。“三反”、“五反”紧密配合,标本兼职,是这个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成为建国以后最好的时期之一。
国名经济恢复以后,中国面临两大任务:亦是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二是解决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人的温饱问题。为此,从一九五二年下半年起,毛泽东开始在中共中央内部酝酿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将分散落后的个体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稀有质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经济上的不平等,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苏联为借鉴,独创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改造道路。在农业改造方面,创造出从互助组逐渐过渡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改造道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通过从国家委托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的多种过渡形式,最后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在改造中,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了每年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增长率,为下一步的全面经济建设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不得不说毛泽东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厉害的地方,建国后能清楚地接二连三地认识到国家的突出问题,并大力着手解决,同时也能清醒地注意到党内纪律的问题,立刻予以整改。这提醒我们:
在情势复杂的情况,即便手头的事情多么纷繁复杂恼人,也应该保持一个清醒冷静的头脑,时刻思考主要矛盾和潜在矛盾的转换和着手解决。
三、毛泽东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希望尽快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指导思想脱离了实际,违背了经济规律,结果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
很快,毛泽东意识到错误,并准备纠正时。一九五九年,在江西庐山召开的中央会议上,由于毛泽东不能接受彭德怀提出的“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的狂
篇二: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吴燕彬
法语1301 24号 摘 要: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下面,我将谈谈我眼中的毛泽东。
一、 诗人——独领风骚
回顾中国千年古代历史,中国帝王中堪称大诗人的只有两位:魏武帝曹操和南唐后主李煜。其余种种,不过雅喜涂鸦而已。而毛泽东,作为中国近代半个世纪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其身份堪比“帝王”,却也热衷写诗、擅长写诗,无愧于其“诗人”的称号。
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诗歌是表达一个人所思所想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诗歌往往可以剖析出诗人的性格及所处环境。毛泽东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人格素养,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诗风,使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早在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日本的一首言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年少时的毛泽东便满怀理想,通过诗词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
1936年毛泽东从陕北到山西,面对高原雪景,他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爱国情操。脍炙人口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年轻的雄心大志。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经过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庆祝革命胜利。他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国际反华势力猖獗,新中国遭遇内忧外患之际。毛泽东受陆游词启发,创作出《卜算子·咏梅》。此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党内同志及人民充满希望,敢于斗争。而这种梅花精神也正是毛泽东一生的
写照。
通过毛泽东的诗词可以看出毛泽东称为中国的领袖并不是偶然。他有雄心壮志,同时乐观自信、不屈不挠,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姑且不谈毛泽东的是非功过,我很庆幸历史给了我们一位诗人领袖。
二、哲学家——立足国情
毛泽东,一个农民的儿子——“读了六年孔夫子书”,“又上了七年资本主义的学校”,从二元论到唯心论;从儒学到新学;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在艰苦中探索,追求革命的真理。在长期的探索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库中的重要内容和创造性的发展,是中国哲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哲学思想最具有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 毛泽东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的最先提倡者,并且指引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矛盾的普遍性和天特殊性的分析和解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非常重视革命理论的实践性,通过对当时国际、国内各类矛盾的分析,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用他的哲学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使共产党人的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多种矛盾,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升华。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矛盾论》、《实践论》的问世,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论十大关系》的讲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一个哲学家,毛泽东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革命与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 军事家——雄才大略
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辉煌胜利,彻底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遭受列强侵略与欺凌的耻辱,使中国人民重新获得自豪、自信和自尊,。驾驭这场战争的最高统帅是毛泽东,指导这场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他在这个时期撰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
村包围城市道路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指挥红军粉碎多次国民党围剿,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四渡赤水、桥渡金沙江等,使红军摆脱了危难境地,从而创造了长征的神话。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充分分析各种矛盾,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创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新篇章。在敌后战场,他运筹帷幄,战术灵活,指导共产党军队开展游击战、地道战。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辉煌胜利。
在驱走外敌、决定国家政权所属的时刻,面对国民党再次挑起的内战,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在中国大陆上驱逐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百废待兴,仍然面对着外敌的威胁。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保家卫国。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据统计,毛泽东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指挥和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战斗就达239次之多,尚存的从1927 年到抗美援朝时期亲自撰写的军事论著和指挥作战的文电达5000余篇(件),约400余万字。虽然毛泽东一生中很少拿枪,但是其军事理论和指挥才华是超乎常人的,无愧于“军事天才”称号。
四、 建设者——成就与挫折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洗礼,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新中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建国初期,尽管中国承受了多年的战争摧残,百废待兴,经济、政治、外交上的局面都不容乐观。但是,毛泽东仍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康庄大道,并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建国伊始,共产党便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五年计划”的依次展开,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工业实力,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民主法制不断完善。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毛泽东在新中国的建设上也犯了错误。 毛泽东的“反右”思想打垮了知识分子的脊梁。批判、下放等不公平的待遇,如黑云压城,沉默了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了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的美好。
长期的执政地位坐软了毛泽东的耳根,大跃进使得中国假话盛行。在亩产几十万斤是喜报的年代,说真话就要遭批判,说假话反得夸赞,浮夸风盛行。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消失了,而不顾客观规律、歪曲事实也使年幼的新中国遭受了沉重的代价。
更不用说那场给后世人带来巨大伤害的文化大革命。一片颂扬声中,毛泽东早已登上了神坛。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对中国文化的终极摧残,又使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发挥到了极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突然从文明古国变成了人民没有信仰的国度,文革“功不可没”。
我眼中的毛泽东,他是才华横溢独领风骚的才子,是领导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使者,是指引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灯塔,也是个会犯错误的平常人。盲目歌颂是可怕的,盲目批判也是可怕的,历史就是历史。功大于过抑或过大于功,都不能简单地概括。却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何明:《伟人毛泽东》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 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 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毛泽东的读书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鉴赏》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
篇三: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12级XX系X班学号:1234567姓名: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几代中国人对伟大领袖感人肺腑的热情称颂。毛泽东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又永远不会失色的一笔,他是人民的主席,是一代人心中的圣人,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而建国以后,他又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不会使他光辉的一生黯然失色的。在我的眼中,他始终是一个伟大的人。我眼中的毛泽东,他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是叱咤战场上的革命家,他是为建设中国鞠躬尽瘁的建筑师,他还是文坛上独领风骚的诗人,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功过评价
正文: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当这首民谣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传唱之际,处于苦难中的亿万中国人民已经初步认识到毛泽东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半个多世纪以后,当人们蓦然回首追溯毛泽东时代的峥嵘岁月,就不难领会人们为什么把毛泽东比作冲破黑暗而东升的旭日。中外历史上流星般闪过的众多风云人物大多数只创造过局部的业绩,留下过瞬间的灿烂,而毛泽东作为太阳式的历史巨人,却代表和塑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辉煌。毛泽东创造的宏业伟绩将永载史册,永久闪烁在时空画卷和人们的记忆中。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眼中的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学者毛泽东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毛泽东17岁以前一直声在家乡,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农村村学教育.从17岁离家之后,就迈开了其走向大千世界的步伐.他在经过新文化运动的狂波巨澜中,成长为了一位具有远大目标,卓越的思想,超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1920-1949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了理论概括,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哪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毛泽东思想产生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及人民发展的艰难曲折, 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
革命家毛泽东
毛泽东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常常会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是这样,他才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共产党的起义纷纷失败之后,他正确分析了形势,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在共产党领导人犯下严重的“左倾”错误以后,终于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毛泽东又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在中国内战爆发时,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时情况的政策,又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法。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
建筑师毛泽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建设中国的重任就落在了以他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身上。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同时也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这些举措都使新中国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在他的领导下,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 ,建立了国家的农业体系、工业体系、科研体系和文教体系,为日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毛泽东是一个很合格的建筑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破败如废墟的中国构建成了一个可以挺立于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
诗人毛泽东
一位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著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也认为毛泽东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识政治家.毛泽东究竟是政治家还是诗人,我无法准确的判断,但是毛泽东的伟人气质中诗人这一特点是十分鲜明和突出的。
毛泽东一生与革命为伴,令其诗词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逆境还是困境,他每每以诗言志,用诗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激励自己,鼓励自己,作为自己继续奋斗的动力。他的一首首诗词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构成了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
毛泽东的功过
毛泽东是伟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无论是谁,都会有错误,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毛泽东也是。毛泽东晚年有缺点,有错误,甚至有某些严重的错误,现在我们党纠正这些错误,总结我们建立全国政权以来的经验教训,当然是必要的。但是都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个人认为,毛泽东是有过,但是总的来说是功大于过。小平同志也说过: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
史上,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还说过,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党和国家还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总之,无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革命家,还是作为建筑师或者诗人的毛泽东,都是另人钦佩的,值得尊敬的。历史造就了毛泽东,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也领导人民创造了历史。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给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留下了无比巨大的遗产!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毛泽东”的写作素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眼中的毛泽东》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61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