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正文 本文移动端: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2016-10-21 14:01:0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2010-2012)

西洋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一月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2010-2012)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省委、省政府关于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年明显变化,五至七年大变化”的目标任务,以及平舆确定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结合西洋店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2008年为参照基数,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2年。

1规划背景

西洋店镇位于平舆县境南部,北与万金店乡、辛店乡相邻,东与新蔡县余店乡接壤,南与正阳县相连,西与汝南县交界。乡政府驻西洋店集,距县城13公里。1938年为汝南县西洋店联保处,1949年1O月,为中共汝南县十四区(高楼),1951年1O月为平舆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西洋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西洋店乡。辖西洋店、吴湾、高台、赵庙、潘营、西洋潭、尹湾、王寺台、耿庄、后岗、彭庄、聂寨、毛陈、小尹、秦王、谭赵、赵寨、贾营、马楼19个村民委员会,172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17288户,73428人,其中回族1203人,占总人口的1.6%。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123456.33亩,低洼易涝地点75%。地势北高南低,汝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流经乡境西、南部约8.6公里,朱港、张竹园港、郭滩港由北向南流入汝河。蛟停湖蓄洪区(西半部)位于乡境南部,面积8.7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洋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1.1规划前的发展状况

1.1.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镇形成了粮油、畜牧、蔬菜、花生四大产业板块。优质花生面积7万亩,玉米面积7万亩;生猪年出栏9.7万头,家禽年出笼130万羽,培育“150” 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33户,万羽家禽养殖大户7户;精养渔池面积260万亩。四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1.1.2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药材、包装三大工业支柱产业。

1.1.3财政税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底,财政收入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万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5701元,比上年增长18%。

1.1.4生态环境及村镇建设取得进展。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全镇拟建沼气池1600口。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0.3%。

1.1.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配套,部分排灌渠和剅闸泵站得到了整治,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农村饮水安

全建设任务20137人,至2008年已完成11800人,占58%。农村电网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全镇共修建通村水泥路120公里,农电覆盖率达到100%。推行“以机代牛”,耕种、植保、收割机械化率均达到60%以上。

1.1.6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中心卫生院在全市率先进入乙级甲等行列,所有村建有卫生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9%。乡风文明建设得到加强,镇级乡风文明中心户30户。有线电视覆盖城镇,逐步向农村延伸,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

1.1.7农村改革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税费改革政策,广大农户充分享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完成;大力推行能繁母猪、水稻等“三农”政策性保险,农业生产规避灾害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落实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

1.2新农村建设利弊因素分析

西洋店被确定为全省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镇,除政策扶持外,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农业种养水平较高,基础产业初具规模,城镇商贸活跃繁荣,农民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生态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增加后改善生产生

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日益增强。这些积极因素为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全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紧贴汝河东岸,聂寨、王寺台、詹庄等村处于泄洪区道内,水灾频发,水患突出,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城镇、村庄建设滞后,农村面貌没有得到很好改变;农村路网建设有待完善,组级道路晴通雨阻;农村电网建设还有待加强;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不高;镇村两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的存在,也给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了较大困难。

2主要内容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村镇建设为重点,做大花生、药材两大产业,突出村镇开发、农田水利、村级财源三大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2基本原则

2.2.1生产发展、农业增收。将生产发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科学布局、效益优先”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形成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篇二:新农村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村委会新农村民生建设发展

三 年 规 划

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根据村委会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和村民的愿望需求,结合上级党委的总体规划、部署及村委会实际情况,特制订2013-2015年三年的民生建设发展规划。

一、本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钟山乡西部,距县城30公里,离乡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1670米,属 “入乡之门”。村委会辖8个村民小组, 现共有村户767户,总计2986口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020亩,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据统计, 2013年人均有粮约360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截止2013年11月底人均经济纯收入达4300元。

二、建设规划原则。

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村情实际,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群众参与,项目带动。动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的新农村家园。

三、建设总体规划。

新一届村“两委”领导人员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和布署,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壮大新农村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老年人活动设施环境,强化基础,把村民生活区、公共设施区、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加强文明村风建设,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倾力培养新型农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关心弱势群体,维护农村稳定,把村委会建设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经济发展布署。

1、集中精力搞好产业建设。实施烟叶兴村战略,打造优质烟叶产业大村。重点加强对鲁苦自然村烟叶的培育和发展,着重培育烟叶产业大户,带动小户经营。条件成熟时,扶持2-4个敢创业、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户,投资建设新兴农业产业,为我村找准更多的经济发展路子。利用1-3年时间,通过规范烟叶种植技术,保证收购烟叶质量标准,树立品牌观念,发展区域性经营方法,打造出村委会优质烟叶品系。

2、继续稳定和扩大油菜、魔芋、黄萝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组织农户加强技术种植培训,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加强对魔芋、黄萝卜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

3、探索三七药材的经济发展之路。三七作为村委会初步引进的药材种植项目,村“两委”根据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三年的时间内逐步扩大规模,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为村委会村民的增收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4、稳定粮食作物生产面积,提高单产。加强土地空闲时节管理,在尊重农户自愿的条件下,采取土地成片式流转,大户种植、集约劳动力,减少投入成本,增加产出收益。

5、拓宽思路,发展生猪养殖户,并加强其它类畜牧业的培育。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保证村民平安生活;加强水窑建设,确保干旱时节有充分的水源提供村民。三年内,达到全村覆盖。

2、新农村改造。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对农村道路设置绿化带,安装路灯,垃圾桶。通过新农村的全力建设和改造,打造生态宜居休闲的新农村家园。

3、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农村教育文化目标。努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关

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完成并巩固“普九”教育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彻底扫除文盲和半文盲。对农民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成为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帮扶村民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加快电视、电话、电脑三网合一的推进和普及工作。

(2)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搞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服务,增加村级卫生室的医疗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有病可及时就近的享受质优、价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力争三年后,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全村覆盖。

(3)娱乐活动健身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活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落实生活体育场地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农村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力争在2015年底建成一个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农村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活动和健身娱乐活动。

(4)农村计划生育目标。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实行独生子女的奖励政策扶助,提倡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维护良好的计划生育秩序,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困难人群的低保救助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一年一评、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完成低保救助体系规范化建设。积极落实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和救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供养的基础设施,提高集中供养五保

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实现五保对象老有所养,残有所靠。

四、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1、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政务、财务实行全面公开制度,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开展以三联共建、双强双争一带、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发展能力和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掀起“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规范党员信息管理。

2、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在新的时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村内的各种矛盾纠纷,杜绝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的群体性事件产生,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推进法治化管理进程。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使全村村民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五、建设资金筹资办法。

为保证三年民生工作规划顺利实现,村“两委”要积极发动群

篇三:新农村建设规划

城联村

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

1.现状概况

1.1区位与环境

城联村(又名网岙)位于大碶街道东南方向、九峰山旅游风景区西大门入口

处,距大碶街道中心约5公里,东西两侧靠山,北接城东村,南抵和鸽村,有网

岙,陆家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网岙。

地势较为平坦,从西向东呈缓慢上升趋势。周边山体自然植被较好,村内有多处

古树名木,主要为桂树和樟树。现状村庄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洪渠,以导引山中溪

水和雨季泄洪,西侧渠宽约为15米,东侧渠宽约为8米,在城联村与城东村交

界汇合。

1.2历史沿革

1949年8月与今城东村同称柴桥区泰清乡网岙村,1950年7月改属大区城湾乡,

1956年3月称清山乡城联高级社,1961年7月称塔峙公社城联大队,1983年10

月称塔峙乡城联村,1992年5月改称大碶镇城联村。

网岙主姓蒋,明万历年间从小巷蒋家迁入。据族谱记载:清同治年间,渔民常在

此山间晒网,故称网岙。山垄有瀑布数丈,称网岙龙潭。 陆家:主姓陆,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宁波西门外迁入。

1.3人口情况

现有常住人口544人,209户。

城联村农田较少,山林地较多,因处于风景区范围内,山林经济开发受到限制,

但村民从事模具加工较早,工业基础好,现状工业大部分在村庄外发展,现状村

庄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

城联村正建省级示范村,已完成60栋旧房拆迁,原宅地不再建新宅,而是新建

绿地。原村口厂房已拆迁,待建新村委员会和文化活动中心。

公共设施主要有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和由原网岙小学改造的旅游服务公司等。

无生产建筑用地。

公用工程设施主要是公厕和配电房,绿化用地主要集中在古树名木旁的小型绿

化。

各项用地比例见下表:

1.6建筑质量

一、二、三类建筑分别有42、57、38栋。

1.7道路交通现状

宽约6米的清城公路南北向穿过城联村,为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同样宽约6米的风景区入口道路东西向穿过城联村,与清城公路连接。

村庄内有一条宽约3—4米的道路,连接清城公路和风景区入口道路,直达风景区收费广场。

村庄内部道路大部分为水泥路面,路况较好,但路面狭窄,多为2米左右,且道路接横向连接较少,不够通畅。

1.8环境卫生及绿化现状

城联村处于风景区内,周围山体植被茂盛,村庄内部房前屋后花卉和树木种植较多,整体环境较好。但现状村庄内无公共绿地,沿泄洪渠两侧意已进行景观改造。

1. 发展分析

2.1村庄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

(1)村庄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城联村处于九峰山旅游风景区入口的重点形象区域,有利于村庄的统一建设及外观改造。同时村庄建设依托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独有的特色。

(2)村庄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而经济实力的增强给建设、整治新家园带来可能。村庄居住集中,也有利于整体改造。

(3)村庄建设政策条件较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形成良好示范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北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作出标准。

2.2村庄职能和产业发展

综合考虑北仑区总体规划要求,参照《宁波市北仑区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自身发展状况及其在区域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规划确定村庄职能为:改特色旅游及旅游服务为主的基层村。

村庄长远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尽量发挥旅游服务功能,近期应以完善配套设施 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尽可能的带动居住开发建设。

第二章 发展规模与规划布局

1. 发展规模

1.1人口规模

2006年户籍总人口为544人,总户数为209户。2010年规划人口550人,212户。

1.1.1新增人口及户数的确定

从该村近年的人口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两村人口增长趋势不明显。按3‰的自然增长率,至2010年,户籍人口为550人。

由于工业搬迁,近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规划只考虑人口自然分户因素,规划3年增长3户,至2010年,城联村常住人口为550人,212户。新增用户不在村内新建宅基地,统一到青山清水批地建房。故村内仍保持现人口和户数。

1.1.2村北面入口25亩地作为多层住宅用地可容纳120户,360人。

1.2用地规模

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38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51.04平方米∕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7.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7.43平方米∕人,另多层住宅区1.2公顷。

2. 用地布局

2.1居住建筑用地

拆除的60栋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使居住用地减少4000平米。村北面入口25亩集约建设为多层住宅用地,以容纳新增村民和社会住户要求。居住区内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

2.2公共建筑用地

2.2.1村委会:城联村委会现位于有特色之老建筑内,建筑年代较久,空间上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规划利用拆迁工业厂房后南侧地段新建村委会和村庄活动中心(2层),占地600平米,建筑面积400平米.原村委会改造为图书馆,并对外墙进行立面整治粉饰,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在村口建成文化活动广场。

2.2.2民俗文化广场:

规划将旅游特色村庄与村民户外活动结合,设置民俗文化广场和戏台,以便在节假日进行具有北仑民间特色的风俗表演,吸引游客,同时利用周边村民住宅设置休闲茶馆。民俗文化广场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戏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2.2.3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由特色餐饮街和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及相应停车场,建国度假饭店组成。 为配合九峰山旅游开发在城联村的九峰山公园入口处布置旅游商业街,分一期与二期建成。其中一期商业,占地0.8ha,建筑面积2000平米,主要为特色餐饮和旅游购物,部分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如咨询、医疗站等。二期商业占1.2ha,主要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包括生态主题酒店、健康休疗中心,咨询,购物等,建筑面积为4000平米。另现有的建国度假饭店占地1.3ha。为旅游配套的停车场占地1.08ha,可提供大旅游车42个,小车位190个。

2.2.4在东面山角规划老人公寓一幢,提供30间房。占地2000平米左右。

2.3道路系统

2.3.1外部交通

规划北仑至春晓的太河路从村庄西侧通过,路宽28米。

2.3.2村庄内部交通

1.村庄主要道路:

原清城公路改造为村内主路,宽6米。从太河路到公园入口的2条路构成周边环形主路,分别宽7米和5米。

2.村庄次要道路:为各个居住组团内部与村庄主要道路连接的车行道路,路面宽度3—4米,以满足村民家庭用车的出行,同时也是村庄内部必要的消防车通道。

3.村庄宅间路:村民出行步道,一般为1.5—2米的水泥路面。

2.3.3停车场

村庄入口南侧靠太河路设置2处集中停车场,面积共1.08ha,可提供190个小车位与42个大旅游车位。在九峰旅游公司和景区收费广场旁,另有40个停车位。村庄内在路旁空地分散停车,停车位有80个,停车场要求采用生态的建设方式,采用植草砖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

2.4绿地与景观系统

拆除的60栋旧宅基地不再建新宅,改建绿地。

沿线洪渠布置绿化带并在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规划区东侧泄洪渠宽度约为8米(含休闲步行道)。

利用屋前宅后的零星土地种植花卉和灌木等宅间绿化,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村庄内整体绿化景观。绿地面积增加0.7公顷,达1.11公顷。

2.5建筑改造

一、二、三类建筑的80户宅民进行立面改造,采用江南民居风格形式。

2.6环卫设施规划

2.6.1公厕

在九峰山路口附近建60㎡星级公厕一个

2.6.2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采用牌门经验分类收集,实现村里消化,先铺设污水总管网,建垃圾消化池。垃圾分类收集后,集中一些塑料、金属等废品可直接回收利用,少数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则集中存放,占全村垃圾总量70%以上的食物垃圾,运到全封闭的处理机中,通过无害化处理,产生的废水进入地下污水处理系统,残渣则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大大减少了垃圾运输量,也进一步改善了环境。垃圾收集点50—70米设一个。

按九峰山旅游区整体规划要求,在村南端设垃圾转运站一个,占地100平米。

2.7消防

2.7.1消防给水与村生活、生产给水为共用系统。村庄主要道路上室外消火栓应与给水管道同步实施,间距不大于120米。

2.7.2本村内道路系统满足消防通道要求,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米。

2.8竖向规划

以太河公路实施高程为设计基准点,结合底下管线设计,按3‰—8‰的坡度进行道路竖向设计,以最大尊重原有地形,尽量少挖方填方为原则。

3.建设用地平衡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010年)

和鸽村

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

1.

现状概况

1.1区位与环境

位于大碶街道东南方向,九峰山旅游风景区旁,距大碶街道中心约15公里,东西两面靠山,北接城联村,南抵城湾村,村庄南侧有城湾水库。规划区内地势较为平坦,从北向南呈缓缓上升趋势。周边山体自然植被较好,现状村庄东侧有一泄洪渠,以引导山中溪水和雨季水库泄洪,渠宽约为15米,西边山体曾发生地质灾害。

1.2历史沿革

由于建城湾水库,上世纪70年代从里和鸽(103亩)搬迁下来,现所在地为原城联村用地。

1.3人口情况

近年来人口增幅较为平缓,人员构成情况也相对平稳。现有常住人口264户。720人,外来人口17人。

点击查看更多: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8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