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路路通】路路通的功效与作用 正文

【路路通】路路通的功效与作用

2017-01-27 14:12:5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其实这些常用中药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随意服用,并要掌握好安全用量。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 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 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 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金银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因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阴证疮疡或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金银花的服用方法: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9~30克。

中药功效小结

一、解表药

1.兼利水消肿者:麻黄、香薷。

2.兼治咳喘者:麻黄、细辛、紫苏。

3.兼能行气者:紫苏。

4.兼能止呕者:生姜、紫苏。

5.兼能治疗痹证者: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6.兼祛风止痉者:蝉蜕、防风。

7.兼通鼻窍止痛者:白芷、细辛。

8.兼利咽止痛者:薄荷、牛蒡子、蝉蜕。

9.兼透疹者: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

10.兼明目者:菊花、桑叶。

11.兼疏肝解郁者:柴胡、薄荷。

12.兼升阳者:柴胡、升麻、葛根。

13.兼止血者:荆芥、桑叶。

二、清热药

1.清心火:竹叶、淡竹叶、栀子、黄连。

2.清肺热:石膏、知母、芦根、黄芩、穿心莲、地骨皮。

3.清胃火:石膏、黄连。

4.泻肝火:夏枯草、决明子、秦皮、龙胆草、野菊花。

5.泻肾火:知母、黄柏。

6.清肠胃湿热及血分热毒:黄芩、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马齿苋。

7.解毒消痈: 乳痈--蒲公英、漏芦;

疔毒--紫花地丁;

肺痈--鱼腥草、金荞麦;

肠痈--大血藤、败酱草。

三、泻下药

(1)兼活血的药物有:大黄 千金子

(2)兼消肿散结的有:芒硝 甘遂 大戟 商陆

(3)能通利二便的有:牵牛子 郁李仁 商陆

(4)兼清热泻火的有:大黄 芒硝 芦荟

四、祛风湿药

1.善治上肢痹痛的:羌活 桑枝

2.善治下肢痹痛的:独活 海桐皮

3.善治行痹的:威灵仙

4.善治痛痹的:川乌 独活

5.善治着痹的:独活 木瓜

6.有安胎作用的:紫苏 黄芩 桑寄生

7.兼活血作用的:雷公藤 穿山龙等

8.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威灵仙 川乌 独活

9.有和胃化湿作用的:木瓜 蚕沙

10.兼通乳作用的:路路通 丝瓜络

11.风药中之润剂:秦艽 防风

12.兼利水作用的:防己 桑枝 五加皮

13.兼降血压的:豨莶草 臭梧桐 桑寄生

五、化湿药

1.兼有解表作用的:藿香、苍术。

2.兼有止呕作用的:藿香、砂仁、豆蔻。

3.消除胀满之要药:厚朴。

4.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砂仁。

5.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砂仁、豆蔻。

常配药物

1.健脾药――湿阻中焦,影响脾胃;

2.行气药――湿性粘滞,阻遏气机;

3.温里药――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4.渗湿药――湿性下趋,邪有去路。

六、利水渗湿药

1. 既能利水又能健脾的药物有:茯苓、薏苡仁。

2. 有毒的利水渗湿药有:香加皮、泽漆、木通。

3. 善治石淋的药物有:滑石、海金沙、金钱草、蝼蛄。

4. 善治膏淋的药物:萆薢。

5. 既能治阳黄,又能治阴黄的药物有:玉米须、茵陈。

6. 须布包入煎的药物有:车前子、滑石、海金沙。

7. 孕妇忌用或慎用的药物有:木通、瞿麦、虎杖,冬葵子。

七、温里药

1.具回阳功效,用于亡阳证的:附子、干姜;

2.主入肾经,能补火助阳的:附子、肉桂;

3.主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的:干姜、吴茱萸、丁香、高良姜、花椒;

4.主入肝经,治疗寒凝肝脉的:吴茱萸、小茴香;

5.具有温肺化饮功效的:细辛、干姜;

6. 能驱蛔杀虫的:花椒;

7.具有引火归原作用的:肉桂、附子。

八、理气药

1.善行脾胃之气的药物有: 陈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2.善疏肝解郁的药物有:青皮 川楝 荔枝核 香附;

3.既能疏肝又能理脾的药物有:香附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4.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香附;

5.治疗胸痹的要药是:薤白;

6. 善治寒疝疼痛的药物有:橘核 荔枝核 乌药;

九、消食药

1.善消油腻肉食积滞,行气止痛,活血祛瘀:山楂

2.善消面食积滞,健脾和胃:神曲

3.善消淀粉类食物,回乳消胀,疏肝解郁:麦芽

十、驱虫药

1.主驱蛔虫的药物有:使君子、苦楝皮

2.主驱绦虫的药物有:槟榔、南瓜子、鹤牙草、雷丸

3. 广谱驱虫药物有:贯众、槟榔

4.既能驱虫,又兼泻下的药物有:槟榔

十一、止血药

1.善治尿血、血淋的:小蓟 白茅根 蒲黄;

2.善治便血、崩漏的:地榆 槐花 炮姜 灶心土;

3.善治肺胃出血的:白及 紫珠 藕节;

4.善治外伤出血的:三七 白及 降香;

5.既能止血,又能安胎的:苎麻根 黄芩 艾叶 (阿胶)。

十二、活血化瘀药

1. 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莪术,三棱;

2. 既能活血,又能消肿生肌的:乳香,没药;

3. 既能活血,又能利水消肿的:益母草,泽兰;

4. 既能活血,又能补血的:鸡血藤,当归;

5. 既能活血,又能下乳的: 穿山甲,王不留;

6. 既能活血,又能续筋接骨的: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

7. 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五灵脂,刘寄奴,血竭,儿茶;

8. 既能活血,又能清热凉血的:郁金,丹参;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既化痰又能止痉的:天南星、白附子、天竺黄、竹沥.

2.既化痰又软坚散结的: 海藻、昆布、海蛤壳、海浮石、黄药子.

3.既化痰又利咽的:桔梗、胖大海.

4.兼润肠通便的:瓜蒌、苦杏仁、紫苏子.

5.兼降逆止呕的:半夏、竹茹、旋覆花、枇杷叶.

止咳平喘的机理归纳

1.宣肺止咳平喘:桔梗、前胡、麻黄.

2.降肺止咳平喘:苏子、苦杏仁、旋覆花、白前、前胡.

3.润肺止咳平喘:百部、紫菀、款冬花、川贝母.

4.清肺止咳平喘:马兜铃、枇杷叶、黄芩.

5.泻肺止咳平喘:桑白皮、葶苈子.

6.化痰止咳平喘:苏子、紫菀.

7.敛肺止咳平喘:白果、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

8.补肺气止咳平喘:人参、党参、黄芪.

9.补肺益肾,纳气平喘:蛤蚧、冬虫夏草、核桃仁、补骨脂、紫河车.

十四、安神药

1.兼能解郁的药物:合欢皮

2.兼能化痰的药物:远志

3.兼能活血的药物:合欢皮、琥珀.

4.兼能敛汗的药物:酸枣仁

5.兼能利尿的药物:琥珀

6.兼能平肝的药物:龙骨、磁石

7.兼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柏子仁

十五、平肝息风药

1.平肝兼能清肝明目的药物:石决明、珍珠母、刺蒺藜、羚羊角.

2.既能平肝又能息风的药物: 钩藤、天麻、羚羊角.

3.兼能凉血止血的药:代赭石.

4.兼能攻毒散结:全蝎、蜈蚣.

5.兼能通络的药物:天麻、地龙、全蝎、蜈蚣.

6.兼能软坚散结的药物:牡蛎、白僵蚕.

7.兼治头痛的药物:天麻、全蝎、蜈蚣.

十六、开窍药

1. 兼活血止痛的药物:麝香、苏合香.

2. 兼能化湿的药物:石菖蒲.

3. 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冰片.

4. 兼能催产的药物:麝香.

十七、补虚药

1.补气药

(1)补脾肺之气的: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山药.

(2)健脾燥湿或化湿的:白术、白扁豆.

(3)补心气的:人参、西洋参、炙甘草.

(4)补肾气的:人参、西洋参、山药.

(5)补中缓急的:甘草、大枣、蜂蜜、饴糖.

(6)兼能养阴或生津的:人参、西洋参、山药.

2.补阳药

(1)兼祛风湿的: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胡芦巴.

(2)兼强筋骨的:鹿茸、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

(3)兼安胎的:杜仲、续断、菟丝子.

(4)补益肺肾,纳气平喘的:补骨脂、蛤蚧、胡桃仁、冬虫夏草、紫河车.

(5)阴阳并补的:菟丝子、沙苑子、紫河车.

(6)兼养肝明目的:菟丝子、沙苑子.

(7)兼益精血的:鹿茸、紫河车、蛤蚧、肉苁蓉、锁阳.

(8)兼润肠通便的:肉苁蓉、锁阳、胡桃仁.

(9)兼温脾止泻的: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

3.补血药

(1)兼补阴的:熟地、白芍、阿胶.

(2)兼润肠通便的:当归、何首乌.

(3)兼有活血作用的:当归(鸡血藤).

(4)兼有调经作用的:当归、白芍.

4.补阴药

(1)偏补心阴的:麦门冬、玉竹、百合、生地黄、阿胶.

(2)偏养胃阴的: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

(3)偏补肺阴的:沙参、麦冬、百合、天冬、阿胶.

(4)偏补肝阴的:枸杞、白芍、山茱萸、制首乌、熟地黄.

(5)偏补肾阴的:熟地黄、制首乌、天冬、龟甲、鳖甲.

(6)偏补肺胃之阴的: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等.

(7)偏补肝肾之阴的:山茱萸、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补虚药 十八、收涩药

1.收涩作用广泛的:五味子、乌梅、五倍子.

2.能敛汗,治疗自汗盗汗的:麻黄根、浮小麦.

3.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的:五味子、乌梅、罂粟壳、肉豆蔻、莲子、芡实.

4.补肾止遗,治疗遗精遗尿的:山茱萸、桑螵蛸、莲子、芡实、海螵蛸等.

5.功能补肾健脾的:莲子、芡实.

6.功能补肾养心的:莲子、五味子.

7.功能敛肺止咳的:五味子、乌梅、罂粟壳、白果.

8.功能收涩止痛的:罂粟壳、海螵蛸.

9.功能固崩止带的:山茱萸、桑螵蛸、海螵蛸、莲子、芡实等.

十九、涌吐药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1.只供外用,不可内服的:土荆皮.

2.兼祛痰、截疟的:雄黄.

3.兼补肾助阳的:硫黄、蛇床子.

4.兼能止泻的:白矾、大蒜.

5.主要用于疥癣、湿疹等皮肤病的:硫黄、土荆皮、白矾、蛇床子等;

6.主要用于痈疽疔疮等外科疾患的:雄黄、蜂房、蟾酥、木鳖子等.

二十一、拔毒化腐止痒药

1.只供外用,不可内服的:升药、炉甘石.

2.兼祛痰平喘、截疟的: 砒石、铅丹.

3.主治痈疽疮疥等外科疾患的:升药、砒石、铅丹.

4.主要用于五官科的:炉甘石(眼科)、硼砂.

篇二: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肝、[3]肾、膀胱经。[1]

[功能主治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

威灵仙药用配伍

1.风寒湿痹。该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袪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4]2.风寒挟湿表证。该品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4]3.少阴头痛。该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4]4.独活与桑枝:独活搜风散寒止痛而通痹;桑枝祛风湿而通经络横行四肢。二者合用,治疗风寒湿痹功能增强,尤其是上肢疼痛、肩关节周围炎[2]。[3]

川乌【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禁忌】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法用量】多在炮制后用。一般在中药的配方里,川乌的用量多为15-30g。剂量最好不要超过

60g.使用的关键是久煎,最好煎煮两个小时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毒性。另外同干姜、甘草同用,也可降低毒性【禁忌】生品内服宜慎。不

蕲蛇性味:甘、咸,温;有毒。归经:

祛风,通络,止痉。主用法用量: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

3次

乌稍蛇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乌梢蛇

9 ~12g 。或者研粉吞服1钱,入煎剂用3钱。也可泡酒。

木瓜【性味】性平、微寒,味甘。

番木瓜(20张)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助消化之余还能消暑解渴、润肺止咳。它特有的

蚕沙,

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可用滚水泡制

伸筋草1

血通络药,内服外洗均可。

寻骨风 性味与归经:味苦,平。归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跌打损伤疼痛。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

松节性味:苦,温,

功能:祛风燥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痿软;跌打伤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醋等。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炒研末调敷。

海风藤海风藤、风藤,以藤茎体轻、质硬、干燥、气辛香者为佳。性味归经为辛、苦,微温。归肝经。功效为祛风温,通经络。可治疗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肺寒喘咳,屈伸不利。

海风藤

青风藤药味: 苦、辛归经: 归肝、脾经功能: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毒性: 无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丁公藤【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用法用量】 煎服,3~6g; 或配制

酒剂,内服或外搽。【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昆明山海棠性味:苦、辛,温。有大毒(全株有毒)。归经: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雪上一枝蒿【药性】 苦、辛,温。有大毒。归肝经。【功用】 祛风湿,活血止痛。【应用】

1. 诸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能祛风湿,活血脉,

尤善止痛,

为治疗多种疼痛的良药。2. 疮疡肿毒,虫蛇咬伤 本品能以毒攻毒,活血止痛,可用泡酒外擦,治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等。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

铁棒锤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宣威乌头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lasianduum W.T.Wang的干燥块根,别称雪山一枝

路路通【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路路通

【用法用量】 5~

9g

第二节:祛风湿热药

秦艽性味:辛、苦,微寒。

功能:袪风湿,舒热。用法用量:煎服,5~10g.

防己 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主

桑枝

臭梧桐性味:辛、苦、甘,凉。

归经: 功能:祛风湿。主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 1~2

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海桐皮 ①《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②《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③

《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④: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⑤《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⑥《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⑦《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络石藤 ①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筒桂(去皮)

、赤茯苓(去皮)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②治腰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饮一盏,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长令醺醺。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续传信方》)③治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百一选方》神仙退风丹)

⑤治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⑥(《圣惠方》)

⑦治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

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

《如宜方》)⑧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海桐皮散)⑨治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两,切碎,盐水洗,微妙,用滚汤泡,待温洗眼。(

《本草汇言》)

⑩治乳痈初起:刺通五钱,红糖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穿山龙【性味】性温,味甘、苦。【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用气管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干品6-9g,鲜品30-4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丝瓜络性味】性凉,味甘。

【功能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1]

桑寄生

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狗脊【性味归经】苦、甘,温。补肝肾,强腰膝。【主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便不利或短涩黄赤,口苦舌干者慎服。【经验谈】狗脊具有和缓温胃之功.对因寒邪侵

千年健其苦,辛,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等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肢节酸育、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等。

雪莲花

关节炎,外伤出血。

鹿衔草性味:甘苦,温。

功能:能补虚、

主治:主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6-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撒;或煎水洗

石楠叶性味归经:辛,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温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

用法用量:4.5~9g。

篇三:催奶灵

妈咪奶(饲料厂专用) 【主要成分】 王不留行、黄芪、皂角刺、当归、党参、川芎、漏芦、路路通。

1、王不留行具有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活血消肿的功效。

2、当归、川芎具有补血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

3、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性状】 本品为灰黄色粉末;气微香,味微苦。

【产品功效】

1、显著促进母猪产后乳汁增加,增加产奶量。

2、全面改善母乳品质,增加奶中乳蛋白和乳脂含量。

3、提高母畜抗病能力,减少(隐性)乳房炎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4、增强幼畜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幼畜抗病力强,有活力,显著提高幼畜生长性能。

5、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添加,提高饲料报酬。

【产品特点】

1、本品原材料均采用地道中药材,原料与成品均严格按照兽药GMP质量要求进行检测,确保质量优越。

2、本品利用现代中药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兽医经验,采用多种名贵中药精心调配的现代中兽药。

3、采用了先进的现代中药细胞破壁技术,促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好的被机体利用,增加饲料报酬。

4、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产品流畅性和分散性极佳,与其他饲料原料更容易混匀。

5、本品由多种中草药组成,不含任何抗生素和违禁药品,符合生产绿色饲料及绿色畜产品的要求,可在动物生长全程使用。

6、无耐药性、无残留、无停药期,有利于开发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7、本品能掩盖饲料中异味,改善适口性。

8、本品能受饲料加工产生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不失其自然功效。


【路路通】路路通的功效与作用》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84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路路通】路路通的功效与作用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