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描写孝,孝心,孝顺的好词好句 正文

描写孝,孝心,孝顺的好词好句

2017-01-06 06:28:3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关于孝心的名言

关于孝心的名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1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

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26、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2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28、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注释: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0、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注释: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论孝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人连亲人都不敬爱,又如何爱人?不能"齐家",如何"治国,平天下"?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可见,一个人是否孝弟,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

影响也渐渐的被局限在家庭之中,从"治国,平天下"的领域退入道德和个人修养领域之中。特别是对城市生活的人群,随着工作变动,居无定所,家庭观念逐渐淡薄;而且"独生子女"制度也使得很多人根本没有"弟"可言。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孝的问题呢?我认为,孔子所论"孝弟"实是爱人之心在家族之中的体现,世易时移,当今家族既已淡弱,我们实应求其"爱人"之本。只要由自己所爱之人,推而爱及他人,比之孝弟,其用同也!

无论什么时代,爱父母之"孝"都不会过时。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又曰:"出则弟"。父母疼爱之心,只有"孝"以为报,再由对父母之孝推及兄弟、族人,则可平家。孔子所说孝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要"三年无改于父道",才可说是"孝"。《中庸》亦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竞的事业。可是别说当世,就算远如孔子的时代,能"无改于父道"的,又有几人?更何况,父行恶,子何为?孔子这种"先贤"的崇拜我实不敢苟同。继不继父志,要看个人志向以及"义之所在",它似乎不应与孝与不孝挂钩。

对父母孝与不孝,要看其心。祭义篇》说,"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悦色,有悦色者必有婉容";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又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不管是否能养,是否为老人劳,只要内心没有敬意,便失去了孝道的根本。

""见父母有错而不加以劝阻,是陷父母于不义;劝阻而不恭敬委婉,是为不孝;"见志不从"而不敬且违,是为忤逆。新文化运动以来,父母的权威虽然已经没有那么严厉,但是为人子者,终须情理兼顾,求其中庸之道,不可失掉敬父母之心。

"母直至终老,不远游,恐误送终,以成憾事。但如今通信交通之发达已非古时能比,所以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即:"父母在,不远游",以便能使父母得享天伦,不致年老无倚;"游必有方",以安父母之心。

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为添寿而喜,为年高而惧。不仅年事之数,父母生活、心情各方面,都应该关心。父母为子女操劳一世,为人子女,实应让父母安享晚年,事事为之操劳,以尽孝道.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寸草之心",即使不能侍奉父母终老,亦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仁恕之道。

补充: 关于孝的论文

谈 孝

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一生履行两方面的义务,即主道义务和人道义务。而人道方面的义务第一条便是孝敬父母,由此可见,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所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之一,而且更是我们作为一个穆斯林所必须尽职的主命之一,所以,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持何种观点——

看看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想想现在人们的一些作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的艰苦度日;父母费尽心血地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老父老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或者我们本身就在做的真实情形,真的令人寒心。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你们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唤,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口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古兰经》: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待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

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你们的主是最知道你们的心情的,如果你们是善良的,那

听,这是真主安拉的声音。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礼拜后的一个好都尔,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双鞋垫……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父母的恩情即便背着父母徒步朝觐往返七次,亦不能尽,所以,穆圣说:“天堂在母亲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篇二:关于孝心名言

关于孝心的名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劝报亲恩篇》作者无可考。文中大力宣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文明美德,曾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尽管篇中有小部分封建糟粕,相信读者能批判地阅读。因全篇基本为白话文,故

不做注释。

1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1]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

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 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谨信。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

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26、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2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28、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注释: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0、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出自《动报亲恩篇》。

注释: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出自《四言》。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春秋)《礼记》。

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什么意思(关于心理方面的)

古语所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中国有一句古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通常在微弱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降低。如:当我们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已熄灯的电影院时,开始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楚,隔几分钟之后,才慢慢分辨出周围物体的轮廓。这是在微光的持续作用下,眼睛对暗的适应,感受性提高的原因。相反,当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时,顿觉阳光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稍过几分钟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这是在强光的持续作用下,眼睛对明的适应,感受性降低的原因。 在生活中,感觉的适应现象是很普遍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嗅觉的适应,视觉适应外,还有温觉、触觉、味觉适应等。 各种感觉适应的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触觉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如穿在身上的衣服很快就能适应,视觉的适应速度比较慢,听觉和冷觉较难适应,最难适应的是痛觉,如果对痛过于适应,久而不觉痛,会很危险。 人具有很高的适应性,适应机制使人能够在变动的环境中分析和反应复杂的事物,顺利的开展工作。学生每到一个新的学习地点,开始总是不习惯,但很快就适应了。每个新学期,由于课程的变动和教师的重新调配,学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但适应是有限度的,不断的适应和过度的适应则易使人疲劳,降低感受性。如教室采光条件差,学生进入教室后就要用较长的时间适应暗光,这样既影响教学的效果,也有损学生的视力

篇三:关于孝心的名言

关于孝心的名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

10、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1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26、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2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28、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注释: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

30、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注释: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4


描写孝,孝心,孝顺的好词好句》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37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描写孝,孝心,孝顺的好词好句
相关文章
  • 描写孝,孝心,孝顺的好词好句

    关于孝心的名言关于孝心的名言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