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史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史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史

2016-10-19 13:26:3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风险投资的现状,对当前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投资人才

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由各种风险投资者将风险资金投入到新兴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并且会迅速发展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在我国,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批准成立。尽管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但离构建一个运行良好的风险投资体系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

1、风险投资规模较小同时投资渠道狭窄。我国风险投资供给主要以政府为主,民间资本介入较少。这使得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不仅来源单一,而且受到财政增长缓慢的制约。

2、风险投资行为不规范。我国的风险投资家需要掌握金融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对高薪技术产业的相关技术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导致我国的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不仅不能正确的挑选投资对象,之后也不能有效的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

3、风险投资的最后和最重要的环节即风险资本的退出存在体制上的欠缺,使得风险投资很难通过转让退出。一般而言,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一般有上市退出、转让退出、回购退出、清算退出四个渠道,我国由于产权评估欠科学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使风险投资很难通过转让退出。

4、风险投资成长的外部环境欠缺。我国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管理不善和政策不严使某些不法投机分子有空可钻,这种宏观环境导致人们不愿投向风险较高且投资期较长的高技术企业。其次,我国法制不健全使风险投资的法治环境比较差,社会上非法集资活动不断,挫伤了老百姓投资的积极性,对正常的集资活动也产生逆反心理。

5、政府的辅助力度不够。在许多国家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中,政府的辅助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税收辅助、政府辅助税收优惠、政府担保、政府采购、为风险投资建立二板市场等。但是在我国,风险投资的辅助方式单一,辅助力度也不强,这大大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二、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应对策略研究

1、扩大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可以让更多的资金投

篇二:风险投资发展历程

风险投资发展历程及其产生的作用

风险投资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从最初的私人直接投资企业的形式到现在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规模也得到长足扩展,相关的体制也趋于完善,最重要的是它的迅速发展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投资的发展以美国、台湾、以色列、日本、英国等国最具代表性,了解这些国家风险投资发展历程及其产生的作用不但有利于提高我们对风险投资的认识,而且对于我国开展风险投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一、风险投资的领头羊——美国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风险投资最发达。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美国与欧洲的财团以铁路、钢铁、石油以及玻璃工业为投资对象,产生了风险投资的雏形。其第一家正规的风险投资公司创建于1946年的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Boston's Americ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 简称ARD),它的诞生是风险投资发展的里程碑。

之后,在政治和经济的全球竞争中,科技进步和技术领先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日新月异的科技水平,其要求的前期风险投资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和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的风险投资业于8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1979年风险投资额仅为25亿美元,到了1997年已达6000亿美元,18年间增加了240倍。在硅谷,1997年吸引了创纪录的36.6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比1996年增加了65%。目前,美国共有约1000家风险投资公司,它们的资金主要投向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科技产业,使英特尔(Intel)、微软(Micorsoft)、苹果(Apple)、雅虎(Yahoo)、3Com等一大批新兴企业成为经济领域的佼佼者、高科技产业的领头羊。

迅速发展、规范运行的风险投资体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1.风险投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自1991年初起,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8年,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风险资本在向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时,往往邀集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使风险企业形成多家持股的股权结构。从经营机制方面来讲,这种股权结构无疑要优于单个法人持股的股权结构。另外,风险投资公司在向企业输入资金的同时,还要向企业输入专家型管理,这对于处在初创阶段或破产边缘的风险企业来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风险投资促进了美国的技术进步。据研究,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有70%是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的。一项新技术从它的诞生到形成产业化,往往需要巨额的投资,但新建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高市场风险和高技术风险,却令一般投资者望而却步。风险资本由于基金资金分散募集,投资分散组合,加之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投资回报,这就为社会资金进入高科技产业架起了一道桥梁,从而推动了美国的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使大批高科技企业成为全球驰名的跨国公司。由于受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其平均投入的R&D资金大大高于一般企业,从而带动了美国全社会的R&D投入水平的上升,大大提高了美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3.风险投资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美国。风险资本的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并在不断

提高,这使得美国国内资本市场平均收益率上升。1965一1985年,美国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平均为19%,是股票投资的2倍,是长期债务投资的5倍。截止1997年6月30日的5年中,按年度计算,美国普通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l7.5%,同期国际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仅有12.5%,而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1.7%,这就导致大量的国外资金进入美国。据统计,1993年美国吸引外资445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在这中间,风险投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的经济巨人——日本

日本的风险投资是模仿美国而发展起来的。战后,在美国的影响和推动下,风险投资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60-7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风险投资集中于当时的主导产业——微电子、半导体工业,并由此进入了风险投资的黄金时代,从而使日本的高科技水平飞速达到世界一流。1963年,日本政府仿效美国的《小型企业投资法》,制定了《日本小型企业投资法》,并同时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成立了3家“财团法人中小企业投资育成会社”,1974年通产省设立了一个半官方的风险投资企业中心,籍以促进日本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并形成了日本第一次风险投资的热潮。据统计,1975-1981年,风险投资金额达仅17亿日圆,1982年就达到2亿美圆。1983-1986年期间,以超导体、生物工程等领域投资为主,日本又掀起了第二次风险投资热潮,一些经营业绩良好的中型证券公司与小型都市银行都积极参与当时的风险投资活动。1993年以来,日本兴起了第三次风险投资热潮,除了证券公司、商人银行之外,保险公司、一般生产企业甚至大藏省、通产省、邮政省等政府机构、经济社团、地方公共社团也都参与了风险投资事业。

总的来说,风险投资对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以及日本汽车、电子、半导体等产业的快速扩张并一时占据世界领先地位,都有着不可抹杀的重要作用。

三、后起之秀——中国台湾省

台湾风险投资(在台湾称为创业投资)的“法定”定义是实收资本额新台币2亿元以上,以投资未上市制造业为专业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是具备科技投资管理经验的专职公司。其中,30%可以投资于一般制造业,其余必须投资于高科技产业。

台湾地理面积小,人口密度不大,自然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经济发展不可能长期依赖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丧失了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之后,自80年代初开始,台湾当局进行产业调整,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以科技事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并分别于1986年、1987年和1993年三度修改相关的“管理规则”,阶段性放宽若干限制,给予风险投资事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台湾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1976年,台湾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标志着台湾风险投资的起步。1983年,台湾颁布了《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则》、奖励(创业)投资条例》和《产业升级条例》等有关风险投资的管理法规,其中规定了风险投资事业的业务以及投资范围,投资于高新科技产业的公司的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等。由于行业进入比较容易,再加上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台湾的风险投资相继成立,发展速度很快。到80年代下半期,台湾风险投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当时台湾实施“科技发展10年规划”(1986-1995年),主要内容是加速发展策略性工业和科技升级。在这一背景下,台湾风险

投资事业进入成长阶段。1990年风险投资公司达到7家,1994年财政部准许保险公司投资风险投资公司后,又带动另一波设立风潮,截止1995年5月,风险投资公司达32家,实收资本额共约159亿元。

1994、1995年台湾的风险投资公司显著获利,到1996年以后风险投资公司已进入成熟期,到1998年4月,台湾风险投资公司已达102家,实收资本总额达596亿元新台币,是1984年的300倍。同时,102家风险投资公司无一家亏损,业绩排名前10位的风险投资公司在1997年创造了平均每股(10元)盈余6.33元的良好业绩。

台湾风险投资事业十多年的发展,为台湾地区经济优化和发展以及科技产业的进步作出了显著的重要作贡献。首先它引导了资金投入高科技产业并相应促进了产业升级,据统计,1996年在新竹科学园区引进的32家厂商中,就有9家台湾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其中10家厂商。其次,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新兴的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据统计,1997年台湾中小企业家数占总体的98%,就业人数占总体的80%,出口额占总体的51%,所创造的GNP占总体的52.7%,称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再次,它引进国外技术投资于投资于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一些风险投资公司都已经在矽谷设立据点,负责寻找投资机会,同时过去以投资台湾岛内为主的公司和新募集的基金,都标榜以投资美国高科技为主。据统计,截止1996年底,海外投资部分已经占全部投资金额的28.59%,预计几年后,台湾风险投资在海外投资比重将超过在台湾本土的投资。据“行政院国科会”的“科技白皮报道书”,台湾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大资讯业及第四大集成电路业国家或地区,技术密集产业占制造业比例,也由1986年的24%提高到1996年的37.5%。

四、美国模式的遵循者——英国

80年代以来,欧洲已经成为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区域,其中又以英国最为突出。在80年代初,由于英国经济困难和科技政策不合理,新兴产业急剧退潮,传统工业也停滞不前,在世界市场上英国的产品失去了竞争力,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企望用风险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扶持。10多年,英国风险投资额年均增长30%。1984年,英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海内外投资总额为1.9亿英镑;到了1996年,已经达到185.28亿英镑,是1984年的97.52倍,1997年更占欧洲风险投资总额的20%,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国。现在英国科技领域90%的投资依靠风险投资资本,85%的风险投资用于发展新兴工业。从业绩表现来看,1996年度英国风险投资基金的净回报率为14.2%,超过了其他金融资产回报率,同年,英国股票净收益率为11.7%,债券净收益率为7.6%,现金资产净收益率为6.1%。

在风险投资的促进下,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产业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额比1984年增加了9倍,使英国在这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每年增加就业机会15%,最近10年里只是中小高科技公司就新增岗位100万个。同时,英国风险投资的运作使得新设企业迅速成长并推动它们上市,给资本市场注入了生计和活力。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5年,风险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占新上市企业的40%,而且在上市后的表现也普遍好于其他上市公司。

五、澳大利亚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1996年澳大利亚风险投资业的规模为5亿美圆,据澳大利亚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至1998年,澳风险投资业的规模已经超过17亿澳元(约11亿美圆),约有360多个澳大利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虽然澳大利亚风险投资总规模比起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来说要小得多,但人均投资额澳大利亚已经超过800澳元(相当于500多美圆),极大地促进了该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得到大幅增长。据统计,1992-1996年,澳大利亚受风险投资的企业成长迅速,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42%,利润平均每年增长59%。1996年,受风险投资的企业总体向国家缴纳税额约1.3亿澳元,平均每个企业的销售总额达4220万澳元,税前利润达370万澳元。

第二,居民就业机会增加。1992-1996年,受风险投资的企业的工作岗位平均每年增加20%,相当于5年中每个公司创造了56个职位。

第三,刺激了企业产品的出口。1992-1996年,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27%,1996年,平均每个受风险投资的企业的出口总额为1580万澳元,占平均销售总额的37%。

六、风险投资的新兴热点——以色列

以色列的风险投资发展了近30年,已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早在60年代,以色列就出现了风险投资行为,并开始对当时的新兴行业——电子行业进行投资。最早涉足风险投资领域的是以色列贴现银行,第一笔风险投资的金额是8万美元。70年代,获得风险投资的一家电子行业公司在美国NASDAO股票交易系统上市获得了成功,投资者得到了相当丰厚的投资回报。从此人们才逐步认识到风险投资的操作技巧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丰厚利润,并开始效早期风险投资者的行为。

第二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期。期间,以色列的许多公司和财团建立了技术孵化器,并对技术先导型企业给予支持。1977年以色列与美国政府共同设立了以美工业研究开发基金会,对两国间开展的民用工业技术合作研究项目给予支持。进入70年代未期,以色列政府通过实施对新技术研究给予补贴的方式,加入了支持新技术研究的行列。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宽松政策,其中包括取消一些官方限制和外汇管制方面的改进等。后来以色列与埃及签定了和平条约,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得以缓和,这时风险投资才得到真正的发展。进入80年代,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以色列涌现出一批风险投资者。80年代中期,几家由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公司成功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但是此时的外国投资者仍拒绝对以色列本土的公司进行直接投资,80年代后期,以色列政府采取了进一步的经济宽松政策,经济的稳定、基础设施的改善、地区紧张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以及阿拉伯国家贸易抵制影响的减弱等因素,特别是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支持政策,为90年代风险投资事业的大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90年代是以色列风险投资事业飞速发展的年代,以色列整个

国家就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机会和风险并存,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以色列一个重要的经济成分,风险投资资金也成为资金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并出现了两次投资高潮。1992年,以色列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设立了1亿美元的YOZMA风险基金,同时成立了国有独资的风险基金公司YOZMA。随着YOZMA基金公司的建立,以色列进入了风险投资的第一个高潮。截止到1995年底,YOZMA吸引了1.5亿美元的外国资金,与外国的投资者合作,共同设立了10个风险投资基金。这些外国投资者包括:Walden,美国的Oxton、Advent等,另外也包括奔驰(DaimlerBenz)、DEG、GAN、Singpore Technologies等国际上著名的集团公司,从而使以色列风险基金的总量达到了5.5亿美元(其它来源的基金为3亿美元)。通过与这些外国投资者的合作,不仅使以色列公司很快加入了国际市场的行列,而且也使以色列基金管理者得到了培训。1996年,以色列风险投资进入了第二个高潮。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涌现出3亿美元的基金,预计1997年筹集基金的资金总量将达5亿美元。1992年以来,以色列第一次出现了多种基金竞争投资同一项目的情形,这在过去的30年中是绝对没有的现象。从1992年到1996年,以色列共有150家企业得到了风险投资者的支持,其中已有22家企业成功上市,进一步筹集资金近10亿美元。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了美国NASDAQ股票交易系统,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了欧盟所有国家在该交易系统上市公司的总和,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外国公司板块。还有18家公司被国际上知名的公司收购,其中包括西门子、Intel、Microsoft、NEC等。两次风险投资高潮的共同点是涌现出很多风险投资的合资企业,第二次高潮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这些外国投资者注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且还带来了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网格,这是企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也是风险投资取得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以色列通过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经济产业结构。与1990年相比,1996年以色列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42%。90年代以来,以色列成功地实现了从依赖传统的农产品、钻石及军火出口,向民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转变的过程。目前,民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以色列工业产品出口总额的30%,占以色列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已从1990年的15%上升到50%。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多国家的风险投资业都经过了认识(或者试验)、调整和迅速发展的三个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都不同于前述的国家,所以引进这种资本经营方式一定要谨慎,可以先试点,根据试点经验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调整后,再逐步推广。同时,风险投资对各国的经济增长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并特别适用于产业结构升级阶段,所以我国目前应当积极大胆试验,以此寻找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风险投资的历史

风险投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美国一些私人银行通过对钢铁、石油和铁路等新兴行业进行投资,从而获得了高回报。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多威特和一批新英格兰地区的企业家成立了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开创了现代风险投资业的先河。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风险投资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的发展比较缓慢,真正兴起是从7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1973年随着大量小型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的出现,全美风险投资协会宣告成立,为美国风险投资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已接近2000家,投资规模高达600多亿美元,每年约有10000个高科技项目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

风险投资在美国兴起之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1945年,英国诞生了

篇三:浅谈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浅谈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促进了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同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需解决,在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中,风险投资在科学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的高风险、高效益、高增长潜力的投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关键词:风险投资概念、特点、发展、建议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也译为“创业投资”或“创业资本”)的涵义在学术界和风险投资业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尤其是随着风险投资的巨大发展,风险投资的内涵始终在发生着变化。

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对一切开拓性、创造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入。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美国铁路、钢铁等新兴工业的投资以及当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都可以称为风险投资。而狭义的风险投资一般是指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

风险投资从广义上讲,是指向风险项目的投资;从狭义上讲,是指向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高科技项目的投资,它集筹融资和投资于一体,汇供应资本和提供管理服务于一身。广义说和狭义说主要是对不同时期的风险投资内容的描述。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英国风险投资协会(BVCA)对风险投资的定义是“指为未上市的企业提供股权资本但不以经营产品为目的的投资行为”。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科技政策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风险投资与创新》研究报告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企业或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

我认为,风险投资是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它由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管理但不以最终控制企业为目的,并在企业成熟,特别是企业实现首次公开上市(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后,退出企业以获取高资本收益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风险投资家以专业知识主动参与经营,使被投资企业能够健全经营、迅速成长,风险投资家可于被投资企业经营成功后,将所持有的股票卖出收回资金,再投资于另一新创事业,周而复始进行长期投资并参与经营,风险投资家以获取股息,红利及资本利得为目的,其最大特征在于为获得巨额资本利得而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1985 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开始。但风险投资真正引起重视,是 1998 年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即“一号提案”)之后,1999 年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才真正作为新融资制度创新被系统地提出和广泛推进。

第一阶段:为酝酿期(1985—1996 年)。1985 年 9 月,国家科委、财政部共同成立了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的风险投资企业。1995—1996 年,风险投资

发展迎来第一个发展浪潮,各地政府纷纷设立国有独资、合资创投机构,大公司和证券机构也参与进来,民间资金大量涌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为兴起期(1997—2001 年)。1998 年,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迎来发展的第一个春天。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先生提出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是我国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风险投资的发展由此掀起了高潮。国内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来越多国外先进投资理念与投资方式被国人所熟知和接受,人们开始从事相关方面的投资,政府也出资兴办了一些具有风险投资公司性质的企业,用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直接投资,以支

持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为调整期(2002—2003 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局势整体恶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本身遗留的一些问题的影响,中国经济在这个时期整体处于比较低迷状态,国内投资的规模也随之下滑,风险投资的规模处于停

滞状态。

第四阶段:为复兴期(2004 年至今)。随着 2006 年《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以及 2007 年新的《合伙企业法》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的通过,风险投资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时期。盛大网络的海外上市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也可以发展自己的风险投资企业。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在这一期间实现了飞速发展。

三、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政府在风险资本构成中占有比例过大,民间资本来源不足 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阶段由政府引导建立风险机构,以提高风险 投资基金的信誉,提高投资者的信息和安全感是有必要的,但政府在风 险资本构成中不能占主导作用,要及时做出转变。毕竟政府资金软约束 性等特性,容易导致资金的低效使用和滥用。然而,我国风险资本构成 中,政府一直处在主导地位,虽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直接出资转变为 政府和企业及外资机构并举的局面,然而,事实上,我国风险投资资本 构成依然不能摆脱政府主导的状况。

?现有风险投资政策和措施难以对境内外资金形成较大吸引力 首先我国创业板市场没有形成,使得风险投资的推出渠道不畅。相 对美国78. 6% 的资本退出方式选择公开上市,我国此比例仅为42. 31% 。正是由于资本退出渠道的不畅导致很多境外投资机构不愿意进入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其次,我国缺乏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及金融 扶持。最后,我国不承认合伙制企业合法地位,导致我国风险投资活动 面临双重征税的窘境。另外没有针对国外投资公司出台相应的调整政 策,也导致国内环境缺乏对境外风险资本的吸引力。

?风险投资的发展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 风险投资作为金融活动的一种,但其运行机制却很独特,必须出台 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风险投资行业运行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我国在进 入风险投资以后,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然收效甚微。在我国,风 险投资行业的许多领域都无法可依。

?资本市场建设不完善 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而企业上市对投资公司来说 是最有利用可图的,然而,在我国那些风险投资公司扶持的企业很难达 到我国的要求,造成风险投资公司资本退出难度加大。

?风险投资人才缺乏 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实践操作异常复杂,不仅需要风险投资基金经 理人又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巧,而且还需要一定实践的经验。然 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时间短,投资经验缺乏,加上我国传统应试教 育束缚了人才的发展,导致我国风险投资人才匮乏,这是我国风险投资 行业难以达到国外同行水平的根本原因。

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与美国的比较与借鉴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乔治·多里特和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尔夫·弗兰德斯等人成立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 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标志着现代风险投资业的诞生。1958年国会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法案》,基于该法案,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y,简称SBIC)制度,使创业者透过SBIC,获得资金的提供。在这一法案促进下,一些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加入了风险投资的行列。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大银行和各种民间基金组织开始涉足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业,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80年代后,由于政府降低资本利得税率,允许退休基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银行的参与及协助等原因,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的风险投资额大幅度增加。目前,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已达4 000多家,风险资本总额1 000多亿美元,10 000多家高技术企业依靠风险投资运转。

美国当前的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退休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机构基金和少数大企业资本、个人资本。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的资金主要是由政府拨款,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美国政府从战略角度出发,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长远发展,在适度利用政府启动资金的同时,又尽可能减少作为直接投资者参与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而是由看不见的手来制约风险投资。例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护持和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1958 年,美国政府为推动风险投资业发展颁布《小企业投资法》,该法后来成为风险投资业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很多政策法规都是在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在那以后,美国政府陆续出台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风险投资方式、主体、运行模式、支持体系的构建和退出方式的完善都提供了法律依据,不仅促进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而且加快了高科技产业的飞 速发展。

(注:数据来源:中国风险投资网。)

中国与美国在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来源与结构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从资本来源来看,虽然近年来外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国较为活跃——如果加上离岸资金的投入,外资投资运作甚至超越本土创投公司,但政府财政拨款、国有独资企业及国内企业资本仍是主要的资金来 源。而欧美国家以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个人家族基金、银行和保险基金为主要风险资本的

来源。从资本规模来看,中国创业风险投资资本规模相对较小。2008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为 668.3 亿人民币,管理 5000 万人民币以下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占 32%,管理 5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机构仅占 7.7%;而在美国,根据 VentureOne 公布的数据,2006 年仅计算获得风险投资的美国公司金额就达到 257.5 亿美元,融资规模在 5 亿美元到 10 亿美元之间的基金占整体基金的 12.1%,而融资规模在 10 亿美元以上的基金所占的比例亦达 4.4%,资金规模要远远大于中国。再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中国的《保险法》、《商业银

行法》、《养老基金管理办法》等现有法律禁止或限制相关基金进入创业风险投资产业,而相关规定亦影响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与美国创业风险资本结

构的差异性。另外,自 2007 年 6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正式实施,但其适用对象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并不包括外资企业,这直接影响外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中国的意愿。在创业风险投资专业投资理念上,中国还应对专业经理人和富裕的个人或家族加强引导、学习与认识。在欧美各国,天使投资者或家族成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在风险投资资本的供给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相关资金的来源则极为有限,所以,改善并加强中国民间投资者对创业风险投资理念的认识,也是创业风险投资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实通过中国和美国风险投资的差异对比,不难发现我国风险存在以下问题 ①政府资金比例过高,民间参与不足

国内的融资渠道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内资兵散粮少,游击战术。国内风投太过依赖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风投领域存在很多制度障碍和法律制约。目前融资渠道狭窄,投资资本单一,风投的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在风险投资机构没有真正市场化的背景下,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极易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演变成政府行为。这种模式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特点和运作规律,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就无法实现风险投资的预期目标。

②风险投资企业规模小、数量小和资金实力不强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9年上半年,我国已相继成立了92家风险投资公司,注册资金为74亿元人民币,但真正投入的只有10%左右,这些机构的风险投资仅占高科技企业融资额的3%左右,这表明我国的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没有起到推动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政府和社会对风险投资的认识不足,导致其面临多种障碍。基于上述原因,尚难以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因而,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短平快项目,受规模实力的限制,无法进行组合投资、平衡投资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资金难以快速滚动发展。

③风险资本严重不足,融资渠道狭窄不畅

国内的风险投资有很多中国特色。在国内,人民币基金的风投来源主要为国有保险、社保、企业年金等,但整体来说,风投资金来源比较少,起步相对来说也比较晚;另外,国内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管理的热情很高,尤其是第一代创业家和企业家,他们对资金的控制欲望很强,也比较倾向于快进快出,往往用做实业的眼光来看待资本运作。受金融严格管制影响,风险资本来源单一;加上国家投入不足,资金来源问题始终是困扰风险投资机构的大问题。从融资角度看,难于融资是因为难在体制和机制上,而不是在缺乏资金上。

④缺少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的股权投资,投资的目的不在于长期持有企业股权获利,而在于获取资本转让时高额的投资收益。可以说,没有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就没有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主要是:公开上市、企业购并、股权回购和企业清算等形式。其中股票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项目最理想的退出方式。股票市场在股权流动、风险分散和价值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目前中国证券主板市场门槛太高,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和交易,对于刚刚处于扩张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也与风险投资通过股权转让一次性撤出实现投资回报的特性相矛盾。故推出二板市场已成为风险投资发展的突破口。

⑤风险投资人才稀缺

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特殊的投资活动。如果没有一批具有充分专业知识和经营技能的职业风险投资家,没有将风险投资家的责任、利益与项目运作的成败和收益紧密挂钩的激励体制,没有能够有效制约风险企业家的约束机制,风险投资活动是不可能成功的。由于中国的风险资金绝大部分是政府背景,经理人的选聘没有市场化,又缺乏对经理人员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其次,由于经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加上信息沟通手段缺乏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从而容易造成好的项目擦肩而过,投资的项目风险高,导致失误的局面。

五、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风险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己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它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相继制定与鼓励支持风险投资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所以风险投资在发达国家有很多的成功实践,当今世界风险投资业蓬勃发展,其基本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险资本来源渠道多元化。主要是国外风险资本,呈现多元化的筹资格局。从发达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史》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1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史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