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正文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2016-12-26 06:18:0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教育漫画》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这是洛克在流亡荷兰期间,曾担任友人爱德华·格拉克之子的家庭教师,并与格拉克进行多次通信讨论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1963年,洛克将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并以讨论绅士教育为话题,发表了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画》。该书反映了洛克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从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当时资产阶级最关心的绅士培养和教育问题,对英国乃至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洛克在《教育漫画》中一开始就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不同于以往的封建社会把人的形成看做是遗传或天赋的产物,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洛克认为英国的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绅士教育上,他重视绅士的道德教育和实际知识。他曾说过:“英国在世界上是一个有地位的国家,原因是我们有德行、本领和学问。”洛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自己子弟的要求,即有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的道德观念与品质,有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广泛知识和能力,有在各种场合与人进行交往的礼仪和规范。

如何对绅士进行教育,洛克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他主张由父母聘请优秀的家庭教师来培养绅士,而反对他们到学校去接受教育。洛克站在上层社会的立场上,认为社会上“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学校里情况复杂、道德败坏,儿童到学校去,会由于“传染”而失去“纯洁”和美德。因此,他主张绅士教育应当在家庭中进行,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其子弟举止文雅、思维敏捷,学习容易和迅速。总之,在洛克看来,绅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是不能获得的。这样的教育思想当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反映出英国当时时学校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英国贵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在《教育漫画》中,洛克把绅士教育的内容作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的划分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立法,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具

有重要的影响。关于体育的见解,对资产阶级子弟在身体素质上提出严格的要求。在道德教育内容上,洛克认为要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要培养各方面的德行,主要有:勇敢、坦白、公正、大度、谦虚、克制、聪敏等。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主张首先要以理性为指导,从小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让儿童所有的欲望和动机都服从于理智。他强调,说理教育主要是让儿童明白,支配儿童活动的不是情感和欲望,而是理性,应让理性伴随着儿童成长。其次,重视榜样示范作用。洛克说,成人可以尽量地对孩子谈论礼仪,但孩子的伴侣是什么样子,孩子的仪态就会是什么样子。在《教育漫画》中,洛克把智育放在仅次于德育的地位。他认为,对一个绅士来说,“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做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教育名著心得体会(2):

当前,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所接受,逐渐形成共识,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列入议事日程的一项中心工作。而小学教师正历史性地站在这一前沿。为此,小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从全面提高小学儿童素质的角度,对小学儿童的品德、学习、生活、心理,交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

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意识、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极为重要。热爱和关心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仍抱着陈腐的观念;或不思进取,修养低下;或屈从升学压力,方法粗暴,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沉,学生的身心必然会受到伤害。

教育名著是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它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光辉不减,其核心部分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启发性,能使人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感

篇二: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杨梅桂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杨梅桂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

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第十届教研月活动--“教育名著伴我行”读书计划集 论文

关键字:书籍 阅读 教师 读书 活动 理论 学习 提高 教育 教学

教育名著伴我行

——2007-2008学年个人读书计划

董志惠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是发展的起点,读书是智慧的源泉。读经典名著,可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可强专业素养;读社会文学,可悟和谐人生;读报纸杂志,可解世事风情!通过对教育名著的学习,我们可以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因此,为响应“教育名著伴我行”读书活动的号召,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每天坚持读书,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3、努力通过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在我的读书活动中我将遵循以下思路:

1、坚持读书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我要在读书活动中,把着眼点放在读书学习和教学实践上,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以读书学习促进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检验读书学习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讲求好的学习方法。即勤、思、巧、究。勤--勤读、勤看、勤听、勤问;思---思考、思虑、多思;巧--掌握学习技巧; 究--探究、研究。

3、积极参加九龙教育网“教育名著伴我行论谈”,每月至少参与论谈一次。

三、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之后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转化为“做法”,将教师个人化的教育想法称为“教师的信念”。有了“教师的信念”之后,“教师的行动”将随之发生改变。我希望通

过一年的读书实践,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

2、以自学为主,在课外和休息日主动学习、摘录。

本学年,重点阅读自己选择的“两本书”,同时随意泛读剩下的其他推荐书。

3、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读书内容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4、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5、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6、至少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

四、必读书目:《教育与人生》《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五、选读书目:《学习教育学习提要》《教育新理念》《教育与心理测量》《孩子们!你们好!》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古人云:腹有书气自华!飘溢书香可以洗磨你的心灵之镜,焕发你的智慧之光,增添你的灵秀之气。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个人读书计划

曹宗贵

因为有书,我获得快乐、幸福与满足。这种愉悦身心、怡情益智的感受伴随我的工作始终。我们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教育专著的引领;我们教师的职业特征,需要我们博学和睿智。这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伴随一生的大事,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时代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原有思想认识,原有知识才能的基础上,那有些逆潮流而动,是不太适合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书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亲密伴侣,特制定以下读书计划:

一、读书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贯彻“思想导致行为,读书改变命运”的读书精神。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每天繁杂的事务中留存一点空间,读点书,增长必要的专业知识,提升教育理念,同时宁静心灵,提升精神,在阅读中让自己更睿智、更有思想、更富才情。

篇三: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 四营学校 关秀芳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 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 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 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 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 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 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 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 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 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 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 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 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 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 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 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 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 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

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

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

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

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

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

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

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

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

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

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

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

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

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

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 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

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

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

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

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

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2012.122读教育名著心得

四营学校关秀芳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

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

的善良的人。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

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河南,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

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

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

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

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

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

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

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

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

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 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

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

你的小手的样子。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

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

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

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

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2012.122篇二: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盐池五小 教师 丁月艳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

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

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

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它折射

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

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

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

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

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

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

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

法, 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

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

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我也要在

以后的工作中,学 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

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读了《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后,我要

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

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

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

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篇三:教育

名著心得体会(完整版)读《教育漫话》有感 《教育漫话》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

洛克一生未婚,或许因为爱情上的挫折而使他在医学、自然科学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很有

造诣,后来又在哲学、政治学上取得众所周知的更大成就。此外,他在教育上也很有成就,

这次我所拜读的《教育漫话》成为世界文化和教育的瑰宝之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至

今依然大放光茫。

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虽然,它距现在已有了300多年,但

我认为书里的一些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教育,甚至,有些还是我们现在还望尘莫及

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身体保健;第二部分论述道德教育;第三部分论述智

育. 开篇洛克就写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

身体,洛克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

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

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

另外,他针对当时家庭教育的现状,做出了许多的描述也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

父母对待子女:应该像诚笃而富足的农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

于娇生惯养弄坏的,至少是因此受到了损害。他还从孩子的饮食起居谈到了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成长,并针对各种情况开出了良方。他的良

方都是一些简单不过的小行动,例如: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药物

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

应与水接触。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多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

能让孩子做到几项?

我们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

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现今的儿童面临着比以往更为沉重的学习负担,在沉重的学习压

力面前,儿童就丧失了必要的玩耍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虽然物质生活方面大为提高,这

对于人的健康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却因为这一点,儿童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他们除了必

要的饮食以外还会吃各种各样的零食,这给身体造成了额外的负担,还有长时间的看电视,

玩电脑游戏,不仅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使得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要

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

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在 今天仍是金玉良言,要让人能够接受的教育,成长成才,必

须先要由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德育教育是洛克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在谈论了如何使儿

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场合

都能体现出一个理 性动物的高贵卓越”。洛克提出,“一切德性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一个人能够

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喜好而纯粹遵从理性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另一个方向”。

克制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而它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则要靠及早实践。儿童从婴儿

时期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怀有什么渴求,他们应懂得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之所

以得到什么东西,不是因为它能使他们够高兴,而是因为它适合他们。不能因为孩子哭闹着

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那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耐心和令人讨厌。为了从小培养儿童具有良好

的德行,洛克强调决不能溺爱儿童。父母爱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常常因为爱而放纵子女

的过错,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出什么大的坏事,而不去纠正孩子的过错,然而习

惯却是一件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做坏事的习

惯,那么长大以后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难预料。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尝不到因溺

爱孩子而带来的后果,但孩子长大以后,尝到了苦水才抱怨孩子不争气,殊不知孩子任性的

杂草是他们亲手栽下的,等他们想把它们拔除时,它们已根深蒂固,孩子已习惯于支配一切,

他们不能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别人的理智,长大以后就也不可能屈从于自己的理智,他们从

小受到的训练就是唯我独尊,要支配一切,等长大后,有些事情不由他们做主的时候,就可

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获得自己的统治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日之家庭多半是独生子女,

父母更将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一切由孩子做主,也请父母在给孩子这种“爱”时带一点理智,

这种“爱”真能教育好孩子吗?这种爱也许会葬送子女的大好前程。我认为中国的父母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克制孩子

欲望,决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在智育方面,洛克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如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

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

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

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

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

兴趣。

洛克的《教育漫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也有缺陷。洛克把孩子的天性比

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让人任随意地去涂写和塑造,而忽略了遗传的作用,显然有失偏颇。

他主张教育万能论,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天赋、环境、主观能动性等对教育的影

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漫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篇四: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杨梅桂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

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

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

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

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

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

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

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

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

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

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

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

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

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

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

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

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

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

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

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

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

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

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

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

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

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

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

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

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

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

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

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

值得一看。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杨梅桂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

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

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

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

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

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

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

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

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

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

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51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教育漫画》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这是洛克在流亡荷兰期间,曾担任友人爱德华·格拉克之子的家...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