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混凝土施工工艺 正文

混凝土施工工艺

2016-12-19 06:20:2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对于少量的小型构配件混凝土和基础垫层可采用现场搅拌。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

a、水泥依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标号的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c、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2.1.2 砂:

a、砂依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要求的优质砂料。

b、对于泵送砼,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2.1.3 石子:

a、碎石依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要求的优质石料。

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

距的3/4。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对于泵送砼,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

c、石子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d、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或C10以下,可以放宽到40%。

2.1.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2.1.5 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减水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须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称(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板、胶皮水管、串桶、塔式起重机等。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工艺

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工艺

→→

→→ 养护

3.2 作业准备:

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经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清扫口高水平在清除杂物后再封闭。剪力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除干净。

3.3 混凝土现场搅拌:

自拌砼用于防止商品砼暂时供应不上的应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现场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与商品砼的保持一致。

3.3.1 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要过称。

3.3.2 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

3.3.3 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可按下表采用。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3.3.4 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进行搅拌。

3.3.5 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在现场运输工具有手推车、吊斗、泵送等。

2、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延续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时间(MIN)

注:掺有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3、混凝土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枋。在楼板施工时,更应铺设专用桥道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

3.4 泵送混凝土施工

3.4.1 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3.4.2 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3.4.3 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3.4.4 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队,再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3.4.5 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分钟,管道又较长时,应每隔5分钟

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可采用每隔5分钟正反转2—3个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防止泌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45分钟)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3.4.6 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3.4.7 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湿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3.4.8 泵送管道的水平换算距离总和应小于设备的最大泵送距离。

3.5 柱混凝土浇筑

3.5.1 柱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3.5.2 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3.5.3 柱高在3米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米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密,并用箍箍劳。

3.5.4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3.5.5 浇筑完毕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3.5.6 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3.6 梁、板混凝土浇筑

3.6.1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段形,当达到楼板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段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连续向前进行。

篇二: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箱基底板等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的要求

2.1.1 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优先选用中砂或粗砂,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 2% 以内。

2.1.3 石子: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 1% 以内。

一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及应用技术》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2 主要工机具

2.2.1 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

混凝土自动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水箱、水泵。

2.2.2 混凝土运输设备:

混凝土搅拌罐车、混凝土泵车、布料机、机动翻斗、手推车、串筒、溜槽。

2.2.3 混凝土振捣设备:

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

2.2.4 混凝土测温设备:

电阻型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玻璃温度计、湿度仪。

2.3作业条件

2.3.1 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制定施工指示图表,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输送、浇筑、捣固方法以及设备移动、施工平面布置等。

2.3.2 准备好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机具设备,并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就位和试运转,施工需要工具亦按数量做好准备,放在规定地点备用。

2.3.3 基础钢筋已绑扎完毕,并已经过验收;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牢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已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2.3.4 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砂、石及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经检验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准备足够数量,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试验室已按实际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

2.3.5 根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搭设好进入基坑的脚手马道和浇灌脚手平台。

2.3.6 检查复核基础轴线、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2.4 作业人员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2.4.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混凝土工。

2.4.2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专项施工技术交底。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工艺

3.2.1 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

3.2.1.1 选用中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掺加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均可以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降低热峰值。

3.2.1.2 掺入适量的U型混凝土膨胀剂,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并使混凝土致密化,使混凝土抗渗型提高。在满足混凝土泵送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尽量降低砂率,一般宜控制在42-45%之间。

3.2.1.3 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循环低温水降温。

3.2.1.4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冬季在不冻结的前提下,采用冷骨料、冷水搅拌混凝土。夏季如当时气温较高,还应对砂石进行保温,砂石料场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

3.2.2 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操作工艺:

3.2.2.1 混凝土搅拌要按配合比严格计量,要求车车过磅;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如有添加剂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粉沫状的外加剂同水泥一并加入,液体状的与水同时加入。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秒钟,当冬季施工或加有添加剂时,应延长30秒钟。

3.2.2.2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水泥浆流失、塌落度变化和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采取措施。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或装载机,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泵车。

3.2.2.3 泵送混凝土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如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已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净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2.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2.3.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三种类型:(1)全面分层法(2)分段分层法(3)斜面分层法。3.2.3.2 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端部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

3.2.3.3 分段分层法: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进行时,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500mm。混凝

土浇筑时,严格掌握控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间隔时间不超过3小时。

3.2.4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和泌水处理:

3.2.4.1 每浇筑一层混凝土都应及时均匀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接茬部位结合良好,防止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约50毫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移动的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范围,以振实振动部位的周边。

3.2.4.2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适当的时间内给与两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两次振捣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小时左右。

3.2.4.3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特殊情况下如需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固以前将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水泥的品种及混凝土的凝固条件而定,一般超过2小时就应按“施工缝”处理。

3.2.4.4 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1.2Mpa,才能浇筑下层混凝土;在继续浇混凝土之前,应将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浇一遍高标号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且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

3.2.4.5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坡向集中在坡面下,应在侧模适宜部位留设排水孔,使大量泌水顺利排出。采取全面分层法时,每层浇筑,都须将泌水逐渐往前赶,在模板处开设排水孔使泌水排出或将泌水排至施工缝处,设水泵将水抽走,至整个层次浇筑完。

3.2.5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和测温:

3.2.5.1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湿法和保温法。保湿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生;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养护或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

3.2.5.2 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部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应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3-5m,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1米。通过测温全面掌握混凝土养护期间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状况及温度梯度变化情况,以便定量、定性地指导控制降温速率。

3.2.5.3 测温可以采用信息化预埋传感器先进测温方法,也可以采用埋设测温管、玻璃棒温度计测温方法。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

3.2.6 冬期施工:

3.2.6.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

3.2.6.2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3.2.6.3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3.2.6.4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 的强度。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原材料

4.1.1.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1.2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1.3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4.1.2 混凝土搅拌及浇灌

4.1.2.1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1.2.2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4.1.2.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4.1.3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 一般项目

4.2.1 原材料

4.2.1.1 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4.2.1.2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 1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 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4.2.1.3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4.2.2 混凝土施工

4.2.2.1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2.2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篇三:砼施工工艺

目录

一、工艺概述 ............................................................................................. 2

二、作业内容 ............................................................................................. 2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2

(一)质量标准 ............................................................................ 2

(二)检验方法 ............................................................................ 2

四、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 3

五、施工准备 ............................................................................................. 3

六、工艺控制流程..................................................................................... 4

七、工艺步序说明..................................................................................... 6

(一)混凝土拌制 ........................................................................ 6

(二)混凝土运输 ........................................................................ 7

(三)混凝土灌筑 ........................................................................ 7

(四)混凝土振捣 ........................................................................ 8

(五)灌筑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 9

(六)混凝土接缝处理 ................................................................ 9

(七)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 10

(八)混凝土养护及温度监控 .................................................. 10

(九)成品混凝土的保护 .......................................................... 11

八、作业组织 ........................................................................................... 12

九、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 12

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工艺概述

本工艺适用于本标段内所有的混凝土施工。

二、作业内容

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制,场内输送混凝土,混凝土布料,灌注成型,测温监控,拆模及后期养护等。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一)质量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施工图设计文件》

(二)检验方法

1.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对桥梁墩台等重要部位还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

2.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漏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现象。

四、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1、混凝土输送设备----选用混凝土罐车、地泵或汽车泵。

2、吊装设备----一般选用井架运输机、吊车或塔式起重机等。

3、灌注振捣设备----一般选用插入式振动器、当表面积较大时可选用平板式振动器作为辅助设备。

4、专用设备----导管、漏斗、储料斗、发电机、流动电箱、空压机、制冷机、电子测温仪和测温元件或温度计和测量预埋管。

5、工具----手推车、串筒、溜槽、吊斗、胶管、铁锹、钢钎、刮杠、抹子等。

五、施工准备

(一)混凝土灌注前的检验准备

在灌注水下砼时,孔底、泥浆指标一定要严格控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地基或基土上灌注砼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设施。对于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分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有水。

灌注垫层砼,先打好水平标高桩,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并刮平,备好水准仪随时校验高程。

在砼灌注前必须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二)混凝土灌注前的养护材料准备

可以采取自然养护法、涂层法、养护膜法等进行养护,根据需要配备有关的养护材料如薄膜、草袋、养护剂、养护膜等。

(三)混凝土灌注中检测设备的准备

测试用具:坍落度筒、含气量测定仪、泌水率测定仪、温度计、试模、水平尺等。

测试设备:小型振捣器,固定式振动台,水准仪等。

(四)各种应急预案的施工准备

电源线路的电压电流等均应符合要求。灌筑主要结构时,应有临时停水停电的的应急措施。

六、工艺控制流程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混凝土施工工艺》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00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混凝土施工工艺
相关文章
  •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对于少量的小型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