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简介
(1624~1662) 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时南明唐王朱聿键建都福州,建元隆武。郑芝龙领郑成功晋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少年英俊,便赐姓朱,封忠孝伯,人称“国姓爷”。又令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等军事重地。
郑成功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率军攻克同安县。七年,计杀盘踞厦门的郑联,遂以厦门为抗清基地。八年,郑成功率兵南下广东,清兵乘虚偷袭厦门。郑成功星夜赶回,处死留守厦门失职的堂叔郑鹏,复踞厦门。十年五月,清军攻海澄,郑成功率军死守,击退清军。十一年二月,清廷遣使携“海澄公”印招抚郑成功;八月,又遣使者及其弟郑渡、郑荫前来劝降;郑成功均坚决拒绝。十四年,南明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招讨大将军。
十五年七月,郑成功率兵十余万,大小战船数十艘,联合鲁王部将张煌言的抗清队伍,开始北伐。八月间,船队在舟山以北的羊山海面遇风,回舟山修整。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发,连克瓜洲、镇江,进逼南京。张煌言和杨朝栋率领的水师前镇,还上溯芜湖。长江下游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纷纷归附,江南、皖南地区再次燃起抗清烽火。驻南京的清朝总督郎廷佐见势危,便利用郑成功屡胜后滋长麻痹轻敌思想,写信要求暂缓攻城,待一个月后自动开城投降。郑成功轻信答应,清军却暗中部署。七月下旬,清将梁化凤率精兵突然袭击,郑军大败,甘辉等将领阵亡。郑成功见大势已去,只好退出长江,回到厦门。十七年,清廷派达素为大将军,调集三省兵力,进攻厦门。郑成功奋起反击,守住厦门。此时,清朝在全国已逐渐形成统一局面,清廷可集中更多兵力围剿郑成功。面对这种局势,郑决定收复台湾,以作为长期的抗清基地。
台湾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和1626年先后遭到荷兰殖民者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642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占领全岛,实行殖民统治。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三月,率领两万五千名官兵,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到达台湾西南沿海。在赤嵌(今台湾台南)附近的禾寮港登陆。在海战中,郑军用火船击沉荷兰主要舰只赫克托号船;在陆战中;又击毙荷兰侵略军头目汤玛斯·贝德尔和一百一十余名官兵。郑成功挥师围攻赤嵌城,用断水办法逼迫荷军守将描难实可于五月四日率军出降。郑成功进而炮攻荷兰殖民者首府台湾城(今台湾安平)。荷兰殖民总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顽抗,攻城未下。郑成功遂一面指挥军队围困台湾城,一面在已收复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建设。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长官和总评议会,得知郑成功率军在台登陆消息后,派遣一支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的援军,有十二艘战船和七百二十五名士兵,于九月驶靠台湾城,与该城荷军联合进攻台湾街和附近的中国战船。在郑军坚决反击下,荷军进攻失败,考乌借口配合清军打击大陆上郑成功军队,擅自折经暹罗(今泰国)逃回巴达维亚。郑成功在围困台湾城八个多月后,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轰击台湾城东的乌特利支堡,占领该堡后,逼攻台湾城。十三日,揆一献城投降,荷兰殖民者终于签订有十八条款的投降书,不久即率残部离开台湾。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四十年的台湾岛。
郑成功到台湾后,按大陆政制,改赤嵌地方为东都,设立承天府和天兴县、万年县,分管南北路,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安抚司。他在经济上实施屯垦,鼓励“寓兵于农”。注意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并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迁台定居,以参加农业生产,推广先进农耕技术。由于军队和移民的开垦活动,不久后台湾西部出现了新建的村镇,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四个多月后,于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病逝。他在台湾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中,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
篇二:关于郑成功的故事
篇一:揭秘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故事让购物,成为职业
揭秘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这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收复台湾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对于八零后的一代来说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 郑成功受降图
郑成功登陆之后,围困了赤嵌城,荷兰守军于是向荷兰驻台湾最高长官揆一求援,揆一接到求救信息之后,分三路派兵救援赤嵌城。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一路从水路攻击郑成功战船,一路由贝德尔率领240人从北纬线登陆攻击郑成功的军队,一路由阿尔多普率领200人从水路进军增援赤嵌城。让购物,成为职业 郑成功得到揆一三路进兵的消息之后与之对应的分兵派将。
贝德尔登陆之后用12人为一对的“排枪”向郑军发动攻击,郑军将领陈泽面对着强大的火力压力自己率领大部分人从证明进攻,分出一部分从后面夹击,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贝德尔面对郑军的两面夹击,面对着从天而降的“箭阵”,荷兰军队彻底崩溃了,贝德尔带头逃跑,结果被郑军杀死,全面击溃了贝德尔率领的这一路兵马。
阿尔多普率领200人从水路进军,结果被郑成功的“铁人”军在岸上埋伏,只有60人登陆结果全部被杀,阿尔多普被吓的不甘登陆直接逃回台湾城了。
荷兰军舰攻击郑成功的水军,面对着荷兰人的巨舰,郑成功的水军明显不占优势,可是郑军不畏生死,在水军将领陈少,陈冲的带领下以60艘大型帆船围住荷兰军舰,面对着强大的炮火攻击,郑军奋勇杀敌,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将荷兰军舰“赫克托”号击沉,也彻底粉碎了揆一三路进军的阴谋。
赤嵌城看到没有了救兵,希望破灭,终于在郑军强大的压力下投降了。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作为鼎鼎大名的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敬仰,因此在海峡两岸都留下了关于郑成功的大量史迹,同时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又为他兴建了多处纪念馆和祠堂,所以现在能看到的关于郑成功的史迹是比较多的。 让购物,成为职业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
在郑成功的家乡福建南安石井镇,分布着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陵园等大量文物,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清康熙皇帝手书的挽联,见证了郑成功与康熙皇帝这一对老冤家的恩恩怨怨,历史有时候真是爱作弄人,没想到在郑成功死后,他一辈子的千秋功过竟是由他的死对头来书写的,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岂不令人感慨。此外景区内的郑成功纪念馆收集了海内外学者和郑成功后人捐献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记录了这位悲情的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供后人凭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陵园,这是郑成功儿子郑经在投降清朝后经过康熙皇帝允许,将父亲郑成功遗骨迁葬回家乡,完成了英雄叶落归根归葬家乡的遗愿,同时也见证了那一段历史的风云变幻,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群众来此参观瞻仰,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郑成功作为著名的民族英雄,收到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共同推崇。郑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户,至今还保留着他出生时的“儿诞石”遗迹;厦门鼓浪屿的著名景点日光岩相传就是郑 让购物,成为职业
成功收复台湾时安营扎寨的地方;郑成功曾经将被施琅等人挖出的八具先人遗骨安葬在厦门,
后被郑经迁葬台湾金门,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郑经亲自手书的先人墓志铭,成为研究郑成功家族的重要史料。
郑氏家族经营台湾府多年,尤其是台南市,这里至今完整保留着台南府城,里面有延平郡王祠、赤崁楼、安平古堡、郑氏家庙等古迹。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另外在台湾的鹿耳门、北汕尾、禾寮港等地,都留下他战斗的身影。在台南,人们以以郑成功为荣,不但火车站前有他的铜像,还有学校、道路以“成功”命名,而且每年郑成功开台纪念日,政府都会在延平郡王祠举办祭典,表达对这位开台功臣的纪念,教导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一个中日混血儿,国籍隶属于中国。
郑成功图像
他出生在一个政治特殊时期,经历了我国封建朝代的更新换代过程,当时大环境处于让购物,成为职业
明代即将覆灭,清朝暂露头角时期,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时代,才成就了郑成功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他出生在日本,成长在中国。年少时在福建,壮年直至老死时在台湾。在年轻时期,富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如现代社会中国人民抗日式的参与各种反清复明活动,期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结果天不从人愿,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很长时间内他极度消极,蜷缩在福建那小小的地方,平淡地过着无趣的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的激情早已不复存在,郑成功逐渐迈入中年,伴随着的是权威、期望的逐渐丧失,取代的是一颗不甘于现状但却被逼无奈的心。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台湾人民对他的泣血般的申诉,再一次激活了那颗爱国之心。另外,长期的福建生活也确实百无聊奈,郑成功也曾想过换一个地理位置再做图谋,那么这便是一个天赐之机。 他精密的部署,火速的行动,以外部包围、内部策应的形式,与侵略者荷兰人进行着伟大的战争,他太了解水站,荷兰人在这方面甘拜下风,于是他成功了,解救了台湾并且在台湾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府,当起了地方官。 无奈好景不长,一个人的内心不甘于寂寞,蠢蠢欲动,导致了他长期殚精竭虑,未雨绸缪,最终过早的摧毁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因病死于台湾。 但,他的事迹,他的情怀,却永留在人们的心中。
郑成功家族
纵观郑成功家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明亡清兴,朝代更迭的大历史下的缩影。研究郑成功家族的历史不仅能让后人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传奇的一生,更为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郑成功家族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悲剧的缩影。篇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1661年郑成功带领部下经过艰苦的搏斗,严密的包围了赤嵌城,发炮进攻。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跑来援助,还偷偷地帮郑成功传递消息。荷兰想调派援军,但被郑成功打了个落花流水,有来无回。赤嵌城被郑成功将士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从此,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人。 侵略军马上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敌舰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敌舰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敌舰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悄悄地对郑成功说“如果你肯退出台湾,我们给你奉上十万两白银。”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了个主意,让郑成功切断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郑军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篇三:郑成功的故事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请父亲出上联。”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郑成功
篇三:郑成功资料
【郑成功资料】 ??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 ??【郑成功故事】 ??郑成功生平简介 ??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军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此时,“隆武帝知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军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见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其中较著名者为铁关又称铁牛关、杉关、分水关、老关又称山头关)以阻清军”。??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即武夷山分水关,又称大安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岭驻军兵哗;守将郑鸿逵,误谓清兵至,弃军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闻知大震,削夺郑鸿逵之封爵。同时,隆武帝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使移军前往镇守浦城仙霞岭即正北大门。?? 当时,即将撤离延平的郑芝龙,以清军将要大举入闽,于是遣心腹吏蔡辅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辅至仙霞岭见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语,即厉声责之曰:“敌师已迫而粮不继,空釜司饔,吾将奈何耶?速归请太师(指其父郑芝龙)急发饷济军,慎勿以封疆付一掷也。”蔡辅噤不敢言;还报于芝龙,说:“假若我提及纳款,我的头早已断了。”郑芝龙说:“痴儿不知天命,固执乃尔;吾不发饷,彼岂能枵腹以战乎?”无奈之余,郑芝龙因上疏称:“海寇狎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云:“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边,芝龙早已挂帆离延平了。当时,郑芝龙间使密约款于清,随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回安平的有郑鸿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郑彩等;隆武即位时有“守兵战兵略计二十万”,除败降逃亡之外,估计郑芝龙所撤走的应是战兵,大约十万。诸关、城邑之兵骤然减少,因此产生“空关”之感。而郑成功屡次摧粮饷均不得,军中乞食,逃散日众,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之后,闽北关防重新作了布置。当时江西基本上已经失陷,浙南尚有监国鲁王;因此,以御史郑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关,而郑成功则带着些许战兵,主要防御在光泽,甚或还兼督崇关。??
《郑成功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9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